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鼓灯舞蹈

2016-03-16 10:21王娅娜
翠苑 2016年1期
关键词:手巾野鸡花鼓

王娅娜

花鼓灯起源于宋代,兴盛于明代,盛行于清末、民初,具有很强的民俗性,是杰出的汉民族民间歌舞形式。花鼓灯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多是在节日、丰收等聚集性活动表演。表演通常分为六个部分,开场、大花场、转场、小花场、盘鼓、后场,表演时场面热烈,鼓声震天,以自身特有的技术技巧在民族舞蹈中成长,是我国汉族民间舞蹈文化的瑰宝。

每一个民族舞蹈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特点,并且与本民族文化生活精密相连。花鼓灯也不例外,以淮河文化为代表,将技巧与舞蹈巧妙结合,为民间舞蹈增添了新的魅力。

在花鼓灯中人物角色不同展示的技巧也随之不同,花鼓灯中男生被称为“鼓架子”,女生被称为“兰花”,在表演时鼓架子和兰花将技巧、人物、情感、表演完美的结合,极为丰富的表现舞蹈的场面。鼓架子分为大鼓架子、小鼓架子、伞把子、丑鼓。大鼓架子称作“底座”,主要完成上盘鼓中的“叠罗汉”。“小鼓架子”主要完成大场和小场的舞蹈技巧。伞把子一般右手持岔伞,被称为领伞,分为文伞和武伞,文伞擅长于唱曲和即兴应对,武伞擅长于舞蹈和技巧。“丑鼓”善于表现幽默风趣的舞蹈。兰花利用扇子和手巾花舞出风格性较强的技巧。兰花的扇花表现形式十分丰富,有抖、砍、绕、揉等40余种。持手巾花的方法主要有三指提、满把扣和二指拎等,手巾花和手帕在舞者的手上就像两只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表现的活灵活现。

谈起花鼓灯技术技巧,最富特色的那就是“盘鼓”部分,它主要分上盘鼓、中盘鼓和地盘鼓三个部分。上盘鼓和中盘鼓都是男女生合舞表演的,地盘鼓是男生单人表演技巧。第一部分上盘鼓,是兰花在鼓架子肩上或腰部搭摆成各种姿态的技巧表演,在技巧的同时,三道弯的韵律贯穿着始终。第二部分中盘鼓是兰花在鼓架子腰部、腿上、手上的双人武功表演。第三部分地盘鼓是鼓架子单人表演技巧,如“燕子三抄水”、“倒爬城”、“满地抓”、“豚跳”等。在展现技巧的同时又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和专长。

“野鸡溜”转是艺术家冯国佩先生创作的花鼓灯代表动作,也是花鼓灯的技巧,展现了脚下溜得起、刹得住的风格特点。“野鸡溜”这个舞姿来源于野鸡受惊时张开翅膀飞跑的样子,抓住了动物本能的反映和动作,艺术家把动作形象的创作成了舞蹈技巧。看似简单的“野鸡溜”双脚在半脚尖的基础上快速碎步交替转,双脚交替重心的稳定和身体向内旋的配合,形象的模仿出动物的姿态,并且融入花鼓灯弧线上提的特点,强调身体的拧倾,在舞姿中无不流露出淮河人民热爱生活的一面。

“打腿”技巧,打腿动作是花鼓灯鼓架子下肢动作的主要技巧之一。舞蹈技巧中打腿分为原地打腿、行进打腿、里外拐打腿、小五腿、缠丝腿。表现打腿技巧时通常音乐节奏鲜明、轻快,舞蹈动作要求爆发力强、刚劲灵巧。打腿技巧即带有竞技性,又富有技巧性,在花鼓灯舞蹈中突显鼓架子阳刚之气和热爱美好生活的一面。

花鼓灯舞蹈中许多技巧是吸收了武术、戏曲、杂技中的发展而来的。在中国古典舞技巧的基础上融入了安徽特有地域特色,淳朴的生活使得花鼓灯舞蹈语汇丰富、情感饱满、场面热烈、个性鲜明,成为我国汉民族民间舞蹈的代表之一。

猜你喜欢
手巾野鸡花鼓
手巾
淮岸花鼓情
野鸡“大老爷”
捕野鸡
“手帕”的由来
幸福花鼓
要命的手巾
花鼓灯小唱
大手巾里寄乡愁
野鸡育雏三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