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伟
(安徽工业大学 图书馆,安徽 马鞍山 243002)
大学图书馆转型与图书馆员角色再定位
肖 伟
(安徽工业大学 图书馆,安徽 马鞍山 243002)
大学图书馆随着资源建设重心转移,服务创新,空间再造,业务部门重组向前迈进,转型势不可挡。图书馆员必须进行角色再定位,大幅提升素质,担当好信息服务馆员、学科馆员、嵌入式馆员、复合型馆员,才能成为合格的、符合时代要求的、读者依靠的图书馆员。
大学图书馆;转型;图书馆员;角色定位
最近十年,计算机技术、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彻底改变了人类的信息环境,图书馆的办馆理念,图书馆员的工作方式、工作习惯正在受到挑战。读者获取信息的手段多样化,不再把图书馆作为唯一来源,他们对图书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一切迫使大学图书馆转型。
(一)资源建设发生巨大变化
1.资源建设向多元化,数字化转移。传统图书馆收藏单一,主要是纸质图书,而现如今数字资源占比越来越大。纸质资源采购费用持续下降而电子资源尤其是电子期刊费用不断增加,馆藏模式从纸质资源向电子资源转型的趋势势不可挡。据《中国高校图书馆发展报告(2014)》统计,我国549所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采购费约占文献资源购置费的49.7%,[1]并且有持续走高之势。国外许多大学图书馆已将每年资源建设经费的绝大部分用于数字资源,这个比例有的高达90%。[2]数字资源包括数据库、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多媒体、电子音乐、电子艺术品、电子学位论文、数字图片、电子教参、科学数据等,图书馆要多举齐下加强资源建设,为教学科研提供充分保障。现在在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大多是伴随网络成长起来的,是依赖网络的一代,他们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式都发生了变化,这就要求图书馆员在资源建设上进行调整,适应读者的需求。
2.资源建设方式有了彻底改变。2010年美国大学图书馆协会发布了未来大学图书馆的十大发展趋势,其中“馆藏的增长取决于用户”被列为第一大发展趋势。[3]我国大学图书馆正在积极探索读者决定采购的方式,例如数据库的选购,供应商要将数据库放在图书馆网站上给全校师生试用,看点击和下载量后才决定是否购买。按照实际使用量来采购书刊一改传统图书馆资源采购的模式(馆员采购什么书,读者就读什么书)。
(二)服务创新是图书馆生存的保障
1.学科服务成为图书馆服务转型的重要方面。1998年,清华大学图书馆设立了学科馆员,开启了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进程。[4]美国的耶鲁大学图书馆开展了“馆员支持学业计划”,[3]图书馆为低年级的本科生配备咨询馆员,帮助其了解和利用图书馆资源和服务;为高年级本科生和硕士、博士研究生配备学科馆员,为其提供馆藏支持、研究与论文指导、投稿与出版咨询、基金申请咨询等服务。学科馆员是某学科的文献信息专家,他们是学科资源的组织者、传播者、导航者和学科信息的教育者。
2.嵌入式服务成为推动图书馆服务转型的尖端力量。美国大学图书馆除了普遍开展学科服务,还积极组织具有高端知识的嵌入式服务。我国清华大学图书馆和上海交大图书馆等在嵌入式服务上都做了有益的探索。嵌入式馆员服务是为本校师生尤其是研究类教师的科研项目提供从项目申报到研究成果数据管理的全过程服务工作。强调无缝、动态、交互地融入项目之中,将服务的触角延伸到一切有项目存在的地方,是泛在服务和全方位服务;强调与项目团队协同创新、交流互动,是图书馆服务的提升。
3.新技术服务给图书馆和读者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社交网络和移动图书馆服务就是新技术目前给很多大学图书馆带来最有影响的服务。图书馆利用社交网络开展的服务主要包括:聚集和吸引读者、新闻发布、参考咨询、最新通知、媒体链接与插件、交流园地、技术服务。据统计,全国重点大学中95%的图书馆都提供移动图书馆服务。教师、学生和科研人员越来越希望资源内容数字化,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直接获得信息和资源,移动图书馆正在向这方面努力。移动图书馆主要功能是:短信服务、彩信服务、手机网站、客户端应用、书目信息推送、图书馆馆舍和布局导引、预约移动课程等。
(三)空间再造提升了第二课堂的价值
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近年来将图书馆进行了改造,设置了丰富多样的功能区,包括阅览区、展示区、多媒体区、互动研讨区、外语自助学习区、咖啡区、便利店、音乐欣赏室等。还开展学习共享空间服务,设置专题研究室、一般研讨室和创新学习室。[5]大学图书馆通过空间再造,将学习、研究、交流、体验、知识创新、文化休闲等多种元素融入到图书馆的空间,为空间注入了活力,读者希望在图书馆可以获得有别于其他任何一个场所的独特体验,寓休闲于互动,寓休闲于交流,图书馆成为读者最愿意去、最想去的地方。英国阿斯顿图书馆在原有建筑的基础上进行了部分空间的改造,布局主要由个人学习空间、小组学习空间、公共学习空间以及休闲交流空间组成,颠覆了此前图书馆仅仅是一个藏书丰富、安静读书的形象,常常有学生24小时待在图书馆,空间利用率极高。[6]
(四)图书馆业务部门进行组织调整和机构转型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大学图书馆即尝试对其内部业务部门进行组织调整和机构改革,目的是实现从传统图书馆到新型图书馆的转型。业务部门设置的依据是读者需求,部门有:数字化存储与保存部、对外公关交流部、规划与发展部、数字化技术部、研究与新型服务部、研究与指导部、学术交流部、出版创新中心等。我国大学图书馆也开始改变以往主要按照业务流程设置业务机构的思路,尝试从读者需求的角度出发,对业务部门进行重组,来引领和支撑服务格局的变化。北京大学图书馆根据业务变化实际和发展趋势,一方面整合调整实体部门,另一方面完善、增设跨部门的工作团队,将原有的资源建设部、流通阅览部、信息咨询部、多媒体部、古籍部、特藏部、系统部等全部取消,按照新的业务发展方向设置为6大中心:资源建设中心、学习支持中心、研究支持中心、信息化与数据中心、特色资源中心、古籍图书馆。这6大中心的概念不完全等同于原有的部门的概念,它不像原有的部门具有严格意义上的行政划分,而是更强调面向读者开展服务的中心。打破传统机构设置上“外部” 、“内部”,“一线” 、“二线”的界限,而强调不分内外,一线、二线,共同做好服务。[7]
图书馆员是大学图书馆转型能否成功的关键和决定因素,只有图书馆员素质大幅提升,能力大幅提高,才能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才能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满足师生对信息的需求。
(一)馆员素质再定位
1.具备高尚的思想素质,崇高的职业道德。由于一些图书馆员对转型下大学图书馆的发展认识不清,对自身价值的体现把握不准,思想上不思进取,工作中得过且过,表现为应付工作,被动服务。在新时期,大学图书馆员一定要认识到肩负着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的神圣职责,肩负着“三育人”光荣使命,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文化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平凡中见伟大,小事中见精神,敬岗爱岗,乐于奉献,才能在为他人做“嫁衣”中实现自己价值。
2.具有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由于图书馆工作环境较为安逸,一些图书馆员危机意识淡薄,安于现状,文化基础差的学不进,年龄大的不愿学,对图书馆职业没兴趣的不想学,严重影响图书馆转型进程。在新时期,大学图书馆员一定要增强自身的心理素质,乐观地面对现实,找出自己在文化科学知识,特别是新技术方面的差距,努力学习。要敢于开拓,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要思想解放,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不断探索大学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新理论、新机制、新领域,成为具有新思想、新观念,掌握新技术的创新型人才。
3.具有较为合理的知识结构。目前的图书馆员主要有两类人构成:图书馆学专业和非图书馆学专业,两者兼有的人员偏少,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尤其短缺。知识老化严重,对继续教育重视不足。在新时期,图书馆员不但要有牢固的图书情报专业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而且要有坚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和外语表达能力,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是每个图书馆员奋斗的目标,特别需要扎实的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能力。
4.信息素质在新时期极其重要。据东北大学图书馆2010年5月对其馆的调查:总能对信息给予关注的馆员仅占全馆馆员的26%,熟悉本馆数字资源的仅占58.9%,完全能编写出恰当检索式的图书馆员仅占8.2%,总是能对自己己拥有信息进行概括并提出创新观点的仅占2.7%。[8]这种状况不是东北大学图书馆一家所有,是当下我国大学图书馆的缩影。馆员自身信息素质低,无法在收集、加工和管理信息的同时,准确解答读者信息咨询,并且引导读者分析、优化和重组有关信息。这完全不符合新时期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需要,严重影响图书馆转型升级。大学图书馆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中之重的问题是提升图书馆员信息素质。要有战略眼光,重视馆员的继续教育,增加培训经费,同时要超前设置岗位,吸引并挖掘馆员的潜能,在岗位上提高。图书馆员可以借助脱产和函授模式,提升学历层次;听计算机、网络信息课,参加图书馆协会相关培训;去比较好的图书馆参观学习,甚至去国外开眼界;参加学术会议,阅读图书情报书刊,提高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
(二)馆员角色再定位
1.信息服务馆员。随着信息化、数字化时代的来临,图书馆资源建设重心转向数字资源,读者获取信息主要是通过网络,这就要求图书馆员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有序的管理,主动搜选编辑、加工提炼、生产再创信息,向读者提供快捷、高质量、针对性强的信息资源。同时还要对读者进行培训,解答读者专业领域的深层次信息咨询问题和读者遇到的疑难问题。任何一个图书馆仅凭本馆资源都无法完全满足读者需求,这就需要采取馆际互借、网上联合服务等手段,充分利用馆外资源服务本馆读者。图书馆员成为馆际互借的调配者,馆际联络沟通的协调者,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信息服务馆员。
2.学科馆员。学科馆员主要是为学生服务,他们参与学生从进校开始专业课学习到毕业论文的写作的全过程。学科馆员任职条件是:精通某一学科或几个学科的知识,具备一定的沟通和文字表达能力,具备良好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还要具备一定的学术研究和自我学习能力。高校图书馆员队伍未来的主体是学科馆员,图书馆可引进相关学科专业人才,和对内培养本馆优秀人才,建立一支符合时代要求的图书情报队伍。
3.嵌入式馆员。嵌入式馆员服务是为本校师生,尤其是研究类教师的科研项目提供从项目申报到研究成果数据管理服务工作的全过程。在项目申请阶段,提供基金信息、文献调研、科技查新、寻找合作伙伴服务;在课题研究阶段,提供信息检索、研究咨询、信息跟踪、研究态势分析服务;在成果产出阶段,提供总结报告、投稿选择、成果转让、知识产权、数据信息保存服务。相对于传统的参考咨询服务,嵌入式服务更强调馆员和研究者合作,馆员是课题组中的一员,是以信息服务专家身份加入到研究团队中。嵌入式服务不仅要求图书馆员拥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背景,而且还要具备快速学习领悟能力和研究能力。
4.复合型馆员。传统图书馆员大部分人一辈子就从事一项工作,如图书分类编目和阅览室工作人员,他们只要具备一项技能就可以了。而转型后的图书馆机构设置是不分“内部”、“外部”,“一线”、“二线”, 实行的是馆员主副岗模式,要求馆员在全面履行主岗工作职责的同时,还要完成副岗工作任务,实行岗位双定或多定,岗位要求图书馆员是复合型馆员。读者需求多样化,涉及学科领域多元化,图书馆员必须成为“信息导航员”、“网络咨询员”、“学科馆员”、“嵌入式馆员”、“院系联络员”、“项目信息专家”等复合型馆员。
大学图书馆转型是社会发展、新技术革命带来的必然趋势。但是转型不会一蹴而就,是一段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图书馆和图书馆员首先要做到思想观念的转变,从传统模式中跳出来,重新思考,重新定位,寻求突破,寻求转型;其次要抓住机遇,敢于挑战。图书馆员要努力学习新技术、新知识,熟练掌握和应用网络环境下各种服务的手段和方法,把自己打造成信息领航员、知识管理者、信息专家。
[1]刘民钢.高校图书馆未来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思考[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15,26(1):.3-5.
[2]严慧英.大学图书馆转型发展思考[J].图书情报工作,2014(S2):11-13.
[3]孙波,刘万国.基于环境扫描的“十三五”高校图书馆转型探[J].图书情报工作,2016,60(5):5-10.
[4]林强,尚博,刘佳.转型与突破:高校图书馆服务现状与发展趋势解析[J].山东大学图书馆学刊,2015(2):40-53.
[5]别立谦,刘彦丽.擘划明天:中美大学图书馆馆长研讨会综述[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5(4):5-13.
[6]刘欣.英国阿斯顿大学图书馆的创新及其启示[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5(20):61-66.
[7]朱强,别立谦.面向未来的大学图书馆业务与机构重组——以北京大学图书馆为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6(2):20-27.
[8]张楠,陈艳梅,石磊.高校图书馆员信息素质调查分析——以东北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学刊,2011(7):140-143.
(责任编辑 文双全)
Transformation of University Library and Re-orientation of Librarians' Role
XIAO Wei
(Library, AHUT, Ma’anshan 243002, Anhui, China)
With the shift of resource construction, service innovation, space recycling, and further restructuring in business sector, transformation of university library is necessary. Librarians’ role must be re-oriented and their quality should be improved. Only when they can be good librarians about information service and subject, also in embedded and compound style, they are qualified and in line with demands of time that are dependent for readers.
university library; transformation; librarians; role orientation
2016-05-15
肖 伟(1961-) ,男, 安徽巢湖人,安徽工业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G251
A
1671-9247(2016)05-009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