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环境下网络化运营生产方式变革策略研究

2016-03-17 01:39:45谢家平
管理现代化 2016年4期
关键词:变革联网供应链

□ 杨 光 谢家平

(1.上海财经大学 国际工商管理学院,上海 200433;2.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商学院,江苏 无锡 214153)

物联网环境下网络化运营生产方式变革策略研究

□ 杨 光1,2谢家平1

(1.上海财经大学 国际工商管理学院,上海 200433;2.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商学院,江苏 无锡 214153)

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不断推进及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企业运营生产方式需要进行不断的变革。在物联网环境下,企业的生产方式将会发生革命性的变革以适应工业4.0,以及“互联网+”为代表的时代特征。在分析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在物联网环境下网络化运营生产方式的变革策略,为企业的运营生产方式变革指明方向和提供相应的建议。

物联网;运营生产方式;策略

一、引 言

物联网环境下企业的生产方式将发生较大的变化。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不仅仅通过EDI沟通,还可以通过传感器所传递的实时数据进行沟通。企业的采购决策将由生产线上直接下达,减少了很多中间环节。但这样的订单下达可能需要企业有一定的库存,就是生产线上所缺少的零部件将由企业库存来提供,企业库存降低到一定量的时候企业再向供应商进行采购。如果企业不保有一定的库存,则由传感器所下达的采购任务难以在生产线所需要的时间节点到达生产场所,因为零部件的采购有一个采购提前期的问题。这个问题也需要企业解决,生产线上下达的订单是真实的需求。

传感器的安装将对整条供应链都有益处,但传感器的安装成本由谁来承担,后期的运营成本又该如何分摊?供应链中每个成员都需要安装大量的传感器,传感器的安装将能够使实时的生产数据、故障数据在整条供应链上进行共享,这样供应链的成本能够得到极大的节约。成本如何分摊,相应的由于安装了传感器所引致的收益如何共享,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安装传感器数量最多的是供应链当中承担生产制造任务的成员企业,包括上游的零部件的供应商,下游的生产组装企业。而对于供应链当中的研发、销售类企业来说,对传感器的需求相对较少。而供应链当中有生产任务的成员企业安装传感器将有利于整个供应链。但若这些成本都由这些生产类的企业来承担则不公平,因此要考虑成本在整条供应链上的分摊问题。整条供应链所有成员企业可以派员组成供应链联盟协调委员会,该委员会将协调整条供应链的成本分摊利益共享问题。首先各成员企业报告自身在传感器等物联网工具运用方面所耗费的成本,再将该成本在整条供应链上进行分摊。可采取平均分配、按盈利水平进行分配等分配方案。供应链联盟协调委员会讨论确定供应链的核心企业,基于核心企业一般拥有更大的财力,可考虑让其分担更多的成本,但另外一方面由于核心企业在供应链当中的地位,以及核心企业为非核心企业带来了生存发展的机会,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些成本又应该让非核心企业多承担一部分。成本到底如何分摊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物联网环境下生产方式将发生较大的变化,库存成本将大幅度的降低。在物联网环境下,对产品、零部件等的需求预测能够更加的准确。产品安装了传感器能够实时反馈产品的运行状况,出现异常情况能够及时将相关信息传递给生产厂家,这样就能够及时的了解相应的配件需求。在传统环境下,因不能对产品零部件进行准确的预测,在整条供应链上会产生较大的零部件库存情况。物联网环境下库存成本会得到有效的降低。而库存成本在整条供应链成本中占有较大的份额,这部分成本的降低所形成的额外获利在供应链成员中如何分配,便成为了物联网环境下网络化运营生产方式变革所要考虑的一项内容。

在物联网环境下企业的生产效率将大幅度提升,效率提升将带来产品单位成本的降低。在物联网环境下生产制造资源能够得到更加合理的利用,处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制造分厂能够进行更加有效的协同,能够极大的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尤其在产销全球化的情况下,协同生产能够为企业带来较大的利润提升。在物联网环境下,企业生产效率提升的机制,以及效率提升所产生的价值增值机理,利润在全球供应链上的分配优化问题,都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在物联网环境下,产品的质量水平将会得到较大的提升。产品的可追溯管理将能确保生产厂家了解用于生产的每一个零部件的来源,保证生产产品的原料部件都能够符合生产要求,能够及时发现并替换不合格的零部件。通过物联网技术的运用能够提高产品的生产质量。

二、运营生产方式变革文献综述

20世纪以来的运营生产方式变革经历了两个变革阶段,第一个阶段以福特制、泰勒制以及丰田制为代表,其中福特制又可以1970年为转折点分为旧福特制和新福特制。第二阶段是在信息技术大力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即以温特制、模块化以及外包为代表的运营生产方式[1]。温特制在发展过程当中又促进了模块化生产方式以及外包的发展,这几种运营生产方式相互促进、同时发展。在20世纪90年代温特制生产方式的标准已逐步扩散到全球的生产体系当中,在这样的基础下供应链管理、大规模定制、分包、代工以及专业化个性化设计管理理念开始在全球流行,有力的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提升。

20世纪以来运营生产方式在不断变革,并朝着不同的发现在演进,陆续产生了福特制、丰田制以及温特制的生产方式。这些生产方式不仅影响企业以及行业的发展,同时也对社会、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运营生产方式的变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包含了技术的变革、管理的变革还包括劳动力素质、国家社会的经济体制等方面的变革,因此运营生产方式的变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2]。

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不断深化,企业运营生产方式也在不断发生变革,制造业服务化应成为运营生产方式变革的主要方向,更多的服务环节已经进入了生产制造领域。以制造业的服务化为特征的运营生产方式变革有利于我国制造业不断向全球价值链的两端挺进,以获取更大的价值[3]。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模块化的运营生产方式开始兴起,该生产方式与传统的生产方式有较大的区别,对微观层面的生产组织重新进行整合协调。模块化的生产方式使企业间的边界越来越模块,不同的企业为了共同的生产目标结合在一起,成为整个生产体系当中的不同环节和生产节点。该运营生产方式不仅改变了企业的边界、组织,也改变了企业的竞争战略、合作方式等。随着模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生产当中所需要的新材料的不断出现,模块化生产方式将不再局限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等产业,汽车制造、生物技术、智能家居、金融服务业等领域都适合该种运营生产方式[4]。

提出了丰田制的日本是倡导现代运营生产方式变革的一个非常活跃的国家,单元化生产方式是该国近些年兴起的一种具有一定变革性的生产方式。该生产方式被很多行业专家认为是超越了“精益生产”的运营生产方式之一,单元化生产方式能够有效的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符合我国有关行业的对于生产方式的要求,我国企业可以结合企业的实际,效仿日本的单元化生产方式,来指导自身的运营生产方式的变革[5]。现有的关于运营生产方式的文献,大多是在探讨目前正在广泛运用的生产方式的特点、适用范围等,很少有文献谈及在物联网环境下运营生产方式的变革。本文考虑在物联网的环境下的运营生产方式的变革问题。

三、物联网技术应用文献综述

物联网(Inter net of Things)概念最早于1999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自动标示中心提出,指依托射频识别技术和设备,按约定的通信协议与互联网相结合,使得物品信息能够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实现物品信息互联而形成的网络。随着技术和应用的发展,物联网内涵在不断扩展。根据2011年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物联网白皮书》,物联网是通信网和互联网的拓展应用和网络延伸,利用感知技术与智能装备对物理世界进行感知识别,通过网络传输互联,进行计算、处理和知识挖掘,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信息交互和无缝链接,达到对物理世界实时控制、精确管理和科学决策目的。

目前,物联网的应用已经深入到了各行各业,而随着物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物联网的应用形式还会进一步丰富。我国的物联网已经广泛使用在了交通物流、智能家居、环境监测、安全防护等领域[6]。

四、物联网环境下网络化运营生产方式变革策略

(一)传感器安装在供应链当中预防性维护方面所节约的成本分摊策略

物联网环境下生产设备的维保成本将会大大下降。机器在发生故障之前通过传感器所发回来的数据就能提前知晓,然后对这些部件进行维修或更换。因为这是有计划的维修更换,因此成本会比较低,企业的备件库存量能够大大降低。因为通过传感器企业有足够的时间在部件发生故障之前采购所需的部件。只要传感器运作正常,企业就能够很好的控制自己的备件库存量。同时企业对维修人员的需求量也会减少。供应链上的成员企业间可以共享维保团队,这样整个供应链在维修人员方面的需求将大大减少,这在人工成本越来越高的当前是一笔可观的成本节约。当然,供应链成员企业间有一定的距离,维保团队将需要一定的差旅费和通讯费,但这些费用与人工成本的节约相比是很小的一部分。如果供应链当中大部分的生产制造类成员企业都集中在一个区域,比如工业园区,则维保人员的差旅费和通讯费都会比较低。而现在的发展趋势就是供应链当中的生产制造类企业有集聚的趋势。供应链当中的设计研发企业以及销售企业分散不会有太大的影响。物联网环境下企业的维修将大量的依靠传感器等物联网工具,因此传感器的设计研发生产企业将成为某个供应链当中重要的一环。企业需要有传感器的备用件以及传感器的维保团队。

(二)物联网环境下供应链当中生产类企业的集聚发展

由于目前还处于物联网发展的初级阶段,因而相关的物联网产品以及技术都不太成熟,比如传感器的传输距离的问题。如果传感器的传输距离有一定的局限性的话,则供应链成员企业有集聚的必要。集聚一方面能够使供应链成员企业之间能够更加方便的进行沟通,另外也能降低运输配送等成本,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在物联网环境下,物联网工具的运用受到成员企业间距离的约束。这样整个供应链的形状也将发生较大的变化。设计研发是一块,生产制造是一块,销售是另一块。

目前我国在大力发展几个超级城市群,这些城市群的发展规划也要考虑到物联网环境下对供应链生产企业集聚的诉求。在规划的时候要考虑建设供应链企业园区,站在供应链的角度来设计园区。城市可以在现有的工业园区的基础上改造完善园区,使之能够适用物联网环境下对园区的需求。

(三)企业要设立物联网部门

该部门专门负责企业物联网技术的运用推广,以及和供应链成员企业之间的交流沟通,在企业中应和其他部门具有同等的地位。该部门主要负责企业物联网的布局,物联网产品的采购运用维护,比如传感器的采购维护等,同时需要负责收集传递处理传感器所收集到的数据。

在当前快速的发展形势下,企业越来越重视研发部门以及物流部门,但在物联网环境下物联网部门也同样的重要,尤其是供应链当中的生产制造类的企业。供应链当中的核心企业需要起带头作用,率先成立物联网部门,使用物联网技术,其他成员再效仿。同样在供应链联盟委员会当中也要有物联网部门以协调整条供应链的与物联网有关的问题。

(四)外包的业务回归

美国、日本等西方国家将大量的生产制造业务搬回到国内,实行制造业回流。同样对很多企业来说,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将外包出去的非核心业务回流。之所以将非核心业务外包出去,是因为企业要做核心业务。而外包出去会增加交易成本,同时也会降低物联网技术运用的效果。企业可以拥有这些非核心业务,而将这些业务的经营权交给其他的公司。在商业地产的不断发展下,企业租赁商业房产已经变得非常的容易,企业可以在自己的周边租赁厂房进行生产。以前提倡外包时候的土壤以及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在物联网环境下企业完全可以将某些非核心业务回流。

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回流除了有解决更多人就业问题方面的考虑,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关于物联网技术在制造业领域的布局。物联网环境下生产方式将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该生产方式需要通过网络化的运营来提高物联网技术的运用效果,企业需要转变思路,考虑外包业务的回归问题。

五、结 语

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当中,企业需要不断的变革生产方式,而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不断推进,以及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来临,给企业的生产方式变革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在物联网环境下,企业变革后的生产方式要能够适应工业4.0,以及“互联网+”为代表的时代特征,要处理好安装物联网设备所带来的成本分摊,以及运用物联网所产生的收益的分享问题。

本文在分析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在物联网环境下网络化运营生产方式的变革策略,为企业的运营生产方式变革指明方向和提供相应的建议。后续研究将深入探讨运用物联网所带来的收益共享,以及相应的成本分担问题,优化企业间的生产合作契约,最大化企业的整体利益。

[1]钱箭星,孟小泸.发达国家生产方式的变革及其对劳资关系的影响[J].当代经济研究,2013(9).

[2]王蒲生,杨君游.产业哲学视野中全球生产方式的演化及其特征——从福特制、丰田制到温特制[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08(3).

[3]何晰,李建华.“服务型制造”的创新机理及其竞争优势——对第三次工业革命先进生产方式的分析与思考[J].理论与改革,2014(6).

[4]孙晓峰.模块化技术与模块化生产方式:以计算机产业为例[J].中国工业经济,2005(6).

[5]刘晨光,廉洁.日本式单元化生产——生产方式在日本的最新发展形态[J].管理评论,2010(5).

[6]樊雪梅.物联网技术发展的研究与综述[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5(5).

F274

A

1003-1154(2016)04-0098-03

10.3969/j.issn.1003-1154.2016.04.027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5ZDB161);江苏省哲社研究项目(2015SJB355);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资助项目(CXJJ-2015-337)。

猜你喜欢
变革联网供应链
“身联网”等五则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英语文摘(2020年9期)2020-11-26 08:10:14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抢占物联网
通信世界(2018年27期)2018-10-16 09:02:56
变革开始了
新媒体将带来六大变革
声屏世界(2015年5期)2015-02-28 15:19:47
可再生能源与物联网
风能(2015年10期)2015-02-27 10:15:34
变革中的户籍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