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娜
(大连艺术学院,辽宁 大连 116000)
教育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民办高校转型发展探析
王娜
(大连艺术学院,辽宁 大连 116000)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放在空前重要的地位。此后,教育领域有领导提出重视“教育供给侧改革”。作者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时髦”的提法、概念,而且在短时间内必将成为实际的改革行动。民办高校作为教育供给侧资源的重要一环,在此轮教育结构调整中应及时转变观念,准确对接“需求侧市场”。本文将在系统分析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内涵与改革方向的基础上,结合民办高校特点,为其转型发展提供一些路径参考。
教育供给侧改革 民办高校 转型
2014年,中国留学生境外消费接近2000亿元。2014年7月至2015年2月,在美接受基础教育的中国留学生增长了23.5%,接受高中教育的增长了50%,留学低龄化趋势日趋显著。我国高端教育需求外溢严重的现象,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指出教育领域存在的群众需求和有效供给之间的脱节。今年全国两会上,民进中央提交了深化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案。缺乏有效供给带来的教育需求矛盾,使得深化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显得颇为紧迫。
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此段论述,被视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第一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原本是经济术语,指的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而“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给受教育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教育选择。
1.推进教育行政部门放权。
全国人大代表、昆明学院院长何华在建议中提出,教育行政部门应该给予学校更多的办学自主权,如根据市场开设新专业的自主权等。遵循更符合教育规律的方式管理学校。“一方面鼓励学校办出特色,一方面层层都在一个大一统的模子下管理。这样没法真正促进教育多样化、特色化发展”。调整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模式,需要由政府部门主导教育财政拨款,改为设立地方教育拨款委员会负责教育拨款预算,并监督政府部门拨款,这要求政府部门交出拨款权。除此,还要在社区建立学区教育委员会,负责学区教育发展战略制订,监督学校办学,这要求政府部门从直接介入学校办学,转变职能服务办学。
2.培养能回应供给侧改革需求的教师队伍。
《中国教师报》刊文指出,教师队伍的能力和水平,能否适应教育供给侧改革的需求,能否支撑教育发展速度和力度,是整个教育战线即将面临的严峻考验。教育资源配置、教育评价变革、教师队伍培养、学校特色、教育的可选择性、学生个性的保护,甚至减负、投入……这些看似并非同一维度的问题,其实都关系到教育供给侧改革,要解决这些问题,除了体制机制和政策的变革,更需要一支能回应供给侧改革提出的各种教育需求和服务的教师队伍。
3.建立教育资源网络共享平台。
在传统教育模式、教育资源已经“产能过剩”的情况下,亟待发展新型的教育供给方式。不少专家提出,应该大力发展开放型大学的建设,将各级各类优质教育资源通过网络平台实现共享,让所有学生可以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4.加大鼓励和发展民办教育的政策倾斜力度。
加大教育供给侧改革力度可以从三方面入手:一是促进教育多样化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二是发展民办教育,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现在民办教育办学的门槛太高,可以适当降低门槛,加强监管和教育质量的评价;三是允许民办机构“托管”公办学校,政府购买服务,利用民间的智慧、力量、技术来办学,从而增加学生和家长的选择。
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对民办高校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整体而言,民办高校办学历史短,体制障碍多,师资队伍弱,在日趋严峻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但是,民办高校与市场有着天然的联系,运作机制相对灵活,具有实施改革的优势,容易实施供给侧改革。
1.定位转变相对灵活,更能适应供给侧改革的责任意识要求。
经济发展转向供给侧改革,高等院校责无旁贷,不仅要主动担当,更要研究实际问题,办学思维要与经济发展趋势和规律相一致。民办高校相对于公办高校而言,由于其管理体制灵活,办学者的办学定位思路也与市场需求更贴近,专业设置也大多基于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因而在教育供给侧改革思维下的民办高校更容易放下架子,主动调整和优化办学思想、学科专业结构,用市场的需求倒逼办学行为,切实地把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作为学校发展方向,竭尽全力地为社会发展转型提供人才。
2.调整空间相对宽松,更符合供给侧改革彻底性的基本原则。
针对教育供给侧改革的需要,原有的“修修补补”已经不能满足改革的要求,必须加大力度,加快转型,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这一点上民办高校的历史包袱较少,在企业化管理思维下,很多的民办高校无论是人员结构形式还是教师心态,对于大力度的改革,要比公办院校容易进行。对于贯彻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从培养内容、培养方式、培养机制等多方面着手改革,民办高校的改革步伐将会明显加快,摒弃那些不适合现代教育要求的师资、老化的授课模式,量才聘用优秀专业教师,采取多种教学模式,购买先进的教学设施设备,将应用型人才培养落到实处。
针对民办高校办学实际,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民办高校供给侧改革,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1.转观念,提早储备相应专业人才培养的理论知识。
学校必须通过多种途径教育让全体教师深刻理解“作为民办高校切实把学校发展与社会需求密切结合起来,把为经济与社会服务作为自身的职责担当起来”是民办高校继续走下去的根本。教师们应不断研究市场对于人才需求的动向,特别是专业人才的技能发展趋势,提早储备相应专业人才培养的理论知识,积极参与校企合作。
2.稳规模,加强学院特色建设。
要在供给侧众多主体中脱颖而出,赢得市场,就必须勇创特色,突破陈规,形成优势。目前,高校规模扩张基本结束,生源争夺日益激烈,这已成为全国各大高校都要面对的严峻问题。因此,要在生源争夺战中赢得优势,就必须加强特色建设。对于民办高校而言,其理论研究优势很难实现,因此应把精力更多地集中在实践教学特色的建设中。比如大连艺术学院活化实践教学思维,将剧目教学服务社会的模式不断升华。调动全院师生打造大型音画史诗《和平颂》、《四季情韵》音乐会、《樱之魂》等经典的剧目,并从策划、运营、展演、学术研究等方面形成特色实践项目的体系化实施。多项活动的成功实施,大大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参与实践剧目教学的师生也深刻感受到了这种模式的魅力与人才培养的优势。并逐步形成了大连艺术学院的特色。学院特色建设的路径有很多,大连艺术学院的剧目教学服务社会的模式定位,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每个学校还应结合自身的特点进行合理规划,实现差异化发展。
3.强内涵,不断提升教师队伍建设。
民办高校要在今后的发展中加大引进高水平教师的力度。围绕重点专业和拔光人才的培养目标,有步骤、分层次地引进专业的教师人才。在教师数量受到限制的情况下,要采取灵活引进的形式,比如和实践基地联合培养,提升现有教师的综合素质。把实践技能为主的课程教学融入到实践基地的项目运营中,当然,学校应在实践基地的建设中投入更多的精力,不仅要有数量的基础,更要有一些高层次的企业合作,以确保学生的实践内容具有一定的水平。
此外,应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提供资金的支持。学校应在某些课程上设立“特区”政策,将现代的授课思维与科技手段融合,将考评机制灵活化操作,同时将成功的模式在全院推广,从而实现高校系统全面改革的框架,不断在教学领域走出新的路子,创造新的局面。
4.重市场,掌握企业发展趋势及用人需求。
市场需求是供给侧改革的依据和出发点。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在于:高校生产出的产品(人才),不仅要有量的保证,更要注重满足社会需求的程度。为此高校要深入了解企业,掌握企业项目运营过程中人员能力的构成,研究行业的发展趋势。定期组织专业带头人调研本专业人才需求的现状和理论、技能滞后的程度,面向市场改进人才培养方案,在同类型、同专业人才培养竞争中实现专业操作能力过硬、用人企业美誉度评价逐步提高的良性循环系统。
从宏观形势看,经过10多年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随着高等教育资源的增加,高等教育供不应求的矛盾已得到根本的缓解,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经从数量转为质量,因此,急须加强内涵建设。民办高校要提早认识到此次供给侧改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时刻保持与经济发展状况相协调,以应需式改革为发展方向,为地方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这将成为教育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校发展的常态化办学思路。
[1]余闯.教育改革也要供给侧发力[EB/OL].http://www.moe.gov.cn/.2016.3.3.
[2]吕巍.做好教育供给侧改革这篇大文章[EB/OL].http:// www.rmzxb.com.cn/.2016.3.9.
[3]徐绪卿.民办教育如何应对供给侧改革[EB/OL].http:// www.zjjyb.cn/jyb/qygc/13725.html.2016.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