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工作途径

2016-03-16 21:32吴雨婷
文教资料 2016年23期
关键词:辅导员生活化目标

吴雨婷

(南京工业大学,江苏 南京 211800)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工作途径

吴雨婷

(南京工业大学,江苏 南京 211800)

当前“95后”已成为大学生的主体,他们思想独立、行动力强,其价值理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等都发生快速的变化。在高校中,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同程度地存在与大学生及其生活相脱离的现象,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和实效性的发挥。辅导员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如何恰当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将其工作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有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值得深思和进一步探索。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高校辅导员工作途径

一、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内涵

近几年“生活化”一词被运用到学术界的许多领域,但是学者们对它的研究侧重点不一,因而没有统一的定论。总的来说,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相较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而言,重点在于突出强调“生活化”可以将其概括为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关注人们的现实生活,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的创新都要从生活中获取灵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使人们在实践中感悟思想政治教育的真谛,不断自我教育、自我成长。针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也可理解为:以生活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育为导向、以实践为手段,以整体性、主体性、实践性为特征的,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的生活世界的教育模式。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现状

(一)强调工具理性,忽视主体价值。

教育过程中过于强调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忽视学生的主体性。由于时间、经历、习惯等因素的限制,教师往往倾向于向学生灌输课本知识,采取“填鸭式”教学法,忽视启发式或者自由探讨式教学,学生只是一味地接受书本死的知识,遇到不懂的问题很少有机会和老师进行近距离的沟通和探讨,只能进行所谓的“自学”,这就可能直接导致知识不能被灵活运用,师生之间缺少互动。

(二)思想政治教育理想化。

在自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接触到他想了解的所有信息,在海量的信息中攫取对自己有用的那一部分,久而久之,其价值观会受到各种影响,产生不同的行为方式。然而,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内容的理想化恰恰不能接受这些“不完美”的行为,使得学生觉得目标遥不可及、内容单一,很少从“应是”到“实是”的理论引导,显得缺乏生活气息,与学生渐行渐远。高校在制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内容的时候着眼点应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努力培养更“完善”的人,而不是试图塑造“完美”的人。陶行知说:“真知识是思想与行为结合而产生的知识,真知识是安根在经验里。从经验发芽长叶开花结果的是真知灼见。”[1]而现在的思想政治教育还未实现这一目标。

(三)忽视隐性教育。

隐性教育是与显性教育相对应的一种教育方式,主要是指在宏观主导下通过隐目的、无计划、间接、内隐的社会活动使受教育者不知不觉地受影响的教育过程。它实现教育目标于日常生活中,渗透教育过程于休闲逸致间,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对受教育者的思想、观念、价值、道德、态度、情感等产生影响。现代教学更强调的是显性教育,与学生的谈心、交流机会变得越来越少。

(四)教育缺乏实践环节。

卢梭说:“教育的手段就是生活和实践。”然而出现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上的问题是,在实践环节上,没能与课堂教学真正融合。同时,我国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上没有有效发挥学生会、各级各类社团等由学生自发组织的学生组织的作用。再者,在一些高校中,缺乏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实践体系,加之学校、老师的不够重视,致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不易开展。

三、高校辅导员如何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

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召力”的指导思想。其本质是对当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回归生活的呼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从本体论角度分析,可以概括为从生活出发到回到生活;从价值论角度分析,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从方法论的角度分析,体现在通过实际活动开展教育。

(一)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1.层次性。

辅导员首先要主动确立多元的、存在递进关系的教育目标,具体分解为基础性目标、主体性目标和理想型目标。在不同的阶段,要给予学生不同层次的目标要求,从基础性目标的道德教育到主体性目标:认同在社会发展不同阶段,再到理想型目标:实现共产主义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想性目标。

2.差异性。

辅导员与学生有着最长的相处时间,对学生的生活、学习、情感都有着特殊的投入,因此深知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个体都是复杂的、多变的、特殊的,辅导员老师要从学生的特殊性出发,根据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道德水平甚至是性格特点制定出符合受教育者成长所需的具体的、差异性目标。知识水平有高低之分、道德水平与年龄有关,即使是思想意识本身也有不同层次之分。

3.可行性。

辅导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必须反映,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目标要来源于生活,同时也要高于生活,让学生感觉到目标不是不能实现,而是只要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就能达到[2]。

总的来说,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要充分考虑国家的大政方针,与时俱进,也要注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避免教学的平庸化和低俗化。

(二)增加体现主体价值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教育内容要来源于生活、渗透于生活最终高于生活。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非常丰富,必须与时俱进,与社会发展要求相契合,适时地融入反映时代特色的新知识,这是终保持鲜活的生命力的前提。教育内容来源于生活还远远不够,只有将教育内容积极渗透进包括课外、家庭、社会、社区等各级各类活动中,充分发挥校外力量优势,形成一种教育的合力,才能实现大学生在生活中时时刻刻都能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为了避免一味强调 “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避免庸俗化倾向。

(三)构建体现潜移默化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1.重视人格魅力,拓展教育方法。

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辅导员要格外重视教育方法,总结归纳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示之以诚、率之以身。

动之以情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是指辅导员要用真诚的关心和爱护之情感化学生,使之消除和老师之间的隔阂与戒备,主动接受对方的建议和学习要求,达到心心相印的效果;晓之以理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是指辅导员要通过灌输、说理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他们结合历史、国情、世情,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实事求是,就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做及时解答,有理有据,以理服人;示之以诚、率之以身具体体现在辅导员要以身作则,用自己过硬的专业素养、高尚的情操、优秀的品格和美好的心灵影响他人。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学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依据,任何章程和纲领,任何人为的管理机构,无论他们说想得多么精巧,都不能代替人格在教育中的作用。”[3]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德才兼备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威信。

2.紧跟时代潮流,主动占领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辅导员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新阵地,掌握网络话语权。在坚持思想性毫不动摇的情况下,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宣传的趣味性和服务性,由条文式的说教转变为图文并茂的传授,做到容易被学生接受,触动学生的心灵,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充分了解学生所思、所想、所需,真正为解决大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而存在。在答疑解惑的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自我意识,提高自我修养,在“生活化”环境中全面提升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生活价值。

3.重视课外实践丰富“第二课堂”实践活动。

实践是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来的桥梁和纽带。辅导员要鼓励、指导学生多参加高质量的、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尤其是促进学生个体发展的学科竞赛,可以增强学生了解时事等意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应对问题的能力。同时为学生提供志愿服务的机会,培养学生吃苦耐劳、无私奉献、团结互助的优秀品格。

4.建立人本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

目前,辅导员对学生的评价内容单一、方法机械、途径简单,在很大从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认同感。为了合理评价体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善:

首先,增加评价内容。改变传统的“唯成绩论”,适时增加社会工作、志愿服务、学科竞赛等评价内容,使其更全面有说服力。同时,增加评价的横向和纵向标准才更科学,即不仅看重学生之间的优良对比,而且看到学生过去、现在的思想品德水平及今后的发展。

其次,科学评价方法。采用定性和定量两个指标进行评价,定量方法可以较直观了解学生考试的分数,检验学习效果,而定性的标准则可以根据学生的平时作业情况、到课率情况和表现是否积极等方面做出评价。这样既可真实了解学生学习的状态和优劣又可避免评价过程的主观随意性。

再次,拓宽评价途径。辅导员老师可以组织宿舍、班级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观察大学生们的表现,制定合理评分项,在不知不觉中为他们的行为打分。同时也要发动父母们,邀请他们对学生生活中思想品德、与人交往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力求做到公平公正。

最后,评价与鼓励相结合。评价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真正的目的在于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实效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自我意识。因此,必须引入长效的激励机制。增加学生比较重视的荣誉、奖励制度,激发进取心,同时也要做正确引导,避免出现视奖励为唯一目的的错误价值观。

[1]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十一卷)[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8:178.

[2]司甜.论高校思想政治生活化[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22(1):17-19.

[3]杨金玲.浅谈教师的人格魅力[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07,1(2):20-22.

项目号:南京工业大学2016年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视域下高校辅导员工作途径研究》,SZ20160333。

猜你喜欢
辅导员生活化目标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