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广祥++穆永旭++要红叶
DOI:10.16658/j.cnki.1672-4062.2016.16.068
[摘要]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PAD)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糖尿病周围血管病患者24例,比较介入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及踝肱指数。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患肢皮温升高,静息痛、间歇性跛行较前好转,足部溃疡处新生肉芽组织;踝肱指数由术前的(0.58+0.11)上升到术后的(0.89+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介入治疗PAD可有效改善患肢的血运,促进溃疡愈合,降低截肢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 介入治疗;糖尿病足;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08(b)-0068-02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Peripherals Arterial Disease,PAD)是糖尿病最为严重的一种并发症,其致残率高,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据报道[1]每年截肢的患者中有50%是糖尿病患者,我国约有20%~40%的糖尿病患者并发下肢血管病变[2]。临床上常用内科的治疗方法为控制血糖,局部换药,改善微循环等治疗,其疗程长且效果差。近年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快速发展,介入治疗PAD因其微创、可有效改善患肢的血液循环而备受临床关注。现回顾该院介入治疗PAD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PAD患者2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6例,女性8例,患肢32条,平均年龄为(62±3)岁,糖尿病病程为(10.5±3.2)年,纳入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足分会诊断标准[3]。所有患肢患肢皮温均低于正常,合并心脏病患肢10例,合并高血压患者16例,间歇性跛行患者14例,周围神经病变4例,足部溃疡患肢4例。对患肢(32条腿)进行Fontaine分级,Ⅰ级8例(无任何症状)。Ⅱa级8例(轻度间歇性跛行),Ⅱb级5例(中、重度间歇性跛行)Ⅲ级6例(静息痛),Ⅳ级5例(溃疡、坏疽)。所有患肢术前均行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及CTA检查证实存在血管病变,并根据公式(ABI=踝动脉收缩压/肱动脉收缩压)计算出踝肱指数[4]。
1.2 方法
在DSA透视下,局麻后,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健侧股动脉,置入5F导管鞘,逆行送入导管致对侧肢体,对患侧行造影,观察下肢血管病变范围、位置及程度。造影后全身肝素化,每隔30 min左右经导管追加肝素生理盐水,防止导管鞘血液凝固。明确病变部位后测量其长度和狭窄度,送入球囊导管,加大压力扩张球囊,对病变部位实施球囊扩张术,气压为4~10个大气压,每次扩张时间不得超过1 min,如效果不满意可连续扩张。扩张后造影证实扩张效果,引入并释放支架。术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4100单位每12 h/次,口服波立维75 mg/d,阿司匹林1 mg/d。术后监测凝血功能,注意患肢颜色、温度变化,预防并发生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
1.3.1 疗效判定标准 ①显效:术后症状减轻,静息痛、间歇性跛行、足踝部温度三项指标中的1项较术前减少2级以上;②有效:术后症状有所减轻,静息痛、间歇性跛行、足踝部温度三项指标中的1项较术前减少1级以上;③无效:术后临床症状无明显遍变化,静息痛、间歇性跛行、足踝部温度三项指标中的1项较术前无明显变化。
1.3.2 踝肱指数 患者仰卧位,运用多普勒超声测量患者胫后动脉与足背动脉收缩压高值为踝动脉压,并则定肱动脉收缩压,两者比值为踝肱指数。正常在1.0~1.4,<0.9存在外周血管病变,<0.5时存在严重血管狭窄,<0.3时可能存在坏疽。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4例患者共32条患肢,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术中无血管破裂,夹层动脉瘤、血管闭塞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患肢皮温、静息痛、间歇性跛较术前不同程度改善,足溃疡处新生肉芽组织。其中显效20条患肢,有效10条患肢,无效2条患肢。术后踝肱指数较术前明显改善,由术前的(0.58+0.11)上升到术后的(0.89+0.1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8,P<0.05)。
3 讨论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及饮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患者急剧增加。PAD有诸多原因,主要为血管病变、神经病变以及感染,多发生在膝关节以下,累及数支动脉,特别是在胫、腓动脉,成节段行分布,多平面闭塞[5]。由于下肢病变的特殊性,血管搭桥等外科手术治疗很难实施,大部分患者为了避免全身并发症而需要截肢。因此,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快速恢复患肢血运减轻临床症状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早期医疗水平及医疗器械的限制介入治疗效果差,并发症多[6]。近年来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以及微导丝、微导管的出现解决了这一技术难题。Bosiers[7]等研究发现,以下肢病变为主的糖尿病患者行介入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低,是治疗PAD有效方法。术前行双下肢CTA检查可以了解患者下肢血管病变情况,可以准确的判断病变部位、程度以及根据影像检查结果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该研究采用介入治疗糖尿病足患者,对24例患者32条患者采用支架腔内成形术及球囊扩张术,其中显效20条患肢,有效10条患肢,无效2条患肢,临床效果显著。术后1周患者皮温增高,间歇性跛行及静息痛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证明介入治疗PAD安全有效。手术过程中患者下肢出现一过性疼痛,我们猜测可能与球囊扩张狭窄血管有关,球囊扩张时阻断血流出现缺血性疼痛,所以我们要严格控制球囊扩张的时间,推荐为1 min左右。膝下血管管经细,对于广泛病变的患者,操作时候务必要轻柔,且不可一味的追求恢复到原来的管经,掌握合适的力度,避免出现血管破裂等并发症,使患者病情“雪上加霜”。
彩色多普勒超声以无创、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可准确定位等优点成为诊断PAD的首选方法[8]。该组24例患者术前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测量踝肱指数,发现病变后经CTA及术中造影所证实。踝肱指数为下肢胫动脉或足背动脉收缩压与肱动脉的比值,研究表明[9]ABI可作为判断下肢血管病变程度及随访的指标。该组患者ABI由术前(0.58+0.11)上升到术后(0.89+0.15),辅助监测显示治疗有效,对于病情长的患者,我们推荐定期复查ABI,以期及早发现及时治疗,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此外临床上也有一些学者采取以介入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来改善下肢血管血运。张磊[10]等通过对42例老年糖尿病足患者行介入治疗后联合丹参红花汤剂浸泡双足,发现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毕国玺[11]等对31例糖尿病足患者采用介入治疗联合中医治疗发现联合中药治疗标本兼治,可延缓截肢时间。
PAD的治疗需要多学科的综合治疗,介入治疗以创伤小、精确治疗病变部位、有效改善下肢血液循环等优点在诸多治疗方法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对于今后治疗糖尿病足有非比寻常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Koss LG.The papan icolaou test for cervical cancer detection a triumph and traged[J].JAMA,1989,261:737-743.
[2] 管珩,刘志民,李光伟,等.50 岁以上糖尿病病人群周围动脉闭塞症性疾病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23-27.
[3]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1,3(6):54-109.
[4] 孙燕,陈波,李婉媚.2型糖尿病患者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和踝臂指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2):19.
[5] 张秀军,郭志,司同国,等.糖尿病足下肢动脉血管造影特征分析及介入治疗[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2,28(5):753-757.
[6] 王朝阳,刘翔.介入治疗糖尿病下肢缺血性病变的疗效观察[J].介入放射学杂志, 2010,19(8):648-650.
[7] Bosiers M, Hart JP, Deloos K, et al. Endovascular therapy asthe primary approach for limb salvage in patients with criticallimb ischemia: experience with 443 infrapopliteal procedures[J]. Vascular, 2006, 14(1):63-69.
[8] 杨四花,马晓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中老年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8):4536-4537.
[9] 李玲,李启富,严宗逊,等.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踝肱指数检测意义及相关危险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4):6084-6085.
[10] 张磊,穆永旭,闫瑞强,等.丹参红花汤剂浸泡双足联合介入治疗老年糖尿病足效果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6): 186-187.
[11] 毕国玺,张艳霞.介入治疗联合中医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5,7(5):69-70.
(收稿日期:2016-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