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人物大辞典》编写组
【司马迁与《史记》研究】
《史记》百名历史人物(二)
《〈史记〉人物大辞典》编写组
《〈史记〉人物大辞典》主编:段国超、丁德科
副主编:李克让、程正江、崔康柱
撰稿人(按照姓氏笔画排列):丁德科、王亚玲、王炳社、王忙有、白建西、田晓荣、冯望岳、叶玲、仝梅菊、成荣强、李克让、严安政、张晓明、张念红、吴占文、何新国、杜振虎、岳庆华、段国超、党艺峰、贾巨川、贾耀林、郭楚伟、崔康柱、梁建邦、曹永贞、曹书生、曹强、程正江等
古时帝王,为五帝之一,封国于高阳,号高阳氏。所传颛顼(zhuān xū)生于若水(今鸦砻江),为黄帝之孙,昌意之子,继少皞氏而立,都在帝丘(今河南濮阳西南),曾击败共工。少嗥氏之末,神人不分,家为巫史,社会秩序混乱。颛顼即位后,使南正重司天以管理祭祀诸神,命火正黎司地以治理人民,使社会秩序得以恢复。他始作历象,以伏羲八卦为本,卦象二十四节气;当五星会于天,冰冻始解,冬眠之虫开始复苏,此时立为岁首。他听见风吹之声和婉而有致,非常高兴,因而仿效天籁,作《承云》之乐。颛顼死时正好大风从北方吹来,激荡泉水溢出地面,蛇作为鱼,颛顼即死而复生,而体附于鱼身,成半人鱼之形。颛顼生子穷禅。在位78年,年98。太史公以为颛顼实有其人,赞曰:“静渊以有谋。疏通而知事,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天,依鬼神以制义,治气以教化,洁诚以祭祀。”以之为黄帝之后为万世立法者。但又戒之“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困难为浅见寡闻道也”。(《五帝本纪》10、31)
夏朝人古之善射者。又作“蠢门”“蓬蒙”“逢门”“庞门”等。《汉书·艺文志》有《逢门射法》二篇。一说逢蒙乃羿之弟子。《孟子·离娄下》:“逢蒙学射于羿,尽羿之道,思天下惟羿为愈(胜)己,于是杀羿。”
一说逢蒙为羿之家臣。《孟子》朱熹注:“羿,有穷(夏代诸侯国名)后羿也。逢蒙,羿之家众也。羿善射,篡夏自立,后为家众所杀。”《路史·后纪十三》:“(羿)将归自畋(打猎将归),庞门取姚桔(桃木棒)杀之。”
又说逢蒙属甘蝇弟子。《吕氏春秋·听言篇》:“逢蒙始习于甘蝇。”(《司马相如列传》3053)
夏朝夏桀之臣。或作豢龙逢。祝融氏之后。关龙,其姓,名逢。其为夏桀之臣。据说桀为酒池,可以运舟,关龙逢适即引黄图劝谏,立而不离朝。正好有人谗惑桀,关龙逢即为囚杀。或说,桀作炮烙之刑于瑶台,关龙逢建议毁弃而使桀大怒,他即受炮烙之刑而死。
关龙逢在后代为忠良之臣的象征。(《鲁仲连邹阳列传》2476,《李斯列传》2560)
后稷之母。夏朝时人,亦作姜嫄。有邰氏之女,为帝喾之妃。相传姜原到野外见巨人迹,心里很高兴,觉得有趣,即踏上去。不久即觉有孕,后到时间产一子。姜原以为不祥之兆,弃之陋巷,牛马过往,都避开婴儿,再放到林中,恰好林中人多,最后放到水渠中的冰面上,飞鸟以其翼覆盖了婴儿。姜原感到很神奇,遂收养了他,名其为弃。后人说,“厥初生民,时维姜原”“赫赫姜原,其德不回。”(《诗经》)(《周本纪》111,《三代世表》505)
夏朝末代君主,古代有名暴君。亦称夏桀、履癸。为夏帝发之子,《系本》则云为夏帝皋之子。相传其力气甚大,能“手搏豺狼,足追四(驷)马,勇非微也;百战克胜,诸侯慑服,权非轻也”。其伐有施氏时,施人以末(一作“妹”)夏嫁之。其为改不修德行一,暴虐淫逸,屋舍豪华,征收百姓蚕丝而烧之,专用。以耗费民财,赋敛无度,杀戮无辜。谏者辄死,谀者在旁,圣人伏匿,百姓莫行。曾诛杀忠臣关龙逢,而听信奸佞。其“有谀臣,名曰赵梁。教为无道,劝以贪狼。……左右恐死,偷谀于旁。国危于累卵,皆曰无伤。称乐万岁,或曰未央。蔽其耳目,与之诈狂”。曾把汤(商汤)召来,囚禁于夏台(在今河南禹县)。不久,将汤释放,汤修行德业,诸侯和百姓都归附他。桀终遭汤率诸侯所讨伐,大败于有娥氏虚山,逃往鸣条(今山西运城安邑北)。后被汤俘获,遂放于南巢(今安徽巢县)而死。其曾对人曰:“吾悔不遂杀汤于夏台,使至此。”其死后,汤封其后,至周封于杞(今河南杞县)。
魏武侯对吴起曰:“夏桀之居,左河济(黄河、济水),右泰华(泰山、华山),伊阙(山名,今河南洛阳北)在其南,羊肠(阪名,在今山西晋城南太行山上)在其北,修改不仁,汤放(遂放)之。”李斯曾曰:“嗟乎,悲夫!不道(无道)之君,何可为计哉!昔者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杀伍子胥。此三臣者,岂不忠诚,然而不免于死,身死而所忠者非也。”(《夏本纪》88,《殷本纪》96,《律书》1241,《孙子吴起列传》2166,《李斯列传》2560,《龟策列传》3233、3235)
夏代国君。姒姓。禹之子,母涂山氏之女。始禹在位,传天下给伯益。禹死后,三年丧期满,伯益让位给他。一说禹既死,启与益争位,启杀伯益。启即位三年,西方有扈氏不服,启率师征伐,在甘(今陕西户县西南)大战。战前作《甘誓》,指责有扈氏背离天道,政治腐败,宣称自己是代天执罚。因此,在钓台(今河南禹县)会集诸侯共灭有扈氏,统一天下。从此确立了传子制度。启在天子位,使悲蜚廉折金于山川,又使人在昆吾(夏同盟部落)铸鼎,作九韶乐舞。十年,启死。(《夏本纪》84、80、83)
少康(?—前2058),夏王朝第六位国君,姒姓。在位23年(前2079—前2058。此据柏杨《中国帝王皇后亲王公主世系录》)。《史记·夏本纪》仅言:帝相崩,子帝少康立;据《吴太伯世家》所记伍子胥,言及《索隐》《正义》,则情况颇为复杂:帝相时,夏王朝衰弱,后羿曾代夏政,史称帝羿有穷氏。帝相被迫迁到商丘,依附同姓诸侯斟寻。后寒浞又杀后羿,其子浇灭斟寻,杀帝相。相妻逃到娘家有仍氏处,生少康。少康做有仍氏牧官之长牧正。浇又欲杀少康,少康又逃奔有虞氏。有虞氏思念夏王朝之德,把他的两个女儿嫁给少康,并在纶地筑城让他居住。少康拥有田一成(方十里),众一族(五百人)。后来少康召集夏朝百姓,恢复夏朝制度并设置官员管理,并派人打入浇封国有过氏内部,终于消灭了他,恢复了夏王朝(此据《吴太伯世家》。《索隐》及《正义》则言:夏朝遗臣靡,从有鬲氏收浇所灭斟寻二国余民,灭掉寒浞,复立少康为君,史称“少康中兴”。)少康卒后,其子帝予(一作杼)继位。春秋时之越国亦为少康之后。(《夏本纪》86)
上古夏朝国君。相传夏后氏衰败时,有两条龙降于夏帝庭堂,对他说,我们是余褒国的两位先君。夏帝占卜是该杀掉它们,还是赶走或留下它们,结果都不吉利。又占卜请求龙留下吐沫而收藏,结果为吉利。遂以简策书文祈告二龙,请求它们留下吐沫,这二龙留下吐沫后就飞走了。他将二龙的吐沫藏在匣子里珍藏起来。夏亡国后,此匣子传给了商;商亡国后,又将其传给周,三代王朝都没有敢打开此匣。到周厉王末年,乃打开此匣观看,一开匣,龙的吐沫即流在庭堂,想除掉也除不掉。周厉王使妇女裸体而高呼,龙的吐沫顿时变成黑鼋,跑到了周厉王的后宫。后宫中一个刚换过牙的笄妾遭遇到黑鼋,乃怀孕,无夫而生女。此女即后来的褒姒。(《周本纪》147)
即夏帝相,启之孙,仲康之子,夏王朝第五代国君。姓姒,名相,约前2147年继其父仲康为国君。在位3年(约前2147—前2145),夏政被后羿所取代。相迁至商丘,依同姓诸侯斟寻。后寒浞又取代后羿。约前2118年,相被寒浞子所杀,帝相被篡位历羿、浞二世,共40年。相之妃有仍氏女后缗(mǐn)归有仍,生少康,少康复杀寒浞,成为夏国君,乱始定。(事实据《索隐》《正义》;年代则据柏杨《中国帝王皇后亲王公主世系录》)(《夏本纪》86)
古代神箭手,楚人。姓芈(mǐ)氏,熊杨之子。楚诸侯同君,始谮称王号。其在位时,周王室衰微,诸侯间相互征伐。楚远离中国,得以发展,熊渠深得民众拥护。开始拓宽疆域,征伐庸(今湖北竹山一带,古国名)、杨粤(即杨越,今湖南长沙、湖北沔阳之间),至于鄂(今湖北鄂城),封其长子康为句亶王、中子红为鄂王、少子执疵为越章王。皆在江上楚蛮之地。此后,周厉王暴虐,熊渠畏其伐楚,自去王号。(《楚世家》1692)
夏朝东夷有穷氏国君。一作夏,亦作夷羿、后羿,妘姓。善射。因夏内政混乱,即代夏政,时十日并出,他射落九日。但不修民事,沉湎于田猎。弃良臣不用,使家臣寒浞专政。寒浞即行媚于内,施赂于外,与羿之家臣杀羿。(《仲尼弟子列传》2209,《司马相如列传》3009)
传说为夏后氏部落领袖。史称夏禹、大禹,亦称伯禹、文命。姒姓,黄帝曾孙。始为尧臣,无所著名,及舜即位,为司空,任治水之事。因其父鲧治水无状被杀,即专心致力于治水,十三年中过家门而不入,以疏导之法平息水患。同时他还予众庶稳,发展农业生产,注意农时,尽力于沟洫之利。从此,九州平定,东至海,西到流沙,禹的声望远播四海,舜即行祷告上天之礼,以彰扬其功绩。及舜卒,禹为天子。东巡狩,到会稽而死。
太史公曰:“禹为人敏给克勤,其真(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声为律,身为度,称以出;亶穆,为纳为纪。”“维禹之功,九州攸同,光唐虞际,德流苗裔”。(《夏本纪》49、51,《太史公自序》3301)
中康(?—约前2147),夏朝第四代国君。姓姒名亦作“仲康”,夏帝启之子,帝太康之弟。继太康立为国君,称帝中(仲)康,在位约14年(约前2160—前2147,此据柏杨《中国帝王皇后亲王公主世系录》)。中康在位时,掌管天地四时的大臣羲氏:和氏沉湎于酒,把每年的四季,日子的甲乙都搞乱了。胤奉命去征讨他们(《集解》引孔安国曰:“胤国之君受王命往征之。”又引郑玄曰:“胤,臣名。”),中康去世后,其子相继位,称为帝相。(《夏本纪》491)
商朝隐士,为周武王时孤竹君之子,叔齐之兄。或云其名允,字公信,谥曰“夷”。(《索引》)伯,言其排行为卡。初,其父孤竹君欲立叔齐为嗣。及父卒,其弟叔齐让位于他,他曰:“父命也。”遂逃离孤竹国。叔齐亦不肯被立为君也逃走了。国人只好立孤竹君中子为君。伯夷与叔齐闻西伯昌(周文王)善养老,便前去投奔。及至,西伯昌卒,周武王载着西伯昌灵牌,东伐纣。伯夷与叔齐勒住周武王马缰绳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就发动)干千(战争),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周武王左右欲杀死他们,太公吕尚说:“此义(仁义)人也。”遂扶着他俩离开。周武王灭殷建立周朝,伯夷与叔齐认为这是耻辱之事,遂义不食周粟,隐居于首阳山(一云在今山西黄城),采薇(山菜)而食。“野有妇人谓之曰:‘子义食周粟,此亦周之草木也。’于是(伯夷、叔齐)饿死。”(《左史考》)其豆口将兮死时,曾作《采薇》歌曰:“登彼西山(即首阳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禹)忽焉没兮,我安(哪里)适归矣?于(吁)嗟徂(往、死)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又曰其“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乎!”太史公司马迁曰:“余悲伯夷之意,睹轶(逸)诗(指《采薇》歌未被典籍录载)可异(诧异)焉。……由此观之,怨邪非邪?”又曰:“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余甚惑焉,傥所谓天道,是邪非邪?”(《伯夷列传》2122,《孔子世家》1943)
殷纣王宠妃。妲己为商代有苏(《索隐》言为国名,实为部落)氏美女,姓己,字妲(见《索隐》)。纣王进攻有苏氏。有苏氏把她进献给纣王。妲己极得纣王宠爱,言听计从,所以纣王后期残暴不仁,奢侈淫逸,不恤国事,终致亡国。太史公亦言“纣之杀也嬖妲己(纣王被杀是因为宠爱妲己)”(《外戚世家》)。周武王灭商时,妲己自杀。(《殷本纪》105)
殷商时相。武丁时,傅险(一作傅岩,今山西平陆县东)一带常因涧水冲坏道路,故使刑徒筑之。说有贤才,代替他人版筑以求食。武丁帝思中兴未得其佐,三年不言。后闻其贤,访于傅险,与其谈论,觉果然是圣人之才,遂举以为相,总百官。说为相后,作《说命》三篇教武丁治国之道,其旨在于奉天道,能从谏,能师古,不违天时,尤其强调非知之难、是行之难,使殷出现中兴局面。武丁以地名傅险赐其作姓,故史称傅说。(《殷本纪》102)
夏朝末期周部族领袖。商朝时人。后稷曾孙。姬姓。继其父鞠立为周族首领。其时,夏桀暴虐,天下动荡,其遂率部族由邰(tái,古邑名,今陕西武功西南)迁至豳(bīn,古都邑名,在今陕西彬县东北、旬邑西南)。《毛传》记载云:“公刘居于邰而遭夏人乱,迫逐公刘,公刘乃……迁其民邑(建城)于豳焉。”《诗·大雅·公刘》有“笃(忠实的)公刘,于豳斯(此)馆(居住)”诗句。公刘重新研究后稷的事业,专心耕种,到处视察土地的性能,由漆水、沮(jū)水(二水皆渭河支流)过渭河,至南山伐取材木为用。从而使得外出的人有财物,居家的人有积蓄,民众都依靠他过上了富足的日子。各族的人怀念他的恩德,大都迁居他之所在处,拥护和归附他。周族事业的兴旺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后人创作乐歌来称颂他的功德,成《诗·大雅·公刘》篇。(《周本纪》112、113、116)
古代周族首领,周王室先祖之一。又称太王、周太王、大王、古公、亶父。古公亶父为公祖类之子,传为后稷第十二代孙,周文王姬昌之祖父。其生活年代当在殷朝帝予、帝槐之时。周族当公刘时,因躲避夏桀统治迁居于邰(今陕西武功县东北),到古公亶父时,父重新恢复和发展后稷、公刘的大业,积累德行,普施仁义,受到国人爱戴。戎狄的薰(xūn)育族来侵犯,想夺取财物,亶父就主动给他们。后又来夺取土地和人口,人们都很愤怒,打算奋起反击。亶父则说民众拥立君主,是想让他给大家谋利益。现在戎狄来侵犯,目的是为了夺取土地和百姓。百姓跟着自己或跟着戎狄没有什么区别。如果百姓为了自己去打仗,自己牺牲别人的父子兄弟还要做他们的君主,实在不忍心。于是亶父便带领家人离开邰地,渡过漆水、沮水,翻越梁山,到岐山脚下居住。邰邑全城所有人扶老携幼,又都跟亶父来到岐山之下。甚至其他邻国听说古公宜亶父如此仁爱,也有很多人来归从,周族于是形成。亶父遂废戎狄之俗,营造城郭,建筑房舍,把百姓分成邑落定居下来,又设立官职办理各类事务。亶父带领周人开垦荒地,发展生产,使周族逐渐强盛,百姓感激爱戴他,都谱乐作歌颂扬他的功德。古公亶父长子名太伯,次子名虞仲。后来其妃太姜又生季历。季历娶太任为妻,其贤亦如太姜。太任生子名昌,有圣贤兆。古公亶父遂言其家族大概会在姬昌时兴旺起来。太伯和虞仲知亶父想让季历继位以便传位给昌,就一起逃到南方蛮夷之地,随当地风俗,在身上刺上花纹,剪掉头发,以便季历继位。后季历继位,这就是公季。公季去世,姬昌继位,他就是后来的周文王。后来周人尊亶父为大(太)王。后世亦以古公亶父为周族始祖。(《周本纪》112)
【责任编辑曹静】
基金项目:渭南师范学院社科重大研究项目:《〈史记〉人物大辞典》编纂与研究(15SKZ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