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与优化

2016-03-18 05:10张立侠徐召丹沈亚芳
安徽农业科学 2016年2期
关键词: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素养实践能力

张立侠,徐召丹,周 伟,沈亚芳

(浙江农林大学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浙江临安311300)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与优化

张立侠,徐召丹,周 伟,沈亚芳*

(浙江农林大学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浙江临安311300)

摘要该研究分析了国内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现状,特别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提出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的一些问题。经过多方调研,从完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加强实践能力培养等几方面提出了改革意见,旨在为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为基础向社会输送应用型人才提供保障。

关键词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职业素养

专业学位是以专业实践为导向,以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生产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的一种学位教育,它区别于侧重理论和研究的学术型学位。专业学位重视实践和应用,突出特点是学术性与职业性紧密结合,最终培养出在技术上及专业知识上都受到过正规、高水平训练的各行各业高层次人才。笔者分析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背景及培养现状,并就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改革问题提出几点意见,以达到优化教育成果的目的。

1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背景

1.1国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日本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最早于 1974 年启动,经过一系列的政策摸索与实践研究,最终于2002年在新修订的《学校教育法》中明确规定:研究学术理论及基础应用,培养专门职业所需的学识深厚及能力卓越者为专业研究生院(专门职大学院)的任务[1]。这意味着日本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正式从学术型研究生教育中分离出来。而韩国专业学位研究教育则开展得更早,汉城国立大学于1959 年首创了专门研究生院,主要培养职业型人才,这也意味着韩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开始。英国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二战”以后产生的,称为“课程硕士”。 课程硕士教育采用授课为主的培养模式,以课堂讲授和研讨会等形式授课,通过完成课程作业给出成绩评定,不太重视研究能力的培养。而美国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则始于20世纪初,第一个工商管理硕士于 1908 年在哈佛大学诞生, 随后各种应用型硕士学位迅速发展。

1.2国内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从西方引进的,开始于1991 年,最初只有工商管理硕士(MDA)教育,后来陆续开办了公共管理硕士(MPA)、教育硕士(EDM)、工程硕士等 15 类专业硕士教育,而工程硕士教育中又划分出机械工程和电器工程等 40个工程领域。

从 2009 年开始,国家教育部对研究生结构类型实施了重大改革,首次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以应用型人才为主,侧重培养实践、应用和技术能力,而此前传统的学术型研究生则以培养学术创新能力及科研能力为主。2013年底,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强调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要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强化实践能力教育为重点,要建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培养模式[2]。

2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

2.1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尚未彻底向应用型靠拢我国高校的研究生教育一直以培养学术型研究生为主,其研究生培养方案以知识体系性为主。专业学位研究生是以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为目标,培养方案应该更多考虑社会企业的需求。受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惯性的影响,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大多是在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加以修订的,培养方案中也凸显知识的体系性,没有体现其行业性、专业性特色,应用性课程在培养方案中所占比重过低,导致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不足,背离了开展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初衷。

由于课程体系的设置与学术型的基本相同,都过分强调理论性和授课环节,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同时上课的现象普遍存在,致使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缺乏针对性和应用性,与实际需要不符,难以满足职业需求。

在学分要求上,专业学位研究生比学术型研究生学制少半年到一年,但是其所修课程的学分却并不比学术型研究生少,甚至有些高校、有些专业要更多,而修读学分中又以理论课程为主,真正的案例分析及实践教学很少,这样的学分设置明显不合理,严重背离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注重实践和实际应用的定位。

2.2师资队伍建设重视不足长期以来,我国的全日制研究生教育都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而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最近几年才刚刚起步,大多数高校在配套师资方面尚未引起足够重视。针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师资结构问题,教育部提出实行“双导师制”, 即校外导师与校内导师联合培养机制,让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优势互补。但是,就校内导师而言,很少有针对某一个专业学位研究生制订的导师选聘条件和考核办法,而是笼统地对所有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采用统一的选聘细则及管理办法,不全面也没有细分,专业性特征体现较少。校外导师则大都由企业部门的专家担当。一方面,校外导师自身学历与职称可能并不高,在实践指导过程中并不能很好地结合学生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出于企业技术保密等多方面因素的考虑,校外导师并不会给予学生全面、相应的指导。因此,校外导师并未发挥预计的实践指导作用。同时,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之间往往缺乏交流,无法统一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因此,“双导师”制度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没有得到落实,体现不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职业性特点。

由此可见,“双师型”师资结构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双师型”教师是教育教学能力和工作经验兼备的复合型人才。专业课教师既要具备较高的文化和专业理论水平,有较强的教学、教研能力和素质,又要有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有一定的组织生产经营和科技推广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但是,很多高校并没有建立起与之配套的“双师型”师资结构,缺乏“双师型”教师的人才引进、培养培训机制以及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评价激励机制等。

2.3实践环节薄弱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掌握某一专业(或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3]。实践环节在整个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相当重要,它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以实际操作训练为主,以获得基本技能、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的一系列教学活动。实践一般是在相关的生产或实务部门中进行的,研究生要接受所在专业指定的实践部门和岗位的相关工作人员的指导并完成岗位性、功能性的任务,即完成一项有特定目标的实践工作。它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促进学校教育与职业实践相结合,以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然而,受我国教育领域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思想的影响,再加上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起步较晚,对实践教学中某些问题的认识尚未完全统一,没有把实践教学放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关键位置[4],多数高校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习实践基地投入不足,很多实习实践环节要到校外基地进行,需要一些企业、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等的参与,这就存在着企业参与意愿不强、参与度不高的问题,也存在着校外实践基地远离学校,学生的交通和食宿等多方面的制约性问题。

另外,很多高校单独把实践环节看做一项必修课程,并没有和学位论文结合在一起,以至于有些学生没有经过严格、规范的实习或生产实践,只是完成了毕业论文,就能顺利毕业,而毕业论文大多在校内实验室完成,偏重学术型,偏离实践性。这使得很多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完成研究生教育之后,不能直接胜任职业岗位,专业学位与职业资格不具有实质性的衔接,甚至还需要接受系统的实习与实践后,才能获得职业准入资格。这也造成了专业学位的社会认可度低,进而影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3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改革意见

3.1完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要以专业为基础,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广泛调研、充分了解专业特性的前提下,制订切实符合本专业职业需求的培养方案,体现其职业性、专业性、特色性,以适应企业对特定职业岗位的工作要求。目前,国内的专业学位培养方案普遍存在理论课程比例大,实习实践比例小的问题,各高校应适当减少纯理论课程的比例,增加应用型课程的开设,如案例分析课,以做好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衔接,同时增加专业实践环节的比重,要求研究生彻底脱离理论教学,专门用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到实践基地参加生产实践。

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的设置要遵循以下原则:理论课程少而精,加大实践环节比例,理论联系实践,课程内容契合专业需求。课程分为公共课、学位课和选修课:公共课和学位课为必修课,选修课因专业而不同,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根据各自的研究方向及实践需要选课。课程内容既要有理论性的,又要有应用性的,教学方式要灵活多样,除教师的讲授外,要增加课堂讨论部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应该加强案例研究、模拟训练或现场教学,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2完善师资队伍的建设重视“双导师”制度的建设。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应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需要、企业人才的需要,与相关企业共建一批专业学位研究生合作培养基地,同时加强校企协作和综合管理,为完善“双导师”合作模式提供经验[5]。一方面,充分调动企事业单位的积极性,可对作为实践基地的企事业单位给予相应的资金扶持和政策倾斜,加强学校与企事业单位的产学研合作,积极解决他们的技术难题,同时对校外导师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以解决校外导师的选聘问题。对校外导师的要求方面,既要保证其在相关领域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要提高对学历和职称的要求,争取建立一支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校外导师队伍。对校内导师,既要加大培养经费的支持,又要给予增加招生名额的政策倾斜,还要加快导师队伍的青年化,在职称评定上重点扶持青年导师,形成一支教学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校内导师队伍。

引进“双师型”人才,即高校在选聘教师时,不只注重教师在科研方面的能力,也要适当注重教师在行业、企业的工作经历,甚至可以酌情降低对学历、年龄、科研成果的限制,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储备师资力量。高校还可以建立合适的人才流动机制,吸引行业、企业里具有博士学位的高级技术人员到学校工作,充分发挥他们专业实践经验丰富的优势。高校也可以制定相关政策,支持教师去企业进行生产实践的锻炼,提高专业实践能力,或者开展一些专门的培训课程,强化教师的生产和实践技能,在学校现有的教师中培养一批“双师型”人才。在职称的评定上,不仅以教师的学术水平为依据,还要注重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给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提供晋升渠道,调动教师不断丰富自身专业实践经验的热情,形成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队伍。

3.3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环节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强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实现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目的的重要保证。高校可以建立多种形式的实践基地,吸纳和利用社会资源,保证学生真正投身实践并切实得到锻炼。高校既可以充分利用的实验室或实践中心,组织学生开展实践训练,也可以与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实践基地,与企业进行联合培养,使学生接受大规模、多层次的实习训练。校企合作实习需要企业为学生提供与专业对口的实习岗位,同时也要求高校根据实习单位的用人需求,统筹分配实习人员,将学生的提升与企业的收益相结合,以确保企业、高校效益双赢,这样才能形成有利于校企合作基地建设的长效机制[6]。

一方面,研究生可通过参与导师的应用型课题,随导师到企业开展实践研究工作;另一方面,学校可统一安排学生到相应领域的校外基地,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实践训练。学校还可以制订相关制度,使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毕业论文与专业实践密不可分,真正做到从上到下,从导师到学生,都充分重视实践环节,保证实践培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高益民.日本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初步发展[J].比较教育研究,2007(5):33-37.

[2] 洛林·W·安德森.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分类学视野下的学与教及其测评[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3] 王佳佳.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德育工作探讨[J].成功(教育),2010(4):200.

[4] 黄羽.我国高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问题研究[D].武汉:中南民族大学,2012.

[5] 黄秋萍.对工程硕士师资队伍建设的初步探讨[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9,30(3):70-72.

Reform and Optimization of Training Mode for Professional Master Degree Candidates

ZHANG Li-xia, XU Zhao-dan, ZHOU Wei, SHEN Ya-fang*(School of Agriculture and Food Science, Zhejiang A&F University, Linan, Zhejiang 311300)

AbstractIn this study, some problems about training mode on professional master degree candidates were put forward after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raining mode at home especially on full-time professional master degree candidates. Through extensive survey, several innovative suggestions were presented on the aspects of improving training program and course system, strengthening teachers, enhancing practice ability training and so on, which would provide a safeguard for transporting applied talents to society on the basis of graduate education of professional degree.

Key wordsProfessional degree graduate; Training mode; Innovation ability; Practice ability; Professional accomplishment

收稿日期2015-12-21

作者简介张立侠(1986- ),女,河北唐山人,研究实习员,硕士,从事高等教育和管理研究。*通讯作者,硕士,从事高等教育和管理研究。

基金项目浙江农林大学研究生处理议科研项目。

中图分类号S-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16)02-337-03

猜你喜欢
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素养实践能力
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危害控制技术课程创新型教学平台建设研究
专业学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析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利益相关方的角色分析与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