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实干造就文化自信

2016-03-18 07:58翟晓霞祝海静
关键词:实干培育价值观

翟晓霞,祝海静,高 敏

(安徽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02)



浅议实干造就文化自信

翟晓霞,祝海静,高 敏

(安徽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02)

文化自信是中国实现文化繁荣和成为文化强国的思想基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要切实通过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实干造就中华文化的自信。

中华文化;文化自信;实干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要不断增强文化自信,推动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和大繁荣。此后,学术界就文化自信问题开展了大量的讨论和分析,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目前学术界关于文化自信的研究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关于文化自信概念和内涵的研究。云彬指出文化自信是一国对自身文化的充分认知和肯定,对自身文化的生命力具有坚定的信念。[1]刘林涛认为,文化自信从其本质上来看是一种自觉的心理认同、坚定的信念和正确的文化心态。[2]廖小琴将文化自信和人的精神生活联系起来,认为文化自信是人自身精神需求满足后的一种状态,是民族文化身份认同的结果,是人的一种深度发展和在文化上增进自我、扩展自我的表现。[3]第二,关于文化自信功能的研究。仲呈祥指出,只有坚持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才能真正实现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全面自信。[4]靳凤林认为“文化自信是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柱”。[5]第三,关于文化自信培育的研究。范晓峰、卢景昆等指出,辩证认知历史,强化文化自我认同,强化政治思想教育来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是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路径。[6-7]朱岚认为,重视文化自觉的基础,确立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意识,批判地吸收古今中外一切优秀文化,能够最终实现文化自信 。[8]欧阳军喜等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根基所在,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是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9]

可以看出,这些研究或强调政治思想教育,或强调吸收和发扬国内外先进文化,都是着手于文化自身来考虑文化自信的培育,忽视了文化自信的培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更重要的是,并未对中华文化的精髓进行认真而细致考证,从而难以提出真实有效的文化自信培育路径。笔者从中国文化的精髓出发,认为只有在经济、政治领域充分“实干”,才能有效培育文化自信。

一、“实干”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内容

“实干”是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核心内容,中国文化的三大组成部分均包含、体现着“实干”精神。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实干”

儒家提出的“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这三个方面无不渗透着实干精神。朱熹提出的“格物致知”以及王阳明提出的“知行合一”亦具有十分明显的实干特征。中国的道家思想尽管强调“无为”,但从道教的修炼系统、医疗系统的发展来看,也完全是基于几千年来的具体实践。

(二)革命文化中的“实干”

众所周知的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革命斗争中遭遇了很多挫折,其原因主要在于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直到无产阶级革命家们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等一系列基于“实干”而总结出的革命经验并继续实践着,中国革命才开创了新的局面。革命时期逐渐成型的各种理念:调查研究、实事求是、艰苦朴素、自力更生等等都是在强调切实实践和实干精神。

(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实干”

1992年1月18日,邓小平在南巡时指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不要再进行所谓的争论了。”2011年,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就曾经做过主题为“关键在于落实”的讲话。2012年习近平同志在参观《复兴之路》时再次指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在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各届领导人的治国理念中,均有明确的“实干”思想和理念,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建设中逐渐总结出来的并且需要通过努力“实干”去开展各种建设。

二、铸就文化自信的“实干”途径

(一)政治领域的“实干”途径

1.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法律体现了全体国民的意志,反映国民集体道德价值观,从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民族文化。必须坚持依法治国,提高民众对文化的认同和归属感。

2.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民广泛、全面的民主。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讲话中用“8个能否”来评价一个国家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有效的,而只有全面广泛的民主才能最大限度地争取到人民的支持,得到公众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觉拥护。

3.官员任用、提拔需与自身道德修养、口碑结合。领导干部执行管理国政的责任,应格外注重自身道德修养,必须树立“口碑”意识,应当将人民群众的真心爱戴视作对自己的最高奖赏。百姓的口碑得以传递,领导干部修养好能够代表政府形象,可以从很大程度上提升民众的文化自信。

4.重视“自下而上”的媒体监督、公众监督。从某种程度而言,目前国内尚没有形成完整的、高效的媒体监督体制,公众监督的渠道也并不十分通畅。民众能够自主发挥监督作用,对自身文化的信任度和认同度会大幅度提高。

(二)经济领域的“实干”途径

1.缩小收入差距是重中之重。中国古代文化中即有均贫富的诸多论著,更有天下大同的美好设想,是历朝历代人民神往的国家制度。而当今社会中的贫富差距问题已经成为民众对革命文化、社会主义文化实现认同感和归属感的障碍。

2.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当一个民族的人民基本保障难以满足时,很难想象他们会由衷地从内心升起对所在群体文化的归属和认同,尤其是在当今这样信息充分的社会。而中国的传统文化试图造就怎样的社会?革命先烈想要后代获得怎样的生活?社会主义要实现人民怎样的生活状态?这一切,首先需要保障人的基本医疗、养老、教育的权利。

3.鼓励实业发展。用汗水、辛勤劳动获取美好生活是中华传统文化(君子以自强不息)、革命文化(艰苦朴素)以及社会主义文化(实干兴邦)的基本要求。经济政策要鼓励劳动光荣,引导公众的聪明才智用于实业。

4.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努力开拓自身传统文化中优秀部分,形成产业化链条,不断渗透到多种媒体,形成对年轻人以及少年儿童的强势影响力。严格审查影视作品,杜绝弱智作品面世,注重自身品位建设。在动画、文化出版、电影以及其他媒体出版物中大力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对相关作品进行奖励、引导和资助。

(三)文化领域的“实干”途径

1.强化传统文化教育。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自身形成了特有的民族文化并传承至今,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己的文化建立在自己特有的生活环境之中,已经被祖辈不断凝练、萃取,形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在经历了“文革”这样的文化浩劫之后,传统文化依然快速复苏并成为匡正社会伦理道德的重要力量,其根源就在于中国人对祖先文化的天然认同感。只要从政府层面强调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民众很容易接受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思想。

2.规范引导传媒对革命文化的宣传。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形成了特有的革命文化,在群众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比如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红旗渠精神等等。但从现有的影视传媒来看,存在对革命文化的错误解读和“弱智化”宣传,比如各种“科幻抗日神剧”,不仅没起到宣传革命文化的作用,反倒增加了不少群众的反感,完全没有起到宣传革命文化的作用。通过传媒对革命文化进行宣传,重在强调先烈革命的艰难、生存环境的惨烈、革命精神的坚定等等元素,而非“耍酷”、“奇幻”、甚至“雷人”。传媒监管系统需要对相应作品进行很好的把握和引导。

3.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当前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关键在于坚持联系实际,找准与人们思想的共鸣点、与群众利益的交汇点,做到贴近性、对象化、接地气。一是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落实到依法治国中。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到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实践中,用法律的权威来增强人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注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要求上升为具体法律规定,充分发挥法律的规范、引导、保障、促进作用,形成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法治环境。二是落实到经济发展实践中。确立经济发展目标和发展规划,出台经济社会政策和重大改革措施,开展各项生产经营活动,要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做到讲社会责任、讲社会效益,讲守法经营、讲公平竞争、讲诚信守约,形成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政策导向、利益机制和社会环境。三是落实到社会治理中。要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融入制度建设和治理工作中,形成科学有效的诉求表达机制、利益协调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最大限度增进社会和谐。创新社会治理,完善激励机制,褒奖善行义举,实现治理效能与道德提升相互促进。完善市民公约、村规民约、行业规范,强化规章制度实施力度,在日常治理中鲜明彰显社会主流价值,使正确行为得到鼓励、错误行为受到谴责。

[1]云杉. 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中)[J]. 红旗文稿, 2010(16): 4-8.

[2]刘林涛. 文化自信的概念、本质特征及其当代价值[J]. 思想教育研究, 2016(4): 21-24.

[3]廖小琴. 文化自信:精神生活质量的新向度[J]. 齐鲁学刊, 2012(2): 79-82.

[4]仲呈祥. 文化自信的力量[J]. 求是, 2011(7): 48-49.

[5]靳凤林. 文化自信: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柱[J]. 道德与文明, 2011(5): 22-24.

[6]范晓峰,郭凤志.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几点思考[J]. 思想教育研究, 2016(7): 33-37.

[7]卢景昆,罗洪铁.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责任[J]. 思想教育研究, 2012(3): 17-20.

[8]朱岚. 文化论争与中华文化自信心的培育[J]. 重庆社会科学, 2012(1): 17-22.

[9]欧阳军喜,崔春雪. 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J]. 山东社会科学, 2013(3): 11-15.

(责任编辑 文双全)

On the Cultural Confidence Building by Hard Work

ZHAI Xiao-xia, ZHU Hai-jing, GAO Min

(School of Marxism, AHUT, Ma’anshan 243002, Anhui, China)

Cultural confidence is the ideological basis for China to achieve cultural prosperity and become a cultural power and a necessary requirement to achieve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Chinese dream". Chinese cultural confidence should be built by hard work in the politic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fields.

Chinese culture; cultural confidence; hard work

2016-07-30

安徽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深化改革动力论思想研究(AHSK2015D02);安徽省社科规划一般项目: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贡献和实践发展研究(AHSKY2014D66);安徽省高等学校振兴计划: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综合改革计划“形势与政策”课弘扬核心价值观名师工作室

翟晓霞(1979-),女,山东临沂人,安徽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G122

A

1671-9247(2016)05-0009-02

猜你喜欢
实干培育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比武激活力 实干写担当
新理念实干 高质量作为
做事应经得起“火炼”——实干不能玩“虚”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三八妇乐 实干为要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