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彦华
【摘要】 目的 观察比较传统疝修补术与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气的临床效果。方法 108例腹股沟疝气患者, 根据手术治疗方法分为甲组和乙组, 各54例。甲组患者给予传统疝修补术治疗, 乙组患者给予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予以观察比较。结果 乙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甲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腹股沟疝气治疗中, 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治疗效果更好, 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时间少等优势, 是一种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腹股沟疝气;手术治疗;临床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7.031
腹股沟疝气是一种普外科常见疾病, 一旦发病, 若治疗不及时, 就可能发展为嵌顿疝。一般而言, 均采用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气, 但术后并发症较多, 不利于患者康复[1]。随着医疗卫生水平的不断提升, 腹股沟疝气治疗方法也得到了很大的改进, 无张力疝修补术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主要通过对108例腹股沟疝气患者的研究, 探讨传统疝修补术与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治疗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5年8月收治的108例腹股沟疝气患者, 根据手术治疗方法分为甲组和乙组, 各54例。甲组中, 男36例, 女18例;年龄17~59岁, 平均年龄(41.3±6.5)岁;病程0.5~14年, 平均病程(4.1±2.7)年。乙组中, 男37例, 女17例;年龄17~60岁, 平均年龄(41.5±6.6)岁;病程0.5~12年, 平均病程(3.7±2.6)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甲组患者给予传统疝修补术治疗, 给予患者连续硬膜外麻醉, 充分暴露疝囊颈, 进行高位结扎, 缝合荷包, 之后切除疝囊。采用Bassini法加强腹股沟后壁, 其操作为:暴露精索, 之后提起, 在精索后方, 对腹内斜肌下缘与联合肌腱予以缝扎, 一直到腹股沟韧带, 将精索放置在腹内斜肌与腹外斜肌腱膜之间[2]。
乙组患者给予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 给予患者硬膜外麻醉, 切一个4~6 cm长的疝切口, 充分暴露疝囊, 之后切断疝囊壁, 用丝线予以缝扎, 观察远端, 放置疝平片。将疝平片放在腹横筋膜前、腹外斜肌腱膜与精索上, 将缺口对着精索内环, 缝合补片切口。对平片外侧缘结节予以缝扎, 一直到腹股沟韧带处, 缝合内侧缘的时候, 一直到联合肌腱处, 以0.5 cm的针距为宜, 最后缝合切口[3]。
1. 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进行记录,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通过比较判定治疗效果。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 甲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75.2±13.0)min, 术中出血量为(38.5± 11.4)ml, 住院时间为(8.7±1.6)d;乙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46.2±10.3)min, 术中出血量为(27.4±9.6)ml, 住院时间为(5.3±1.3)d, 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甲组患者术后出现切口感染4例, 血肿5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16.7%;乙组患者术后出现血肿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1.9%, 组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腹股沟疝气是一种临床多发病、常见病, 发病率非常高。腹股沟疝气的发病机制主要为先天性解剖异常、后天性腹内压升高与腹壁缺损或薄弱等因素引起的。其中致使腹内压升高的因素主要有慢性咳嗽、腹水、长期便秘等;致使腹壁强度下降的因素主要为某些组织穿过股管、腹股沟管、脐环等引起的, 同时与手术切口感染、切口愈合不佳、肥胖、久病不愈等也有着一定的关系。在腹股沟疝气的临床治疗中, 主要有常规治疗方法、保守治疗方法及手术治疗方法, 其中常规治疗方法与保守治疗方法很少应用, 通常用于治疗<1岁的婴儿或者耐受力比较差的高龄患者, 从原则上来说, 其他患者均可以采用手术治疗方法。
腹股沟疝气的手术治疗方法主要有三种:传统疝修补术、腹腔镜下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我国, 腹股沟疝气的临床治疗中, 主要采用传统疝修补术予以治疗, 但此治疗过程, 存在着很多不足, 如具有显著性创伤、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住院时间较长等, 不利于患者快速康复[4]。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水平的逐步提升, 腹股沟疝气治疗中, 无张力疝修补术得到了广泛应用。无张力疝修补术主要就是用人工生物材料制作补片, 具有很好的组织相容性, 很少出现不良反应, 能够和人体组织进行良好的粘合固定, 缝合方式无张力, 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在腹股沟疝气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5]。
综上所述, 在腹股沟疝气治疗中, 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治疗效果更好, 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时间少等优势, 是一种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赵英勤, 陆文明, 邹文贵, 等.不同手术治疗腹股沟疝气效果分析.中国卫生产业, 2011, 8(26):96-98.
[2] 李仲满.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腹股沟疝气的临床疗效.中外健康文摘, 2013(51):100-101.
[3] 吴位龙.腹股沟疝气患者不同手术治疗方式效果分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 19(12):88.
[4] 李仕文.不同手术治疗腹股沟疝气的效果分析.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13(10):72.
[5] 郑怀, 石学林, 黄广升, 等.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腹股沟疝气的疗效分析.吉林医学, 2015(12):2548.
[收稿日期:2015-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