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吉林警察学院 警察心理健康研究中心,吉林 长春 130117)
积极视域下的警察心理弹性探究
(吉林警察学院 警察心理健康研究中心,吉林 长春 130117)
警察肩负着维护国家安全和打击违法犯罪的重任,承担着超乎常人的心理压力,而且工作中随时可能置身危险情境,在这样的职业背景下,警察能否长期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成为社会关注的课题。警察心理弹性的研究可以帮助个体降低应激事件中的压力水平,缓解事件中个体产生的焦虑,克服工作中的困难,并且帮助其调节到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本文梳理了警察心理弹性的概念,阐述了警察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作用机制和调节方式,并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为以后的警察心理弹性领域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警察;心理弹性;心理健康;积极心理
警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社会期望高、工作回报低,随时会置身于危险情境当中,加上常年累月高强度高负荷的工作,导致很多警察出现了心理亚健康状态,而近几年的调查研究结果也显示,警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容乐观。警察在工作中需要不断地挖掘自身潜能,调动积极的心理品质,来抵御职业带来的压力和逆境造成的不良影响,在这个过程中,心理弹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警察的心理弹性是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加强对自身心理弹性的管理与调节,可以增强个体的抗压能力,促使个体达成快速适应和积极发展的理想状态。因而,深入地、系统地探究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作用机制及调节方式对警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心理弹性的概念界定
Resilience,英文原意为弹性、快速恢复的能力。在国内研究中有很多称谓,如“心理弹性、心理韧性”、“心理复原力”、“压弹”、“抗逆力”等。目前国内对于心理弹性的概念的界定仍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且不同学者对于心理弹性的定义也有所不同。其中,大部分国内研究学者对于心理弹性的概念界定,主要分为以下三种理论视角:特质论、过程论和结果论[1]。
特质论中认为:心理弹性是一种心理品质,这种心理品质是保护个体在危险情境中不受影响的能力[2]。该种理论指出心理弹性应概括为一种心理品质、能力及特征。
过程论中认为:心理弹性是个体适应环境中动态发展变化的过程[3]。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时,如果环境中出现对于个体不利的因素,个体会通过自身行为的反馈去应对环境中出现的负性事件。个体在这种过程中经历了一个积极的、动态的反馈过程。
结果论中认为:心理弹性是一种个体发展的结果,即便个体处在压力和逆境中,心理弹性仍然能够让个保持良好的状态顺利渡过难关,并且取得良好的效果。此理论更多关注的是逆境出现后个体所表现出的积极行为结果,例如:Rutter(2000)认为心理弹性是处于高风险环境中的个体积极的发展性的适应结果[4]。
由此可见,虽然不同学者对于心理弹性概念的理解和界定不同,但在诸多视角中也存在着两个共同点:一是个体一般处在压力环境下或者逆境的背景下,另一个条件是在这些逆境中,人们处在正常的积极的发展水平上。
本文使用“心理弹性”这种译法,一方面保留Resilience原本含义,另一方面,心理弹性一般产生于不利于个体发展成长的环境中,在这个过程中个体通过“弹性”使自身机体获得平衡,心理弹性这一说法更能形象地体现心理弹性的作用机制。
(二)警察心理弹性的概念界定
警察心理弹性是警察在工作中需要具备的自我调节、克服障碍及适应环境的一种能力体现。左富兴,朱小艳(2016)将警察心理弹性定义为警察在面临逆境时能够良好适应的品质[2]。警察的心理弹性在具体内容上与普通人相比没有差异,但是对于警察这种时常处于应激事件和危险情境的群体而言,需要具备更高的心理弹性来进行自我调节,从而保证良好的身心状态。王传宏(2016)认为警察职业韧性是警察在日常工作中面对压力、挫折和创伤等所表现出来的良好适应能力[5]。警察心理弹性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对高负荷的工作、职业认同及负性生活事件中产生的工作压力可以及时适度地进行调节。
警察的工作性质决定,他们可能经常遇到一些负性生活事件乃至危机事件,这会对其身心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如:工作任务带来的职业压力、出入案发现场、处理各类纠纷、与犯罪分子对峙、高负荷工作导致身体处在亚健康状态等。可以根据警察的个体经历将心理弹性分为以下三个发展阶段:一是,警察个体正在经历严重的负性生活事件或者处在一定的逆境中,但是个体的身心状况依旧保持着正常的水平,没有出现消极的状况。警察的职业特殊性,塑造了警察个体积极应对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处事风格,使他们善于用平常心去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和困境。二是,警察个体已经感受到了这种负性生活事件或者意识到了自己身处于逆境中,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个体身心状态没有受到影响,仍能够正常应对。对大部分警察而言,都能够准确的判断自身的处境,知道危机事件对自身的影响,并用合理的方式减少环境所产生的不利因素。三是,警察个体成功地应对了大的负性生活事件或从逆境中解脱出来,并从中恢复。在这三种状态中,警察应对负性生活事件和摆脱逆境主要依靠个体所具备的心理弹性。
(一)警察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
警察心理弹性的相关研究显示,心理弹性具有两个关键性的影响因素,即危险性因素和保护性因素。而在危险性因素和保护性因素中还存在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种因素影响着心理弹性的形成和发展。在心理弹性对于个体发生作用的时候,心理弹性的危险性因素中的内部因素、危险性因素中的外部因素、保护性因素中的内部因素以及保护性因素中的外部因素,四者彼此之间相互作用,并共同作用于个体,直接影响个体的在压力和逆境中的应对方式。
1.危险性因素
对于个体而言,危险性因素会阻碍个体正常发展,使个体更容易受到伤害,而产生不良发展结果的生物、心理、认知或环境方面的因素[6]。危险性因素可以分为两种,即内在危险性因素和外在危险性因素。内在危险性因素的表现形式包括:在认知层面上,对待事物存在偏见;在情绪管理层面上,处理事情较容易产生紧张感,遇到棘手的事件较容易产生暴躁和冲动的情绪;在职业能力发展层面上,专业业务理论知识不扎实;在行为作风层面上,执行任务消极应对,计划决策能力薄弱等。外在危险性因素的表现形式包括:工作环境中存在的风险,如:暴力袭警、与犯罪分子对峙等;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如:无暇顾及家人、超负荷的工作、休息时间不足及薪资水平低等;家庭中的消极影响,如:经常发生冲突的家庭环境下的个体,找不到温暖和支持;社会环境中的消极影响,如:缺乏群众的支持、居住环境简陋、公共设施不健全、求医困难等。
2.保护性因素
保护性因素与危险性因素相反,保护性因素能帮助降低个体在不利处境中所受到的消极影响,从而保证个体健康发展的因素。保护性因素也可以分为内在保护性因素和外在保护性因素[7]。内在保护性因素是个体所有的积极心理因素的总和。其中包括:对待事物有合理的认识、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良好的意志水平、健全的人格特质。外在保护性因素主要来源于个体所处的家庭与社会环境。其中,家庭是个体成长的最初场所,也是对人的发展最重要的场所,融洽的家庭气氛,健全的家庭结构,和谐的夫妻关系,支持性的家庭网络,都是家庭中的保护性因素。在社会环境方面,保护性因素也有很多,如:和睦的邻里关系、良好的警民关系、互助型的工作模式、舒适的居住环境等。保护性因素有助于警察在工作中积极的应对挫折、阻碍乃至危险,能够促进警察个体以积极的心理状态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并从中获得积极的心理体验,进而得到职业上的认可和发展。
(二)警察心理弹性的作用机制
长期处在压力和逆境中,会使个体的心理健康因素受到影响,如:个人的主观幸福感、自信心、情绪情感、压力、职业认同等,而警察心理弹性贯穿于个体应对压力和逆境的全部过程中。其中,危险性因素和保护性因素共同发生作用,并影响行为结果的产生,二者缺一不可,不同情境会产生不同的适应结果,主要分为以下三大类[8]:
1.累加模型
累加模型是指保护性因素与压力和逆境水平独立地作用于个体的发展,其中,保护性因素能够抵消或者降低压力和逆境对个体产生的负面影响。保护性因素中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均可以减轻个体在困境中产生的不良影响,比如超负荷工作下的警察个体,在得到同事增援的情况下,身心得到了休整放松。
2.相互作用模型
相互作用模型是指若干保护性因素与压力和逆境水平相互作用,从而对于个体心理发展产生影响。在相互作用模式下,危险性因素和保护性因素同时发挥作用,影响个体的心理弹性,如:警察的主观幸福感可能由于晋衔升职而提升,同时由于工作压力变大而降低。因而在相互作用模型下,应关注个体在危机事件减少后的连锁反应,并尽可能地通过各种方式获得个体支持。
3.间接模型
间接模型是指心理弹性的各类因素与压力和逆境间接作用对个体产生的影响。比如家庭成员对工作的支持,会降低工作压力,而家庭成员的支持与工作压力之间并没有直接联系,而是由于个体体会到了家庭给予的社会支持感,抵消掉了工作中的无助感。
心理弹性的作用机制是利用个体自身的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钝化不良刺激反应,使个体更有能力地面对挫折和克服逆境[7],因此警察心理弹性可以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方面来进行调节。
(一)主体因素(内部因素)
从警察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及整个机制的作用过程中可以看出,保护性因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从加强警察主体的保护性因素方面入手,提高其心理弹性水平。
1.在认知方面
对待人或事要有正确的认知判断能力,正确认识自己所处的环境、正确评价自身的能力、正确判断事件的发展变化形势以及正确评估自身的未来发展方向,个体只有保持清醒的认知判断才能确保自己在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同时降低职业中的压力水平。
2.在情绪情感方面
可以针对特定的警察群体,适时、适当地开展与心理弹性相关的积极心理品质训练活动。通过在活动中创设各类危机情境,让个体经历感受、体验、分享的过程,帮助个体在压力和逆境中建立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和应对方式。
3.在人际关系方面
孟凡锐(2013)研究表明[9],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存在正相关关系,倾诉、寻求他人帮助及建立社会支持体系,对于摆脱窘境有着积极的作用。和谐的人际关系是积极心理学所提倡的,体现了健康的心理状态,作为警察要学会与人友好相处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在职业能力方面
职业能力是个体的知识储备、职业技能和工作态度的综合体现,职业能力能够确保个体在工作中顺利完成各类任务。以往研究结果显示,心理弹性和工作能力水平呈现出正相关关系,警察想要提升自身的心理弹性就要重视自身职业能力的发展。
(二)客观环境因素(外部因素)
1.家庭因素
家庭对于个体而言是最重要的场所,家庭中的情感支持有助于提高个体的心理弹性。应该建立良好的家庭互动模式,其中包括子女与父母的关系、夫妻之间的关系、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及与其他家庭成员的关系。家庭中的良好沟通、互助与关爱对心理弹性的发展有着促进作用。
2.工作因素
“高风险、高负荷、高强度”是警察工作的主要特点。警察在工作中时常要面临各种突发事件、危机事件,工作压力突出。在警察心理弹性的研究中,工作因素对个体的心理弹性状态的变化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因此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进行加强:健全的用人制度、完备的警务保障、合理的警力资源分配、丰富的警务活动及良好的工作环境等等。
3.社会因素
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个体在生活工作中需要寻求社会的支持。心理弹性水平高的个体,在积极应对、社会支持等方面所表现出的水平显著高于心理弹性水平较低者。警察在自身的职业发展道路上,需要社会群众对警务工作的理解,所以,建立互信的警民关系有助于改善警察的外部执法环境,同时也更便于警务工作的展开。
警察心理弹性的终极目的,是为了让个体寻找和探索对自身职业发展有利的积极的心理因素,让压力和逆境的影响最小化。警察心理弹性的研究对现实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为学科发展提出了新内容;丰富了警察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对于警察心理自助带来了新希望;对于发展干预研究提出了新路径。但到目前为止,警察心理弹性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未来发展之路任重而道远,未来的警察心理弹性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展开:
(一)深化警察心理弹性的理论研究
国内关于心理弹性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早,但心理弹性的研究发展缓慢。大多学者都是沿袭着西方学者提出的心理弹性理论,国内心理弹性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影响因素的探究,在心理弹性的对策与方法上研究不够深入,在理论研究上,应进一步推敲,形成具有针对性的警察心理弹性的理论框架和结构模型。
(二)拓展警察心理弹性的研究对象
警察心理弹性的研究扩展了弹性科学的研究对象。但在警察心理弹性的研究中,研究对象多集中于监狱警察和警院大学生这些群体中,有针对性的岗位研究相对较少。不同警察的心理弹性水平也有所不同,因此今后可以针对不同的警察群体开展相应的研究。
(三)寻找有效可行的警察心理弹性的研究方法
在警察心理弹性的研究方法上,国内关于心理弹性的研究方法较为单一,大多学者采用调查法进行研究,同时,我国警察心理弹性的研究也缺乏实验法和针对警察心理弹性的个案研究。在警察心理弹性的测量工具使用上,也还需要进一步开发与完善。
(四)加强警察心理弹性的干预研究
国内学者对于警察心理弹性的对策研究大多集中于理论层面,缺少实际操作的经验。而警察是注重实践和实战的职业,研究心理弹性的目的也是为了帮助警察能够在实践经验中积极的应对挫折及困境。因此,设计出一套具有针对性的警察心理弹性干预模式是未来需要考虑的重要研究课题。
[1]马伟娜,桑标,洪灵敏.心理弹性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述评 [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89-96.
[2]罗茜.现役军人心理弹性在日常烦心事与心理幸福感之间的调节作用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3-4.
[3]左富兴,朱小艳.浅析警察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与提升途径[J].辽宁警察学院学报,2016(3):104-105.
[4]Rutter M,Resilience reconsidered:Conceptual consid erations,impiricalfindings,and policy implications.In:Shonkoff J P,Meisels SJ ed.Handbook of Early Childhood Interventi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651.
[5]王传宏,警察职业韧性及管理探究[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6(5):154-160.
[6]崔松,熊子健.人民警察心理健康研究的新视角——心理弹性[J].辽宁警专学报,2010(6):62-63.
[7]郑敏,心理弹性:积极心理学的新视角[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123-126.
[8]席居哲,心理弹性:压力/逆境下的成功适应、积极成长与蓬勃发展[J].大众心理学,2014(1):1-4.
[9]孟凡锐.监狱警察一般自我效能感和社会支持与心理弹性的关系[J].职业与健康,2013(2):129-131.
A Probe into Police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from Perspective of Positivity
WANG Yue
(Jilin Police College,Research Center of Police Psychology,Jilin,Changchun 130117,China)
Police psychological state has become a subject of social concern for a long time. Research on police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can help individuals reduce stress levels of stressful events and relieve the anxiety,overcome the difficulties in the work and help them to adjust the good state of psychologicalhealth.This papersorts outthe conceptofpsychologicalresilience,explain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mechanism of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as well as the adjusting pattern,and explor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research of police psychological elastic field for the future.
police;psychological resilience;mental health;positive psychology
D631.19
:A
:2095-2384(2016)04-0076-05
(责任编辑 储 欢)
2016-11-07
王(1986-),女,吉林长春人,吉林警察学院警察心理健康研究中心助教,主要从事警察心理学和犯罪心理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