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慧
(中共许昌市委党校理论研究室,河南 许昌 461000)
【文化哲学】
传统“天人合一”思想与生态文明建设
杜慧
(中共许昌市委党校理论研究室,河南许昌461000)
在我国的传统哲学中,“天人合一”思想是一种立意很高的哲学思想,其代表着天、地、人三者的有机统一,是我国先哲于2 000多年前便开始追求的人与生态和谐共处的目标,是我国哲学思想中的精髓部分。笔者就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与当代的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相关研究,希望以此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发展。
天人合一;生态文明;道家;儒家
“天人合一”思想最早是由我国道家先哲庄子所提出,后经汉代大儒董仲舒完善成为一套哲学思想体系,这一体系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目前,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即建设中国特色生态文明社会,因此,为更好地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就理应将生态文明的理念深入每一个中国人心中,而要想实现这一目的,就必须借助于先哲的“天人合一”思想。
“天人合一”思想最早由庄子提出,后由大儒董仲舒完善形成体系,但在“天人合一”的发展中,我国儒家与道教却存在着不同之处,在下文笔者将分别对道家和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进行论述。
(一)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
1.生态自然观
在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中,一直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自然观。在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中,将人看作大自然一部分,强调的是人与自然息息相关,这点虽然没有在孔子的著作中有具体的文字记载,但《论语》中的很多思想都与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不谋而合。当然,董仲舒在创建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体系时,加入了自己的理解,这对后世也产生了一定影响。总之,在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的生态自然观中,其将人与自然放在了一个大的系统中,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由此可见我国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特征。
2.生态伦理观
在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中,除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自然观外,还具备兼爱万物、尊重生命的生态伦理观。这种思想的出现与孔子的爱物思想有很大关联,儒家的历代大儒,如孟子、荀子、董仲舒、王阳明等人,都对“天人合一”思想中的兼爱万物思想进行过具体研究与论述,体现了儒家对个人德行的要求,与我国当下的生态文明建设的追求不谋而合,
3.生态实践观
儒家传统的“中和”思想表明,顺应天地万物就能达到生生不息之境,这种“中和”思想的不断发展与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的出现,形成了如今“天人合一”思想下的生态实践观。对于“中和”思想,孔子、孟子、荀子都对其进行过相关阐述,这也使“天人合一”思想下的儒家生态实践观有着较为先进的哲学思想,切实反映了儒家文化中对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追求[1]。
(二)道教的“天人合一”思想
“天人合一”思想最早就是由道家人物所提出的一种思想,随着我国道家的建立与兴盛,这一思想在道家内部又有了一定的发展。在道教的“天人合一”思想中,其与儒家的不同之处在于主体不同,道教的“天人合一”思想主体是“天”,也就是自然,而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主体是人。
1.自然生态观
道教认为“道”创造了万物,道教的“天人合一”思想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但这点不同于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道德经》提到的道法自然与庄子提出的“天人合一”思想有紧密的联系,庄子的“天人合一”思想就是继承老子的“道法自然”思想发展而来,由此可见道教所推崇的是自然而然。我们说的“天人合一”思想与道教的“道法自然”思想本无区别,而将其运用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就能实现我们一直追求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理想。[2]
2.生态伦理观
道教既然以“道”为号,自然有自己系统的生态伦理观。在我国道家的发展中,天父地母思想贯穿着道教发展的始终。在道教的早期典籍《道德经》《太平经》《太上感应篇》中,都对这一思想有着直接或间接的描述,由此可见道教对万事万物生命的尊重,而其一直追求的修道成仙也源于这一思想。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道教徒认为天地自然与人当属同类,确定了人与自然的平等关系,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也将得到较为充足的发展。
3.生态实践观
在道教“道法自然”思想的指导下,道教要求尊重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就是道家的“无为”理念。“无为”,并不是不作为,而是要求人们不通过主观意识代替自然发展规律。在道教的思想体系中,倡导“自然无为”“少私寡欲”,这虽然与现今人们的生活理念不完全相符,但当下自然环境被破坏、空气污染、雾霾频发,以及乱砍乱伐带来的沙尘肆虐等问题都是“有为”的产物。所以,道教的“天人合一”思想能有效解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所面临的问题。[3]
上文对儒道两家的“天人合一”思想进行了具体论述,了解了两家不同的“天人合一”思想,发现道教的“天人合一”思想更适合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因此,下文笔者将主要结合道教的“天人合一”思想进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论述,希望能以此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发展。
(一)“天人合一”思想下生态文明建设的基准
针对我国当下民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需求,我国应将道教的“天人合一”思想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行有机结合,以此促进我国生态文明的相关建设,而在具体的生态文明创建中,我们应首先从提高民众生态意识入手,逐步进行生态文明建设。
在道教的思想中,“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称得上是其主导思想,而这一思想在我国民众中也有着较为深厚的认知基础,因此运用道教的“天人合一”思想可以有效培养民众的生态文明意识。在这一过程中,民众对生态文明的认同是一个由浅入深、由内而外、由快而慢的长期发展的过程,所以我们需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4]
(二)“天人合一”思想下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
上文中提到道教的“天人合一”思想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所以人与自然理当和谐相处,并尽可能地遵守自然规律,所以在“天人合一”思想下的生态文明核心建设中,相关管理部门应通过道教的“天人合一”思想引导民众的整体生态行为,以此实现生态文明的相关建设。具体来说,就是通过道教“天人合一”的思想,逐步实现我国民众对自然的认同,并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这一实现的过程中,我国民众应逐渐养成尊重自然的生活习惯,并在日常工作中对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进行具体分析,以此保证经济与生态和谐共存。[5]
(三)“天人合一”思想下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
为保证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顺利进行,我国应通过深化道教“天人合一”这一思想,制定具体的生态文明建设措施。具体来说,我国应通过创建保障机制、构建法律体制、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民众参与度及创建公平的社会制度的方式,保障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顺利进行。
1.资源保障机制
为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健康发展,我国应从实际角度出发,参考道教“天人合一”思想,制定出一种能保障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的相关资源管理保障机制,通过我国民众的自律与相关的资源保障机制,保障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顺利进行。
2.法律体制
为保障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顺利进行,就必须拥有一套与之配套的法律机制,而这一机制同样需要在道教“天人合一”思想的指导下进行。只有做到令行禁止,才能真正发挥法律的权威,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
3.提高民众参与度
上文中我们提到通过道教“天人合一”思想培养民众的生态文明意识,而在具体的生态文明建设中,如果能有效提高民众的参与度,将会加快人们对生态文明的认知速度,最终实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本文就道教“天人合一”思想与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相关研究,并论述了我国道教“天人合一”与儒家“天人合一”思想,最后论述了在道教“天人合一”思想下的具体生态文明建设,希望能以此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发展。
[1]周雨萌.先秦儒家“天人合一”思想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当代价值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5.
[2]袁慧玲.中国传统生态伦理思想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4.
[3]张晓瑞.道教生态思想下的人居环境构建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
[4]张苏,赵秡.道教的“天人合一”思想与生态文明建设[J].社会科学研究,2012,(5):170-173.
[5]陈文.“天人合一”思想与当代生态文明建设[J].前沿,2008,(11):153-155.
【责任编辑:周 丹】
B958;B82-058
A
1673-7725(2016)08-0159-03
2016-06-05
杜慧(1983-),女,河南信阳人,讲师,主要从事中国传统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