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云举
(公安海警学院 基础部,浙江 宁波 315801)
对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思考
丁云举
(公安海警学院 基础部,浙江 宁波 315801)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涉及到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等诸多方面。只有妥善处理好各种关系,特别是处理好教师与学生、常规教学与教学改革、思想性政治性与趣味性、教学与科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方面的关系,才能使其质量不断得到提高。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教学理念与方法
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的贡献,是高校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处于其他学科所不能取代的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认为,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应重点把握和处理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无论是哪一个时代、哪一个地区,也无论是在哪一种类型的学校,影响教学质量提高的最基本的因素是教师和学生的关系。而在这样一种最基本的关系当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因此,要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的关系问题,也就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的问题。
教师的主导地位作用应怎样才能发挥出来呢?本人认为,一是要有很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政治立场坚定。要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真讲、敢讲、站在党的立场上去宣讲党的理论。二是要有崇高的职业理想,道德品质高尚。有崇高的职业理想,才能真正做到爱岗敬业,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也才能有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奉献精神。三是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的时代已经过去,应该是“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应是一眼泉”,且是一眼永不干涸的泉。四是要具有良好的师德师风,教师形象伟岸,即要有爱岗敬业、关爱学生的爱生精神;刻苦钻研、严谨治学的拼搏精神;奋发进取、勇于改革的创新精神;刻苦学习、求真求实的带头精神。实际上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立德树人。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
(二)努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辩证法告诉我们,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言,学生是内因,起决定性的作用。那么,学生的主体作用怎样才能发挥出来呢?
一是教育学生要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一旦形成,就会成为支配和左右人们活动的精神动力。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确立了共同的理想信念,才会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共同的理想都是保证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胜利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中国有中国梦,每一个个体也都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有自己的理想和奋斗目标。这样,才可能有促使自己渴望学习、不断学习的内驱力。二是要有责任意识、使命意识、忧患意识等。这是激发他们学习的内在力量。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开拓者和接班人。但在当今世界,两种社会制度、两种意识形态的斗争将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理性思维和价值判断。因此,大学生要不断树立觉醒意识,明确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努力学习。三是要有“永不知足”的豪气和永不服输的精神状态。大学生处于年轻气盛的时期,一定要有一种“不到长城非好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豪情壮志。要学习借鉴他人经验,找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和差距,下决心改进。只有这样,才能产生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势头,形成永不服输、永不言败的良好风气,使自己产生巨大的压力而刻苦学习。
(一)扎实抓好常规教学
对于日常的教学活动而言,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备课是教师基本的常规工作,但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质量。为此,要充分做好教学“三备”,即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
一是备教材。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中介,提供了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材料,所以教师要理解教材编排的意图。同时教材需要教师去调整、丰富和完善,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现实、有意义和富有挑战性。也就是说,备教材,并不是照本宣科,直来直往,而是要对教材进行二次加工,多次提炼,做到“懂、透、化”,即弄懂、吃透、消化。
二是备教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一个多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方法和艺术就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运行及其效果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不仅要确定明确的教育目标,注意教育内容的完整性和针对性,还必须恰当地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所采取的各种方式和手段的总和,主要包括理论教育法、实践锻炼法、榜样示范法、自我教育法、比较鉴别法、咨询辅导法及情感激励法等。在此仅以理论教育法和实践锻炼法为例分析说明。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理论教育法,必须讲求科学性,注意运用的具体条件。首先,必须正确把握“灌输”的内涵。“灌输”是一个形象的说法,其本意是“把流水引导到需要水分的地方”,其引申义是向人们输送某种思想或知识。[2]根据这一解释,要引导与灌输相辅相成,不能将两者对立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讲,灌输与引导是同义语,是一个中性概念,不能将其理解为不讲方法、简单生硬、强行硬灌。当然,要使灌输即教育产生实效,就必须采取有利于学生接受的形式和方法,因为学生不是思想和理论的吸纳容器,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对教师传递的教育内容和信息进行主动认识、自主选择和积极反馈的教育主体。因此,在运用理论教育法时,要讲求方法和技巧,注意引导的质量和效果,使两者有机统一起来。其次,要注意联系实际进行理论教育。最后,教师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践行科学理论的自觉性。
实践锻炼法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在实践锻炼中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应根据学生的实际选择合适的实践锻炼方式。比如,引导学生认识社会生活实际,研究社会问题,深化对理论和政策的认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可选择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和社会考察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规范,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可选择志愿服务和创建文明区队、文明宿舍等活动形式;培养学生形成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可选择公益劳动、勤工俭学等实践活动形式,等等。
三是备学生。就是对学生的情况要有充分了解。可以通过召开教学准备会、教学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查阅相关档案等形式,从不同方面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比如,掌握地方生和部队生、男生和女生、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生源的差别,就能做好普遍性和特殊性的有机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二)积极探索教学改革
如前所述,常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最主要的也是用得最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就是理论教育法。这种教学往往是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学生只是纯粹的听众或观众,没有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填鸭式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很难完全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能很好启发学生的自觉性,不能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也就很难保证教学效果。因此,在注重抓好常规教学的同时,还要积极探索教学改革。
特别是随着信息化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也日益多样化,传统的一言堂式的教学模式已经有点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因此,课堂教学改革也就势在必行。为此,教师要不断探索新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程度。运用启发式、研究性教学;采用案例式、课题式、形成性教学、翻转课堂等等,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一)确保思想性政治性
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激励他们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因此,必须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和政治性。否则没有思想性政治性,思想政治教育就不能真正弘扬主旋律、占领主阵地,就会失去灵魂、脱离轨道,无法达到育人的目的。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我们干的是社会主义事业,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这一点,我希望宣传方面任何时候都不要忽略”[3]。作为以培育“四有”新人为己任的思想政治教育,更要始终牢记这一点。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充分认识到,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共产主义方向是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活动的根本保证,因而在实际工作中要自觉遵循这一原则,将其精神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同时,也要帮助学生认识到,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个体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从而提高他们坚持原则的自觉性。
(二)增强趣味性艺术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如只有思想性政治性而无趣味性,则会显得枯燥乏味,学生可能不想听也不愿意学,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受到影响,效果也就很难保证。相反,如果只有趣味性而无思想性政治性,则会陷入低俗、庸俗、媚俗,也无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发挥育人的功能。因此,必须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政治性和趣味性有机结合起来。
一方面,要积极探索教学方案、教材、教师、教学方法、教学科研等五位一体要素的融合;同时,要在解决重点、难点、疑点、热点、焦点上下功夫,突出重点、攻克难点、关注热点、把握焦点、解释疑点,切实做到理论分析到位,结合实际紧密,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不留“死角”、不挂“空挡”,真正做到“三尺讲台无杂音”,从而使学生既能全面系统地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又能较好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思想性政治性。
另一方面,教师要注重经验的积累、语言上的修养、心理知识的运用以及授课形式的多样化,精心研究教学方法,积极拓展教学思路,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艺术性。
(一)以科研促教学
高校的教学工作应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工作,这种创造性除了依靠教学经验的积累外,教师的科研学术水平更为重要。因此,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应深入探讨教育、教学规律,积极搞好科研。
通过科学研究,教师能深入研究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及时掌握本学科最新的发展动态和趋势,使自己在讲解本学科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的同时,向学生介绍学术动态和最新研究成果,以开拓学生视野,反馈和支持教学活动。同时,积极参加科学研究,并及时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转移、补充到具体的教学中去,能不断丰富和更新教学内容。再者,教师通过科研,能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本门学科的特点、研究方法及其与其它学科之间的更深层次的关系,从而提高指导学生进行科研的能力,带出高质量的学生。
(二)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就未能正确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一方面,有的教师认为,只要把课讲好就行,不重视科研的作用。其实不然,如不去进一步地研究,就不能发现问题和不足,当然也就谈不上在原有基础上的改进和提高了。因此,不去深入进行科学研究,很难甚至是不可能上好课的;另一方面,有的教师只重视科研而忽视教学。他们的科研往往与教学工作割裂开来,其实,教学过程本身就是研究的过程。有的研究求大求全,有的脱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去搞研究。这样的结果导致研究也很难取得明显成效。
综上所述,教学和科研如鸟之双翼二者缺一不可。因此,应当坚持教学和科研二者并重。既要把握科研的方向,加大研究的力度,又要扎实做好教学活动,研究教学规律,改进教学方法等,使两者相互促进,互为补充,共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我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学习任何一门课程都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原则,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当然也不例外。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告诉我们,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即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目的、认识发展的动力,还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理论如不和具体的实践相结合而束之高阁,这种理论只能是空洞的理论,毫无价值可言;同样,实践如无一定的理论来指导,那么这样的实践也只能是盲目的实践。
这也就是说,人们从书本上或课堂上所获得的认识只有和实践结合在一起,才能不断得到检验,不断得到充实、完善和发展。换句话说,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和实施,必然会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正如马克思所说:“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做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4]
首先,相应的考核评分要求,会促使学生利用假期或课余时间深入社会、了解社会,从而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其次,学生在深入社会的同时,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能大大提高他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教师通过和学生一起实践,能认识自身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或者通过对学生调查报告的阅读和评审,能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及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在授课过程中更能准确把握切合实际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进一步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之举措
鉴于对理论与实践关系的认识,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应加强实践教学。第一,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制度,如经费的投入、实践基地建设等,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让学生在练中学,在学中练。第二,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确定各门课的理论讲授课和实践环节的比例。为了把实践环节落到实处,还要专门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大纲,把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参观见学、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效果。第三,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增强教师对实践教学的参与程度,发挥他们对实践教学的指导作用。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的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相互影响、缺一不可。只有做到教师和学生的相互配合、教学管三位一体的相互契合、常规教学和教学改革的相互整合、教学和科研的相互融合、思想性政治性与艺术性趣味性的相互耦合、理论和实践的相结合,才能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日臻显现其效果。
[1]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5.
[2]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483.
[3]邓小平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10.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00.
Reflections on Improving Teaching Qual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DING Yunju
(China Maritime Police Academy,Ningbo 315801,China)
Improving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involves in the renewal of teaching idea,the innovation of teaching methods and many other aspects.Only by properly handling all kinds of relations,especially in dealing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of conventional teaching and reformational teaching,of ideology and interest,of teaching and research,of theory and practice and so on,the teaching quality can continue to be improv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teaching quality;reflection
G641
:A
:2095-2384(2016)04-0038-04
(责任编辑 穆 静)
2016-09-30
丁云举(1968-),男,安徽五河人,公安海警学院基础部政治工作教研室主任,副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西方哲学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