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康复治疗在脑血管疾病后遗症期的应用研究

2016-03-16 00:54吴涛,张霞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年3期
关键词:脑血管疾病应用价值



家庭康复治疗在脑血管疾病后遗症期的应用研究

吴涛, 张霞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康复医学中心, 四川 成都, 610041)

关键词:脑血管疾病; 后遗症期; 家庭康复治疗; 应用价值

脑血管疾病是老年人常见疾病,其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及致残率,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1]。脑血管疾病的早期死亡率高,幸存患者也极易产生后遗症,影响远期预后。因此,需要根据脑血管疾病发病后不同时期开展治疗方案,对改善后遗症,恢复日常生活能力具有积极作用。脑血管疾病康复主要分为瘫软期、康复期与后遗症期。发病后早期为瘫软期,为发病后1个月内,主要在神经科或ICU病房内接受治疗。康复期为发病后6个月内,此时主要接受早期康复治疗。后遗症期为发病6个月后,患者会遗留语言、意识及肢体、感觉神经缺损症状。大多数学者[2-3]建议,对脑血管疾病后遗症期患者开展家庭康复治疗,不仅能减少家庭经济压力,也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质量。本研究对脑血管疾病后遗症期患者实施家庭康复治疗,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62例处于脑血管疾病后遗症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进行分组,观察组31例,对照组31例。观察组:男19例,女12例,年龄58~77岁,平均年龄(64.8±7.6)岁。对照组:男17例,女14例,年龄56~79岁,平均年龄(65.2±7.5)岁。纳入标准:处于脑血管疾病后遗症期者;可正常交流者;与本组研究配合者;家属同意参与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严重认知障碍者;合并精神疾病患者;无法正常交流者;合并肝、肾、心功能严重不全者。2组患者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针对自身病情采取药物治疗,遵医嘱服用药物及定期复查。观察组在以上基础上开展家庭康复治疗,通过医院专业康复指导后,由患者在家自行锻炼,详细措施如下。

1.2.1肢体按摩:家属可定时进行患肢按摩,患肢为功能位置,勿弯曲及扭转肢体,预防关节挛缩。按压穴位为足三里、合谷、内关、三阴交、委中、尺泽等;按摩前可在按摩部位涂抹滑石粉,可改善皮下组织及皮肤血液供应。上肢按摩可使用樟脑酒,从手指开始,至前臂、肩关节等部位,保持力度适中。

1.2.2功能训练:指导患者每日坚持进行肢体功能训练,由家属辅助及患者主动进行。用力抬高患肢,保持肢体屈伸,采用健肢按摩患肢;以健身球训练手部握球。在家属协助下,可在室内行走、上下台阶等;充分进行肢体活动,根据顺序,从大关节开始,至小关节,多次作肩外展、外旋、前臂旋转与踝关节、指关节屈曲、伸张。在日常生活中,训练患者穿衣、鞋,自行刷牙、洗脸等动作;神经缺损症状严重者,可训练患者大小便、进食、翻身等简单动作。失语者,鼓励其说话,并可利用适当的辅助器具,增强恢复的信心。专业的康复治疗师定期上门进行家庭康复指导,制定适合该患者的康复方案,并配以适当的OT设备,规范训练动作,纠正异常运动模式。通过家庭自我训练和专业指导相结合,使患者重新融入家庭、回归社会。

1.2.3压疮预防:长期卧床,血液循环受阻,营养供应不良,则会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极易产生压疮。家属应定时协助患者更换卧床姿势,2 h翻身1次,及时处理被褥污渍,保持皮肤干燥。局部有红肿迹象,可采取酒精擦拭,促进组织血液流动。

1.3疗效评估

治疗6个月后对疗效进行判断,根据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定的脑血管后遗症期疗效判断标准[4]进行评估:显效:神经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等均恢复至正常或基本正常,可生活自理;有效:各项功能评估均明显好转,但是未恢复至正常;无效:各项功能无明显变化,甚至有恶化。

以美国国立院研究院卒中神经功能评分量表(NHISS)评分进行判断,分别对治疗前,治疗后3、6个月进行评分,共10个刻度,0分表示神经功能无损伤,10分为严重损伤。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满分为100分,20分以下为无法生活自理;40~21分为重度功能障碍;41~60分表示中度功能障碍;60分以上为生活能力良好。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录入SPSS 19.0软件后处理,计数资料以χ2检验,计量资料经±标准差表示,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显效21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32%;对照组治疗后显效17例,有效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4.19%。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的NIHSS评分无明显差异。经治疗后,2组均有不同程度改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组组患者治疗前的ADL评分无差异。经治疗后,2组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比较 分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ADL评分比较 分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讨论

脑血管疾病急性发作早期具有极高的死亡率,50%以上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为发病后数日内死亡,幸存患者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影响其生存质量,不利于预后[5]。脑血管疾病发病后可分为不同时期,根据其恢复情况分为瘫软期、康复期、后遗症期。部分患者经康复期在医院内实施康复治疗,其肢体能力及语言能力、神经功能已经获得明显改善,但是依然有部分患者后遗症期存在明显神经功能缺损,语言能力及肢体能力较差。经临床实践[6]发现,脑血管疾病发病后2年内进行康复治疗均能取得效果。因此,对处于后遗症期患者开展家庭康复治疗,不仅能够减少家庭经济负担,也能促进躯体功能、神经功能恢复,能被大多数患者所接受。

家庭康复治疗为脑血管疾病后遗症期新型治疗方案,以往对脑血管疾病患者主要实施早期康复治疗,后遗症期主要在家接受保守药物治疗,虽然对部分疾病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但是其效果并不满意[7]。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治疗后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显示家庭康复治疗在脑血管疾病后遗症期中使用具有较高可行性。康复期内在康复医生指导下作康复锻炼,出院前教导患者及家属家庭康复治疗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出院后在家属协助下开展家庭康复治疗。通过按摩患肢,促进血液循环,减少静脉血栓及压疮等并发症形成;加强功能锻炼,根据患者功能情况,循序渐进地锻炼,以患者可耐受为宜。通过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及肢体功能训练、语言能力训练等,利于躯体功能恢复,配合药物治疗,可取得相互促进作用。有学者[8]研究指出,对脑血管疾病后遗症期患者分别实施家庭康复治疗及常规治疗,家庭康复治疗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及远期预后均优于常规治疗组患者。本研究显示,观察组ADL评分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 与以上研究结果无显著差异。家庭康复治疗中,加强功能训练,可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利于患者生活自理,提升生存质量,减轻家庭负担。

因后遗症期患者恢复较慢,受疾病困扰时间较长,大多需要长时间卧床。因此,积极进行并发症预防,也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本研究对患者行压疮预防,通过促进肢体局部血液循环,定时翻身,可利于患者坚持家庭康复治疗,避免因压疮而影响治疗进程。神经功能缺损是影响患者各项功能康复的关键,相关文献[9]显示,单用药物治疗对神经功能恢复效果并不满意,且远期预后较差。有研究[10]分别对脑血管病后遗症期患者使用药物治疗及药物治疗联合康复治疗,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的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药物治疗组。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治疗后3、6个月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以上研究结果一致。提示家庭康复治疗与药物治疗可相互协同,促进神经功能修复。因家庭康复治疗仅需要在家庭进行,无需定期去医院,操作简单,经济便捷,可行性高,也能够被大多数患者及家属接受,可在各大医院广泛普及。

综上所述,脑血管疾病后遗症期实施家庭康复治疗利于病情康复,促进神经功能修复,提升躯体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

参考文献

[1]郭丽云, 田泽丽, 王潞萍, 等. 任务导向性训练结合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3, 28(7): 642.

[2]龙青燕, 廖哲安, 张国兴, 等. 医院-社区-家庭康复模式对脑损伤后遗症期患者的影响[J].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 32(4): 568.

[3]徐光燕, 向周. 法舒地尔对急性脑梗死后遗症治疗作用的临床观察[J]. 西南国防医药, 2012, 22(2): 141.

[4]陈安亮, 李伟, 程凯, 等. 针刺联合康复治疗对不同分期脑卒中患者上肢痉挛的临床作用观察[J]. 中医临床研究, 2014, 6(34): 27.

[5]王桂芳, 黄日添, 刘世文, 等. 深圳市龙岗区社区重度残疾康复服务模式探讨[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3, 28(4): 296.

[6]张赛. 重视颅脑创伤后慢性病变过程研究和康复治疗[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2, 28(2): 109.

[7]陶峰, 何嫱, 张备, 等. 不同介入时机康复对脑出血患者手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2, 18(6): 501.

[8]刘莹菁, 苏广, 李望宁, 等. 中药外洗与穴位按摩治疗卒中后遗症患者的护理[J]. 护理学杂志, 2012, 27(7): 51.

[9]毕艳梅, 薛建立. 针刺结合康复治疗卒中急性期步行功能障碍102例临床观察[J]. 河北中医, 2012, 34(10): 1520.

[10]王利平, 赵景敏, 朴哲, 等.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卒中的疗效[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33(16): 3984.

收稿日期:2015-12-05

中图分类号:R 7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353(2016)03-171-03

DOI:10.7619/jcmp.201603064

猜你喜欢
脑血管疾病应用价值
企业金融管理应用价值分析
脑血管疾病多层CTA与DSA影像诊断的对照分析
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研究
脑血管病患者精神障碍特点及治疗分析
临床护理路径对脑血管疾病患者疾病认知程度的影响
MR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运用分析
CTA、MRA及DSA检查在脑血管疾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