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大学生恭维语应答对比与交际能力培养

2016-03-16 13:59刘莉
文教资料 2016年18期
关键词:恭维跨文化交际

刘莉

(皖西学院 外国语学院,安徽 六安 237012)

中美大学生恭维语应答对比与交际能力培养

刘莉

(皖西学院 外国语学院,安徽 六安237012)

恭维语作为社会交际用语,不仅可以缩短交际者之间的社会距离,而且可以联络感情,维系正常的社会人际关系。本文以中美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用来自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所得的相关语料,对中美大学生恭维语及其应答进行分析,找出差异,并探讨原因及如何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恭维语中美大学生交际能力应答对比

一、引言

上世纪70年代,国外一些学者开始从不同角度对恭维语及其应答进行研究,国内学者对恭维语的研究直到90年代才渐渐发展起来。恭维语(Compliment)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人们日常生活当中的语言现象。作为一种积极的言语行为,它可以拉近交际者之间的心理距离,维系感情,建立有效的人际交往社会关系。由于恭维语的使用总是伴随着恭维应答(Compliment Response),并一起以配对的形式出现,因此,我们在研究恭维语的时候要连同恭维应答一起做考量。

二、研究背景和实验设计

自Hymes之后,语言学家们逐渐转向研究交际模式。Hymes指出,生成合乎语法的句子只是说话人语言能力的一方面而已。不论对话双方的语法能力如何,除非他们在特定情景下谈话的得体性上达成一致,否则是无法交流的。这就要求二语习得者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要注意目的语使用的得体性,避免语用失误。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应该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本实验以中美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从安徽某高校和美国索尔兹伯里大学各选取4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分别就恭维语及其应答以访谈及问卷的形式进行前测,并用考察所得的相关语料分析中美大学生在恭维语及其应答使用方面的现状及差异。在此基础上,以参加前测的40名中国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他们进行相关语用学知识的输入,尤其是言语行为理论方面的相关知识,经过为期三个月的学习后,再对这40名学生以问卷的形式进行后测,通过对比分析实验前后测试中的学生对恭维语及应答的使用情况,研究学生的恭维语使用得体性和交际能力在言语行为理论习得过程中是否皆有显著提高。

三、实证研究结果分析

(一)前测中美大学生恭维语使用情况对比

从前测所得数据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大学生在恭维语使用及应答方面基本遵循顾曰国提出的汉语语境下的礼貌准则,尤其是求同准则和贬己尊人准则。在完全没有接受过相关语用学知识输入的情况下,使用英语恭维他人时,选择使用显性恭维策略的中国大学生约占32.69%,选择使用隐性恭维策略的学生约占17.84%,选择非恭维策略的学生约占18.21%,选择不反应策略的学生约占31.26%。而从美国大学回收的问卷数据则显示,在恭维他人时,约有56.88%的美国大学生倾向于使用显性恭维策略,9.69%的美国大学生倾向于使用隐性恭维策略,12.18%的美国大学生倾向于使用非恭维策略,21.25%的美国大学生倾向于使用不反应策略。而且,在恭维他人时,美国大学生更容易对他人的服装和外貌进行显性恭维,而中国大学生则不是这样。根据Herbert的分类,基本可以将恭维应答策略粗略地分为同意策略、不同意策略和他种解释策略。在恭维应答策略的使用方面,约有75.94%的美国大学生倾向于使用同意策略,最常用的应答为“Thanks”或“Thank you”;约7.5%的美国大学生使用不同意策略;约16.56%的美国大学生使用他种解释策略。中国大学生约有26.81%会选择使用同意策略,34.24%会选择使用不同意策略,40.95%会选择使用他种解释策略。可见由于受传统文化影响,中国学生普遍以谦逊为美德,羞于直接接受他人的赞美。这种情况极易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造成误解和误读,并导致语用失误,达不到跨文化交际的最终目的。

(二)后测中国大学生恭维语使用情况分析

针对前测数据体现的情况,教师对受试的40名中国大学生进行为期三个月的语用学相关知识的教学及演练,然后再对这些受试者进行后测,结果发现效果相当明显。在恭维他人时,约有61.87%的学生使用显性恭维策略,7.5%的学生使用隐性恭维策略,15%的学生使用非恭维策略,15.63%的学生使用不反应策略。而在恭维应答方面,约有70.21%的学生倾向于使用同意策略,10.42%的学生使用不同意策略,19.37%的学生使用他种解释策略。从这些数据看,通过一段时间语用学相关知识的学习,中国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将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有机融合起来,并在跨文化交际时遵循一定的规则,减少误解和语用失误的产生,这将有利于提高中国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对于中国的二语习得者尤其是英语学习者来说,掌握一门语言难就难在很难将自己学到的语言知识准确运用到日常生活和跨文化交际中。中国大学生虽然学习了十几年的英语,但是由于一直受到地域和教育条件局限,大多数学生偏重应试,读写能力久经考验,但是听说能力,尤其是口语表达能力相对较弱,有时甚至词不达意或过于中式思维,如何提升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大学英语教育的重中之重。

首先,要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就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相关语言学理论知识的输入,如礼貌原则、面子理论等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西方人思维的语用学知识,帮助学生建立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本思维框架。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对西方文化、社会等方面相关知识的兴趣。适当地引导学生看一些西方文学作品、影视作品,有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西方社会背景、社会关系和文化背景,也可以从中学到地道的英语表达方式,尤其是影视作品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意自身语言形式和运用的准确性,还要引导学生用适合自己身份的语言表达见解,对于会引起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或误解的表达要及时指出并更正。除此之外,邀请外籍教师加入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中西方文化差异,还可以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和本族语者交流的机会,有助于他们习得地道的表达方式,纠正不恰当的语言表达形式。

五、结语

在教学中引入相关语用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可以有效地提升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避免因为社会文化、语言理解等方面的原因,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持不同目的语的交际者之间产生的理解上的偏差和语用失误等现象。当然,由于地域、生源质量等方面的限制,本实证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通过探讨提高中国大学生恭维语使用得体性和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可以为探究语言、思维、文化之间的关系提供新的启示,有助于构建更有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

[1]Herbert,Robert K.The Ethnography of English Compliment and Compliment Responses:A Contrastive Sketch[J]. Contrastive Pragmatics,1989.

[2]Holmes J.Compliments and compliment responses in New Zealand English[J].AnthropologicalLinguistics,1986(28).

[3]Hymes,D.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In Pride,J. B.&Homes,J.(Eds.)Sociolinguistics[M].Harmondsworth:Penguin Books,1972.

[4]Nelson,G.E.AI-Batal&E.Echols.Arabic and English compliment responses:Potential For pragmatic failure[J].Applied Linguistics,1996(17).

[5]Wolfson,N.An empirically based analysis of complimenting in American English Sociolinguisticsand language acquisition[M].Rowley,MA:Newbury House,1983.

[6]冯江鸿.英汉赞扬及其应答的性别语用研究比较[J].外语研究,2003(2).

[7]顾曰国.礼貌、语用与文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4).

[8]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9]邹为诚.论英语称赞语的交际模式[J].外国语,1990(1).

皖西学院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项目:WXYQ1326;皖西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青年研究项目:WXSQ1001;安徽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SK2016A0974。

猜你喜欢
恭维跨文化交际
情景交际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为何恭维让我们不舒服
为何恭维让我们不舒服?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交际失败的认知语用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