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华
【摘要】课文只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载体,是我们进行语文知识、语文智能教育的抓手,语文课的出发点和归宿都不是课文,而是语文知识,语文智能。教师只有依据课文的文体特征、文本特点,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才能真正引导学生学会语文。了解文体,可以帮助教书确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更准确地把握教材编者的意图;了解文体有利于指导学法,使学生掌握不同文体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学生从学会一篇到学会一类;了解文体更有利于教师设计教学结构,优化教学过程。
【关键词】文体教学内容教学策略
上海师大教授、著名语文教育专家,也是著名的语文课程论专家吴忠豪教授说过,课文只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载体,是我们进行语文知识、语文智能教育的抓手,语文课的出发点和归宿都不是课文,而是语文知识,语文智能。那么语文教师如何运用课文来教语文呢?笔者认为依据课文的文体特征、文本特点,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是其中的关键。
一、 写景状物类记叙文的教学策略
写景状物的记叙文相对于其他文体而言,语言更富有独到的魅力,行文结构也更具有特点。
1. 感性先行,唤醒认识。教学写景状物类的课文,老师苦恼的是学生脑中缺乏对课文所描写景物的整体形象,优美细腻的文字表述反而拉大了文本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因此不利于学生把握课文所呈现的内容、思想和情感。因此教师应该善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及形式多样的感性材料,唤醒学生原有的感性认识,将学生带进优美的环境中去,为理解文章内容,产生情感共鸣做好铺垫。
2. 品味联想,明晰特点。写景状物类的文章大多文字优美,词汇丰富,用词精当,因此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教师应引导学生品词析句,批注阅读。学习作者遣词造句的方法,适当进行词句的理解和扩展训练,以丰富学生的语言,丰厚学生文化底蕴。同时由于小学生的视野比较狭窄,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不强,对写景文章的阅读与理解存在较大的难度,所以进行这类文章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文章所描绘的画面,从而进行情感体验。
3. 重视背诵,积累跟进。语文教学中,背诵是一种基本的学习方法,它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通过背诵可以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可以加深理解和领悟,可以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最重要的是通过背诵可以借鉴课文的话语方式,从而提高写作能力。我们应该让背诵进入教学设计的视野,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背诵。写景状物类的美文语言优美,结构精巧,是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指导背诵的好机会。
4. 迁移写法,表达运用。如果说感受文本美对学生是一种文学素养的习得,是一种精神领域的熏陶。那么利用这一极佳的文本资源对学生进行习作的指导,则是学法的一种迁移与通融,有助于将学习所得内化为学生自身的语文素养。在学习这类文本时,教师应该基于文本,找到最佳切入点,设计学生练说或仿写的训练点,仔细观察,学习描写多种角度,点面结合,动静交替;有序观察,学习描写的多种顺序,从单一到融通;生动表达,体会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给文本增添色彩;段落结构的模仿,使文本条理更清晰,特点更突出;合理想象,做到情景交融,在阅读与写作之间架构起一座共通之桥。比如在教学《雾凇》时,可以引导学生用文中的不确定的时间连词“先是……逐渐……最后……”,指导学生描写大自然中的一些自然现象的变化过程。
二、 写人叙事类记叙文的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教材中,写人叙事类的记叙文为数不少,对象涉及古今中外,这类文章除了让学生们受到情感的熏陶,价值观的引领外,有更为重要的语文智能价值要向学生传达。
1. 重视情境的创设。很多写人叙事类的记叙文中的主人公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还是比较远的。这些差距的存在给学生的阅读体悟造成了不小的障碍。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和声音来思维的,消除这些障碍最好的途径就是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有声、有色、有情、有境的情境中去触摸、体验、感悟。
2. 重视细节的揣摩。写人叙事类的文章中,作者常常是借助人物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细节描写来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品质。我们在教学时一定要时刻关注文中的这些细节描写,结合故事情节、具体语境作合理的分析和挖掘。
3. 重视默读的训练。读是阅读教学中常用的手段,在写人叙事类文本的教学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在写人叙事类课文中尤其要加大默读的比重,通过默读培养一边读一边想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同年段学生的默读训练应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4. 重视读写结合。教学此类文章时,我们还应抓住文本的显著特点,比如《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中借物喻人的写法,《黄河的主人》中对比衬托的写作手法,我们可以在引导学生品读揣摩的基础上紧紧跟进写话训练;有些文章语言文字凝练,给学生留下了许多空白,可以根据文本进行必要的想象补白,比如《爱之链》结尾的想象续写;有些文章篇幅较长,我们可以通过巧妙的读写结合的方式对文本进行重组和表达。
其实不同的文体在阅读教学优化的途径和方式上都是相通的,只是根据文本的特点侧重点不同而已。语文教师必须确立自己的主体性,以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统率语文教学,语文课堂中,教者应该通过文本内容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言能力,而不仅仅是跟着课文内容跑。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美丽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