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兴华
供给侧改革下航空公司发展战略转型
周兴华
(中国民航大学天津300300)
在经济新常态下,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我国民航业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航空公司应积极进行战略调整,打造核心竞争力,开创新生优势,为国民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供给侧改革;航空公司;战略转型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民航业发展的关键时间节点。当前,我国在消费领域出现明显的供需错配,国内消费增速拾级而下,国民对国外产品的热情却日益高涨,国内航空客运增速缓慢下行,但跨境出游却持续升温。这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并不是消费需求不足,而在于国内市场产品无法满足消费需求,实行供给侧改革迫在眉睫。从民航业的供给侧改革来说,我国的航空公司要通过提高民航产品创新能力实现消费需求的升级,要通过全面提升民航产业的服务水平实现消费结构的升级,要通过提高民航产业的国际影响力实现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要通过加快转变民航业增长方式破解资源环境约束,要通过不断开拓创新实现民航强国战略。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通过创造新供给和提高供给质量来扩大消费需求和推动消费升级。从政府层面来说是简政放权,创造好的市场环境;对企业来说,则是改革创新,提供好的产品供给,创造新的消费需求的时机。目前,我国国内航空市场出现了结构性变化,一是航空市场的结构性变化,体现在运力过剩、国际增长快于国内增长、自费旅客增长快于公费旅客增长的新常态;二是整个交通运输体系的结构性变化,旅客对出行品质的要求和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各类交通手段都在争夺旅客资源,体现在高铁、高速公路、邮轮经济对航空运输冲击持续化;三是竞争态势的结构性变化,体现在国外航空公司对本土航空公司的冲击、地方航空对国有航空的冲击、低成本航空对全服务航空的冲击日益加剧。虽然,基于目前航空市场的航油价格优势以及良好的市场需求,我国航空公司也实现了稳步发展。但是航空公司能否长期实现盈利,应如何进一步开辟市场,创新发展,顺应市场结构性变化,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在国家推进供给侧改革的大环境下,航空公司应积极通过战略转型转变传统思维,探索发展机遇,不断提高产品创新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客户服务能力和企业管理能力,有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释放消费潜力,实现航空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将航空产业的供给侧改革落到实处。
1.制定竞合发展战略,加强空铁联运合作
传统观念认为只有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才能使企业本身得到更好的发展,但是在现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下,企业的经营活动其实是一场特殊的博弈,是一种可以实现双赢的非零和博弈,要制定合作与竞争理念相结合的经营战略。
近年来我国高速铁路快速发展,营业里程达到了世界第一,对民航形成了巨大冲击,但空铁联运模式在为市场提供新的服务产品的同时,也开启了中国民航和铁路合作共赢的新模式。对此,航空公司应积极与铁路运输企业开展合作,将短途铁路运输与航空公司中长航线相结合,通过与全球航线网络的延伸衔接,创建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发展通道,为中转旅客提供“立体化”、“一条龙”的服务,更好地满足国际旅客在国内的中转需求。在此模式下,航空企业可将空域资源转移到更有需求的长线领域,这样既可进一步优化航线结构,拓展输送渠道,获取更高的收益,也可实现双方合作共赢。同时,通过资源共享,民航和高铁可以实现在旅游酒店、物流业务、商贸餐饮、文化传媒、企业管理、人员培训等领域的深度合作,有利于延伸整个服务价值链,实现航空公司由传统的航空承运商向现代集成服务商转型。
2.定位目标市场,针对性满足出境需求
随着我国与国际间的交流合作日渐频繁,以及国民出境游需求的日益增长,我国航空公司积极开拓国际航线市场,在近年来发展中呈现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国际航线稳定增长的新态势。以国航为例,2016年夏秋季国航经营的客运航线条数达到380条,其中国际航线103条,地区航线16条,国内航线261条,通航国家(地区)40个,通航城市176个。2015年三大航空公司在国际航线上可用座公里分别增长18.95%、24.34%和30.71%。同时,国内航空公司在国际航线上的拓展,也在一定程度上缩减了外航在我国的市场占有率。虽然国内航企对开辟国际化航线的积极性很高,但仍需进一步明确目标市场,通过市场调研分析、了解旅客出境的主要航线和目标区域,根据客户需求针对性地加密国际航线布局,通过精准定位开拓国际市场,节约开发运营成本。
3.制定差异化服务战略,提升客户满意度
当前,各航空公司同质化服务现象较为突出,基于竞争压力都在压缩成本,如何在控制成本的同时高效满足旅客需求是航企亟须解决的问题。航空公司率先实行差异化战略,以顾客个性化需求为出发点有效提供增值产品服务,将成为抢占市场的突破点。
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航空公司不应只依靠增加航线和投入运力来提高客户满意度,要针对旅客不断提升的消费需求,提供独特的航空服务体验和服务。对此,航空公司应采取问卷调查方式收集数据,根据不同客户群体需求细分市场,推出相应产品。一是航班增值服务,如机上W IFI、优先选座、优质餐饮、娱乐项目等;二是第三方企业的佣金收入,比如与第三方企业或平台合作开展的租车、机场接送、酒店预订、景点门票预订等服务;三是会员积分服务,如航空公司与银行合作推出联名会员制信用卡,通过刷卡消费累积积分或里程数,兑换服务及机票等。这些个性化服务项目,既满足了不同旅客的个性化需求,也为航空公司拓展了新的盈利空间。
4.打造智慧型供应链,提高物流服务水平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人对国外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消费者在关注产品质量和价格的同时,对物流时效性和服务品质越来越重视。近年来,“互联网+”理念的提出,以及各大电商平台的迅猛发展,更是给传统航空物流业带来无限的拓展空间。智慧供应链在“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方面的巨大潜力,恰好能够推动航空公司业务形态、商业模式、技术能力的全面升级。航空公司应通过与物流企业、生产制造企业进一步合作,将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应用在产品订造、智能配货、在线查询调度、自动配送等领域,生产企业可通过互联网和云端实现物流订单便捷管理、合理配载、智能调度、跟踪、交付等操作,而消费者只需通过网站、移动APP进行操作,就可实时发布产品需求、定制要求、运输需求等资讯,实现产品从生产制造到销售全程的精益化、智能化和可视化管理操作,最终形成“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智能化运输”的智慧型供应链。为此,航空企业应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积极与生产商、技术开发商、物流服务商开展合作,催生航空物流的新业态,使其成为航空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
责任编辑: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