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机制的理论研究与建构

2016-03-18 07:08:01张镜怀
高等继续教育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建构机制核心

张镜怀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学生处,广州510640)

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机制的理论研究与建构

张镜怀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学生处,广州510640)

构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有效机制,是切实开展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根本保障。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机制是在明确其基本构成要素的前提下,协调各个要素之间关系以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实现历练和提升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等特定目标的具体运行方式。建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机制必须遵循相应的规律和导向性原则、适应性原则、整合性原则。在此基础上,从实践出发建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保障机制、实施机制和动力机制,形成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机制。

培养机制;职业核心能力;理论;建构

职业核心能力是在人们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取得成功所必需的基本能力,是职业人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的基础能力。职业核心能力“是职业活动中最基本的能力”,“具有普适性”[1],是促进事业成功的关键能力,它的培养已成为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核心部分。高职教育实践表明,高职院校在进行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实践中,更多地侧重于载体和方法,缺乏系统的设计和连贯性,忽略了培养机制的构建[2];而建构有效的培养机制,恰恰是促进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常态化、高效率的关键。因此,在理论层面探究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机制的构成要素,界定其内涵,在实践层面建构有效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机制,对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建立有效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机制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3]。

一、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机制的构成要素及内涵界定

机制是以一定的运作方式把事物的各个部分联系起来,使它们协调运行而发挥作用的。[4]由此可知,事物各个部分的存在是建构机制的前提,因为事物有各个部分的存在,才需要协调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及运行。显而易见,在对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机制进行理论探讨时,我们的立足点是把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机制的构成要素作为一个逻辑起点。构成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机制的基本要素应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第一,培养主体。即在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机制运行过程中,实施和启动机制乃至调整完善机制的组织和人员,它是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机制诸要素中居于主导作用的要素。尤其要重视组织职能和人员岗位责权的调整与配置。培养机制能否得到正常运转并发挥作用,首先就是要看培养主体能否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体制再合理,制度再健全,执行的组织和人员不行,机制还是落实不到位。

第二,培养客体。即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对象。主体与客体是相对存在的哲学范畴,在特定意义上审视,两者之间的地位有时也可以相互转化或交错存在。学生作为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对象,始终是培养过程中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是提升能力的主人,发挥着主体作用。

第三,培养目标。即建构、实施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机制所要达到的目标。构建实施该机制,是以提升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为核心,促进学生在人才规格上由单一的“学习型”“技能型”向“应用型”“发展型”的转变,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发展竞争力,使学生就业有优势、创业有本领、终身发展有潜力。

第四,管理制度。指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过程的相关管理制度,广义上包括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相关的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以及组织内部的规章制度。机制的建立,一靠体制(组织职能和岗位责权的调整与配置),二靠制度。只有建立和完善与之相应的体制和制度,机制在实践中才能得到体现。包括制定培养工作考核奖惩规定、专业课公共课教学渗透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规定、职业核心能力课程开发管理办法、师资力量配备、教学计划的制定、不同组织和教职工的职责等一系列制度,保证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各项工作得以切实落实和顺利实施。

第五,保障要素。这是保证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机制正常运行并实现目标的内外部条件,包括组织保障、师资队伍保障、训练平台保障、工作保障、经费保障等。

第六,培养路径。即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途径、方式、方法。包括设置专门的能力训练课程、结合素质教育课进行训练、开展社团活动进行训练、组织专题讲座进行训练、通过专业课(公共课)教学进行渗透训练、利用专业实习和学生寒暑假社会实践进行训练,以及构建良好校园氛围进行涵养等。

第七,评价体系。在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机制的运行过程中,需要对机制运行状况和培养主体、培养客体进行考核评价,既评价一定时期机制运行的整体效果,又对培养主体的培养工作和培养客体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通过考核评价,及时调整机制运转情况,保证机制运行与目标状态的一致性。

上述这些要素构成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机制的主要要素,其中每个要素都是必不可少的。它们各自的运转情况,各个要素之间的联系和协调程度等,都会对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机制整体运行情况和作用发挥程度产生影响。

在分析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机制构成要素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对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机制的内涵做这样的界定: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机制就是在明确构成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机制基本要素的前提下,按照职业核心能力养成的特殊规律,协调各个要素之间关系以更好地发挥作用、实现历练和提升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等特定目标的具体运行方式。这一内涵界定至少包含四层含义:其一,明确规定其培养机制是其基本构成要素的有机总和;其二,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机制功能的发挥,有赖于各个基本要素作用的正常发挥及相关构成要素的耦合协调,正常运转,促使机制整体功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其三,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机制的运行,要遵循职业核心能力养成的特殊规律,职业核心能力的养成是行为的改变与行为能力的训练,重在工作或学习的过程等;其四,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机制的建构、运行并不断修正和完善指向提升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这一特定目标。

二、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机制建构的基本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

导向性原则强调的是在建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机制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目的性。导向性应该是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机制建构的起始依托和出发点的指向,是运行过程中的目标导引,是作用和结果的归宿。导向性是在建构培养机制时对各组成要素和整个培养机制的总体目标和方向要求,各构成要素的目标方向应该统一于整个培养机制的大方向,紧密围绕培养目标运行。导向性既保证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正确指向,又规定着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具体内容、养成方式和实现成效。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具有强烈的职场适应性和职业发展的针对性,所以,建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机制,就是为了引导学生通过理论学习、科学训练、实践活动等途径和手段,历练和提升自我管理、与人交流、与人合作、信息处理、解决问题、创新创业等职业核心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和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潜力。有了这个明确具体的目标,作为培养主体的组织和人员,培养工作就有明确的方向,不致随意盲动,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作为培养客体的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就有了激励和引领,可以按计划扎实推进,实现良好的预期效果。

(二)适合性原则

适合性原则要求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机制的建构,要根据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现状和职业院校治校办学实际情况,适合职业院校学生成长发展的特点,切合职业核心能力的自身特性和培养训练的特点,遵循职业核心能力养成的特殊规律。因此,要建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有效运行机制,教育者必须提高教育自觉,全面客观把握上述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实际和规律。落实适合性原则,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机制的建构要重点考虑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从职业核心能力的自身特性和培养训练的特点出发。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是能力本位教育思想内涵的延伸,强调职业的适应性和工作的胜任力,强调培养学生在组织和团体中的学习、工作和共同活动的能力;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关键,就是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高度重视提供更多机会和多样平台,让学生发挥自身优势,亲身体验和参与社会实践,以此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自我管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其次,从遵循职业核心能力养成的特殊规律出发。职业核心能力的养成并非知识的获得而是行为的改变,是职场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因而是一种行为能力的训练,且这种养成重在学习、活动、工作的过程中。再次,从职业院校学生的成长发展的实际出发。职业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工作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职业院校学生知识文化水平相对较低,但他们喜欢亲身体验参与社会实践,动手能力较强,应引导他们明确成才目标,扬长避短,积极历练职业核心能力。

(三)整合性原则

如上所述,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机制是由七个方面基本要素构成的,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机制的作用,就需对构成该机制的基本要素进行协调整合。而且,职业核心能力的综合性极强,其养成有特殊的规律,其形成要经过特定的阶段,因此需要整合多种教育资源和力量,多主体参与、多途径实施,形成开放动态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整体合力。但是,目前整合性原则在实践中得不到重视和落实。“高职院校依靠学校所有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来实现职业核心能力整合的举措不多,未能在内容、方法和培养手段上互补互渗。……没有注重职业核心能力课程的整体设计与安排……”[5]。要落实整合性原则,目前要重点做到三个方面:首先要注重目标方向的整合,整合构成培养机制的各个要素的目标方向,使各个要素的目标方向与整个机制的目标方向一致,形成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共同着力点和目标方向合力,从而使目标机制的运行内外协调、部分与整体相互关联,促进培养机制的高效率运转。其次要注重培养主体的整合,实现全员全方位参与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包括学校自身相关的组织部门和人员、社会上的相关组织和人员,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和力量,内外贯通,发挥各自的优势和专长,形成合力,产出最大的培养效益。再次要注重培养路径方法的整合,将理论教学、实验实习实训、社会实践、团队建设、氛围熏陶、考核评价等整合起来,实现全程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

三、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机制的实践建构

构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有效机制,是切实开展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根本保障。如何在目前强化高职院校专业知识教学和专业技能培养、综合素质锻炼尚未得到足够重视、学生课时紧张的状况下构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机制,切实开展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工作?这是启动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有效机制实践建构必须考虑的实际问题。根据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教育特性和职业教育教学的现状,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机制应主要包括保障机制、实施机制和动力机制等。这三种不同的机制优势互补,各有侧重,共同构建和形成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机制。

(一)构建制度、师资、平台三位一体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保障机制

这是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落实对学生进行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保证系统。首先,应加强组织和制度保障。设置学校、二级学院(系)、班级三级组织体系,各司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之职,形成组织保障机制;制定《推进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工作考核奖惩规定》《思政课(公共课)教学渗透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规定》《专业课教学渗透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规定》《将第二课堂活动作为职业核心能力课程开发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保证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各项工作得以切实落实和顺利实施,形成工作保障机制。其次,加强师资队伍保障。建设“专兼职结合、校内外互补”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师资团队。既要加强校内教职员工的专业培训,强化他们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教育自觉和本领,也要邀请业界专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优秀校友等作为兼职教师参与培训工作。再次,加强平台保障。充分整合利用各种资源,建立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训基地,为学生历练职业核心能力提供丰富多样的平台和阵地,包括学生社团的规范化精品化建设;校企、校校合作单位及社会实践基地、军训基地升级为职业核心能力培训基地;加强对学校为学生办理各种事务的窗口单位的规范性建设,使之成为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进行培训和示范的地方。

(二)构建课程、活动、管理三位一体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实施机制

这是根据职业核心能力的形成规律、培养原理和面临的培养现状而构建的综合化培养模式。以“四全一合作”为基本思路,即全课程渗透点拨、全学程活动历练、全方位管理养成、全人员参与和校政企多方合作,从显性课程(课程)和隐性课程(活动、管理)两个方面,全面构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途径。首先,加强课程建设,发挥“课程点拨”作用,让学生掌握职业核心能力的理论知识,包括必修课开发、选修课开发、思政课等公共基础课的教学渗透、专业课教学渗透等四大主要内容。其次,开发活动项目,发挥“活动历练”职业核心能力的作用。以职业核心能力培训为导向对各类学生活动进行整合和课程化建设,开发系列职业核心能力培训的活动项目,为学生历练职业核心能力提供载体,实现活动项目的设置“普专兼顾、院系互补、梯次递进”,学生参与活动“扬长补短、适其所需”,从新生到毕业生、从普通学生到学生骨干都有相应的历练项目,使职业核心能力的历练渗入全学程。再次,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的管理与指导,发挥“管理养成”的教育功能,为学生历练职业核心能力营造良好的氛围。高职院校要完善各类学生成长过程管理服务制度,重视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作用,唤醒职业愿景,强化职业核心能力学习历练的源动力;发挥教职工校园生活中对学生言传身教的作用,在日常教育、管理、服务过程中渗透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凡此种种,通过管理制度和管理行为“注重创造有利于学生能力素质提升的隐性知识生成、转移和共享的环境和条件”[6]。

(三)构建考核、认证、奖励三位一体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动力机制

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机制运转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培养主体和培养对象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善于创设并不断优化有利于调动培养主体和培养对象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能动性的动力环境。首先,要实现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工作“三个纳入”,即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纳入教书管理服务“三育人”指标体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拓展学分体系,使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硬指标,成为学校全体教职员工的硬任务,成为学生毕业的硬要求,并实施常态化考核,使从学校、相关部门和单位、教职员工到学生都有压力和动力,进而做好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工作。其次,建立与学分制管理相适应的职业核心能力学分认证制度和考核认证平台。按照《校本职业核心能力认证管理办法》,学校应设立学生通过参加职业核心能力培训课程、校院专业竞赛活动、社会实践与志愿者服务、文化科技体育活动、课外阅读、科技训练与创新等项目中的若干项才能获得校本职业核心能力认证证书的认证制度,而获得一定数量的校本职业核心能力认证证书才能完成学生综合素质拓展学分(必修)。再次,修改学生素质综合测评方案和学生奖励实施办法,增加职业核心能力培训锻炼表现在综合素质测评中的比重,设立职业核心能力方面的单项奖,与评先评优和就业推荐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更重视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锻炼。

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不能再依靠零敲碎打过日子,而要将其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衡量标准,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一起设计、统筹规划和整体推进,在建设长效机制即构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机制上做好文章,理顺学校内部关系、打破部门束缚、发挥各类办学要素的最大效益,同时争取用人单位、劳动人事部门等外部支持,调动相关各方的积极性,“从‘需求端’和‘供给侧’两方面协调‘共振’”“在教育教学实施上要突破专业壁垒,扩大校内外的协同育人”[7]“从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上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接受完整的职业核心能力养成教育,实现职业核心能力‘全程渗入’式培养”[8],从而切实提高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成效。

[1] 武洪明,许湘岳.职业沟通教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2.

[2] 胡晶君.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现状调查及分析[J].辽宁高职学报,2015(10):101.

[3] 张琼.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0:24.

[4] 百度.机制[EB/OL].http://baike.baidu.com/link?url=rETymExJY-xxGc4vEmKzxYv JJVqypNbg6A1dnw3GAJF

-ex8ZhQ3nCxEafdxAq5jxv9_60cvXWi73aIaJSO5HhK.

[5] 张琼.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0:24.

[6] 刘洋.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化建设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12):48.

[7] 刘洪一.供给侧改革:高职教育如何入手[N].光明日报,2016-01-26.

[8] 林英,徐金寿.基于“全程式”实践模式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J].中国电力教育,2012(16):13.

The Theory Study and Construct of Cultivating Core Professional Competencies Mechanism

Zhang Jinghuai

(Guangdong Teachers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 and Arts ,Guangzhou ,Guangdong ,510640)

Establishing the effective mechanism is essential to guarantee the cultivation of core professional competencies. Based on making sure its basic factors, core professional competencies cultivation mechanism balance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se factors to realize their value, and achieves the specific operating mode that practices and increases students' core professional competencies. In order to construct core professional competencies cultivation mechanism, we must adhere to some related rules and leading, suitable, integrated principles. What's more, we must build the guaranteed mechanism of core professional competencies cultivation from practical experience, complement the advantages between implementation mechanism and motivation mechanism to form the core professional competencies cultivation mechanism.

Cultivation mechanism; core professional competencies, theory, construct

2016-08-20

2014年度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资助课题《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机制建设》,项目编号:2015ZX30.

张镜怀(1965-),男,广东汕头人,副教授,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学生处处长,主要研究方向: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G712

A

2095-5987(2016)06-0063-05

●职业教育与岗位培训●

猜你喜欢
建构机制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 08:16:40
近观天和核心舱
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 08:16:22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军事文摘(2022年12期)2022-07-13 03:12:18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阿来研究(2021年1期)2021-07-31 07:38:26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文苑(2018年21期)2018-11-09 01:23:06
建构游戏玩不够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中国卫生(2015年9期)2015-11-10 03:11:12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中国卫生(2014年3期)2014-11-12 13: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