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会权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后勤管理处, 江苏 无锡 214121)
试论高校后勤领域腐败问题的治理路径
于会权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后勤管理处, 江苏无锡214121)
高校后勤工作是高校顺利发展的保障,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后勤领域的腐败现象也呈频发、多发之势,值得关注和研究。本文分析了高校后勤腐败的特点及产生原因,并从思想上、制度上、监督机制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防范与治理对策。
高校后勤领域; 腐败; 治理路径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各高校招生规模也不断扩大,后勤保障工作量也不断增加。高校后勤参与基本建设、物资采购、零星维修、租赁经营、资产管理等经济活动变得十分频繁。由于后勤部门参与相关经济活动,掌握着大量资金的支配权,致使高校后勤领域的腐败案件近年来也呈现出多发、频发态势。透视高校后勤领域腐败现象,分析其产生根源,对防范治理高校腐败、促进高校廉政建设、净化校园风气、建设和谐校园极具意义。
1.1高校后勤领域
高校后勤是为高校教学科研和师生生活提供保障及服务的活动、机构和人员的总称。后勤工作与思政、教学、科研工作相辅相成,是高校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物质基础。高校后勤领域是指高校后勤所涉及的工作领域,主要包括采购、维修、餐饮、保洁、绿化等。
1.2高校后勤领域腐败
腐败的原意是指食物和有机物的腐烂、变质,引申到社会生活领域里,指制度、组织、机构、措施等混乱、黑暗。1997年9月世界银行反腐败行动计划工作组在《帮助各国同腐败做斗争世界银行的作用》报告中提出“腐败是为谋取私利而对公共职位的滥用。”这是当前国际关于腐败定义比较通用的说法。
高校后勤领域腐败,即腐败发生在高校后勤领域,高校相关领导、管理人员或一般工作人员等在后勤领域里,利用职务之便,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滥用公共权力,徇私舞弊,以谋取私人或小集团利益,给学校带来重大损失的行为。
1.3高校后勤领域腐败的特点
从近年来查处高校腐败的案例来看,呈现如下特点:一是后勤领域成了高校腐败重灾区之一。例如2009 年河南省检察院对近三年查办的高校领域职务犯罪情况分析,仅在后勤管理环节就查处 20 人,占查处总人数的 25%。二是后勤腐败主体多元化。后勤领域腐败主体大到分管后勤工作的校领导,小到掌握一定权力的后勤一般工作人员。三是后勤集体腐败、窝案增多。如2010年年底,武汉大学后勤保障部原部长江某因贪污受贿罪而被判刑11年,与此同时武汉大学后勤保障部原副部长闵某也因贪污受贿被判刑。而在此之前该校已有多名后勤领导、工作人员因贪污、受贿等问题被查处。这些腐败分子相互勾结,形成攻守利益联盟,权利之间互补,从而形成“扎堆”腐败现象。
2.1市场经济条件下心理失衡导致腐败
市场经济的趋利性使得一些人过分注重经济利益,甚至“一切向钱看”,这为腐败提供了温床。市场经济的这些消极影响也出现在高校,一些人开始心理失衡。一向习惯于坐冷板凳、安贫乐道的人有些耐不住寂寞了,经受不住经济利益的诱惑,部分后勤人员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道德滑坡,信仰缺失,贪欲膨胀,意志力薄弱的便不知不觉放松了对主观世界的改造,扭曲了人生观、价值观,权为己所用,利为己所谋等。一些人不断膨胀的贪欲得不到满足时,便会以权谋私、收受贿赂,并最终走上贪污腐败甚至犯罪的道路。
2.2内部管理制度原因导致腐败
高校后勤管理的内部管理制度存在种种问题导致腐败出现。主要表现为:
第一,制度不健全为权力寻租提供机会。权力寻租是把权力商品化,以权力为资本,去参与商品交换和市场竞争,谋取不正当利益。即通常所说的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等。学者刘启君认为寻租是指市场主体利用甚至制造制度缺陷谋求经济租金的行为。从后勤领域发生的腐败情况看,高校后勤领域的管理人员与外界进行的各种经济活动时,往往利用制度缺失滥用权力,出现化公为私的行为。
第二,制定制度时,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制度设计缺乏前瞻性,制度不全面、不系统,经常会等腐败问题出现后,再去制定制度或完善制度,“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第三,制度本身缺乏合理性,有些管理制度制定时并没有根据高校自身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制定,而是直接“借鉴”其他高校后勤管理制度,即使有相关制度也缺乏操作性、针对性。
四是制度流于形式。有些后勤领导干部“吏治”思想严重,借机利用掌握的权力为自己谋取不正当利益,凌驾制度之上,搞所谓的特事特批、特办,如此一来难以保证制度执行的客观性、公正性,制度约束力大打折扣。
2.3缺乏有效的监督体系导致腐败
伴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作为运行保障的后勤管理人员在校舍维修、工程建设、物资采购等方面也拥有了更大的自主权。而与权力集中配套的监督体系却没有及时有效跟进。
一是高校内部的专门监督机构——纪检监察部门监督效果不佳。由于高校纪检监察部门人事任免权、考核考评权力等决定权很大程度上都掌握在领导手里,纪检部门在监督时独立性和权威性不够,加之纪检监察工作人员业务能力的提升不能很好适应经济业务的变化,对后勤领域的权力运行监督的效果不佳,学校各个层级中分管纪检工作的委员,由于多是兼职,业务能力、精力也难以适应工作的需要。
二是高校内部审计流于形式。由于相当一部分高校领导对于内部审计不够重视,所以有些高校甚至没有设置专门的内审机构,与财务等部门合署办公,或者没有专业化的内审队伍,内审人员知识陈旧,缺乏现代审计意识,对于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审计事项甚至无法驾驭,缺乏综合分析能力,而且当前高校内审部门工作的开展大多停留在“事后”监督上,也为一些后勤管理人员进行“权力寻租”提供了机会。
三是外部监督没有及时跟进。外部监督的主要方式是社会审计机构即会计事务所对于后勤的经济活动进行外部审计。尽管相比内部审计机构,外部会计师事务所有着很强的独立性,但在对后勤领域的监督方面却也常显得力不从心,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使中标的社会审计单位为了与学校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一些问题审计时受个别领导的暗示便一笔带过,影响了审计的公正性。另外,由于各省高校众多,各省的教育纪工委等监督部门人手少,在监督机制、监督手段上,都无法承担这样的任务。
3.1加强思想教育,使廉政思想内化于心
道德滑坡和思想蜕变是腐败的源头,要想彻底治理高校后勤领域腐败,必须加强高校后勤管理人员的思想教育,提高职业道德修养。
一方面不断提高道德自律的能力使廉政思想内化于心。马克思认为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因此,治理高校后勤领域腐败,应不断加强思想教育,提高道德自律能力。对后勤公职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行正确引导,建立正确的思想价值体系,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价值观,避免出现心理失衡、急功近利的现象,筑起牢固的思想防线,形成内在的“免疫系统”。
另一方面通过道德“他律”,使廉政思想内化于心。围绕“廉政”可以开展系列宣传教育活动,通过举办廉政教育讲座、反腐倡廉展览参观、廉政典型人物宣传、党纪党规知识竞赛、监狱现场参观等进行褒廉贬贪;通过签订廉政承诺书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等促使后勤管理人员筑牢思想防线,树立“廉洁光荣、腐败可耻”的意识,做到不为金钱所惑、不为人情困扰,珍惜名誉,恪守职业道德。
3.2强化制度建设,使其难以腐败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这告诉我们,治理高校后勤领域的腐败,要从制度设计、制度完善及制度执行方面下功夫,使权力运行具备有效的保障制度。
一方面,从制度设计及完善方面,认真查找、梳理风险点,对于容易产生腐败的重点环节,比如后勤领域里的基建工程项目、大型修缮项目、设备采购、房屋出租等招投标环节进行制度设计与完善,在这些重点环节、要害岗位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实现制度全面覆盖,保证相关经济活动公开、公平、公正进行,杜绝暗箱操作。
另一方面制度要具有操控性,要落到实处。比如在高校后勤领域,为了保障双方权益,必然会签订承包、租赁、维修等各类合同,而在合同执行过程中,资金支付环节最易产生腐败,有些单位或个人为了尽早拿到项目资金,便千方百计对后勤有关领导献殷勤甚至行贿,此时只有严格的合同管理执行制度,并把合同规定落到实处,才能有效防止资金违规支付,防止腐败行为的发生。
3.3完善监督体系,使其无胆腐败
要防止高校后勤领域权力滥用,防止腐败发生,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而以权力制约权力的最好方式就是完善监督体系,健全各项监督制度,使有权者不敢腐、不能败。
首先,充分发挥高校纪检监察部门监督职能。一方面高校党委应当高度重视校内纪检监察部门建设,确保其权威性、独立性,如此才能为其开展工作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在对待后勤管理人员违规违纪行为上,纪检监察部门应及时向校党委汇报,不包庇、不纵容。加强对学校分管后勤领域的纪检工作委员的教育、引导,促其将监督工作落到实处。
其次,充分发挥高校内部审计监督职能。高校内审对后勤领域所涉及的经济活动起到最直接、最有效的监控作用,发挥其监督职能对治理腐败不容忽视。因此,从高校校级领导,要重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从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上都能确保内部审计正常发挥监督作用。此外,必须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通过培训、交流学习等加大培养力度, 提升内部审计的专业素养,拓宽审计人员的视野,适应高校审计工作的新要求。
最后,充分发挥高校舆论监督职能。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高校后勤领域重大事项的决策过程、资金使用情况、后勤重要资产的经营情况等都要公开,让学校师生员工便于获取相关信息,使想监督者能监督,发挥高校舆论监督制约权力滥用的效果,减少腐败案件的发生。
此外,防范治理高校后勤领域腐败,还应当对已有的腐败案件加大惩处力度。对于该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绝不手软,要一查到底,让腐败者付出惨重代价,才能有效震慑相关人员,使其不敢腐败。
[1]林建坤.论高校后勤领域权力制约与反腐机制建设[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2]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391.
[3]刘启君.寻租行为定义问题的再认识[J].湖北社会科学,2005(3):73.
[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2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33.
[5]龚水平.浅议高校后勤领域腐败问题[J].法制与社会,2014(14):206-208.
[6]张鹏飞.高校腐败治理体系构建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5):87-89.
责任编辑陈桂梅
Discussion on the governance path of corruption problems in the logistics field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YUHuiquan
(Department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Wux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uxi214121, China)
Logistic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the guarantee of successful develop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u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corruption in the logistics field is becoming more frequent, multiple, and worthy of attention and research.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auses of corrup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uts forward some precautions and control measures from the aspects of ideology, regulation institution and monitoring mechanisms etc.
the logistics field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rruption; governance path
2016-04-11
于会权(1971— ),男,黑龙江绥化人,副研究员,会计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党风廉政建设。
10.13750/j.cnki.issn.1671-7880.2016.03.004
G 647
A
1671-7880(2016)03-0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