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友红 唐先勇 易庆阳 周冰
[摘要]目的:观察果酸、冷冻两种不同方法治疗儿童甲周疣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果酸组:果酸起始浓度20%,外用于疣体;冷冻组:蘸取适量液体氮,2次冻溶。两组均每周治疗1次,连续4周,于操作时、复诊再次治疗前观察和记录皮损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果酸、冷冻治疗儿童甲周疣有效率分别为84.4%,78.1%,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冷冻、果酸治疗儿童甲周疣产生疼痛、红斑和水疱的发生率分别为100.0%VS 68.8%,43.8%VS 18.8%,53.1%VS1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果酸与冷冻治疗儿童甲周疣疗效显著,但果酸治疗不良反应低,可做为儿童甲周疣治疗的良好选择。
[关键词]果酸;冷冻;甲周疣;儿童;人乳头瘤病毒
[中图分类号]R752.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6)01-0056-02
甲周疣是发生于甲廓或甲根的寻常疣,好发于儿童,其发生与儿童免疫功能低下、好咬手指及自觉搔抓、撕皮等习惯有关。局部治疗常采用激光、冷冻、疣体刮除术、局部外敷及注射药物等方法,但对儿童甲周疣,往往因为上述方法的疼痛、局部水疱等不良反应使治疗难以进行。果酸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水果、甘蔗、酸乳酪中的有机酸,可通过干扰细胞表面的结合力来降低角质形成细胞的粘连性,加速表皮细胞的脱落与更新。利用此表皮剥脱性质,2015年5-10月,笔者采用果酸治疗儿童甲周疣患者,并与冷冻治疗做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笔者科室64例甲周疣患儿,年龄3-12岁,平均为(5.7±1.8)岁,其中男38例,女24例,病程2个月-3年,平均病程(2.3±0.8)年,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临床皮肤病学》甲周疣的诊断标准,疣体数目1-10个,累及指/趾甲1-6个。将64例患儿按就诊时间顺序随机分为果酸组与冷冻组,每组各32例。果酸组:男18例,女13例,年龄3-11岁,平均年龄(5.9±1.7)岁,病程3个月-3年,平均病程(2.O±1.2)年,疣体数目1-9个,平均数目(4.8±0.9)个,累及指/趾甲1-6个,平均数目(3.1±0.8)个;冷冻组:男18例,女1 3例,年龄3-12岁,平均年龄(5.1±1.4)岁,病程4个月-3年,平均病程(2.8±1.0)年,疣体数目2-10个,平均数目(4.1±1.3)个,累及指/趾甲1-6个,平均数目(2.9±0.9)个。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疣体数目、累及指/趾甲个数等一般资料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临床皮肤病学》甲周疣诊断标准,无指/趾甲周围皮肤或其他部位的寻常疣;②14岁≥年龄≥3岁;③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自愿接受治疗者。
排除标准:①就诊前4周内有治疗情况者,包括口服和/或局部治疗者;②局部合并其他皮肤病、严重系统性疾病者;③对果酸过敏或刺激症状不能接受,或伴有严重刺激症状而终止实验者;④不接受实验方案者。
1.3 方法
果酸治疗:果酸起始浓度20%,在疣体周围涂抹凡士林软膏保护正常皮肤,在疣体表面涂抹适量果酸,停留1.5-3min,密切观察,当果酸接触部位出现红斑、白霜或不适时,以中和液中和,随即冷敷lOmin,可根据患儿耐受程度,再次治疗时递增果酸浓度至35%,或延长停留时间。治疗期间家长陪同,嘱术后避免摩擦、搔抓并注意防晒。每周1次,连续治疗4周,于操作时、再次治疗前观察和记录皮损变化及不良反应。
冷冻治疗:根据单个疣体面积选择适当的棉签或冷冻探头,蘸取适量液体氮,一定压力接触疣体,直至疣体或周围皮肤发白为冻溶一次,每次治疗2次冻溶。每周1次,若形成水疱,待结痂脱落后再次治疗,连续治疗4周,观察皮损和不良反应。
1.4 疗效判断标准
痊愈:疣体全部脱落,皮肤恢复正常;显效:疣体消退≥70%;进步:疣体消退300h~69%;无效:疣体消退≤30%。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xlOO%。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疗效及不良反应计数资料用百分率(%)形式来表示,用x-检验,频数<5采用Fish精确检验。年龄、病程等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取双侧,当满足P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果酸、冷冻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4.4%,7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0.695,P=1.000>0.05),果酸与冷冻治疗儿童甲周疣疗效相当,见表1。 2.2 不良反应比较 冷冻组32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果酸组10例无明显疼痛,冷冻组疼痛发生率(100.O%)比果酸治疗组(68.8%)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32.950,P<0.05);果酸组有6例(18.8%)发生红斑,冷冻有14例(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4.655,P 3 讨论 甲周疣常发生于甲周皮肤,累及甲根或甲缘下,病原体为人乳头瘤病毒。局部治疗分为创伤性治疗和非创伤性治疗。创伤性治疗常用的方法如激光、冷冻、疣体刮除术等,非创伤性治疗有局部外敷及注射药物等,但对于侵入甲下的疣体,创伤性治疗方法过程痛苦,不良反应多或难以接受,非创伤性治疗的药物又难以达到疣体靶部位,目前没有满意的治疗方案。液氮冷冻治疗是寻常疣常用的治疗方法,笔者临床使用治疗小儿甲周疣有效率为78.1%,与文献报道相似,但冷冻治疗均有不同程度不良反应,在儿童中表现尤为明显,笔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现,32例均出现疼痛(100.0%),其中重度疼痛10例(31.3%),红斑14例(43.8%),水疱、结痂17例(51.l%)。 果酸通过活化类同醇硫酸酯酶和丝氨酸蛋白酶,降解桥粒而降低角质形成细胞的粘连性,产生剥脱作用。相比冷冻治疗作用温和,产生的疼痛、大疱等不良反应小。笔者应用果酸的表皮剥脱作用,治疗小儿甲周疣疗效84.4%,与冷冻疗效相当(P>0.05),疼痛、红斑和水疱等不良反应发生低于冷冻治疗(P<0.05)。 总之,果酸剥脱术性质比较温和,在儿童甲周疣的治疗中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少,可作为治疗儿童甲周疣的良好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