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绘宇
(湖南科技大学 教育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生态化教学视角下的基础英语教学现状思考
叶绘宇
(湖南科技大学 教育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态危机和生存危机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转变人类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是当前最紧迫的任务,世界范围内出现了“生态化”的趋势。“生态化”是以整体的、平等的、和谐的、动态的眼光来考察生态系统及其外部生态环境的关系,将这样一种理性的思维方式运用于教学,以一种生态的眼光来思考复杂的教学问题,便形成了“生态化教学”的理念。站在生态化教学的视角下来思考当今基础英语的教学现状,我们不难看出目前的基础英语教学还存在诸多弊端是与生态化教学理念相违背的。如何转变这种非生态化教学现状,以适应当前“生态化”的趋势,是值得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思索的问题。
关键词:生态化教学;基础英语;教学现状
工业化时代给人类带来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和先进的工业文明,但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态危机和生存危机。在工业化文明之前,自然界的整个生态圈处于一种良性的循环,人和自然和谐相处。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尝到了征服自然的甜头,自然资源耗竭、污染排放物超标、稀有物种的灭绝使原本和谐的生态圈严重失衡。对生态危机的关注迫使人类不得不重新审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生态重构、生态复归、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概念的提出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始从工业化时代迈向生态化时代。
生态化时代要求我们构建一种生态主义世界观。生态主义世界观是一种整体有机论,它认为世界是一个内在联系着的有机整体,人、自然和社会是一个动态发展的和谐统一体。生态世界观认为,“现实中的一切单位都是内在地联系着的,所有单位和个体都是由关系构成的。”[1]生态主义着眼于对生态系统中关系的考察,确立了系统整体观念、民主平等原则、尊重差异的思想以及动态发展的观点。生态化教学正是这样以一种生态的眼光、态度、原理和方法来思考、解释复杂的教学问题,并以生态的方式来开展教学实践。生态化教学首先是作为一种理性的思维方式,从教学生态系统及其外部生态环境的整体性、平衡性、和谐统一性、联系性、动态性、开放性等特性思考教学问题;其次是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希望教学生态系统及其外部环境趋向达到“最优化”,人的整体素质提升实现“最佳化”的和谐发展状态[2]。
1生态化教学的特征
1.1整体性与动态平衡性
教学生态系统及其外部生态环境的整体性说明教学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这个整体中,每个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作为生态本体的“教育者和学习者”(教师和学生)、教学生态资源环境(社会)都是相互联系的,各自的存在都具有内在价值。在生态课堂系统中,课堂生态本体与课堂生态环境之间,课堂生态本体内部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构成课堂教学生态系统。课堂中各要素在这个有机的整体中不是杂乱无章的,各有各的运行规律。各要素时时刻刻存在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推动着整体系统从不平衡向平衡再向新的不平衡方向发展。
1.2开放性与发展性
课堂教学生态系统的开放性主要表现在教学生态本体与外部生态环境的信息交流,即与自然、社会、文化之间的交流,这种开放性还表现在生态本体之间的信息交流,即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上。生态课堂作为这样一种开放的生态系统,正是在信息与能量的交流和交互作用中促使其自身各部分不断向前发展。在生态化教学理念引领下,生态课堂中信息的交流绝不仅仅是指知识的交流,教学的关注点也不仅仅是学生掌握了多少书本知识,考试能拿多少分,它关注的是一种生命的发展,生命成长的快乐。
1.3创造性与个性
创新是指思维生成、思维创新,教学的本质就是思维创新。教学的首要任务也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苏格拉底说过:“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在生态化教学理念下,教育不是单纯地给学生灌输知识,而是要把学生的内在潜质开发出来,使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去追求知识。生态课堂教学在注重创造性培养的同时,还要关注人的差异性和个性,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具有多样性的丰富个体。教学不是生产“标准产品”的过程,创造性的培养与个性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基于个性的创造性培养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可持续性发展。
2基础英语教学中的“非生态化”现象
以生态化教学的视角来审视当今的基础英语教育,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很多“非生态化”的影子,这是与当今生态化社会相去甚远的。这些“非生态化”现象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2.1教师与学生生态位的不平等
生态化教学模式倡导的是一种师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共生共存的关系,教师和学生处于生态教学的本体,他们地位平等、相互联系,在教学生态系统中具有平等的生态位。教师与学生平等生态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作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人,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社会地位也是平等的。现在,构建民主平等、和谐师生关系已成为教育教学中广泛研究的热点话题。比起传统的师生观,我们现在的师生观已大有改善,大部分教师已经转变了观念,愿意做学生的朋友、知己。但也不排除还有部分教师固守己见,本着高高在上的姿态,无视学生平等的人格,因此,课堂上打骂学生、羞辱学生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这是与当今生态化教学趋势背道而行的。重视师生平等的生态位是生态化教学的前提,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生态化教学的基础。第二,作为整个教学生态系统中的本体,他们在这个生态系统中都具有内在的价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中的主体。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开始意识到学生的主体性,也提倡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现象还是相当普遍。为体现教改新思想、新理念,为“教学”而教学,营造虚假的课堂教学[3]。有些英语教师甚至做好了两手准备,为了应付公开课,就组织学生小组探讨、小组活动和对话展示,制造轰轰烈烈的课堂,一旦进入平常的随堂课,老师就还原成课堂的主角,往往是老师教单词,学生机械地跟读,老师讲语法,学生机械地做笔记。
2.2教学的功利化倾向
随着近代工业大生产的迅猛发展,为了满足社会化大生产的需求,教育也逐渐沦为工业生产的附庸。知识以最直接的方式灌输给未来的工人,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整齐划一的、标准化的“机器和产品”。在这样一种功利主义教育下,人被当成了批量生产的产品来对待,毫无自己的个性、创造性可言。思考我们当前的教育,这种功利主义的倾向还是非常明显。功利主义的学习价值观:为考试而考试,为社会升迁而学习,至于学习的内在价值则无足轻重。功力主义行为主宰着课堂教学使得教学只是一味地追求分数,迎合及格率和优秀率,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生命的存在。反应在英语教学上直接表现为教师过度注重卷面分数,教授学生做题技巧,逼迫学生死记单词、硬背课文,这种仍停留在工业时代考试过关的观念,与当前生态文明下的科学发展是格格不入的,童真童趣被种种精神束缚所封杀。
2.3忽视人的整体性发展
教育是促进人整体全面的发展,这种发展不仅仅指知识的增长,还包括能力的提升和身体的、心理的、个性等方方面面的发展。审视我们当今的基础英语教育便可以发现,处处存在违背生态化教学整体性特点的现象。首先,过分注重知识的增长,无视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很多家长、教师只关注孩子每次的考试分数是多少,总以为分数高就代表智力高、能力强。研究表明,人的大脑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其中蕴藏着巨大的学习潜能和创造潜能,人的智力是大有潜力可挖的,而且智力也是最大的再生资源。因此,我们要转变教学观念,意识到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分数,而是通过教育开发人的智能,同时也要注意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其次,在英语知识的教授中,也存在非整体化现象。尤其表现在英语教学过度注重笔试,忽略英语口语教学和人文知识传授的重要性。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具有交际性和人文性。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今后适应社会生活需要具有合作意识、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根据新课程标准对英语课程性质的规定:“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这种长期以来忽略英语知识整体性的教学方式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我们的学生学了近十年的英语,仍不会开口说英语,同时对英语文化了解少之又少,不具备跨文化意识。这种只关注学生的分数,既不注重学生能力培养,也不注重人文素质提高的教学方式无疑违背了英语这门课程的性质,违背了生态化教学的理念。
2.4教与学缺乏创造性
生态化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要求教师和学生都回归到充满生命活动的人,而作为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人,其标志就是创造性。但教与学缺乏创造性是当前英语教学的现状之一。教师劳动的创造性在于面对具体的教学情境、不同的个体,要进行创造性的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以前照本宣科的旧模式,把教材当作一种范例和可供参考的教学材料来使用,意识到教材并不是唯一的教学材料,合理地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灵活创造地使用教材。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能合理地整合各种各样的教学资源,必要时还要具备自主开发教学材料的能力。然而,在现实中,教师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并不多见。笔者记得曾听过一位三年级的英语教师教授Fruit这一课,这节课要求学生掌握apple、banana、mango、lemon和orange这5个单词以及句型What do you like? I like…。当老师做出示范:“I like apple, What do you like?”时,课堂上气氛很热闹,同学们争先举手回答。但据我观察,一大半的同学答案都一样“I like apple.”我觉得很好奇,课后,我就找了几名上课回答问题的同学进行交谈,我问道:“你们都喜欢苹果吗?”其中就有几名同学摇了摇头,说:“不,其实我喜欢西瓜”“我喜欢草莓”“我喜欢桃子”,但是我们不知道用英语怎么说,就只好说苹果了。由此可见,这样的英语课堂即使再热闹那也是做秀,这种脱离实际的教学毫无创造性可言。如此,不仅打消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而且这样重复机械地操练也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最终不利于人的整体素质提高和可持续发展,教师这种缺乏创造性的教学最终也会成为影响其专业成长的绊脚石。
总之,在生态化教学理念的引领下,我国基础英语教育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教育应遵循人的素质,充分挖掘和调动人作为生命个体应有的人性、灵性,不断开发人的大脑和智力潜能。生态化教学应该成为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提升学生生命质量的过程,生态化的课堂应该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地方、教师专业成长的舞台。
参考文献:
[1] 大卫·格里芬.后现代科学——科学魅力的再现[M].马季方,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2] 于永昌.生态化教学[M].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3] 张红.生态视野下的教学思考[J].当代教育科学,2008(1):30-32.
(责任校对晏小敏)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5884(2016)02-0011-03
作者简介:叶绘宇(1988- ),女,湖南湘潭人,硕士生,主要从事学科教学英语研究。
收稿日期:20150727
doi:10.13582/j.cnki.1674-5884.2016.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