◇ 云南 范淑廷
新课标下促进学生发展“合力”的探讨
◇ 云南 范淑廷
我们在学习高中物理“力的合成”时,知道当一个物体同时受到几个力共同作用时,可以求出这样一个力,其产生效果与原来几个力共同产生的效果相同,这样的力叫作合力.如果这几个力的作用点相同,这些力则称为共点力.如果共点力方向相同,则效用较大;当共点力方向相反时,其中的一部分力就会被抵消.现阶段我国学校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因此学校、教师和家长因为关注的目标均为学生而形成了“共点力”,虽然目标一样,心情相同,但是这些“共点力”的方向却不相同,因此有时在教育实施过程中会使一些力相互抵消,使合力的作用效果小于单力的作用效果.
新课标的大力推进促使学校改变了原有的只以课本教学为主的理念,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也相应增加.但是对于学校改进的学习方式或活动,家长的反应并不强烈,有的家长甚至还表现出强烈反对态势,认为学校组织的相关活动(如深入社会实践、郊游、开设活动课)与学生的学习没有关系,甚至认为与高考越走越远,所以家长将孩子送进各类补习班.家长的理念和做法与学校的理念与做法虽然在学生身上也形成了“共点力”,但是这2种力却是2个相反方向的力,迫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要适应学校新教育理念的要求,还要满足家庭以应试为主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在学习上更加吃力,也使学生丧失自身的独立性,无法实现全面发展.
通过对报刊杂志、网上搜寻和电视报道的分析,不难发现关于新课程的专家解读、经验介绍、应对措施之类的过程性研究特别多.在实际应用上,各种培训、观摩、汇报、讲座之类的活动可谓形式多样,相关的热点、焦点话题也比较多,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如何具体考核与评价方面的内容则相对显得薄弱和冷清.学校教育教学中关于学生的评价的开发研究和具体落实也存在着滞后现象.有的只是换个名称,叫综合素质调查,其实还是测试文化知识,搞的仍是智育,而德育、美育等方面的考核往往是空白一片,或者语焉不详,缺乏可行性.这种失衡情况最终结果只会倒向一边,就是服从于考评.在这一压力下,更多的教师和学生、家长还是将注意力放在学生的成绩上,教学过程中常做的教学手法就是针对以往的考试焦点进行教学,即“怎么考,考什么,就怎么教,教什么”.这种在新课标呼声下依然进行老式教学的方式和考核机制,使新课标的颁布与实际实施之间存在着不“合”现象,使新课标这一“共点力”的作用效果又一次被削弱.如果考核方面不进行改革,不拿出具体详实的可操作措施,新课标的“共力点”作用效果将会很低.如果这样的共点力始终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长久处于混乱无序状态而无法逐向有序转化,只会使“共点力”相互抵消,“合力”降低,造成教育的弱效,甚至是无效.因此在实际施行新课标教学过程中,需要考核机制与新课标的“合力”作用方向一致,才会使“共点力”向着同一方向,如此才能使“共点力”发挥最大作用.
新课标要求学生从传统应试教学中解放出来,同时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引下,教师也应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和学习空间.但新课标实施以来,我国教学的最终目标还没有改变——高考.根植于人们内心深处的通过高考改变命运的思想依然没有改变,因此很多教师在新课标探索的过程中依然举步维艰.一些老师也在课堂教学中尝试改革创新,但往往无疾而终,究其原因还是在以高考为主的大环境下,这种新式的教学模式是否能提升学生的升学率,如果不能,那么这样的尝试,只能是向学校和家长发出挑战,并最终落败.另外新课标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来讲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万一弄砸了,学校和家长会答应吗?所以在学校和家长两方面的作用下,新课标教学改革的教学方式并没有多大的进步.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让学生亲近自然,走出课堂,但是安全问题也是学校和教师在实施这一教育宗旨的顾虑,在这样的前提下学校和教师也不敢把学生带出校外.即使有的学校大力支持新课标教学,要求学生能有更多的时间学习课外知识,但是,在期中、期末的考核中却时常拿学生的成绩来说话,名次和优秀率是评价教师教学的基础,在以下岗待岗、薪水与成绩挂钩的背景下,又有多少教师能够真正地完全按新课标的要求进行毫无顾忌的改革呢,只好老老实实教书,稳中求胜.因此,这一“共点力”的作用力正在逐渐减弱.
利用高中物理中的“力的合成”对新课标施行的“合力”作用进行阐述,我们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学校、教师和家长这些“共点力”以共同的方向进行“合力”作用,才会使新课标教学有新的发展和突破.
云南宣威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