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太松
【摘要】 目的 对应用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支持(TPN)对重症脑卒中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干预的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82例重症脑卒中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采用肠外营养支持模式实施干预;研究组患者在治疗期间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模式实施干预,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患者住院治疗时间、营养支持干预前后相关营养学指标的改善幅度、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模式对重症脑卒中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干预的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 重症脑卒中;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肠外营养支持;治疗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7.056
营养状况是对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程度造成影响最大的一种因素, 营养缺乏会使神经细胞的结构受到一定的损伤, 使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出现障碍[1]。本次对重症脑卒中患者应用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支持两种模式实施干预的效果进行对比。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重症脑卒中患者82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病程1~9 d, 平均病程(3.2±1.6)d;体重43~75 kg, 平均体重(54.1±6.7)kg;男24例, 女17例;年龄48~85岁, 平均年龄(62.4±6.3)岁;研究组患者病程1~8 d, 平均病程(3.0±1.5)d;体重44~78 kg, 平均体重(54.4±6.9)kg;男23例, 女18例;年龄49~88岁, 平均年龄(62.3±6.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实施肠外营养支持:在浓度为9%的葡萄糖溶液的基本营养支持基础上, 按照实际的需要适当添加一些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乳、氨基酸、电解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 从而形成短期内机体正常代谢过程中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直接由外围静脉滴注, 使用TPN进行滴注3次/d, 确保摄入营养周期能够与日常的用餐保持一致[2]。
1. 2. 2 研究组 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①患者在发病后的48 h内, 通过鼻腔途径置入相应的胃管, 置入胃管的时间应≤72 h。②在通过鼻胃管对患者注入营养物质的时候, 患者的头部应该抬高30°, 在1 d内应该实施均匀重力滴注的方式进行持续性地给药。对于一些非糖尿病患者, 可以给予瑞高营养剂, 而对于一些同时合并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可以给予瑞代营养剂。给予营养剂剂量300~500 ml/d, 3 d后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体重水平, 将剂量控制在750~1000 ml。4~6 d后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体重水平, 将剂量控制在1250~1500 ml。③每隔4 h对患者的胃管进行1次抽吸除磷, 如果胃液量水平>200 ml, 则需要暂停实施灌注[3]。
1. 3 观察指标 两组重症脑卒中患者住院治疗时间、营养支持干预前后相关营养学指标的改善幅度、重症脑卒中疾病治疗效果等三项内容作为观察指标。
1. 4 疗效评价标准[4] 显效:卒中症状基本或彻底消失, 神经功能恢复正常;有效:卒中症状明显减轻, 神经功能有显著改善;无效:卒中症状没有减轻或进一步加重, 神经功能没有任何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住院治疗时间比较 对照组患者共住院治疗(13.84± 2.48)d, 研究组患者共住院治疗(9.07±1.44)d, 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疾病治疗效果比较 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8.3%;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2%, 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3 两组营养支持干预前后相关营养学指标的改善幅度比较 研究组患者营养支持干预前后相关营养学指标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小结
重症脑卒中患者机体由于长期处于一种应激高分解状态下, 日常代谢过程中对蛋白质的实际消耗量会明显加大, 如果能量的摄入不足, 出现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等不良事件的可能性会明显加大, 会使患者的康复速度明显减慢, 甚至一部分患者还有可能出现难治性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的并发症。由于肠内营养支持的营养补给方式与人体日常获取营养的方式更加接近, 所以该模式所产生的营养支持效果更加稳定。肠外营养支持模式由于不能够得到有效的消化道的应激反应, 使得肠促胰岛素的正常分泌过程受到不良影响, 使肠道内的分泌功能出现一定的障碍, 使患者在长期肠外营养状态下, 机体的分泌功能出现较多的异常情况。在实际临床工作中甚至有相当一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程度较为严重的高血糖症状。脑卒中疾病患者由于吞咽反射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 正常的吞咽不能够正常进行, 呛咳与吞咽反射迟钝并不会对患者的肠道生理功能造成任何影响。使用早期肠内营养进行干预的脑卒中患者的生化指标的改善优势更加明显[5]。
参考文献
[1] 杨建国, 张军, 杨宝义, 等. 肠内营养泵鼻饲和间歇灌注鼻饲减少肠内营养并发症效果的Meta分析.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4, 2(2):23-25.
[2] 陈佳捷, 倪玲, 包斌, 等. 肠内营养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 食品工业科技, 2013, 2(2):37-38.
[3] 李维勤. 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2, 7(7):63-64.
[4] 应佩秀. 胃癌术后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护士进修杂志, 2013, 7(7):32-33.
[5] 戴维红, 叶京英. 肠内营养泵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 当代医学, 2012, 6(17):36-37.
[收稿日期:2015-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