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奎
【摘要】 目的 分析D-二聚体实验室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 360例常见疾病患者, 利用乳胶增强免疫投射比浊法检测患者D-二聚体浓度, 分析D-二聚体浓度异常情况。结果 脑梗死、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患者D-二聚体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疾病, D-二聚体浓度较其他疾病明显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患者D-二聚体浓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D-二聚体浓度检测, 利于病情判断。通常心脑血管疾病患者D-二聚体浓度升高明显, 通过动态观察患者D-二聚体浓度, 利于病情预后判断。
【关键词】 D-二聚体;实验室检查;临床意义
D-二聚体属于可溶性降解产物, 在纤溶系统作用下由交联纤维蛋白产生, 一般通过对D-二聚体检测, 可反映机体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激活[1], 在机体高凝状态下, 患者D-二聚体含量明显升高。随着临床对D-二聚体研究的日渐深入, 在多种疾病检测中, D-二聚体均起到显著作用, 尤其是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 D-二聚体浓度明显升高。现作者以本院收治的360例常见疾病患者为例, 检测机体D-二聚体浓度,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2013年5月~2015年2月收治的360例患者, 男217例, 女143例;年龄30~76岁, 平均年龄(51.6±8.6)岁;脑梗死134例, 深静脉血栓形成72例, 肺栓塞86例, 肾病综合征36例, 恶性肿瘤17例,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15例;排除全身感染、凝血机制障碍患者;患者精神功能正常;患者均知情此次研究。
1. 2 检测方法 采取全自动血凝分析仪sysmex CA-500对D-二聚体浓度进行检测, 患者晨起空腹抽取2 ml静脉血, 取0.109 moL/L枸缘酸钠, 根据静脉血与枸橼酸钠9:1比例混合均匀, 离心15 min, 3000 r/min, 收集上层血浆, 严格按照说明书, 采取乳胶增强免疫投射比浊法在2~3 h检测。D-二聚体正常范围:0~0.50 mg/L, 异常:D-二聚体浓度超过0.50 mg/L。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360例患者D-二聚体浓度异常率对比 360例患者D-二聚体浓度异常发生率81.7%(294/360), 其中脑梗死132例、深静脉血栓形成70例、肺栓塞83例、肾病综合征5例、恶性肿瘤2例、妊娠期高血压2例。其中脑梗死患者D-二聚体异常发生率98.5%(132/134), 深静脉血栓形成D-二聚体异常发生率97.2%(70/72), 肺栓塞D-二聚体异常发生率96.5%(83/86), 肾病综合征D-二聚体异常发生率13.9%(5/36), 恶性肿瘤11.8%(2/17),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13.3%(2/15);脑梗死、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D-二聚体浓度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疾病, 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2. 2 不同疾病患者D-二聚体浓度对比 脑梗死患者D-二聚体浓度为(1.48±0.42)mg/L, 深静脉血栓形成D-二聚体浓度为(1.42±0.40)mg/L, 肺栓塞D-二聚体浓度为(1.41±0.43)mg/L, 肾病综合征D-二聚体浓度为(0.78±0.17)mg/L, 恶性肿瘤D-二聚体为(0.80±0.24)mg/L,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D-二聚体浓度为(0.82±0.34)mg/L;脑梗死、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D-二聚体浓度较其他疾病明显升高, 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D-二聚体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D-二聚体是通过纤溶酶生成的特异性降解产物, 来自纤溶酶溶解的交联纤维蛋白凝块。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是机体重要抗凝系统, 凝血酶水解纤维蛋白原后, 会不断释放纤维蛋白肽。在因子ⅩⅡa作用下, 余下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会形成交联纤维蛋白, 稳定性较高, 同时在降解期间会进一步降解, 形成 D-二聚体。在相关研究中[2]发现, D-二聚体是继发性纤溶标志, 机体在血栓形式或溶解时, 血浆中D-二聚体浓度则会显著升高。由于机体凝血或纤溶破坏后, 难以维持两者之间的平衡状态, 相应增强了患者凝血倾向, 使机体内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增加, 随之而来的是 D-二聚体浓度的升高。因此通过对机体D-二聚体浓度的监测, 若D-二聚体浓度的升高, 表明存在血栓形成或纤溶发生。
在此次研究中, 脑梗死、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D-二聚体浓度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疾病, D-二聚体浓度较其他疾病明显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D-二聚体浓度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 脑梗死、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患者D-二聚体浓度显著增加, 存在较高的D-二聚体阳性率。
肺栓塞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高危因素, 通常血栓近端发展、脱落, 极易导致肺栓塞的发生。若早期诊断治疗, 多可挽救肺栓塞患者生命。而肺栓塞的快速诊断和治疗一直是临床重点关注问题, 一般以肺动脉造影等诊断, 但对于疑似肺栓塞患者中, 多数患者无法确诊。且部分患者对造影剂过敏等, 均会影响诊断和治疗[3]。通过对D-二聚体的监测, 其阴性预测值较高, 在肺栓塞诊断中, 具有显著效果。
肾病综合征患者内皮细胞损伤, 血小板激活和凝血系统的激活, 及利尿剂、激素的广泛应用, 相应减少了患者有效容量, 产生大量交联纤维蛋白, 致D-二聚体浓度增高。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小动脉痉挛、血液高凝、凝血因子激活等, 均会促进D-二聚体浓度升高。恶性肿瘤患者存在显著的纤溶活性亢进, 机体内纤维蛋白溶解酶激酶水平升高, 会产生大量纤维蛋白原激活物, 促使局部纤维蛋白溶解, D-二聚体浓度增加。
综上所述, 通过D-二聚体浓度检测, 利于病情判断。通常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机体血液高凝状态, D-二聚体浓度明显增加, 通过动态观察患者D-二聚体浓度, 利于病情预后判断。
参考文献
[1] 陈霞员, 张晟.血浆D-二聚体浓度筛查辅助超声联合检测髋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价值.广东医学, 2011, 35(23): 3080-3082.
[2] 区锦燕. 创伤骨折患者术前行血管超声检查及测定D-二聚体的意义.中华创伤杂志, 2010, 26(8):706-708.
[3] 顾晓蕾, 张劲松, 李琳. D-二聚体阴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特点.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1, 20(8):851-855.
[收稿日期:2015-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