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莺楹徐勋倩
(1南通大学 教务处;2南通大学交通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9)
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模式的思考与探索
袁莺楹1徐勋倩2
(1南通大学 教务处;2南通大学交通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9)
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模式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升职业教育层次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文从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的必要性出发,研究南通地区分段培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思考探索高职、本科、企业三方如何在人才培养方面协同合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高端技能型人才。
高职 本科 分段培养模式 衔接
为了构建和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江苏经济发展和区域产业升级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江苏从2012年开始启动高职与普通本科“3+2”分段培养的试点项目。该项目主要录取参加普通高考的学生,学生前3年在高职院校学习,符合毕业要求的可获得大专毕业证书;此时学生可以选择直接就业,也可以参加转段考核,通过者进入普通本科继续学习2年,修满相应学分并满足毕业和学位要求的,可获得专科起点的本科毕业证书和相应的学士学位。高职与普通本科“3+2”分段培养项目的实施对于完善高等职业教育的层次结构及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1.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正处于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全面转型升级的重要关头,社会各行各业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规格和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崛起,如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节能环保和现代服务业等,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高职专科培养的一线技术工人已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1]。高职专科迫切需要提升培养层次,开展与本科院校的分段培养,寻求发展,以适应和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对多种层次技术应用性人才的需求。
2.构建和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需要。高等职业教育承载着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培养各级各类的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任务。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市场对高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走向多元化,对高技能型人才在学历层次上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高等教育类型,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在于培养目标不同,不存在层次上的差别,高职教育应包括专科、本科、研究生等多个层次。但是我国绝大部分的高职教育发展到高职专科阶段就成了“断头教育”和“终结性教育”,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高职教育没有建立起自己独立的结构体系。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模式给高等职业人才提供了晋升路径,打破了职业教育以专科层次为顶层的断头教育现象,搭建了职业教育的立交桥,为高职人才提供了学历层次提升的有效渠道。
3.职业技能提升的需要。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终身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受教育者渴望通过本科及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实现自身职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江苏省招生市场的放开,高职院校学生进入本科学习的通道是宽阔和畅通的,但学生盼望接受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还不能完全实现。原因在于高职专科的学生通过专升本、对口单招等形式实现升学,只是升入学术教育体系的本科,而不是职业教育体系本科。专升本及对口单招的学生实际上是以放弃原来的职业教育体系和技能学习经历为代价而获得接受本科教育机会的。三年高职专科和二年普通本科的分段培养模式将学生 “职业能力”开发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具有明显的职业性特征,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延伸,能够满足受教育者接受更高层次职业教育的要求,实现自身职业的可持续发展。
江苏省从2012年开始试行现代职教体系试点项目,试点形式包括高职与普通本科“3+2”分段培养、中职与普通本科“3+4”分段培养、五年高职与普通本科“5+2”分段培养、高职与普通本科“4+0”联合培养等不同类型,其中高职与普通本科“3+2”分段培养模式得到了广大考生家长的追捧和欢迎,专本衔接专业的招生录取分数线逐年攀高,有的专业甚至超过了第二批本科的录取分数线。到2015年为止,南通地区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试点项目有35个,涉及专业17个,共有6所高职院校及对口的3所本科院校参与试点项目申报。
在项目试点初期,省教育厅仅对符合条件的单位所承担的项目数及招生规模提出原则性的要求,而对项目分段衔接、课程建设、质量控制、学生转段要求、证书发放等均没有给出明确规定。在南通地区试点项目运行中,我们发现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和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本科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一定的衔接断层,主要表现在:高职与本科分段模式的培养目标看似明确,却缺乏实质性的内在规定。高职和本科衔接的制度设计上,更多考虑的还是学历的衔接,而忽视了培养目标的衔接。人才培养方案拼凑痕迹明显,课程设置上各自为政。有的试点高校对试点项目不够重视,在培养方案的制订上应付了事,简单地把高职三年的培养方案和本科后两年的培养方案生硬地拼凑在一起。合作高校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上缺乏沟通,各自确定自己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导致专科与本科阶段的课程内容大量重复,造成学校的教学资源和学生学习时间的浪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被挫伤。由于项目试行时间不长,因此人才培养机制还不够健全。合作院校在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方面的规范性需要加强,课程的衔接、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需要进一步商榷,转段考核的要求和流程还需要进一步细化,校企合作的贯通性例如教学团队包括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设计还要加强。
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和分层是高职与本科有效衔接的前提。实现高职与普通本科的有效衔接,必须对整个分段培养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定位和分层。长期以来,我国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定位为“高级专门人才”,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为“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目标应为“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这个培养目标与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属“同类”而“不同层”,同样培养应用型人才,但属于本科和专科两个不同层次;与本科高校培养的人才属“同层”而“不同类”,同样培养本科层次的人才,但属于应用类和研究类两种不同类型的本科层次人才。在这个目标定位下,再对高职学段和本科学段的培养目标进行分层,制定分阶段的专业培养目标。3年高职学段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2年本科学段着眼于专业技术、管理技术的提升,要求比高职人才有更宽的理论基础和更强的解决问题能力[2]。
2.统筹设计一体贯通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专本衔接的专业课程体系。专本衔接人才培养方案既不是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的延长,又不是普通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简单移植,它既要保持专科阶段人才培养的完整性和独立性,保证专科毕业生具备就业的能力,又要强调本科阶段人才培养的职业性与系统性,满足专科毕业生进一步的职业发展需求。高职和本科院校要联合相关行业企业共同作为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主体,面向职业领域,根据知识发展逻辑、技术技能形成规律及学生心理特征等,分配高职和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任务,形成专本衔接、五年一体化贯通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是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载体,各类课程的衔接也是高职与本科衔接的核心问题。但课程的衔接不是3年专科教学和2年本科教育简单的叠加,需要合作院校共同研究商定,对课程教学进行整体设计和合理规划。例如,哪些课程只在高职开设,本科学段不用开设;哪些课程只在本科开设,高职学段可不开设;还有哪些课程两个学段均要开设,只是高职阶段侧重技能训练和规范培养,本科阶段要侧重知识的拓展深化及对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提高等。只有合作院校共同研究商榷,才能避免高职和本科教学内容的重复和脱节,使高职、本科两个学段的学习内容形成层次梯度,真正实现课程设置的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
3.建立“专、本、企”三方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机制。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抓手,紧扣地方经济和产业、行业发展的脉搏,实现本科高校、高职院校、重点合作企业三方的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三方联动、全位合作,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机制。(1)建立顺畅的协商共管机制。校企三方按照协议约定,合作开展人才培养工作,三方共同参与并成立分段培养的专门管理机构,建立顺畅的协商共管机制,对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运行、学生管理、质量评价等人才培养过程进行全面的协调和监控;组建转段升学考评工作组,设计科学合理的转段升学与分流机制,按照专本衔接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对转段学生进行职业技能测评,保证转段升学与分流工作顺利进行。(2)组建“三方融合”教学团队。合作院校专职教师打破校际的限制,前三年基础课程和后两年的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分别由两校教师共同承担,重点合作企业的实践专家和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来校讲学并承担教学任务。同时,建立“专本企”三方合作的专兼职教师培训机制,通过外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企业兼职教师到高校讲学,实施教师队伍的校企交替工作制度,通过产学研合作项目实现教学团队的深度融合,促进教师教学能力与实践业务水平的提升,以期形成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教师团队。(3)建立合作三方资源共享机制。在五年系统人才培养的实施过程中,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实现合作三方优势资源的共享、交互与渗透。实现高职、本科、合作企业三方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包括校外实训基地共享、实验室实训中心共享、图书资源共享、项目资源共享、信息资源共享等。充分发挥合作三方各自的优势,如本科院校较为丰富的学术资源、人才资源和技术资源;高职院校丰富的校企合作经验、较强的教师实践能力和较为完善的实训教学条件;企业的市场响应能力、项目资源、实训资源、兼职教师资源等。
高职与本科衔接是中国现代职教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衔接正逐步从形式上的衔接迈向内涵的衔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参与培养的高校及企业既要分工合作,充分发挥合作三方各自的优势,又要反复研究并解决衔接过程出现的各类问题与矛盾,从而构建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经济发展培养更多高端技能型人才。
[1]汪亚明,王珏.我国高职本科教育的现状、困境和对策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4(3):91-94.
[2]何静.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的课程衔接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93-96.
本文系江苏省高职与本科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立项课题 “港口与航道工程技术专业高职本科分段培养项目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以及南通大学教学研究课题“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理论与实践研究”(2015A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