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强
【摘要】 目的 探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采用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注射液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其用药安全性。方法 54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27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 观察组给予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注射液联合常规治疗, 观察对比两种不同治疗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 治疗后,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3%和77.8%,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 且观察组患儿NBN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用药后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采用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注射液治疗, 可有效缓解或改善患儿临床症状, 提高其NBNA评分, 降低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 治疗效果良好, 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注射液;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评分;安全性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7.155
缺氧缺血性脑病是临床神经内科常见病, 多发生于新生儿[1], 严重影响其神经功能和身心发展, 危害性极大。本院为进一步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最佳治疗方法, 改善患儿神经系统功能, 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特选取54例患儿进行分组研究, 现将研究过程与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5月~2015年3月收治的54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所有患儿均为研究对象均符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诊断标准[2], 经头颅CT和MRI检查均明确诊断。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27例。对照组中男16例, 女11例, 平均胎龄(37.2±1.4)周, 病情分级:9例轻度, 11例中度, 7例重度;观察组中男17例, 女10例, 平均胎龄(37.5±1.6)周, 病情分级:9例轻度, 12例中度, 6例重度。术前经临床咨询, 所有患儿家属对本次研究均表示知情同意。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所有患儿入院后, 均给予其控制血糖、降颅压、抗惊厥等常规治疗, 同时给予两组患儿胞二磷胆碱营养脑神经治疗, 连续用药7~10 d。于此基础上, 给予观察组患儿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注射液20 mg+10%葡萄糖注射液20 ml静脉滴注, 维持1次/d, 连续治疗7~10 d。
1. 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治疗前后NBNA评分变化情况以及用药后患儿不良反应情况等。采用NBNA评分标准评定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神经行为, 基本调查项目共20个, 其中NBNA评分≥35分为正常, <35分为异常, NBNA评分越高, 患儿治疗效果越好。
1. 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治疗3~5 d, 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 意识、肌张力和反射等恢复正常, NBNA评分>35分;有效:治疗6~10 d, 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显著改善, 意识、肌张力和反射等恢复正常, NBNA评分>35分;无效:治疗10 d, 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无改善, 意识、肌张力和反射等与治疗前相比无变化, NBNA评分<35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儿中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21例、5例、1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96.3%。对照组患儿中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12例、9例、6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77.8%。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NBNA评分比较 治疗前, 观察组患儿NBNA评分为(24.2±2.0)分, 对照组为(24.6±2.4)分, 两组患儿NBN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患儿NBNA评分为(39.8±2.7)分, 对照组为(33.5±2.3)分, 两组患儿NBN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 且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用药后 , 观察组患儿中出现1例轻微恶心, 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 对照组患儿中发生2例轻微恶心, 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4%。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均未发生任何严重性不良反应,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临床一般将由多种原因引发的脑组织缺氧缺血所致的脑部病变称之为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发病率较高, 该病症常见病因主要为胎儿宫内窘迫, 如羊水异常或脐带绕颈等[3], 除此之外, 该病症也可见于产妇分娩过程以及新生儿出生后的窒息缺氧, 多发生于足月儿, 患儿临床多表现为Apgar评分低下、口唇发绀、意识障碍、嗜睡以及迟钝等症状, 严重者甚至可出现昏迷、节律不齐、呼吸减慢等, 严重威胁患儿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后果严重。
当前环境下, 药物治疗手段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较多, 目前各大医疗机构中使用较为广泛的治疗药物主要为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注射液, 其中神经节苷脂是糖神经鞘脂, 含有唾液酸, 多存在于哺乳动物细胞膜中, 是构成神经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4], 用于临床治疗能够有效促进神经的生长和分化, 对受损神经恢复和神经再生, 提高患儿神经功能均具有重要作用。本次研究中, 本院特选取54例患儿分别给予其不同治疗方法展开临床研究, 结果发现行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注射液治疗的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NBNA评分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用药后两组患儿均未发生任何严重性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 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注射液, 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改善良好, NBNA评分较高, 不良反应较少, 用药安全性高, 临床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 贾系群.振幅整合脑电图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意义.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5, 30(14): 1102.
[2] 曹长青.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远期临床效果的Meta分析.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5, 17(2):122-127.
[3] 陈路佳.脑苷肌肽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系统评价.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4, 34(1):53-58.
[4] 牛冬春.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基层医学论坛, 2015, 19(20):2801-2802.
[收稿日期:2015-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