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莹(广西民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0)
汉字书写危机的思考
刘莹
(广西民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南宁530000)
当前,国人应用汉字的能力严重退化,我国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汉字在书写上陷入了危机。汉字书写危机出现与汉字本身的特点、科技的发展与网络的盛行、外来语言的冲击不无关系,我们应该转变观念、正视危机,加强基础教育,规范网络语言,并在全社会合力营造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以破除汉字书写的危机,重建人们对汉字的崇敬之心,寻回汉字文化的光荣。
汉字书写危机现代化冲击汉字文化
(一)汉字书写危机的含义。
数字化时代,文字记录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传统一笔一画的汉字书写被键盘上的敲字如飞所取代。随着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使用时间的增长、使用频率的增多,“提笔忘字”成为一种屡见不鲜的现象。总的来说,汉字书写危机是一种国人在汉字书写的完整、美观、表意各方面上能力弱化的现状。如,字迹潦草马虎、难以辨认、词语搭配不当、行文格式不规范、望文生义的现象等,不得不引起人们的反思。
(二)汉字弱化现状。
1.汉语展现着无法与英语媲美的世界影响力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政治、经济呈现出焕然一新的面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在全球范围内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尽管中国的国际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汉语却没能相应地呈现出与其综合国力成正相关的影响力。表面上汉语“繁荣”发展:汉语是联合国常用语言之一;传播中华文化的孔子学院遍布全球;学习汉语的外国人也越来越多……实质上汉语被弱化的倾向却无法被这些大好景象所掩盖:汉语在世界性的会议等正式场合,很少被作为官方语言使用;网络上的主要交际语言是英语,而汉语的影响力很小。
2.国人在识别、书写、使用等方面的汉字应用能力下降
语言是人们用来传递信息、交流感情的重要工具。语言的生命力、创造力的强与弱是通过其应用能力的高低彰显出来的。调查显示:80.8%的人认为当前存在汉字应用能力危机;83%的人承认写字有困难,经常提笔忘字;64.8%的人词语储备不够,经常感觉词穷;28.6%的人存在词语的使用、搭配不当;27.8%的人存在行文格式问题等问题①。鉴于这些调查数据,国人汉字应用能力减退的现状成为无可辩驳的客观事实。
3.应试教育机制束缚学生在汉语方面的发展
虽然国家倡导素质教育,但当前应试教育机制使得学校和家长的眼光只局限于孩子卷子上的分数,扼杀了孩子语言能力的培养、完整人格的塑造。一方面,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中国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寄予厚望,他们十分看重孩子的考试分数,对分数无多大影响的汉字书写常常不予关注。另一方面,为提高学生成绩,学校一味采用题海战术,将学生束缚于作业、考试上,试问学生还剩多少时间与精力去体味书写的美感呢?因此,学生汉语水平及书写能力不断降低就在所难免。
(一)汉字本身的发展特点。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其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由少到多、由繁到简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汉字形成了鲜明的特点。汉字的书写在一定程度上笔画多结构复杂,难以书写正确,同音字、形近字、多音多义字较多,书写时易混易错。另外,一些生僻字出现频率低,书写时难以把握。这些方面的特点对绝大多数书写能力欠缺的人来说,是一个难题与挑战。
(二)科技的进步发展和网络的盛行。
当今人类进入电子产品风靡全球的电子化、互联网时代,电脑、手机等快捷高效的电子产品成为主导的书写、交流工具,键盘上的“敲字如飞”代替一笔一画的传统汉字手写方式,现代人的工作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电脑、手机,人们手写的机会愈来愈少,对汉字书写逐渐变得“模糊”,其书写能力正在悄然衰退。一些随意创造的网络语言的过度盛行严重地挑战汉字的规范使用,传统书法的地位岌岌可危。
(三)国际交流中外来语言的挑战。
英语是国际交流的主导语言,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学英语在国人中涌现一股愈来愈热的浪潮。相比之下,汉语言学习被置于“冷落”的地位。从少儿到大学生,许多学生以及家长重视英语的程度远远超过了汉语。另外,在西方语言的冲击下,汉语表达日益被“西化”,汉字的纯洁性受到极大的挑战。当代中国作家几乎都走在一个介乎被“欧化”的现代汉语与带翻译腔的“西文”之间的“中间道路”上。
(一)营造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
近年来,提笔忘字的群体有扩大趋势的现象,从大处说,会影响到文化的传承,让人越来越疏远文字,传统文化与我们渐行渐远。因此,全社会应积极营造汉字书写的浓厚氛围。首先,媒体和政府要积极倡导,激起国人对汉字书写的忧患意识和对汉字文化传承的忧虑。可以开设汉字大讲堂,让中国人知道中国字之美,弘扬汉字文化。其次,可以开展大规模的汉字书写大赛,引起更多关注和参与;多举办省市乃至全国的书法作品展示大赛,让更多的国人爱好书法艺术。
(二)转变观念,正视危机。
每一个汉字都烙印着独特的文化印记,镌刻着华夏文明的共同记忆。面临汉字被弱化的严峻形势,国人应该必须予以警觉与正视,提高振兴汉字的意识与觉悟,带着敬畏之心重新发现汉字之美,勿让汉字成为失落的文明。另外,过于强化外语教育的做法必然会对母语学习造成冲击,鉴于此,母语教育与外语教育的权重应予以科学合理地统筹规划,合理分配学习外语的时间,适当减少外语的评价作用,赋予汉语学习合理、公平、重要的地位。
(三)加强教育,打牢基础。
一直以来,我国实行的是应试教育体制。在应试教育体制的运行下,学生的分数、成绩被摆在第一位,学生的品德修养、个性发展则常常被忽视,如孩子们书写汉字的能力,因此只有真正实施素质教育,摒弃应试教育,一切以学生的成长需要考量,汉语教育才能回归本源,其教育水平才能相应提高。另外,学生汉字书写能力、写作水平偏低已是不争的事实。要想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局面,必须在基础教育阶段就注重培养、训练学生的书写和写作能力。应制定科学的评判标准,引入汉语水平等级考试,强化学生的书写功底。
(四)积极引导,规范使用。
不可否认,现代化书写技术的运用促进了工作效率的提高,但是,“手写汉字”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不可丢弃。因此,在广泛使用新的书写方式的同时,应让现代化的“电打”与传统式的“手写”和谐共存,相伴而行。互联网时代,另类的网络语言随之进入日常应用之中,冲击和颠覆着既有的语言规范,有的网络语言甚至侵蚀了人们的身心健康。所以,要加强对学生网络语言的规范性教育,让网络语言在汉语言文化兼容并蓄中健康发展,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汉语言文明。
注释:
①键盘时代勿染“汉字”失写症[N].太原日报,2013(08):01.
[1]樊耀文.拯救汉字书写危机[J].高中生,2013(31).
[2]周娜.汉字书写折射母语生存危机[J].魅力中国,2010(10).
[3]牟玉华,叶冬连.数字时代大学生汉字书写危机[J].现代大学教育,2012(5).
[4]赵晓霞.小学生汉字书写水平问题探究[D].广州:广州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