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莉(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 兰州 730000)
浅谈美育与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
董莉
(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 兰州730000)
文章就当前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解决分别从美育对人文素质养成的价值及意义,结合美育目标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医学生培养模式,完善的美育体系,促进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强化和发展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美育医学学生人文素质
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新时期对医学生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即我们培养的医学人才应该是具有高度责任感和高尚医德、充满同情心和爱心的人,不仅能关心人的肉体保护问题,而且应该懂得人的精神家园的守护和对生命的敬畏感,就像疾病重在预防而不是治疗一样,应该具有悲天悯人的胸怀而不能只是维护人体的工匠。也就是说医学人才的培养应立足于培养和谐发展的人,使学生具有相当的人文科学知识、自觉的人文关怀和较强的实践能力,从而实现医学教育知识、能力、素质教育的结合和统一,成为具有人文教育内涵的医学教育才是完整的医学教育,也就是说当代医学人才的培养应更注重体现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更注重人文素质的养成。
美育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以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促使学生追求人生的情趣与理想境界等为目标的教育。通过引导人在美的感受、鉴赏中,按照美的规律进行自我完善,并且凭借形象思维的方法,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进行,使人不知不觉地受到美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出高尚的情操。即它不仅关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更关注审美能力和人文素质的养成及提高,因其特有的教育目标和独特的教育教学方式,对医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可以产生积极作用。
但根据近几年的调查和研究,我们发现尽管医学院校开设了大量美育课程,也以各种方式鼓励学生参加学习,但效果并不明显,主要表现为医学生的文化、艺术等常识比较贫乏,很少有学生主动接触文化、艺术等有关知识。仍有部分学生认为只要具备专业知识就够了,人文知识与素质的提升并不是很重要。基础知识薄弱,视野不开阔,缺乏创新思维和精神。由此导致部分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社会道德水平不高,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对社会表现得爱心不足,实用主义盛行等问题。
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多年来学校对美育育人功能认识还不到位,普遍重视专业课、忽视美育和人文素质,这种现象在医学院校表现仍比较突出,美育仍然处于边缘化状态;二是从教育教学角度看,审美教育只注重对理论知识和艺术作品的介绍,忽视其内在意义对学生精神的陶冶,从而导致学生极其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美育教学只有跳出这一窠臼,让艺术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将艺术中的生命意识和审美体验融入作品之中,才能帮助学生摆脱现实和功利的束缚,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产生深层次的精神活动,才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从而净化灵魂,提升综合素质。三是与美育相关的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不到位,造成美育在课外的缺失和不足。审美教育是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的,需要营造良好的文化艺术环境,让学生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美和艺术,受到艺术陶冶,这样才能润物无声地提升其审美能力和人文素质。
鉴于此,必须采取一定措施,从思想认识到具体实施进行调整和改革进一步推动美育发展,为医学生人文素质养成产生更好效果。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首先,调整思想观念,重新审视美育对医学生人文素质的价值及意义。意义主要有,一是美育能帮助学生捕捉审美因素,提升审美能力。美育是美的教育,蕴含丰富的自然美、人性美、社会美等审美因素,不只是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艺术作品的简单认知,而是以丰富多样的方式将艺术家融入作品中的生命意识和审美体验呈现出来,帮助学生摆脱现实和功利的束缚,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获得审美体验,使审美能力获得提升,促使学生在生活和工作中感知美、欣赏美、理解美、追求美、创造美,促进人文素质养成和发展。二是美育能够帮助学生打造高尚的品德和人格。艺术之所以打动人、感染人,关键在于作品中蕴含着艺术家的理想、希望、寄托、审美追求及情感,特别是艺术家的思想和人格,都通过艺术作品呈现出来。优秀的作品更是艺术家高尚品德和人格魅力的载体,美育可以借助优秀的艺术作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文化熏陶、精神陶冶,从而丰富心灵、培育品德、完善人格结构,真正体现“育人”的意义。三是美育能帮助学生深层次挖掘艺术作品包含的文化意义,提供更好的感受文化的平台,从而强化学生对优秀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特别能强化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从而提升文化品位。
其次,在明确美育培养目标的前提下,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美育的培养目标除了使学生具有艺术修养,掌握各门艺术的基本知识,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标准;还要让学生学会分析和评价艺术作品和社会上的美好事物,更重要的是激发他们对艺术的兴趣,培养他们爱美的情感,抵制各种精神污染,使学生学会按照美的法则建设生活,养成美化环境及生活的能力和习惯。为适应新时期社会对所需医学人才素质的更高要求,大学生的培养模式变成专业理论加实践操作和人文素质三方面内容,这其中人文素质的养成和提升成为关注的焦点。而人文素质是医护人员综合素质的体现,是医护人员的“软”实力,包括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心理素质、创新精神等培养与美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美育追求的终极目标的有利显现,将美育纳入医学生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其感染、引领、潜移默化的教育特长,以美感人,以美启人,以美育人,真正培养出知识、能力和人文素质和谐一体的,知识丰厚、技能高超、充满爱心、情操高尚的医学人才。
再次,深入改革,完善美育的体系。内容体系的构建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对医学大学生而言,注重素质与能力教育,必须构建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相对完善的美育体系。根据医学专业的特点和要求,以有利于医护人员综合素质提高为原则,在原有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增加以美育为主要内容的相关课程,这些课程必须注重内容的合理筛选,必须要有针对性,以保证实际教学效果,必须尽可能容纳医学美、心理学、伦理学、人文素质修养等人文内容,并尽可能做到有较大的拓展空间,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以此构建一个合理的美育课程体系,与专业课程体系形成相互呼应的补充关系,以全面提升其人文素质。同时,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美育灵活丰富的特点,抓好实践活动,以实践活动促使学生主动开展相关交流活动,在学习和知识巩固过程中交流和沟通,消除学生不良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另外,鉴于学生的发展离不开环境的影响和塑造,美育不应该只注重课堂学习,更应注重课外环境的教育和熏陶,即创建良好的美育环境。鼓励和支持学生自发成立与美育相关的学生社团,并给予热情的指导,同时组织各种形式的文艺活动,创设良好的文化艺术氛围和环境,带动更多学生参与到美育活动中,使美育活动无处不在。
最后,以美育体系的完善和构建,促进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强化和发展。美育内容丰富广泛,内容延伸性极强,涉及学科门类众多,在不断的挖掘中又可以形成新的与美育相关的各种新的研究领域,并进入课堂成为人素质教育的新构成元素,可以丰富人文素质教育内容,充实人文教育内容。同时,美育因为包含众多艺术门类,其涉及的创作方式多种多样,所以在学习中必然延伸出众多教学方式和手段,这些方式以实践体验为主,让学生在做中学、做中思、做中悟,从而以更生动活泼的方式获得对美的认识和理解。这种学习方式可以更有力地补充和完善人文教育形式,也可以为人文教育形式提供借鉴,促进人文素质教育改革和发展,形成更利于医学生发展的人文教育新环境,使学生在浓郁的人文氛围中感受艺术、文学、哲学、心理学、其他科学等带来的美感和精神食粮,使心灵和情操得到熏陶,全面促进医学生人文素质养成和提升,培养出真正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充满人文关怀的,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和一定技能的合格人才。
医学生的全面培养、教育和发展离不开人文素质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的过程就是培育全面发展的人的过程。美育作为人文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研究,不断发现新价值,特别找到并找准其与时代发展、人文精神培养等相契合的关键点,并以提升医学生人文素质为最终归宿付诸改革和实践,促进当代医学生人文素养全面提升。
[1]仇春霖.大学美育.教材,2005年第一版.
[2]高芃.汉语言文学教育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新西部》,2016.(09).
[3]夏吉莉,刘景刚.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分层分类思考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
[4]勾瑞波.浅谈我国医学研究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与培养.教育教学论,2016年3月第11期.
[5]王成.文学经典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黑龙江教育,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