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支持及整合——以广东湛江高校为例张媛

2016-03-16 06:56张媛高法成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年2期
关键词:留守儿童整合大学生

张媛,高法成

(广东海洋大学 政治与行政学院,广东 湛江 524088)



大学生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支持及整合
——以广东湛江高校为例张媛

张媛,高法成

(广东海洋大学 政治与行政学院,广东 湛江 524088)

摘要:通过对湛江4所高校大学生问卷调查,分析大学生是否曾参与过帮助留守儿童、不愿意参与的原因等,以了解大学生对留守儿童的服务意愿。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普遍愿意服务留守儿童,但大多还停留在意愿上;服务形式过于简单,服务途径单一是制约大学生服务留守儿童的重要原因。因此,高校应该建立服务机构对接驻地中小学,补充教育资源不足造成的留守儿童的教育、安全及心理问题,这也是短期内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最佳方式。

关键词:留守儿童;大学生;教育支持;整合

1问题的提出

上个世纪的改革开放让中国社会经济的活力加速释放,各行各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使得农村劳动力也得到了释放窗口,但受政策与客观条件的限制,农民工不能带着未成年的子女一同进城。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被称为“留守儿童”的子女在成长中呈现出各种社会性的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根据中国妇联的调查,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6 100万人,其中46.74%的农村留守儿童父母都外出,在这些孩子中,与祖父母一起居住的比例最高,占32.67%;有10.7%的留守儿童与其他人一起居住。值得注意的是,单独居住的留守儿童占所有留守儿童的3.37%[1]。目前我国学界对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留守儿童的人身安全、学习教育以及心理健康三个方面。

在人身安全方面,首先是临时监护人无法履行监护责任的问题。郭三玲指出监护权的缺失,父母疏于照顾,祖父母等临时监护人因年老体弱等多种原因无法认真行使对儿童的监护权,安全保护意识不强,导致留守儿童患病不能及时医治和受到意外伤害的事件屡有发生[2]。其次是留守儿童成为人贩子与性侵害的对象。由于看护不及时,教育又起不到警示儿童自我保护的作用,致使留守儿童被拐、被性侵的事件时有发生,同时具体的问题又呈现2种性质,“一是受到他人的非法侵害或人身伤害;二是自己行为失控,走上违法犯罪甚至自杀轻生之路,危及自己的人身和生命”[3]。

在教育方面,因父母长期外出,临时监护人又多以老年人为主,造成留守儿童学习只能依靠学校管理,难以获得有效的家庭辅导与监督,而这样的孩子因学习不好又会产生厌学、逃学的恶性循环,农村留守儿童又是重中之重。研究表明,“6~11岁农村留守儿童中,有3.34%的儿童没有按照规定接受义务教育,这些儿童推迟入学的问题比较突出,未上过学的儿童达2.44%;在12~14岁农村留守儿童中,2.29%的儿童未按规定接受义务教育,这些儿童主要在小学阶段终止学业,未读完小学或者小学毕业就终止学业的儿童占1.74%;15~17岁农村留守儿童未按规定接受义务教育的比例最高,达4.83%,其中没有读完小学或者小学毕业就终止学业的儿童占3.71%”[4]。这其中更大的问题是,由于隔代看护,“超过半数的留守儿童不能和父母中的任何一方在一起生活, 他们只能与祖父母(外祖父母)或者其他亲属在一起生活。这种状况, 对留守儿童的性格培养、心理发展等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5]。

在心理方面,留守儿童因父母的远离且缺乏有效的交流,与一般儿童成长过程殊异,有着更早成熟的心理状态,看事情想问题具有更强烈的自我主观色彩,“父母双方或单方与留守儿童长期分离,缺少父母的关爱,监护教养方式不当或监护人文化素质过低等因素,有可能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造成消极影响,如焦虑倾向、孤独倾向、过敏倾向、抑郁、身体症状等”[6]。

如今的新问题是,留守儿童的存在状况仍然改变不了,比起第一代留守儿童,今天的留守儿童面对的情况愈发地复杂起来,通讯设备的发达与使用成本的廉价,也造成留守儿童过度早熟、敏感,种种社会帮扶难以走进留守儿童的内心。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还是改变不了社会存在留守儿童的现状,那又能如何令留守儿童得到安全保护与良好教育,成长为心理健康的社会人呢?事实上,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被以往研究忽略了,他们作为社会的未来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而笔者相应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

2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查中“湛江高校”指的是全日制本科院校。湛江市共有4所全日制本科院校,分别是广东海洋大学、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岭南师范学院和广东医学院。将大学生对服务留守儿童的意愿及看法操作化为以下变量:1)不同高校大学生服务意愿的差异;2)有无留守经历与服务意愿之间的关系;3)曾参与服务留守儿童的活动与服务意愿的关系;4)影响大学生参与服务留守儿童活动的因素。

问卷的发放与收集采取“分别进行,独立填答问卷,当场完成,当场检查,当场回收”的形式。填答问卷的时间为15~25 min。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220份,收回有效问卷215份,有效回收率为98%。其中,广东海洋大学学生接受调查占比为31.2%,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为18.6%,岭南师范学院为32.1%,广东医学院18.1%。

2.1不同高校大学生服务留守儿童意愿的差异

大学生的受教育程度较高,知识面比较广,平时通过各种途径对留守儿童的相关信息有一定的关注和了解,加之学校对社会实践的要求以及大学生自身对个人发展的需求等等,他们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也相对较强,所以我们假设“大学生对服务留守儿童有强烈的意愿”。从调查的结果来看,愿意服务留守儿童的有165人,不确定的有46人,而不愿意服务留守儿童的仅有3人。这个数据与我们的假设“大学生对服务留守儿童有强烈的意愿”是相符合的。其中,岭南师范学院的大学生对服务留守儿童的意愿最为强烈。

2.2有无留守经历的大学生与服务意愿之间的关系

在调查中,我们向每位被调查者都询问了这样3个问题:本人是否有过留守经历、有没有参加过服务留守儿童的活动和是否愿意帮助留守儿童。考虑到曾经有过留守经历的学生会对留守儿童群体有深刻的体会和共鸣,更有意愿投身于服务活动之中,因此,我们提出了理论假设:有过留守经历的大学生比没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更有意愿去服务留守儿童。调查数据显示,有留守经历并且参加过服务活动的大学生比例是13.6%,没有留守经历但有参加过服务活动的人数比例为10.2%;另外,有留守经历但没有参加过服务活动为86.4%,没有留守经历也没有参加过服务活动的为89.8%。有留守经历的人比没有留守经历的人更多地参与到服务留守儿童活动中,但两者相差小于3%,没有明显的差异;在调查样本中,没有参加过服务活动的人居大多数,这部分人当中有无留守经历的百分比相差小于3%,没有明显的差异。而就对“本人是否有留守经历”和“是否愿意给予帮助”2个变量的卡方检验结果均大于0.5,两变量间的相关程度低,因此有无留守经历与服务意愿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关系,不能认为有过留守经历的大学生比没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更有意愿去服务留守儿童。

2.3大学生对留守儿童的印象与他们服务留守儿童的意愿的关系

我们假设:对留守儿童的印象会影响他们的服务意愿。但由“是否愿意帮助留守儿童”和“对留守儿童的印象”交叉数据表(表1)来看,大学生对留守儿童的积极印象,例如“开朗”“独立懂事”“聪明”和“上进”共有213人次,其中愿意帮助留守儿童的有208人次,占了97.7%,不愿意帮助留守儿童的只有5人次;而对留守儿童的消极印象,例如“调皮任性”“内向”“厌学”“敏感”“叛逆”“孤僻”和“暴力” 的共有402人,其中,表示愿意帮助留守儿童的有395人,占了98.3%,表示不愿意帮助留守儿童的也只有5人。从上述数据来看,大学生对留守儿童的印象并不影响他们服务的意愿,反而是对服务留守儿童有着很高的积极性。

2.4影响大学生不愿参与服务留守儿童活动的因素

那是什么问题影响到了大学生服务留守儿童的意愿了呢?表2中,“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以及“没有合适的参与渠道”成为制约大学生参与服务的重要原因。

表1 对留守儿童的印象与服务意愿的关系比较

表2  制约服务意愿的因素分析

3结论与建议

本次对湛江高校大学生服务留守儿童意愿及看法的调查,研究结果带给我们一些新的启示,值得进一步探讨。如何操作具体的服务,笔者利用指导学生参加2014年“挑战杯·创青春”广东省大学生创业大赛公益赛的机会,以设计“心港留守儿童关爱中心”的项目获得银奖的同时,又以该项目的设计组建“社会听筒”实践团队,与上海零点青年公益创业发展中心和广东与人公益基金会合作,在粤西地区展开了关爱留守儿童、助力成长的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因此,针对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启示与经验,高校应主动出击,整合大学生、社会与政府的资源,构建一个关爱留守儿童的教育支持体系:

一是高校应与驻区政府的职能部门建立有效的联系机制。我们之所以未能形成有效的大学生帮扶,根本原因在于各高校与驻区政府未能建立起来有效的联系机制,无法将大学生推到留守儿童的前沿阵地,实现大学生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支持。因此,高校在相应的学生管理与组织上,应利用自身与政府的关系,主动与政府的职能部门建立有效的联系机制,为实现大学生服务于留守儿童的行动搭建良好的平台。

二是灵活利用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对接留守儿童教育支持活动。纵观高校的教学特点,社会实践教学已经成为大学生教育过程不可或缺的一环,众多高校已经将社会实践作为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用知识服务于社会的重要训练方式,这恰恰为大学生服务于留守儿童创造了嵌入口。

三是优化大学生支教活动,创新留守儿童教育支持的连续性。大学生支教已经成为对农村学生提供智力支持的重要手段,但不容忽视的是,大学生支教活动的碎片形式阻碍了支教效益的扩大化,同时农村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少,且在暑期中随父母流入城市,这令大学生的支教越来越难有稳定的实施对象。因此,从高校这一源头抓起,以长远目标为导引,结合留守儿童的特点,以城市为中心,承接各类社会组织关爱留守儿童的项目,以夏令营的形式将留守儿童引入持续而正常的教育中。

四是鼓励大学生创业承接政府社会服务,持续关爱留守儿童。政府应该通过社会管理创新机制,将服务留守儿童的职能转移到民间社会服务机构,鼓励大学生以创业的形式开办这类机构,将学校已经积累的经验与政府资金结合起来,延续服务活动,实现对留守儿童的持续关爱。

参考文献:

[1] 全国妇联课题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J].中国妇运,2013(6):30-34.

[2] 郭三玲.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5(6):86-88.

[3] 周宗奎,孙晓军,刘亚,等.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71-79.

[4] 段成荣,吕利丹,郭静,等.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和发展基本状况——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J].人口研究,2013(3):44.

[5] 段成荣,杨舸.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8(3):15-25.

[6] 张帆,刘琴,赵勇,等.我国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研究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1(8): 849-857.

(责任校对晏小敏)

中图分类号:G7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5884(2016)02-0022-03

通信作者:高法成(1976-),男,山东聊城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人口与文化、社会工作、经济社会学研究。

作者简介:张媛(1992-),女,广东潮州人,广东海洋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社会学专业本科生,主要从事社会学研究。

基金项目:2014年地方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410566039);广东海洋大学2014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CXXL2014126)

收稿日期:20150705

doi:10.13582/j.cnki.1674-5884.2016.02.007

猜你喜欢
留守儿童整合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1+1”微群阅读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