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中急性心衰合并呼吸衰竭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可行性及效果分析

2016-03-17 09:20王兴梅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6期
关键词:急性心力衰竭重症监护病房无创呼吸机

王兴梅

【摘要】 目的 研究和观察重症监护病房(ICU)中急性心衰(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使用无创呼吸机的治疗效果。方法 83例ICU中急性心衰合并呼吸衰竭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其基础上联合无创呼吸机进行治疗, 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临床表现、血气分析指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观察组临床表现、血气分析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ICU急性心衰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过程中, 采用无创呼吸机的治疗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治疗的效果, 及时缓解患者的症状,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急性心力衰竭;呼吸衰竭;无创呼吸机

急性心力衰竭指的是心脏由于疾病、过度劳累、排血功能减弱等原因, 导致左心功能异常加重或者急性发作, 使心肌的收缩能力降低, 造成急性肺循环压力升高、心排血量骤降, 并增加了周围循环的阻力, 使患者出现急性肺水肿、肺淤血、心源性休克等症状, 并伴随器官和组织的灌注不足[1]。急性心力衰竭以左心衰竭最常见, 并常合并呼吸衰竭, 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 死亡率极高[2]。在本次研究中, 对ICU中急性心衰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了无创呼吸机进行治疗, 旨在探讨这种治疗方式对急性心衰合并呼吸衰竭的干预效果和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4年12月本院ICU收治的急性心衰合并呼吸衰竭患者83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3例)。其中, 对照组男21例, 女19例;年龄52~85岁, 平均年龄(68.2±10.8)岁。观察组男23例, 女20例;年龄52~86岁, 平均年龄(67.9±10.5)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入选标准 急性左心衰竭:急性起病, 突发胸闷、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大汗, 双肺可闻及大量湿啰音及哮鸣音, 胸片有肺水肿。心功能分级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均为Ⅳ级。合并呼吸衰竭:血气分析中氧分压(PaO2)<60 mm Hg(1 mm Hg=0.133 kPa)且二氧化碳分压(PaCO2)>50 mm Hg。排除肺部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呼吸衰竭;并无其他系统的并发症。

1. 3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 包括改变体位、鼻导管或面罩吸氧、强心、利尿、扩张血管、镇静、解痉、平喘、合并感染者抗感染等治疗, 并维持患者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联合美国伟康公司生产的无创呼吸机进行通气, 选择合适的面罩, 妥善固定, 以不漏气为限度, 告知患者无创呼吸机治疗的目的及重要性, 教会患者如何调节呼吸与呼吸机同步, 并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慰, 使其有效配合。通气模式为自主/控制自动切换呼吸模式(S/T), 开始时的吸气压为6~8 cm H2O(1 cm H2O=0.098 kPa), 呼气压3 cm H2O, 逐渐增加IPAP至10~15 cm H2O, EPAP至3~8 cm H2O, 呼吸频率设置16~24次/min, 吸入氧浓度(FiO2)100%, 随病情好转逐渐下调FiO2使末梢血氧饱和度(SpO2)>95%, 通气时间为3 h, 以后根据病情需要确定通气时间。两组患者如上述治疗无效, 则采用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

1. 4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3] 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表现及血气分析指标进行比较。显效:患者在治疗后的24 h内胸闷、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大汗, 双肺湿啰音及哮鸣音均消失或显著减轻, 心率、呼吸频率及动脉血气中PaO2、PaCO2、pH值恢复正常;有效:患者在治疗后的24~48 h内, 上述症状、体征减轻, 心率、呼吸频率及动脉血气中PaO2、PaCO2、pH值接近正常;无效:患者通过48 h的治疗, 主要症状、体征没有改善, 甚至出现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0%, 对照组为75.0%,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96, P=0.024<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 对照组治疗前心率、呼吸、pH值、PaO2、PaCO2分别为(120±18)次/min、(33±10)次/min、(7.20±0.05)、(42.6±30.1)mm Hg、(90.3± 14.5)mm Hg, 观察组分别为(125±15)次/min、(34±9)次/min、(7.21±0.04)、(41.9±30.2)mm Hg、(90.6±14.7)mm Hg;治疗后对照组分别为(89±13)次/min、(24±2)次/min、(7.30±0.04)、(76.1±8.5)mm Hg、(48.2±6.9)mm Hg, 观察组分别为(76±12)次/min、(20±3)次/min、(7.40±0.02)、(87.6±9.8)mm Hg、(40.1±3.2)mm Hg。观察组及对照组心率、呼吸、PH值、PaO2、PaCO2均较治疗前改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各指标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几年, 由于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滥用抗生素、老龄化进程加快等原因, 急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4]。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起病急、变化快、病情危重, 发作时心排血量急剧下降, 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升高, 肺静脉回流不畅, 导致肺静脉压升高, 使大量液体渗入到肺泡和肺间质内, 引起肺水肿, 使肺泡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 从而引起严重的低氧血症, 使患者的呼吸加快, 甚至出现呼吸衰竭, 从而增加了耗氧量, 又进一步加重了心力衰竭[5]。在本次研究中, 对观察组的患者采用了无创呼吸机的治疗方式, 结果证实,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血气分析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无创呼吸机是在呼吸周期的双相给予不同水平的正压以增加肺泡通气量, 促进二氧化碳排出, 增加功能残气量, 改善氧合。同时双向正压通气使胸腔负压下降, 降低了心脏后负荷, 减少回心血量减轻了前负荷, 心脏前后负荷的下降使心肌张力降低, 改善了冠状动脉的血供, 增加了心肌的供氧, 使心功能得到改善。

综上所述, 在ICU急性心衰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过程中, 采用无创呼吸机的治疗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治疗的效果, 及时缓解患者的症状,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建伟, 祝应俊.无创呼吸机对ICU急性心衰并呼吸衰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医药前沿, 2015, 5(12):42-43.

[2] 陈顺旺, 冯淑红, 连发启, 等.无创呼吸机在急性左心衰竭中的临床应用.山西医药杂志, 2014, 28(19):2298-2300.

[3] 胡宏.无创呼吸机在急诊ICU急性心衰合并呼吸衰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当代医学, 2015, 11(21):23-24.

[4] 裴蕊慧, 李竹林.无创呼吸机抢救老年急性左心衰竭的疗效观察.陕西医学杂志, 2013, 42(8):979-980.

[5] 王娟, 高永刚.无创通气救治老年急性左心衰患者的临床价值.中国医学创新, 2015, 12(7):31-33.

[收稿日期:2015-09-21]

猜你喜欢
急性心力衰竭重症监护病房无创呼吸机
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多巴胺治疗急性心力衰竭合并低血压疗效
脑出血术后患者的ICU观察及护理对策研究
慢阻肺患者的无创呼吸机的治疗与护理体会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探析
急性心力衰竭合并感染患者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重症监护病房感染危险程度分析与护理措施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重组人脑钠肽对心肌梗死所致急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和肾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