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江(成都师范学院,四川成都611130)
地方新建师范院校学科建设的问题与思考
何江
(成都师范学院,四川成都611130)
摘要:近年来,各地普遍通过转制、并轨等形式建立了大量师范本科院校。试图高速发展的各大院校均面临着如何进行合理的学科建设这一核心问题。调查表明,学校学科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办学理念模糊、学校定位不明、师资队伍紧缺、学科建设跟风、管理体制混乱等问题。师范学校学科结构的建设受到了怎样的影响,如何解决各新建院校在学科建设中遭遇的难题。文章将对以上问题进行初步的思考。
关键词:新建师范院校;学科建设;稳定发展
Abstract:In recent years,lots of new normal colleges have been built through transformed system and combined system.These fast developing colleges are facing a critical issue of how to make a better discipline construction.Our research shows that during the process of discipline construction,lots of problems comes out,such as unclear purpose of starting a new school;fuzzy orientation of the school;lacking of high-quality professors;following the trend of others'discipline construction;the disorder of management system.What effect has been brought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iscipline structure in normal colleges?How to solve the challenges appearing in the process of discipline construction?This article will preliminarily explore above issues.
Keywords:newly-built normal college;discipline development;stable development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步入深化阶段,大量师范类高等专科学校、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学院等通过教育专升本、体制改革、高等教育并轨等形式升格而来。在本科办学中,存在着一个体制转型背景下长期的教育形态化过程。可以说新建本科院校的制度建设和学科建设是影响学校高速发展的重要因素。相对于具有较高可参考性的学校制度建设,目前新建本科学校的学科建设工作面临更多问题,例如办学理念模糊、学校定位不明、师资队伍紧缺、学科建设跟风、经费投入不足、校园氛围紧张、管理体制混乱等。
所谓学科建设,就是通过科学合理地组织、协调、配置教育资源,使大学的学科、专业、方向设置等能够有效支持该学科的发展,适应新时期的教育需求;从而促进学科知识体系的建立,提高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水平。[1]文章将对省内部分新建师范高校在学校建设特别是学科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
高校发展必然基于明确的办学理念与学校定位,而成熟完整的学校定位一般是在长期的办学探索中逐渐形成的。新建本科师范院校建校时间短,往往根据当地教育人才实际需求或借鉴其它同类高校建设经验,将发展策略定位于应用型师范教育。对于中小学、幼儿园师范生的培养,一般将重心落于传统意义的“教学”上。这种传统的学生培养形式显然存在一定局限:对教学的重视意味着着重对学生“专业能力”进行培养。但若以“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维度[2]作为评价全方位培养师范生的标准,只有“教学水平”的提高显然不够。
单方面强调“应用型”或“全面型”教师人才的培养会导致学校在办学理念上的摇摆和目标不明。部分学校只重视学生教学技能的提升,忽视专业结构的优化,既阻碍了各专业的纵向发展,也使高等学校的专业优势等得不到较好体现。部分学校片面强调教育专业中教育学、心理学两大主干学科,忽视学科教学实践课程的开展。这种试图进行全面型教师培养,却受制于学校软硬件水平的发展定位直接造成所建专业缺乏特色,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证,难以形成具有地区针对性的学科竞争力。
可见,根据当地实际教育资源配置情况,对学校发展进行明确定位将直接影响学校的教育质量输出,形成长效稳定的发展机制,并有助于学校完善自身的专业学科结构。
学科建设水平直接反映了学校的办学水准,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具体表现。[3]其两个重要的指标分别为学科结构和学科质量。地方新建师范院校是国家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教育资源覆盖等需求,培养和提供全面、高层次人才而设立的。学科建设正是实现其培养目标的基本支撑。
学科结构方面,新建本科师范院校仍存在较大局限,多数学校采用传统的师范生培养模式,只关注教学技能和学科专业知识的灌输,忽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这种重视实践能力教学、轻视理论课程的办学形式反映出大多新建师范高校的通病——学校转型缺乏明确路径,在摸索中参考大量以往专科学校以技能为主的培养形式,却没有针对本科更高专业理论要求的特点将学科结构进行优化。部分高校甚至完全套用转制前专科学生的培养方案。这些现象都表明,学校在课程设置和教师配置方面缺乏深层次的思考,学科结构仍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
学科质量方面,新建学校在规模扩大的同时,伴随着大量学科、专业和方向的新设。教育资源的重新分配必然对学科质量的提升有一定制约。如何利用转型契机,充分利用既有的成人教育、专科教育优质资源(如大量教育实习、见习基地,完整的教师教育实践中心,具有良好合作关系的地方教育单位等)等,将是学科质量提升的重要保证。
就目前新建普通本科师范学校而言,只能在学科结构与学科质量之间寻找平衡。完善学科结构势必然占用学校大量教育资源,在此基础上想要同时保证学科质量的提升是十分困难的。
刘献君教授指出:“学科建设关键靠教师,特别是大师级的学者。”[4]毋庸置疑,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学科建设的基础和前提。高水平的教师队伍适应了学科发展需要,是学科建设、教学运行的保证。但新建本科院校教师队伍仍存在诸多较为突出的结构性问题。
首先,老牌本科师范院校与新建院校之间最明显的差距即是:缺乏高水平的师资,缺乏学科带头人。这无疑提升了学校学科建设的难度。一个学校缺少对相应专业学科有深刻理解和丰富经验的专家教师,将直接导致学科建设的短见和盲目。一种尝试性质的学科建设模式充满不确定性,不论对学校教育资源还是对在校学生来说都是有一定风险的。
其次,新建本科师范院校的教师来源过于单一,在校教师结构并不合理。如前所述,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时会首要考虑引进相应学科带头人(更多是从中小学引进一线教师或教育管理者)。他们具有丰富的一线教育经验,充满对中小学教育实践的理解;但却往往将既有的管理教学经验一成不变地移植到高校学科建设中。学科建设规划的实施者对学科建设目的不甚了解,对大学学科具体内容理解缺乏认识,使学科发展质量大打折扣。这样的人才引进并不太适合新建本科师范院校的学科建设。
再次,新建本科师范学校部分在校教师并未经过系统的师范培养。教师自身素质直接关系到该校学科建设的水准,对省内两所师范学校进行调查发现:新建本科师范学校的教师队伍存在缺少丰富的大学教学经验,没有受过完整系统的师范培养(传统的师范学院重技能轻知识的情况众所周知,中小学教师则缺乏完整的本科学科教学体系,综合性大学毕业的教师却又缺少师范教育技能的锻炼)等问题。
最后,新建本科师范院校教师的团队建设、科研创新、校际交流等工作均刚刚起步,缺乏完善的制度保障和实际落地开展,这都无法对学校学科建设这一重要工作产生助力。[5]由此可知,各高校纷纷加大对教师的培养,整体看来,教师队伍建设一般从以下三个层次展开:以重点学科建设为中心,培养具有教育理想的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建立学科专业团队,以老带新,培养起骨干核心作用的学术后备人才梯队。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保证学校人才梯队的合理结构,为学院学科建设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稳定的机构院系设置是一个学校能够正常运行的基础。新设地方师范学校普遍历史不长,大多源自曾经的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或者成人教育学校,其学科发展主要以地区初中、小学学科教育为主线。但随着学校发展战略的实施,部分学校试图增加多元化的院系设置,此举无疑增加了学校的综合竞争力,但同时,对学院本身主体学科结构造成了一定的冲击。身处新时期教育文化急剧变革的社会环境,加之学校发展初期各种不可预料的因素,新建本科师范院校保持长期相对稳定的院系设置几乎是一件不可实现的事。
作者所调研的两所学校在近三年中,组织机构变动均多于五次。其中不仅有新设院系、已有院系的合并拆分,也有行政部门功能的重新分割,研究机构的建立撤销。诚然,根据学校建设中发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的修正符合教育规律。但如此频繁的机构院系调整必然严重打乱重点学科的长期建设规划,不利于完整的学科结构的形成。
事实上,一部分学校针对师范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设立教师教育学院、师范生技能中心、教师发展研究所等教辅机构以对教师教育(师范教育)进行统一管理。这种设置理论上提高了工作效率,有利于对师范学生的教师专业发展进行统筹管理,但实际运行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教师教育管理部门与二级学院的职能分工是否合理和完整,增加信息传达的单位数会否影响行政效率,是否存在二级学院学科建设的人为割裂(学科教育与师范教育隶属于不同部门管理导致无法统筹开展)等等。
总体而言,学校发展、学科建设需要一个长期的搭建过程,保持完整的院系机构设置有利于学科建设的循序渐进。这是新建师范院校在发展中应密切注意的。
影响地方新建本科师范院校学科建设的因素除上述几点之外,还有很多因素,比如充足的流动性储备、日渐完善的后勤保障、持续稳定的招生支持、富有吸引力的毕业生就业去向以及地区政府的大力支持等等。
根据当地实际制定适合学校自身发展的长期规划是前提;大力提升学科建设力度,优化学科结构并提高教育质量是路径;培养优秀全面的教师队伍是核心;稳定有效的行政支持、良好的院系协作沟通是保障。以此完善地方新建师范学院学科建设,进而提升学校整体水平、输出高水平教师、提高地区教育质量仍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宋文生.地方新建本科师范院校学科建设的现状研究[J].改革与开发,2009(11):21.
[2]幼儿园(小学、中学)教师专业标准[S].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师〔2012〕1号.
[3]杨林.省属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科建设:价值、目标与路径[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92-96.
[4]刘献君.论高校学科建设[J].高等教育研究,2000(5):16-20.
[5]杨改红.新建本科院校学科教师队伍建设探讨[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11):208-210.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12-0192-02
作者简介:何江(1984,05-),男,重庆人,助教,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