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研修:教师教育研究的第三阶段

2016-03-16 13:56周卫中国教师研修网业务总监
未来教育家 2016年6期
关键词:铁道研修院长

周卫/中国教师研修网业务总监

教师研修:教师教育研究的第三阶段

周卫/中国教师研修网业务总监

我和张铁道是30年的老朋友。从西部女童教育研究到教师发展研究,我们并肩战斗,相濡以沫。尽管我比铁道虚长10岁,但学高为长。铁道从西北边陲到京师院校,始终坚持在国际视野下做教师教育的本土化扎根研究,坚持用国外先进的理论、技术、方法之“矢”,来射中国教师教育实际问题之“的”,做出了突出贡献。

这本书的学术分量很重。从国际范围看,教师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美国耶鲁大学心理系教授罗伯特·斯滕伯格为代表进行的“新手型与专家型教师”比较研究,其代表作是《专家型教师教学的原型观》。这一时期,专家集中对新手型与专家型教师的知识结构、问题解决、教学行为、教学效能感和教学监控能力的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

第二阶段,以香港大学徐碧美教授在英国剑桥大学和中国同时出版的《追求卓越——教师专业发展案例研究》为标志。她通过四位新手教师、有经验教师、专家教师成长的心路历程,深刻揭示了专家型教师的两个重要心理特征——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不断挑战自己能力极限的勇气。

第三阶段,可以说是张铁道博士引导的教师团队所做的实证研究,即如何通过教师研修,提高教师的群体实践智慧。这项持续二十多年的行动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里程碑价值。张铁道博士和他指导的教师团队坚持在国际成人教育理论视野下,进行多样本、多地区、多学科、多需求的教师教育实践探索,并取得了重大突破。

他们的实践探索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

1.甘肃省女童教育项目流动教师培训队的实践。这个实践主要采用了参与式学习和行动研究的方法;

2.认识和适应儿童需求的课堂教学的改进行动。这主要体现在从儿童画“孩子心目中的好老师”到与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的合作项目中;

3.基于实践体验,开展实际问题解决的互动研修方法。这主要体现在与北京农业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市西城区二龙路中学等合作项目中;

4.依据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开发富有特色的团队学习的课程研究。这主要体现在与吴正宪小学数学教师工作站及新疆和田地区幼师双语培训合作项目中;

5.进行与时俱进的教研工作新机制的研究,打造持续学习的共同体。

这些研究有以下重要研究结论和发现:

1.教师的研修内容必须与教师原有的实践经验紧密联系与开展深入反思;

2.教师研修的方式应基于实践体验,开展实际问题解决的互动研修,而不是单向传递;

3.教师研修的视角必须秉持儿童的视角和体验,要两眼“向下”看,反思教师的理念和行为;

4.教师研修的目标是打造持续发展的教师学习与专业成长共同体。

以我之见,从大量的实证研究中提炼出来的这四项教师研修结论,是里程碑式的。

1

王能智

(北京市中学地理特级教师)

我得谢谢张铁道老师,因为书里写到了我。首先,我想说说对张院长的感觉。这么多年,张院长始终是兴致盎然、朝气蓬勃。人大概有这么两种:一种人的心态属于“后点心态”,总是用过去自己所做的事来证明自己今天所做的合理;还有一种心态叫“前点心态”,总对过去的事情不太在乎,淡薄名利,而对于自己遇到的问题总是兴致盎然,愿意用今天没有解答的问题来挑战今天。我认为,张院长是有“前点心态”的,这是我的第一感受。

其次,再说说对这本书的感受。我觉得张院长的这本书有棱角。它的棱角就在于突出了实践主题。例如,我就是一位教师,我考虑我的实践往往范围很小,我先画一个圈,这个圈里有教材、有学生、有教师、有媒体、有教学实施,我往往就在这个圈子里面来考虑问题。张老师既是行政工作者,也是专家,但是在跟老师的接触方面,他总是强调实践,而且他所强调的实践是很开阔的,是古今中外都有的。他到日本去访学时,和日本的一位地理老师说:“我为什么来找你,因为咱们俩存在差异,存在差异又存在梯度,有梯度就有梯度力,那就会引起流动。”确确实实,差异是引起地理环境、地理要素流动的根本动力,应该说他相当内行!张院长思路开阔,愿意把古今中外理论实践都联系起来,去考虑教育圈的事儿。所以,他讲的东西总是很鲜活的。

2

卓晴君

(原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

何谓“教师教育”?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认同这样的观点:教师教育是对教师培养和培训的统称,就是在终身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教师实施职前培养、入职培训和在职研修等连续不断的、可发展的、一体化的教育过程。本书的书名虽涉及的是教师在职研修,但我认为,张铁道博士在书中对教师研修所强调的最突出的三项原则——务必注重教师的实践,务必持有儿童(学生)的视角,务必拥有国际先进教育思想和理论并使之本土化,同样适用于职前培养和入职培训两个阶段。张铁道博士所强调的这三项原则及在这些原则指导下其本人所开创的教师研修实践,恰恰击中了我国当前教师教育的软肋,成为我国今后教师教育发展领域的一面引领方向的旗帜。这是一部具有鲜明导向性、科学揭示了一定规律、创建有实践操作体系并拥有生动具体案例的,集思想性、科学性、实践性、可读性于一体的教师教育杰作。

3

文喆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

在我看来,本书对中国教师教育的贡献之一,是倡导了这样一种现代教育新理念,即不把接受培训的教师只看成受教育者,而是首先承认他们是有理念、有思想、有方法、有经验的教育实践工作者,所以一切“教育”他们的企图,都必须建立在他们自身主动学习并力求改变自己的意愿的基础上;一切“教育”他们的活动,都必须基于他们自身的实践经验与学养基础,而不能企望于“上行下效”,或者“改造”“说服”之类的举措。

这样一种认识,其实就是现代社会“以人为本”认识的基础,是我们尊重活动主体发展权、选择权、决策权的前提,也是中国传统社会中长期不受关注的个人的基本权利,又是以“培训”“加工”为己任的传统教育的行为盲点。所以,说“教师研修”与传统的“教师教育”有本质性的差异,说“教师研修”是所谓的“国际视野下的”,并需要“本土实践”来移植与发展,当然也就顺理成章了。不过,尽管“教师研修”作为教育科学的新概念,确实诞生于海外学界,但是不排除国内也有与之相近的思路、方法。

本书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全书大多篇章,都从教育、研究实践而来,伴有许多鲜活的案例与研究过程的生动记录。本书也有理论阐释,但最引人注意、发人深思的,则是用学生、教师发展的实际经验去说明作者对学生、教师发展规律的认识。

4

吴正宪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小学数学教研室主任、北京市小学数学特级教师)

2003年的一次教研活动,我在北京市崇文区培新小学为老师们上课。当时,张铁道院长也在场。课上完了,大家准备评课了,张院长拿起话筒走向同学们问道:“今天上完这节数学课,你们有什么感觉?你们最想说的是什么?”没有想到,孩子们所说的并不是我上的那节数学课的知识系统,所有的孩子都在说“吴老师亲和”“吴老师幽默”“吴老师懂我们”……张院长就这样引导大家换了一个角度,从学生视角看教师,从学生视角看课堂。我们因此有了“以学定教”的思考,并由此产生了“课后访谈”教研方法。

我们开始进行思考,进行一次一次地追问:这样的教师研修就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吗?这样的教研活动就是我们在新的教育常态下所采取的一种教师培训的固定的方式吗?我们如何激发起教师内在的学习需求、自身的发展需要?

那一年,在张院长的直接指导下,我们成立了“吴正宪小学数学教师工作站”,这一干就是七年。“教师培训”这个词不知不觉地被“教师研修”替代了。它们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有位老师说:“过去参加你们的活动是被你们设计了,被你们培训了;今天在团队的研修,是我来设计,我来研修,有了自己的需求、自己的主张和自己的专业发展的成就。”

张院长明确提出了教师研修的基本原则:第一,着眼教师需求;第二,注重研究课堂教学实践;第三,巧在研修活动的全程设计;第四,重在资源建设。

教师研修是什么?我的体会,就是在成全别人,并在成全他人的时候,也获得了自己的再成长、再启程,是一个互动、分享、共赢的师生之间、老师和老师之间、老师和专家之间共同进步的过程。

猜你喜欢
铁道研修院长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铁道小卫士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铁道通信信号》订阅单
As Light as a Feather
Looking Forward
院长究竟该拿多少钱
《铁道通信信号》订阅单
《铁道通信信号》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