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互动式教学探讨

2016-03-16 20:51李卉
文教资料 2016年14期
关键词:文学作品师生笔者

李卉

(重庆三峡学院 文学院,重庆 404100)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互动式教学探讨

李卉

(重庆三峡学院 文学院,重庆 404100)

中国大学教育因应教育改革的需要,越来越倾向于从教师讲转向学生学,增加师生互动时间,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的方向发展。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也如此,应当注重文学教学的专业针对性,并强化其实用性,在教学过程中,尝试进行互动讨论式教学方式,组织文本细读、作品教案设计、文学作品角色扮演、文学影像欣赏、作品改编等多种手段。

中国现当代文学 互动式教学 针对性 实用性

目前中国大学教育,越来越倾向于从教师讲转变为学生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的方向发展。笔者就此做了多方面的改革与探索,比如组织文本细读课、讨论课、作品教案设计课、《茶馆》话剧角色扮演课等尝试,但感觉教学改革还需要从理论上进行广度和深度的拓展,同时还需加大实践力度。因此,希望从如下方面进行总结,进行更深入的探索与研究。

一、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中应注重针对性和实用性

诚如陈思和先生所言:“文学是用抽象的形态(如文字、语言等)来表达感情,首先它能够包容更为抽象更富有精神性的情感内涵,为一般歌舞等肢体语言所无法企及,但因为它是抽象的形态,又必须经过教育和学习才能够获得相关知识。”[1]

传统的文学课程教学方式,比较侧重于教师的知识传授,而互动讨论式则更偏重学生的主动学习。笔者在日常教学中进行了改革。比如针对不同的专业方向如汉语言文学教育、文秘、新闻影视,讲解的侧重与方式都有所不同:

1.对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学生,因其未来的就业方向是中小学,因此应注重夯实基础,培养他们对文学史、文学思潮的宏观把握能力,注重文本细读与分析,注重文学作品的背景介绍,以及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让他们设计教案、口述阅读心得,并培养其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比如,目前在初、高中的语文课中,现当代文学篇目基本占百分之五十的篇目,其中一些作家如鲁迅、老舍、巴金、沈从文、舒婷、海子等作家的作品,学生在中学阶段有所接触,并且在未来的教学中会涉及。因此,针对汉教学生,除应扩展他们的现当代文学知识之外,还应加深他们对作品的理解深度,这样在未来教学中才能应用自如。

2.针对文秘方向的学生,因其就业方向多为行政、企事业单位的办公室,所以结合部分作品,侧重于对他们写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自由组合写作读书报告,以及做阅读调查问卷等,培养彼此之间的协作能力。文秘生除应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外,因其未来的职业与人打交道甚多,所以应强化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抽出部分时间让他们介绍所看的现当代文学作品,话题可以自拟,既可以是最新的文学作品,又可以是最令他们感动、印象最深刻的文学作品。另外,在学期课程中,组织两到三次全班讨论课。

3.针对新闻影视学生或其他外专业学生,则侧重于文学与影像的结合。因为对于新闻影视方向的学生,中国现当代文学是其专业基础课,而非专业必修课,对新闻影视方向的学生教学时,与对汉教、文秘方向的学生教学方式应有很大的不同,侧重点无须放在系统完整地介绍现当代文学史、文学思潮等方面,可以放在培养其文学作品细读能力,结合其专业特点,在介绍文学作品的同时介绍其改编成的影视作品,并比较两种艺术形式的异同。如讲解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时,笔者亦同时介绍王全安执导的电影《白鹿原》;讲解余华的《活着》、张爱玲的《金锁记》、莫言的《红高粱》时亦布置学生观看相关影视、话剧作品,分析原著和电影改编的故事线索、情节、人物塑造、民俗风情、语言想象与画面呈现等方面各自的优势与不足。

在布置课外作业时,要注意结合其专业特色。如布置书评、文化时评、名著缩写改写、作品赏析等强化其写作能力的作业。对这类型的作业,学生积极性较高,他们将《受戒》、《百合花》、《阿Q正传》、《雨巷》等现当代文学名作改编成微电影剧本或小型话剧剧本。这种方式一则强化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二则为他们上高年级之后自己拍摄微电影、排演小型话剧打下了基础。

二、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应重视师生互动性

近年的大学本科生主体大多数为 “90后”,他们与“70后”、“80后”学生相比,个性更鲜明,更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很希望与教师互动。因此,在课堂教学和课外辅导中,应增加师生互动时间。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与学生互动方式设定为三类:一类为讨论课;二类为学生自己推介好书、讲述阅读心得;三类为师生问答方式。

1.讨论课互动

笔者根据课时量开设了一定数量的讨论课,全班讨论课一般为一学期2至4次。在本学期课程范围内,讨论选题分为两种:一种是教师提供选题,学生在其中自选;一种是学生自拟,教师审定。讨论形式也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全班共同讨论,一种是小组读书报告式讨论。

笔者曾组织过张贤亮的“反思小说”全班讨论课,事先布置学生阅读《灵与肉》、《绿化树》、《男人一半是女人》等相关作品,并从不同角度准备话题。学生就“反思文学”产生的相关背景、张贤亮“反思小说”艺术特点、人物形象塑造、小说中两性关系模式等进行讨论,还因观点不同而发生激烈的辩论。

讨论课中间和结尾,笔者对学生发言做了点评。这种讨论方式加深了学生对作家作品的理解,也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了解,所谓教学相长。笔者通过讨论课掌握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程度、文学素养、尚存的问题,培养了他们的分析鉴赏能力,同时有的放矢地填补了他们的知识欠缺。而且,对其不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还能进行修正和引导,真正做到蔡元培先生所倡导的“以美育代宗教”的教育理念。

分小组讨论课,不同的小组承担不同的选题,以读书报告、PPT形式进行演讲,每个小组设定一个组长,统筹发言顺序,组员则必须承担某个方面的阐述。在教学实践中,新闻广电班的学生还创造性地推举了主持人串联全场,其他小组成员则扮演记者,对主讲小组进行提问。另外,选择戏剧的小组,比如《茶馆》,学生自己分派角色,扮演王利发、秦仲义、常四爷人,戏剧片段的演出、师生互动及学生之间的互动,使课堂气氛更生动。

2.学生讲述阅读心得、师生问答方式

学生讲述阅读心得及讲课中的师生问答方式,比大型、专题讨论课更常见和便于实施。笔者一般在每次课结束之前,留出5至10分钟,让学生讲述最近的读书心得,要求尽量脱稿讲。读书范围主要以本学期教材时段所涉及的作家作品为主,既可以是教师已讲作品,又可以是未讲作品,还可以讲述作品内容,更可以评析作品艺术风格,分享阅读体会与收获。

师生问答方式,一般在课程中进行。笔者课前先设置一些具有启发性的有助于学生理解作品的问题。

第一种提问用来导入作品,例如如果你是《灵与肉》中的许灵均,那么当父亲回国寻亲时,你会做何选择?余秋雨《风雨天一阁》“风雨”是何意,范钦为何将天一阁单列为一份遗产,如果你是范钦子孙,你会做何选择?

第二种提问用来加深学生对作品主题意蕴的理解。比如钱钟书《围城》题目含义是什么?张爱玲为什么将小说题名为《金锁记》?茹志鹃小说《百合花》中的“百合花”象征什么?

通过学生上台讲演和课程讨论等多种体验式教学方式,学生也在查阅文献、搜集、阅读相关作品资料和调查研究能力方面进行锻炼;更好地理解文学创作的时代背景、作品内涵、艺术风格、人物形象等,加深对现当代文学基础知识的了解;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锻炼学生的口才、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让他们在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得到提高。

正如陈平原先生所评价:“文学课堂的微妙之处,或许正如鲁迅所描述的,专业内容一句也不记得了,可先生的音容笑貌,还在目前。这是课堂与著述的最大差异,后者可以突破时空的阻隔,前者则落实为师生间精神上的对话。”[2]

三、结语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互动讨论式教学实践,要解决的教学问题主要是怎样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融会贯通文学、文化知识,并将其与自己的专业方向相结合,提高整体素养。

正如张旭东所言:“这种‘高级读识’是培养学生对社会运作的各种形式,大的小的,抽象的或具体的,都要有特别的感受能力和分析能力,知道怎么透过表象去理解本质。这种阅读能力是现代人才素质的基本条件,而文学阅读和文学作品分析则是培养和提高这种综合能力,是把这种知识和能力系统化、理论化的最基本的模式。”[3]

互动讨论式教学改革实践最终应取得如下比较显著的效果:一是学生对文学的兴趣,有明显的提高;二是阐述文学作品、回答问题等口头表达能力明显提高;三是与专业结合度明显增加。比如,汉教学生将文学作品教案用到实习和招聘面试中,而新闻广电班的学生根据当代小说改编的微电影,获得微电影大赛奖项,文秘班学生则将阅读调研问卷运用到毕业论文写作,非中文专业学生则扩大现当代文学阅读面,了解20世纪以来的经典文学名作,提高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1]陈思和.文学教育窥探两题[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7(2).

[2]陈平原.知识、技能与情怀(下)[J].北京大学学报,2010(1).

[3]温儒敏,等.大学的文学教育与全球化背景下的本土人文教育[J].北京大学学报,2007(1).

猜你喜欢
文学作品师生笔者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
台湾文学作品中的第一女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