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旋
(南京艺术学院 音乐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3)
帕格尼尼《24首随想曲》第24首演奏分析
吴旋
(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江苏南京210013)
摘要:尼科罗·帕格尼尼的《24首小提琴随想曲》是帕格尼尼小提琴艺术思想及造诣的代表创作,尤其是第24首随想曲(主题与变奏),更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篇章。此曲为小提琴艺术展开了一幅全新的画章,一直以来备受推崇,在各式独奏音乐会及国际性的小提琴演奏比赛中延用。本文以《24首随想曲》中的第24首为对象分析,进一步深入研究,探讨曲中的演奏技法和音乐处理,从而提高演奏此曲的能力。
关键词:帕格尼尼小提琴演奏分析
谈起帕格尼尼的《24首随想曲》,就不得不先简单但认真地认识一下它的创造者,一个伟大的、百年难遇的小提琴演奏家及作曲家;一个深刻影响了19世纪音乐风格及一批小提琴家甚至他项乐器演奏家的音乐巨人:帕格尼尼。帕格尼尼的卓越天赋毋庸置疑,5岁开始在其热爱音乐又极为严格的父亲的指导下学习曼多林,两年之后随即改为小提琴。5年间,帕格尼尼分别师从当地剧院乐队的小提手A.切尔门托及后来的热那亚小提琴演奏代表人物G.科斯塔,同时在歌剧家F.涅科门下学习和声;12岁,帕格尼尼完成了自己编写曲目的第一次公开演奏;其后,帕格尼尼的演奏技巧突飞猛进、日益精湛,甚至在找到了帕尔玛著名的小提琴家A.罗拉学习的时候,大师认为他的演奏已臻完美之境,而建议他做更多作曲方面的学习,这也有了帕格尼尼先后师从G.吉雷蒂学对位、F.帕埃尔学习作曲的经历。18岁起,帕格尼尼脱离了其父的监护,开始独立演奏生活,在1800至1809年期间,先后任国家乐队指挥及拿破仑的妹妹埃莉莎·巴乔基公爵夫人的宫廷乐师;1809年,帕格尼尼开始了“自由艺术家”旅行演出生涯,在1828至1834年他的演出达到了一个高潮,在奥地利、捷克、波兰、德国、法国、英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受到了极大的喜爱和欢迎,并得到了非常多如:R.舒曼等欧洲进步艺术家的极高认同和肯定。
帕格尼尼艺成的过程中一直受意大利民族解放运动的影响,他的浪漫主义派演奏热情奔放,如诗一般意境充沛、富于幻想,同时又气势磅礴。他极富创新的演奏手法和方式极大地增强了音乐艺术的感染力及乐器的表现力,将高超完美的技巧和音乐深刻的内涵自然结合在一起,奏出的音符感人至深。这也让他的演奏方法成为现代小提琴演奏的基础,并在当时引领欧洲小提琴演奏艺术的重大革新,成为标杆性的代表人物。
创作于19世纪初的《24首随想曲》是帕格尼尼一生中唯一公开出版的独奏曲目,虽然没有包括其所擅长的所有技巧,却是最能代表他艺术成就的创作,是那个时期新兴派对传统派的最显著的胜利。这部作品将帕格尼尼超乎常人的演奏技巧与音乐本身的非凡感染力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欣赏各种复杂炫技的同时,不知不觉听者便进入感人至深的音乐体会中,不愧为“献给演奏家”的旷世之作。
其中这首a小调四二拍,一个主题+八个变奏+一个尾奏结构的《第24首随想曲》立意清新明快,曲调充满活力,带给人们活泼明亮的音乐体验。其中包含的八段变奏中,糅合了多种富于变化的元素。
主题中共包含12个小节,第一个四小节重复一遍,使用的节奏相仿;十六分的休止符被用在了每一个小节的第1拍,自然奏出了有力且明朗的顿挫感及快速流畅的旋律;饱含着无限喷涌的热情及不休不止的动力。主题的整体架构呈A-E-A的一个五度关系,在这中间同时加入了两个相差五度关系的二度连续的下行。此主题演奏的难点在于,要把整段模进的十六分休止符后的十六分音符拉得清晰灵巧,建议弓段用在上半弓,上半弓便于短音符演奏的灵活度和轻巧度,休止符的时间用来食指稍带压力后甩动手腕。还有两段低音主题转换高音主题时,应尽量展现高音明亮犀利的音色,运弓上可以比低音主题稍拉长些。
第一变奏运用短促有力的飞顿弓奏法,像一道灼眼的亮光划破宁静,每句都用装饰音引出断奏的下行琶音。该变奏演奏时需做到精确有弹性的飞顿弓,首先的装饰音建议拉清楚,当过渡到三连音的第一个音时,这个音不要抽弓,不要急促,要拉足沉着。然后接下来的飞顿弓随着手臂上提动作的连续性和手指水平动作的控制能力,根据音符的多少,凭着冲力轻轻地往上飞跳。此段飞顿弓弓段建议在中弓偏下,虽是在往上走弓子,但不建议走动太多太长,当然也不适宜原位不动,每个音都保持良好的音质,连续飞顿的5个音应该均匀,尤其不要在前两个音抢拍子。并且由于是要连续演奏一整段相同节奏音型,因此稳定性、控制力很重要。
第二变奏以十六分音符连弓贯穿的旋律线形成了波浪般的音效,波浪形弓法在于相邻的两根弦上交替地演奏,在一弓中连续做有规律的两弦间反复换弦。该变奏难点在于连弓换弦的连贯性、不能断也不要有换弦痕迹。两弦间反复地连弓换弦建议右臂高度要放在两弦双音处,换弦时靠腕和手做上下的轻轻摇动,“柔软”在这个动作里非常重要,想象一下划船摇桨的感觉,这里所说的只是动作的内部感觉,在外形上并没有过大的动作。总之,幅度要小,连接要软。这段变奏演奏时还要注意第二拍的开始附有倚音及重音,除了右手给力外,左手的打指,打指时要像钢琴键盘后的小锤子般,可以起到帮助倚音的清晰颗粒性的作用。
第三变奏是旋律极富歌唱性深情厚实的八度双音。显得特别。演奏这段时建议时值要拉足,双音丰满。八度双音的音准是此段的基本保障,主要是在GD弦上的高把位,而在这两根弦上的八度,左手容易疲劳而紧张,缺乏表情。所以在有音准的保障下,揉弦一定要充盈,右手也要注意发音,不能压,肩膀不能耸,注意两根弦的均匀度,肘部打开,带动小臂在弦上拖着拉。
第四变奏句首均采用半音阶性的音调,一连串的半音连续演奏像山间小泉流水一般又似灵巧婉转的小百灵鸟在高空轻盈飞翔与歌唱让人心旷神怡。所以演奏此段要相当细致清晰,连弓要圆滑,音符交替要均匀、力度也要均匀,弓子运行中要吃住弦,不要发虚。而且要计算好弓段,上半弓运弓时不能松劲,这样才能使旋律更均匀流畅。建议可以先用卡尔弗莱士半音阶进行预备练习。
第五变奏是在宽广的音域中频繁地做八度跳跃,并与低音区的音调相互呼应,显得刚劲有力。这部分右手是重中之重,连续快速的跳弦,弓子在不相邻的高低音弦之间反复跳动,两个旋律在各自的高低音区进行,用一把小提琴奏出像用高音和低音两把乐器的旋律。要完成跨弦、换弦,右手果敢利索的这种换弦,手腕是不必要做预备动作的。臂、腕、手一起,一边靠近下条弦一边拉奏就可以。动作尽量简单,不要多余的动作。关于左手,需要准确稳定,指法上同指八度、换指八度均可采用,要求在演奏八度变换时要很好地保持两手动作的准确配合。这种准确的配合,需要左手第四指非常有力才能够做到。此段还需特别注重节拍重音与特殊旋律重音的奏法.第一个重音是节拍重音,第二个重音记号是特殊重音,节奏重音改变,使这段音乐具有刚毅的特点。
第六变奏是流畅的和声小调三度和十度双音音阶,有一种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演奏此段时音准要求要严格,十度双音上行进行时要有渐强的处理,最后一小节要拉足拍子时值后再结束,此段演奏制高点应该是十度的上行要求一气呵成,这对演奏者十度双音的技术要求相当高,十度伸指尤其是在较低的把位上。演奏十度必须做到保持手臂不紧张,保持左手姿势的正确性——即左手姿势应主要去适应4指并兼顾于拇指,练习十度是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第七变奏是三连音切分节奏音型,在高音与低音间急速连续进行的三连音切分节奏,高低音区形成复调,别具一格,情绪轻快活泼,形象似水里游上游下的小鱼又如林间小鸟敏捷地跳跃,无拘无束,活泼欢快,显得十分有灵,带有谐谑曲的体裁特性。演奏此变奏时,注意三连音切分节奏时值要准确,四分音符一定要拉足时值,不要抢拍子,以及重音在四分音符上也就是切分音是重音。当然还有跟之前很多技巧一样的左右手的打跳,都要提前准备好,不能因为这些跨度的困难造成障碍,使音乐不流畅。弓段可以选择中弓往上半弓,利于换弦和这段p的表情记号。
第八变奏是一组粗壮有弹性、共鸣很大的和弦,它的音乐形象像一个勇士坚定有力的步伐在行走,精神抖擞。此段在演奏时,抬弓前每一弓都要晚些抬弓,让和弦尽量拉得饱满、连贯。在三根琴弦上同时演奏要在每根琴弦上面制造出连续持久的贴弦运弓的效果。而和弦则是运用上弓或者下弓弓法分别演奏,并在和弦的进行过程中形成断奏音效。大范围连续的和弦演奏是帕格尼尼在这里用一件单声乐器模仿了多声部的复调织体,高音声部作为旋律线条的,低音声部则起到了伴奏作用;同时洪大的音响形成了辉煌震撼的效果。
第九变奏的左手拨奏是帕格尼尼小提琴技术中明显受吉他影响的技巧。因为帕格尼尼也是一位卓越的吉他大师,所以这种乐器的演奏丰富了他的小提琴技术左手拨奏与右手弓击琴弦的变奏。这个技巧就是把左右手拨弦结合起来,或是将左手拨弦和拉奏的交替演奏琴弓敲击相结合,演奏出极其快速的乐句。他在左手拨弦的同时,还加入了用琴弓演奏的旋律,就像用两把小提琴演奏二重奏一样。演奏时左手一、二、三、四指均要有力拨弦,犹如四溅的火花闪烁刺眼,噼啪作响,错落有致;右手弓尖击弦,短促、尖锐、敏捷利索,
第十变奏则把音调升得很高,高音区安静的旋律,缥缈高冷,若隐若现,忽明忽暗。演赛此段旋律时,声音不能虚浮,情绪要稳定,柔中有刚,细中有神,均匀的运弓又附带歌唱的情绪,换弦、换把都不能破坏流淌的连续的音乐。
第十一变奏和终曲是双音与琶音的变奏,全曲琶音音阶是音乐组成的重要元素,是音乐的基石,同时也是小提琴演奏技术的基础。在帕格尼尼的作品中,音阶式的技法随处可见大量使用了琶音的写法,尾声部分使用上下起伏有序的琶音,加上右手运弓的处理,营造出时远时近的音响效果,所以要加足马力,手指起落有力且具弹性和敏捷。左手伸张与密集之处,动作变化要准确快速,不要给人喘息的机会,尾声是起伏有序漂亮华丽的上下琶音,由远而近,又由近而远,注意要突出旋律音的线条与走向,多一些音乐的成分,更有意识地逐渐加快速度、加大力度,要尽量克服和减少技术的死板,但也一定要严格按照拍子,转调后要突出主音,在大调明亮的进行中冲向灿烂的终点,辉煌而强有力地完美结束。
帕格尼尼在小提琴领域带来的革命性的创新及更加深刻的发掘,奠定了他本人在小提琴艺术领域独一无二的历史性地位,特别是在小提琴演奏技巧中通过炫技的充分发挥及表现所展现出来的浪漫主义音乐特质,对新时期器乐革命性的演变及发展具有颠覆性的影响。“钢琴之王”李斯特在听了帕格尼尼的演奏曾感叹:“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小提琴家!什么样的艺术家啊!”可见想要更好地演绎《24首随想曲》,将乐曲的精义和内涵挖掘出来,一定要通过“一字一句”的反复
练习,学习并掌握正确的技法,熟练做出每一个技术动作;同时了解帕格尼尼的生平,了解他的时代,了解他音乐上的真挚情感,体验创作者的感受,这样一定能将《24首随想曲》精彩呈现出来,让听者为之目眩,让听者为之动容。
参考文献:
[1]牛新民.帕格尼尼《24首随想曲》的演奏技巧与艺术风格[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 (03).
[2]司徒华城.帕格尼尼的小提琴艺术[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8(02).
[3]莱奥波尔德·奥厄.我的小提琴演奏教学法[M].陕西省艺术学院《延安歌声》编辑部,1993.
[4]卡尔·弗来什.小提琴演奏艺术[M].音乐出版社,1961.
[5]伊凡·加拉米安小提琴演奏和教学的原则[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
[6]尤·伊·杨凯列维奇论小提琴演奏与教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7][苏]莫斯特拉斯.陈敏,译.帕格尼尼的24首随想曲.人民音乐出版社,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