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婧(陕西中医药大学 社会科学部,陕西 西安 712046)
思政课教学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措施与思考
张婧
(陕西中医药大学 社会科学部,陕西 西安712046)
“课堂收视率”低、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听课热情不高是一直让思政课教师烦恼的问题。导论课,教学内容丰富,应尽可能使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说明深奥的道理,让学生听着顺,并采取互动、利用考研试题复习巩固、上好结语课及搞好“售后服务”等措施,从而强化思政课教学效果。
思政课学习积极性教学措施
邓小平强调:“我们一定要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1]然而,“课堂收视率”低、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听课热情不高一直是让思政课教师很烦恼的问题,在思政课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让学生喜欢上这门课程并终身受益无疑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大学生的思想不断受到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肩负着知识和思想教育双重任务的思政课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思政课教学中,导论课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导论课是课程教学中教师第一次与学生见面,在这一次教学中,是否给学生留下好印象对以后的教学活动影响深远,导论课上好了,这门课程就几乎成功了三分之一。因此,对于导论课内容及使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教师需要认真思考、准备并全力以赴。导论课如果用法家集大成者韩非的话来说就叫作“造势”,此次授课不但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思政课程的重要性,更要让他们和思政课教师之间建立一种信任感。因此,教师的课堂讲述内容不但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更要具有科学知识,要让学生愉悦地接受教学内容并感觉到听老师的课会有所收获。
课前教师要认真备课,备课时首先要做到教学内容丰富。思政课堂除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也要重视知识教育,一节好的思政课除了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知识量也应很大,文史哲的知识都应该融入其中,即要恰当补充中国哲学、西方哲学、文学、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其次要注意教学案例的搜集和筛选,搜集最典型、最恰当最具代表性的案例,并及时随着时政更新。教师切忌不能使用过时的教案,备课不能有一劳永逸的思想。教学案例不但要和时事政治贴近,更要和学生的实际贴近,只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学生才能感兴趣,才能认真听讲并参与其中,从而收到较好的效果。
授课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第一,要尽可能使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说明深奥的道理,或者尽可能用最直观的方式让学生学到该学的知识。思政课切忌纯理论的长篇大论,这样并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为思政课面对的毕竟是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他们更喜欢较为直观的方式,更多的时候他们更愿意用眼睛去看、用心去感受。所以,教师做PPT可依次使用图片、事例和理论。换言之,就是能用图片说明的问题尽量不用事例说明,能用事例说明的问题尽量不用纯粹的理论来论证。当然,这并不是说不讲理论,理论一定要讲,但是一定要讲求方式方法。思政课是理论性很强的课程,我们的宗旨是尽量用最直观的形式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让学生明白最深奥的道理。第二,无论讲什么内容,让学生听着要顺。大学生有一定的年龄特征,他们虽已成年但是阅历尚浅,容易受到各种思潮的影响,所以和真正的成年人还有一些差别。思政课教师传授知识、进行思想教育一定要立足大学生的实际,尽量从其容易接受的角度出发,力求用最小的力气达到最好的结果。第三,讲述中要和学生互动。从审美角度出发,再美的事物人们看久了也会出现审美疲劳,思政课教师讲课时即便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很好地掌握了教学的艺术并能很好地将知识讲授给学生,但是自始至终一成不变的讲述方式会让学生疲劳。因此,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尤为重要,而互动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互动能让学生形神合一,积极主动学习并努力跟上老师的讲课节奏。
“当前,从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趋势看,评价的功能和新的评价技术,都有了本质的变革,评价不再仅仅是甄别和选拔学生,而是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动力”[2]。所以,课后习题看似是对所学知识的一个简单的巩固过程,其实课后习题如果使用得好,也能提高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积极性,从而对学生有一个公正的评价。从目前的形势来看,本科毕业之后继续考研已是大势所趋,很多学生面临毕业之后的考研问题,所以思政课教师在选择课后习题时应该注意两个问题:第一,尽量选择开放性的题目,要让学生有话可说,积极参与学习并不断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二,也是更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尽量选择往年考研试题中的典型题目,精讲精练,让学生尽早接触考研题型,为他们以后考研打下基础。特别是“考研题精选练”的加入,受到了许多有考研要求的学生欢迎。毕竟有很多学生要考研,这和他们的实际贴得很近,因此能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听课激情。
很多学生认为结语课就是复习课,或者干脆就是为考试“划范围”而上的一次课,有些教师甚至有同样的想法。其实结语课绝对不是复习课,更不是为所谓的“划范围”而设置的那么简单。一节好的结语课可能会对学生以后的发展产生影响,甚至会影响个别学生的人生。所以,结语课一定要上,而且要上好,要为学生们量身制作一堂结语课。一般而言,通过一学期或者一年的授课,师生之间已经建立了某种信任,再加上结语课是最后一节课,如果师生关系较好,这节课更容易触动学生。教师要努力准备结语课的内容,最好的办法就是从实际出发,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提醒他们要及时规划人生,引导他们抛弃人生中可能存在的侥幸心理,增强他们在应对人生挫折时的心理素质,告诉学生要孝敬父母、尊敬老师,要时时刻刻心存善念,要感恩,要努力,为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邓小平说:“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1]“我们过去就是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3]“大学时期是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理想信念的高层引领。”[4]所以,结语课从一定程度上说是一学期或者一年授课的升华,一定要在最后一节课给学生留下一点什么,即便只是一点,那也是一个有使命感的思政课教师的职责之所在。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授课结束了教师就不用再对学生费心了。其实授课结束之后,如果结语课上好了,依然会有一些学生愿意和老师联系,虽然直接打电话的较少,但更多的可能会以发邮件、聊QQ、用微信求助的方式和老师联系,内容大致是一些关于学习和生活方面较为苦恼的事情。教师见到信息一定要回复,要尽自己最大能力和努力去帮助学生分析和解决生活与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要让学生真正觉得思政课老师和思政课一样值得信任。党的十八大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5]所以,对青年学生的教育是重中之重。因此,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其面对学生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困惑,用最真的心去听、去体会、去感悟、去做,有时候即便什么都做不了,至少也能当好一名“诉说栏目的主持人”,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引导他们健康发展,这才无愧于自己的职业,无愧于自己的学生。
[1]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09,144.
[2]蔡克勇.21世纪中国教育的走向[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67.
[4]祖嘉合.试论“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高层引领[J].教学与研究,2011(4).
[5]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此文系陕西中医药大学课程综合改革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