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丽
(广州市增城区职业技术学校,广东广州511316)
浅析小组教学法在汽车发动机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王少丽
(广州市增城区职业技术学校,广东广州511316)
以行动导向教学理念为引领,在中职汽车发动机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就汽车发动机故障为实例,展开论述了小组教学法的具体实施过程与效果反思。
汽车发动机 小组教学法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已经不只是知识能力,更注重知识与技能的相互渗透。中职课堂应把理论和实操有机结合,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综合性人才。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人才培养模式。中职教师应进行有效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寻求适合中职学生发展的教学之路。通过多次实践证明,德国的行动导向法——小组教学法能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究发现思考解决问题,既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团结协作的精神,又体现了“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化教学理念,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行动导向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工作为目标而开展教学活动。小组教学法是以小组为基础的教学形式,教师通过一定的规则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组内学生各司其职,小组长带动小组成员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在现今的教学中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提供给学生一个开放的有效的交流平台,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实现良好的师生、生生互动;解决城市与农村孩子不同生活环境造成的学习基础不一的问题,让学生扬长避短,相互学习;丰富教师的教学策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学生的参与度,增强班级凝聚力,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
小组教学法能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最大程度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兴趣。本文就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中“活塞环的检修”一课为例,讲述通过小组教学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掌握本课程知识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教学法的教学结构大概分为以下四部分:分组—小组长培养—课堂实施教学—课堂评估。
2.1 分组与分工
教师在实施分组时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分配。每班学生都可以大致分为:A类学生,成绩优秀,有钻研精神;B类学生,成绩中等,能配合教师完成课堂任务;C类学生,成绩较差,易开小差。每个小组各分配A、B、C三类学生,一般为4人不宜过多。这样组合使优质学生与差生相互交叉,让每个小组都有核心成员,也能带动差生学习,起到帮带作用。
组间分工是为了明确每个成员的工作职责,提高小组成员参与度。分工不明会造成学生积极性不高,降低工作效率。根据“活塞环的检修”任务需要,在小组中设置了小组长、记录员、操作员、验收员等职务,让每个成员都各司其职有事可做。
2.2 小组长培养
小组长是整个小组的管理者,起到协调组员帮助教师监督成员学习的重要作用。在本课实训中,提前对小组长进行培训:针对活塞环拆卸与安装、活塞环三隙的检测详细讲解与操作演示,要求小组长对重点难点融会贯通,能口头表达出活塞环的检测过程。小组长的培养需要平时不断积累,锻炼他们的责任心、理解能力及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安排小组成员任务并组织本小组讨论。
2.3 课堂实施教学
2.3.1 课前准备小组长点人数,明确组员工作责任,强调课堂纪律的要求。安排工作包括:工具的拿取、本章节任务书的布置、小组间的互动方法、工位操作流程及5S管理。
2.3.2 任务设置以任务来驱动教学是小组教学法中很重要的部分。学习任务的设计要符合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思想要求,要允许学生独立思考及适合小组讨论。本课的任务设计以职业导向为基础,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简单到复杂。考虑到学生的基础水平,本课教学任务主要从三方面设置:首先,课前任务的设计简单,有概括性,可以从课本中找到。一般从汽车故障现象入手。其次,小组合作的课堂任务:分析故障产生的原因及实施故障检测及维修。课堂任务是教学的关键。它引导着学生自主学习,梳理知识点,总结经验。最后,小组验收成果,完成小组评价任务。
2.3.3 课程实施及组织小组活动学习任务描述:某上海大众4S店维修顾问接待了一位客户。客户反映,自己的丰田威驰轿车动力不足,加速无力,燃油、机油消耗快,排气管冒蓝烟,需要进行发动机检查修复。经小组讨论、试车、检查,发现气缸压缩压力偏低,从而引入本课内容:活塞环的检测。创设工作情景能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活塞环的检修”是汽修专业学生的典型工作任务,也是学生从事维修工作必须学习的课程。
2.4 教师组织安排教学
2.4.1 布置任务每组发一个5A—FE发动机活塞环组件,小组思考活塞环的拆装步骤,掌握活塞环的功用,完成任务:活塞环的三隙检查及活塞环的气密性原理和泵油原理。对于一个汽车检修的任务,一般来说,单靠个人的力量是很难顺利完成的,特别是成绩较差的学生。这时,小组合作就体现得非常重要。在本次任务中,教师把教学任务分解到各学习小组,把任务细分到每个成员,例如实操工具的发放、检修中的操作步骤、实验数值的填写、探讨内容的总结、实验成果的展示等一一细化,由小组长分配并落实到每个小组成员身上。
2.4.2 小组讨论小组操作过程中,可以针对任务进行讨论,教师也可以设置问题让学生思考。例如在检测活塞环间隙时提出问题:活塞环间隙过大过小为什么不可以?活塞环是如何实现密封效果的?帮助学生认识活塞环的类型、功用以及活塞环的拆装及注意事项。通过查找维修手册并确定活塞环的维修方案。在本课堂中,某小组在讨论过程中提到了如果活塞环折断会对发动机造成什么影响,引起了全班学生的注意。大家围绕这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最终对活塞环的折断原因与活塞环的运动与受力情况达到了更深的理解。小组讨论要注意方向与时间。教师在关键时刻要进行适当点拨,学生就能尽可能地被驱动起来,保证高效而优质的课堂。
2.4.3 课堂评估评价是检验课堂小组合作成果的重要手段。准确、详细的评价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常规的的评价手段有很多,自评、组评、互评、师评等方式都可以反映出学生对课堂的知识点、重难点的掌握程度。但是,学习成果依赖学习过程,过程性评价一样很重要。教师应该把过程性评价和成果性评价有机结合,才能更客观全面地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判断。本课在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外加入了过程中小组合作活跃度、操作规范性、讨论有效度、发现问题的总结及思考等方面做出评价。当然,过程性评价会受到很多主观因素的影响,难有标准答案。所以过程性评价不计入学习成绩,只作为平时成绩。
对于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小组教学法是很值得推广的教学形式。它有别于传统教学模式,以任务驱动,让学生有事可做,有话可说,摆脱了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让课堂多了些活力与激情,学生乐于接受,教师教学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但经过多次实际应用,小组教学法也有一些局限性需要各位教师注意。
3.1 小组教学应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组织课堂的最终目的,指引课堂实施的方向。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会让整个小组活动流于形式,变成几个优秀学生的个人秀以及教师课堂改革的表演。小组活动的组织应以完成教学目标为目的,不单纯是活跃气氛,提高参与度,要具有指向性和实质性。例如本课中小组讨论的问题必须是围绕着发动机气缸故障开展的,组间的争论也应该是关于活塞环的检测方面知识,对课程有一定的推进作用,或者是气缸故障是否由其他故障引起等课题知识的延伸。
3.2 小组教学要注重课堂的管理
很多教师在实施小组教学时都面临过同样一个问题,就是课堂纪律的管理与时间的把控。小组学习时,怕学生冷场,又怕学生太积极后七嘴八舌影响课堂纪律。初尝试小组教学法时,也曾试过学生讨论得很激烈,兴致很高,但是讨论的主题已经无关课堂内容。一节无法没有完成教学任务的课堂,无论教学过程中学生讨论多么热烈,参与度多高,这节课也不能说是成功的。教师要善于对小组教学进行引导。教师永远都是起主导作用的。学生无论如何发挥,教师都要对他们学习的方向和速度进行控制,最终引向教学目的。
3.3 小组合作要选择合理的任务驱动
如何设置课前任务及对任务的细分也是很多教师面临的难题。一个合理的任务可以贯穿整个课堂,带领学生由浅入深学习知识点。任务的设置不能太泛,也不能太难。教师在使用任务驱动时要对任务进行合理的分解。如果没有合理的任务驱动,学生领到任务也会无从下手。
总之,通过小组教学法可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