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6-03-17 15:26李永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7期
关键词:介入治疗

李永华

【摘要】 目的 探究经皮桡动脉进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00例经皮桡动脉进行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94例患者经桡动脉成功穿刺, 穿刺成功率为98.50%;379例患者桡动脉插管成功, 成功率为94.75%。其中成功进行介入治疗的患者155例。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血管迷走反射1例, 穿刺位置小血肿2例, 桡动脉痉挛20例, 桡动脉搏动发生减弱4例, 其并发症发生率为6.75%。结论 皮桡动脉进行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具有较强的安全性, 有较高的成功率和较少的并发症, 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经皮桡动脉;冠脉造影;介入治疗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7.042

冠心病作为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对患者的健康及生命造成严重的威胁, 近些年来也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因此, 对其进行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是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在临床上采用冠状动脉造影进行诊断应用较为广泛, 而在其治疗中经皮桡动脉介入治疗也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应用, 由于其方便、快捷及安全的特点被广大医生及患者所接受[1]。为探究冠脉造影的诊断价值及经皮桡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 本研究选取本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400例经皮桡动脉进行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400例经皮桡动脉进行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235例, 女165例, 年龄35~76岁, 平均年龄(65.6±13.5)岁。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104例, 稳定型心绞痛165例, 急性心肌梗死83例, 退行性瓣膜病换膜手术前21例, 心律失常12例, 胸痛待查15例。纳入标准:存在冠心病危险因素, 胸痛典型症状, 心电图显示存在心肌缺血, 平板运动试验呈现阳性, 彩超显示室壁运动不良者;心脏换瓣手术前行冠脉造影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可以行冠脉介入诊断及治疗的患者;凝血功能及肝肾功能正常者。

1. 2 方法

1. 2. 1 术前检查桡动脉 在术前所有患者进行Allens试验, 手术医生用双手对患者尺动脉及桡动脉进行压迫, 指导患者在此期间进行反复放松及握拳, 5~7次重复后, 出现手掌变白情况, 将尺动脉进行开放, 如果在10 s内患者的手掌颜色由白色变为红色, 或者变成原来手掌的颜色, 其试验结果就为阳性, 适合进行桡动脉穿刺[2]。

1. 2. 2 穿刺 进行常规消毒铺巾, 一般手术侧位为右侧, 采用2%的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在手腕过伸的情况下进行血管穿刺, 将动脉充分地暴露出来。桡动脉穿刺的位置为离腕曲面横纹2~3 cm位置的最强动脉搏动处, 针芯喷出血液后, 将软头放入, 钢丝直行到达肱动脉[3]。将穿刺针退出后, 在一个长2 mm的切口, 将Cordis ansradial Kit 6F桡动脉鞘置入, 将200 μg硝酸甘油经鞘管进行缓慢推注, 避免血管发生痉挛。给予3000 U肝素进行抗凝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要增加100 U/kg肝素。

1. 2. 3 诊断及治疗方法 选取5F桡动脉造影导管, 应用导丝长度为0.035 cm×150 cm, 导引钢丝为泥鳅导丝, 在透视的情况下, 将导丝置于锁骨下动脉, 在主动脉根部置入导管。行冠状动脉造影。依据血管情况及病变对支架植入术患者的引导管进行选择。操作完成后的1~2 h, 将动脉鞘管拔出, 应用弹力绷带进行加压及包扎[4]。只是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可在4 h将绷带松开, 而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绷带松开需要6 h, 同时患者可以适当地下床进行活动。

2 结果

394例患者经桡动脉成功穿刺, 穿刺成功率为98.50%;379例患者桡动脉插管成功, 成功率为94.75%。其中成功进行介入治疗的患者155例。对患者并发症进行观察, 血管迷走反射1例, 穿刺位置小血肿2例, 桡动脉痉挛20例, 桡动脉搏动减弱4例, 其并发症发生率为6.75%。

3 讨论

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常规途径为经皮股动脉进行穿刺, 但是在治疗中却存在很多不足, 主要为体位受限, 长时间卧床, 并发症多(如血栓、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迷走神经性反射等), 而且对患者的年龄也有一定的要求, 年龄越大, 穿刺成功率会越低, 安全性也就下降。近些年来, 经皮桡动脉进行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应用较为广泛, 其优势也较为明显, 这是由解剖特点决定的。因为手部供血具有双重性, 经掌弓连接, 且桡动脉周围的神经及血管没有重要的, 方便止血, 操作可靠及简单, 因此在穿刺中会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在介入治疗后, 患者可以很快恢复, 不用较长的卧床时间, 不会产生痛苦及不适, 避免形成下肢动脉血栓。桡动脉痉挛是其治疗中面临的困难之一, 而造成这一并发症的原因主要有高血压、周围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精神紧张、血管受到导管刺激、动脉硬化致使血管狭窄及弯曲等, 只要在操作时应用血管造影, 小心操作可避免[5]。

综上所述, 394例患者经桡动脉成功穿刺, 穿刺成功率为98.50%;379例患者桡动脉插管成功, 成功率为94.75%。其中成功进行介入治疗的患者155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6.75%。可见, 皮桡动脉进行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具有较强的安全性, 有较高的成功率和较少的并发症, 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董学滨, 张先林, 王岳松, 等.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1324例的临床分析.罕少疾病杂志, 2013, 20(4):16-18.

[2] 汪晓灵.经皮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454例的临床分析.中国伤残医学, 2013, 21(5):174.

[3] 张勇.经皮桡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178例分析.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 27(4):456-457.

[4] 陈君蓉.经皮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685例的临床分析.当代医学, 2012, 19(27):63-64.

[5] 茶丽珠, 陈宗宁, 赵渊, 等.经桡动脉途径实施冠脉造影和PCI治疗的心得体会.医学信息, 2014, 28(5):487.

[收稿日期:2015-10-27]

猜你喜欢
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血管造影诊断与介入治疗在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价值
替罗非班应用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探究
心血管介入治疗后拔管反应的临床研究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髋部滑囊炎的介入治疗探讨
导管碎栓溶栓治疗肺动脉栓塞的临床应用分析
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的有效护理干预
急性消化道出血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和静脉溶栓治疗后心率变异性的影响研究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中替罗非班的应用及意义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