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2型糖尿病肾脏病与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2016-03-17 03:21苏琛迪
实用医药杂志 2016年9期
关键词:肾脏病微血管微量

苏琛迪,李 欣

老年2型糖尿病肾脏病与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苏琛迪,李 欣

2型糖尿病肾脏病;视网膜病变;老年

随着我国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老龄化进程的逐步加快,老年慢性病患者日益增多,糖尿病(diabetes melitus,DM)就是其中之一。DM可引起微血管和大血管病变,并进一步导致相应的器官出现功能障碍。糖尿病肾脏病(diabetic diabetic kidney disease disease,DKD)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最常见的两种并发症。由于两者均为微血管病变所致,两者在病理生理和发病机制上存在着相互关系。笔者通过对老年糖尿病肾脏病与DR的相关性分析,探索DR的临床早期识别,为糖尿病并发症的早期预防与治疗提供依据,进而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1月—12月笔者所在医院住院的269例确诊为2型糖尿病(T2DM)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男144例,女125例;平均年龄51.6岁;平均病程7.5年。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排除肾炎、尿路结石、原发性肾功能不全、自身免疫性疾病、高血压、感染及其他能引起眼底病变及肾小球病变的疾病。

1.2 研究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空腹12 h留取晨尿、抽取静脉血并行眼底镜检查。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30 mg/g为糖尿病肾脏病 (DKD)。依据1985年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全国统一的标准,将视网膜病变分为正常眼底(NR)、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BDR)和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

2 结果

2.1 T2DM视网膜病变各期与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的关系 在269例T2DM患者中,NR期146例,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的比值为 (14.69±12.20)mg/g;BDR期101例,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的比值为(48.41±67.26)mg/g;PDR期22例,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的比值为(175.94±147.98)mg/g。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糖尿病非肾病组(NDKD)和糖尿病肾脏病组(DKD)DR发生率 NDKD 157例,其中DR 37例;DKD 112例,其中DR 86例。NDKD与DKD组合并DR发生率分别为23.57%和76.78%。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NDKD与DKD合并DR的发生率(%)

2.3 糖代谢状况比较 NDKD与DKD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6.17±2.45)mmol/L、(8.53± 3.14)mmol/L;(6.37±2.16)%、(11.15±2.21)%;正常眼底组(NR)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R),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 (6.29±3.02)mmol/L、(9.12±2.91)mmol/L;(6.17±2.49)%、(11.24±2.78)%。从各组间的空腹血糖水平和糖化血红蛋白含量来看,DKD组和DR组的测得值均明显高于糖尿病无并发症组,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DKD组与DR组进行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比较,空腹血糖水平和糖化血红蛋白含量基本接近,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DM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障碍性疾病,系由多种病因引起、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的常见全身病[1]。其中,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是危害DM患者健康的重要因素,主要发生在视网膜、肾、心肌、神经组织及皮肤等部位。临床上DKD和 DR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最常见的两种并发症。前者常呈进行性进展,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成为DM主要致死原因之一。后者是导致DM患者致盲的重要因素。

关于DKD和DR之间的相互关系,已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由于DKD与DR有共同的发病机制,如高血糖、多元醇代谢异常、蛋白质非酶糖基化、细胞因子、自由基作用、炎症介质氧化应激以及遗传背景均起非常重要的作用[2]。在早期,视网膜和肾小球的毛细血管基底膜都有类似的增厚,且两者的发生、发展有类似之处,提示可能通过对其中一种病变的观察间接了解另一种病变,从而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3]。研究表明DKD的患者可预测其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如李凌云通过对193例T2DM患者进行分组比较,观察其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的比值、B超下肾大小及β2-微球蛋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DR与DKD早期有密切关系,且后者早于前者发生,随着尿蛋白与尿肌酐比值、β2-微球蛋白的升高,DR发生率增加[4]。洪海峰等[5]对154例T2DM患者分为糖尿病肾脏病(DKD)组和非糖尿病肾病(NDKD)组进行比较,观察其在不同病程下两者合并DR患病率。结果表明各个病程中,DKD组合并DR发生率均比NDKD组高。该研究同样证实,随着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的比值升高,合并视网膜病变的程度及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均呈上升趋势。疾病的发生发展与糖尿病病程、病情控制程度有关,长期的高血糖是一个主要的促进作用。该研究的对象以老年人居多,平均年龄51.6岁。病程相对较长,平均在7.5年左右。另外,糖尿病合并DKD与DR患者中,空腹血糖水平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比NDKD和NDR患者高,而且DKD与DR患者中,空腹血糖水平及糖化血红蛋白百分率比较均没有统计学意义。长期高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升高,细胞释放氧减少和蛋白质非酶糖基化,使微血管通透性增加,基底膜增厚,甚至引起血管闭塞,导致肾病和视网膜病变[6]。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异常,被公认为诊断DKD微血管病变的敏感指标,是目前诊断DKD很好的预测指标,是肾小球功能受损的标志[7]。此实验标本的留取不需要特别要求,只需留取晨尿或随机尿液即可,患者容易接受。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在长期做好血糖控制的同时,应该定期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对于早期发现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并发症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1]赵堪兴,杨培增.眼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96.

[2]李 艳,李东豪.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肾病相关关系的研究进展[J].国际眼科杂志,2012,12(7):1285-1288.

[3]陈佩怡,陈黎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J].新医学,2010,41(3):171-172.

[4]李凌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糖尿病肾病早期关系的分析[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9,9(1):46-47.

[5]洪海峰,胡群英.糖尿病肾病患者合并视网膜病变发生率的分析[J].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2004,10(1):56-57.

[6]谭 燕,滕香宇.开博通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和视网膜病变的疗效[J].上海医科大学学报,2000,27(5):411-413.

[7]杨明珠,常英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3):1671-1672.

[2016-03-09收稿,2016-04-06修回] [本文编辑:王军红]

R587.1

B

10.14172/j.issn1671-4008.2016.09.011

450042河南郑州,解放军153医院检验科(苏琛迪,李欣)

猜你喜欢
肾脏病微血管微量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益肾清利和络泄浊法治疗慢性肾脏病4期的临床观察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HIF-1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微量行程变大行程的模具调整结构
微量注射泵应用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IMP3在不同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
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miR-126、EGFL7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的检测
慢性肾脏病围透析期的治疗及中医药干预
早期微量肠内喂养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预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