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现状及实践探析

2016-03-16 12:45徐玉珍
河北职业教育 2016年3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院校信息化

徐玉珍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2)

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现状及实践探析

徐玉珍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2)

随着信息化在全球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运用给经济、社会和文化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也引起了传统教育方式的深刻变革,传统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式被彻底颠覆,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实践势在必行。基于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的现状,可见信息化教学的必要性,尤其要重视信息化教学在实践当中的应用。

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创新课程教学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为现代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在全球信息化和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对高职院校“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时代和社会赋予了当前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使命,要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育过程,开发教育资源,着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能够适应信息社会需求的优秀毕业生。

一、信息化教学的现状

(一)高职院校开设专业与信息产业密集的新业态、新行业对接不足

伴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等国家一系列重大战略布局的形成,我国的新产业、新商业、新业态模式不断涌现,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互联网+”的新局面,给高职教育发展提出了新任务,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部分高职院校为适应社会需求,新增了部分专业,主要集中在物联网应用技术,与地方主导产业关联度高的专业领域,与民生密切相关的领域,如康复治疗、社区管理、软件外包服务、新能源应用技术等,在适应互联网经济新业态及服务民生领域等方面日益发挥作用。但是,目前改革主要集中在一批国家示范和骨干高职院校,部分高职院校信息化教育理念不够完善,在信息化的专业设置、教学管理、教学环节等各方面难以达到要求。

(二)信息化教学的广泛度、融合度停留在基础层面

信息化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育模式。信息化教学要求教师根据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转变教学理念,充分拓展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覆盖面,不断充实和完善教育教学资源,达到教学效果佳、资源配置优、学生获取知识量大的目标。然而,在教学过程当中,部分教师仍以讲授为主,虽然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但只是机械地将课本内容搬到课件上来,并理所当然地认为这就是信息化的教学,显然不能阐释其实际内涵。在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模式上,多媒体教学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应用程度并不高,尤其是中老年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接受能力和应用能力较差,通常难以适应信息化教学要求。

(三)信息化教学环境有待提高,教育教学资源匮乏

第一,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仍存在很多问题。尽管近年来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基础建设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如基本建成了校园网平台,拥有一定数量的网络多媒体教学终端,但由于缺乏顶层设计和资金短缺,所建的校园网在带宽、覆盖面和传输速率上并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网络多媒体教室的建设数量有限,严重制约了信息化教学的开展。第二,教育教学资源匮乏。丰富的、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库是信息化教学的必要环节,目前较多的高职院校都开发与建设了教学资源库,同时也建设了一批校级精品课程和网络课程,但所建校级教学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不高,有的几乎成了摆设,利用率不高。

二、信息化教学的必要性

(一)解决大学生就业结构型矛盾的需要

我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把大学生的就业提上了重要日程。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已成为全社会共识,面对就业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高校毕业生数量大幅上升、城镇失业率急剧攀升,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不断加大。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要将培养掌握现代信息化技术的高层次人才,作为办学的目标之一,使毕业生能快速适应社会的要求,与全球企业技术变革更好地接轨。如中国制造2025计划,将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中心,德国提出第四次工业革命计划,工业革命的背后是网络实体系统及物联网的信息技术支撑,通过充分利用网络空间虚拟系统和信息通讯技术结合的手段,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智能工厂”、“智能物流”、“智能生产”需要大量的高层次信息化技能人才,而目前我国低层次人才过剩,具备信息化技术的高层次人才紧缺。培养人才靠教育,培养具有信息化技术的高层次技能人才主要依靠高职教育。

(二)信息化技术是当前企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

第一,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随着全球资源优化配置与整合,企业若不能很好地运用信息化手段管理资源、开发产品、服务客户,则会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招聘具有信息化水平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加盟,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第二,高职有着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培养的是“理论知识够用,有比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使毕业生在毕业之时就能达到职业岗位的能力和素质要求。在信息化进程加快的时代,许多企业将信息化技术贯穿到工作全过程,虽然高职学生在校期间即可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但是信息化手段运用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毕业生信息技术运用能力落后或缺乏是无法适应当前企业的需求。所以,高职院校应当着力培养学生信息化运用的技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第三,就毕业生个人职业素养、能力与职业发展提升而言,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将影响其个人职业竞争力,如计算机应用、信息处理等能力欠缺,可能造成工作中效率不高,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不灵活,甚至无法适应岗位的基本要求。因此,熟练的信息化技术是高职毕业生必备技能。

三、信息化教学的实践方式

(一)构建教学资源的信息化立体结构

教育部在《2016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中要求“落实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和国务院有关‘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智慧城市、信息惠民、宽带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等重大战略对人才培养等工作的部署”。信息化教育要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构建教学资源的信息化立体结构,提供多维教学资源空间。一是构建学校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体系,开发高效率、低成本可重复利用的资源,突出本校特色,并同时利用好国家、省级教育资源,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方式提供有利的空间;二是开发远程教育资源。借助于互联网的远程教育,开辟出通达全球的知识传播通道,如开发MOOC、微课等,实现学习者、传授者之间的互相对话和交流,提高教育的效率;三是在人才培养全过程突出信息化理念的培养,促进“泛在、移动、个性化”学习方式的形成。在现场实习安排困难或危险性高的专业领域,开发替代性虚拟仿真实训系统;针对教学中难以理解的复杂结构复杂运动等,开发仿真教学软件,推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实时互动的远程教学等。

(二)创新课程教学的信息化手段运用

教育部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中提到要“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大量运用以计算机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促进教学过程的全面革新,使教育教学能够适应信息化的新要求。在信息随处可见、知识随处可搜的大数据时代,课堂上教师不仅需要传授固有知识,更需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知识辨析与利用能力、信息搜集与整合能力。高职院校教师要将信息化教学手段运用在课前、课中、课后的每一个阶段,如在课前学生通过登陆校园网络平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实现网上答题,老师网上批改作业;在课中通过网络平台点评学生作业,通过大量运用媒体资源如视频、PPT、动画、机器人仿真系统、远程互动教学等使学生掌握新知识;在课后运用网络平台实现在线答疑,完成第二课堂测评与活动,同时与企业共建网络学习平台,掌握学生网上学习进度等。通过使用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

(三)强化基础课程的信息化普适程度

计算机和互联网普及以来,人们日益普遍地使用计算机来生产、处理、交换和传播各种形式的信息。2011年5月,美国麦肯锡咨询公司发布《大数据: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下一个前沿领域》报告指出,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为迫切和现实的要求。一是所有课程全部覆盖信息化技术。要大力推进职业教育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必须要实现所有课程均覆盖信息化的技术与手段,鼓励共享共建,专业课程与公共课程均应建立信息化平台和使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教学。二是教学全过程贯穿信息技术。在课中利用计算机网络(校园网、城域网或互联网)传递教学信息和教学内容,在课后鼓励学生应用计算机网络收集资料和自主学习。三是面向全体学生开设计算机普及课程。无论是工科文科专业均应开设计算机网络普适课程,使全体学生都能享受到信息化教学的成果,获得信息化的职业能力。

(四)营造充满活力的信息化教育环境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曾说“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仍是教育领域的薄弱环节,总体发展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还很不适应,与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较大差距。”因此,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高职院校必须营造充满活力的信息化教育环境。一是建设运转良好的信息化基础设施。高职院校领导要对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有较高地认识,投入必要的物力、财力、人力建立信息化基础设施系统,通过信息化教学软硬件环境,给信息化教学以保障与支持。二是对学校信息技术使用、监督、管理和激励的制度建设。鼓励、支持教师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在学校形成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管理教学、开发教学资源、设计教学内容、评估教学环节、进行科学研究的良好氛围。三是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对教师进行多层次、多形式的信息化培训,尤其是在教学应用软件、教学设备应用、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意识和信息化教学能力。四是加快信息化教学改革与实践。结合高职教育办学特点,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探索、创新教学模式,促进教学改革,提高现代化办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 曹晓春.基于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应用状况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5,(1):5.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Z].2015-10-19.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07-08.

[4] 邰葆清.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80-82.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办公厅《2016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Z].2016-02-02.

2016-03-12

徐玉珍(1980-),女,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助理讲师,研究方向:行政管理、大学生就业。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院校信息化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