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亚梅 阮志稳 郭丽琴
【摘要】 目的 分析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效果, 探讨最佳治疗剂量。方法 94例小儿川崎病患儿, 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与观察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 各47例。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62%,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85%;观察组的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率为8.51%,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40%;组间对比,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06、10.25, P<0.05)。观察组的黏膜充血、皮疹及手足皮肤症状消退时间分别为(2.33±1.08)、(2.12±2.54)、(2.59±0.94)d, 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4.42±1.23)、(3.09±2.15)、(4.32±1.43)d, 组间对比,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9.69、8.83、11.95, P<0.05)。结论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的效果更为确切, 与常规剂量相比更有利于患儿的血糖控制, 安全可靠, 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意义与价值。
【关键词】 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小儿川崎病;临床疗效
川崎病是临床儿科中发病率偏高的全身性血管炎性疾病, 发病原因尚不明确, 临床特征以急性发热出疹为主。患儿发病后普遍表现出手足部位皮肤水肿、口腔内有较大面积的黏膜充血, 部分患儿甚至伴随有冠状动脉病变, 若未及时处理可能引起更为严重的心血管病变而危及生命[1]。本研究通过随机对照试验, 分析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效果, 研究最佳治疗剂量, 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纳入2012年3月~ 2015年2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川崎病患儿94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均符合小儿川崎病的临床诊断标准[2], 无误诊病例。按照完全随机数表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47例。观察组中男25例, 女22例, 年龄3~ 9岁, 平均年龄(5.29±1.03)岁, 平均就诊时间(5.47±1.33)d;对照组中男27例, 女20例, 年龄4~ 10岁, 平均年龄(5.68±1.73)岁, 平均就诊时间(5.72±1.65)d。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本次入选患儿家属均对本研究内容充分知情, 且均在征求家属同意后纳入研究, 符合伦理学要求。
1. 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予以阿司匹林90 mg/(kg·d)治疗, 同时根据患儿症状进行对症处理。对照组按照常规剂量予以丙种球蛋白(商品名:博欣, 江西博雅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S19993011)治疗, 0.4 g/(kg·d)。观察组给予大剂量相同类型丙种球蛋白治疗, 2 g/kg, 确保给药浓度为20%, 在8~9 h内完成输液。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的冠脉损害发生率、各临床症状的消退时间及临床疗效。临床疗效判定标准[3]:患儿的临床症状与各项体征均基本改善为显效;临床体征改善>50%为有效;治疗前后患儿的临床症状与各项体征无显著变化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疗效与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观察组的冠状动脉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组间对比,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症状消退时间对比 观察组的黏膜充血、皮疹以及手足皮肤症状消退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组间对比,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上世纪70年代小儿川崎病被首次提出[4], 导致川崎病的原因仍不甚明确。由于小儿川崎病的危险性较高, 存在心血管病变风险, 对该病进行有效治疗一直备受关注[5]。本次的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儿在接受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后, 其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观察组的黏膜充血、皮疹与手足皮肤症状消退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且观察组的冠状动脉病变率也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 各指标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证实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的效果更为确切。
目前已知的疗法中, 将丙种球蛋白与抗生素联合疗法是治疗小儿川崎病的首选疗法。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作用机制:本质为抗体能够发挥抑制作用, 使患儿的内皮细胞抑制状态得到解除, 还能对血管内皮细胞与血液内部的单核细胞等产生作用, 切断受体之间的免疫作用, 促进受体产生与活化, 从而进一步降低对血管产生的损伤而达到治疗效果。已有临床文献认为疗效和丙种球蛋白用量间存在密切相关性, 本研究也显示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在小儿川崎病治疗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综上所述,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的效果更为确切, 与常规剂量相比更有利于患儿的血糖控制, 安全可靠, 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意义与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渝华, 郭梅.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的疗效观察.重庆医学, 2014, 12(11):1368-1369.
[2] 张根, 李新萍, 常丽, 等.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的疗效分析.临床荟萃, 2015, 21(5):572-574.
[3] 吴琴.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对比分析.基层医学论坛, 2014, 13(22):2938-2939.
[4] 刘仁颂, 黄胜奇, 曾俊峰, 等.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疗效.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5, 8(1):109-110.
[5] 胡淑华.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小儿川崎病的疗效观察.中国医药导刊, 2011, 13(4):619-620.
[收稿日期:2015-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