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元昌,周虹云
(1.武夷学院统战部,福建武夷山354300;2.福建省统战文化武夷山研究基地,福建武夷山354300;3.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人文艺术系,福建福州350003)
朱子理学思想在福建的传播和影响
林元昌1,2,周虹云3
(1.武夷学院统战部,福建武夷山354300;2.福建省统战文化武夷山研究基地,福建武夷山354300;3.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人文艺术系,福建福州350003)
福建是朱子理学思想的摇篮,朱子理学思想对福建的影响是直接而深刻的,尤其在文教民俗方面的影响。“闽人”朱熹及其弟子在福建教书育人方面传播其理学思想:以书院为阵地,传播理学思想;著书立说传播理学思想;移风易俗传播理学思想。理学思想使福建在宋代教育发达,读书风气浓厚,人才辈出,最终成为元、明、清三代官方的统治思想和最有影响力的封建社会主流思想。
朱子;理学思想;福建;传播;影响
朱熹是中国文化史上继孔子之后最卓越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学集大成者,被尊称为“朱子”。朱熹的一生基本是在福建度过,在闽北的武夷山、建阳等地求学、治学、讲学、著述长达四十年之久,足迹也踏遍闽南地区的德化、永春、南安、安溪、晋江、龙溪、金门等地。更为重要的是朱子理学思想萌芽、形成、成熟于福建,其理学思想的代表著《四书章句集注》是在福建完成的,因此理学被称为“闽学”,福建被誉为“海滨邹鲁”“理学名邦”。朱子理学思想对福建在各个方面的影响是直接而深刻的,尤其在文教礼俗方面的影响。
朱熹是继孔孟之后伟大的教育家和理学家。他创办书院,著书立说,以化民成俗为己任,使福建成为朱子理学思想传播的重镇。
(一)教书育人
1.创办书院,广收门徒
朱熹致力于教育的目的就是传播理学之“道”,培养济世救民的杰出人才,而创办书院是他实现教育目的主要方式。
朱熹从事的教育活动主要是创办书院,广收门徒、讲经授徒、编撰著述以传播理学、培养人才;组织开展学术活动,推动理学各学派的学术论争和交流,扩大书院的社会影响;鼓励和支持弟子门人广建书院传播理学思想。朱熹及其弟子创办了多所书院,其中以福建的书院数量最多、名声最大、影响力最强,对理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形成了著名的“考亭学派”。
(1)创办的第一所书院——寒泉精舍。寒泉精舍是朱熹在福建创办的第一所书院,建于1170年,位于建宁崇泰里后山,朱熹首批弟子就是由此开始从其问学求教的,标志着朱熹教育生涯的开始。朱熹在此办学五年,边讲学、边著述、边会友论道,并在此完成了《论语集解》等一些重要理学著作。
(2)创办的第二所书院——晦庵精舍。晦庵精舍是朱熹在福建创办的第二所书院,位于建阳莒口云谷山。朱熹在此办学三年,除讲经授徒、传播理学外,他在晦庵精舍编注了《论语集注》等多部著述,还初步完成了《四书集注》的初稿。
(3)创办的第三所书院——武夷精舍。武夷精舍是朱熹在福建创办的第三所书院,位于武夷九曲溪畔,朱熹在此办学的八年里,提出了“重理轻欲”和“重义轻利”,强调行王道,抑霸道,使理学思想进一步成熟。除了讲经论道外,为了把家庭教育作为传播理学思想的根基,朱熹在武夷精舍还编写了《童蒙须知》《训蒙诗》和《小学》等启蒙教材,并且编撰千古流传的《朱子家训》。
(4)创建的第四所书院——考亭书院。考亭书院是朱熹1192年在建阳考亭创建的第四所也是最后一所书院,除了讲经授徒外,他还完成了费尽四十年心血的《四书章句集注》定本。这期间理学被朝廷定为“伪学”,朱熹被列为“逆党”的“党魁”,但他并不因此而放弃理想,仍跋涉泰宁、古田、福州等地继续讲学传道,还率弟子编著了一系列理学新作,并完成《楚辞集注》等多部考辨的著作。
2.以书院为阵地,传播理学思想
(1)受朱熹影响,福建书院林立。书院不仅是朱熹孕育理学思想的摇篮,也是他实践教育思想的阵地和培养人才的沃土。除了四所最著名的书院外,与朱熹有关的福建书院众多,如溪山书院、温陵书院、傲峰书院、被誉为“福建第一街”的邵武和平古镇的和平书院等,仅福建省会福州,朱熹和他的学生先后就创办了十余所书院,即福州紫阳讲堂、福州高峰书院、福州濂江书院、福州龙津书院、长乐龙峰书院、罗源文公书院、闽县吟翠书院、连江丹阳书院、闽清梅溪书院等。[1]朱熹任泉州同安县主薄仅三年,却留下了与他有直接关系的书院,比如,他亲自创建并讲学的小山丛书院、九日山书院、燕南山书院;他讲学过的杨林书院、石井书院、凤山书院、岩峰书院;受他影响而建的泉山书院、清源书院、龙山书院、科山书院、文公书院……受朱熹影响,泉州境内先后建有12座书院,直至元明清曾多达20所,读书风气极盛。
(2)弘扬理学,在福建蔚然成风。朱熹的门人弟子众多,《宋元学案补遗》载522人,而其中闽籍的就有将近两百人,在朱熹的教导和影响下,他们继承朱学,传道授徒、著述讲学,传播、弘扬理学,蔚然成风,且成就突出,人才辈出,影响深远。朱熹过化之地泉州,从宋至清代,进士就多达近2500人,并涌现出一大批理学名师,如蔡清、陈紫峰、张岳、何乔远、王慎中、林希元等,使泉州一度成全国理学重地。在闽北的武夷山,当时直接授业于朱熹的学者多达200人,其中在武夷书院受学于朱熹的,如黄干、汪季良、蔡元定、蔡沈、潘植、吕道一等人,后来都成为理学思想重要的传播者和卫道者。此外直接受朱熹影响的还有著名学者游九言、熊禾、蔡抗、刘瀹等,他们纷纷效仿朱熹在武夷山读书讲学,成绩显著。在朱熹的门人弟子中,最有名的有7人,而其中5人都是福建人,因此有“福建五门人”之称,这五人分别是蔡元定、黄干、蔡沉、陈淳、真德秀,他们对理学思想在福建的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黄干,是朱熹的女婿,是理学的重要继承人和卫道者,最得朱熹的器重,朱熹病逝后,成为闽学学派的领袖,为继承恩师传统,传播理学,他在建阳建立龟峰精舍和潭溪精舍并重建白鹿洞书院,并在此传播理学,讲学著述,著有《孝经本旨》《四书通释》《勉斋集》《书传》《易解》等理学著作,并完成了朱熹未完成的理学重要著作《礼书》。蔡元定是朱熹的高徒,朱熹视之为挚友,他与朱熹一起讲学、著述、研究、探讨长达四十年,亲密无间,对理学思想的形成做出了巨大贡献,后世学者称其为“闽学干城”,他建立的西山书院,后被他的儿孙所继承,称为“蔡氏九儒”,他们继承朱子之道,是理学忠实的捍卫者,被称为理学世家。他们建立的南山书堂和九峰书院,后来成为最有影响力的书院。陈淳是朱熹的晚年的得意门生、高徒,他继承其师,一生从事理学的传道、授业、解惑与学术研究,造诣颇深,著有《北溪全集》。真德秀是朱熹的再传弟子,继承其师品格,是一位正直清廉、守正不阿的大儒,他用大半生的时间不遗余力地为振兴和发扬理学而不懈努力,著有《大学衍义》等传世之作,使理学正式得到最高统治者肯定,并最终取得封建正宗地位。
(3)福建成为全国理学中心。朱熹率领闽籍弟子在福建积极创办书院,以书院为基地讲学授徒,传播理学,名噪一时,各地学者纷纷来闽拜师求学,四方学者云集,使福建一度成为全国理学中心。在这种浓厚学风的带动下,福建自南宋后期各县普遍设立了书院,据统计,宋代有县学、州学多达56所,书院多达75所,还有数以百计的书堂遍布城乡,福建进士多达7038,占全国进士的总数的五分之一,福建籍宰相就有18人,居全国第三位,被宋史收入的福建名人多达179人,居全国之冠。[2]在宋代,福建呈现出教育发达、读书风气浓厚、人才辈出的局面,与朱熹及其弟子在福建积极创办书院,传播理学是分不开的。理学最终成为元、明、清三代官方的统治思想以及最有影响力的封建社会主流思想,这与朱熹及其弟子在福建创办书院,积极传播理学密不可分。
(二)著书立说
朱熹除了创办书院、讲经授徒,著书立学成为他传播理学思想的又一重要方式。
1.朱熹理学思想体系的初步形成
朱熹在福建创办第一所书院——寒泉精舍期间,不仅教书育人,还潜心著书立说,完成了《论语集解》《孟子集注》《论语要义》、“四书”集解等一系列重要理学著作,并同浙江理学家吕祖谦合撰《近思录》,使理学初步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
2.朱熹礼仪思想体系的初步形成
朱熹在福建创办第二所书院——晦庵精舍期间,利用三年时间编注了《论语集注》《孟子集注》《大学或问》《中庸或问》等多部著述,并为“四书”作了序定,初步完成了集注“四书”的著述;还编了《四家礼范》,初步形成了朱熹礼仪思想体系。
3.重新确定儒家思想的正宗地位
朱熹在福建创办第三所书院——武夷精舍期间,编撰了《资治通鉴纲目》,使理学成为后来影响朝政的政治力量;并完成了著名的《四书集注》,使儒家思想的正宗地位由此得以重新确定,他还编撰了千古流传的《朱子家训》,将儒家伦理规范推行到社会。
4.奠定了福建“海滨邹鲁”文化地位
朱熹一生著作颇丰,有104卷文集,200多卷撰书,104卷言论问答等,对此全祖望在《宋元学案》中高度评价他:“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矣”。他的主要著作有《四书章句集注》《四书或问》《太极图解说》《通书解说》《楚辞集注》《周易读本》《文公家礼》等。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是朱熹花了40年时间,倾其毕生精力,修改七遍,呕心沥血在福建完成的,也是在福建的漳州首印的。为此,福建省著名朱子学研究专家马照南先生认为:“朱熹确立了《四书》,是福建文化对中华文化的三大贡献……福建是《四书章句集注》的诞生地。“四书”标志文脉南移,奠定了福建‘海滨邹鲁'确然卓立的文化地位……今人常说福建人好学、讲信誉、有胆识、重礼节,这与福建是《四书》诞生地分不开。福建被誉为‘海滨邹鲁'‘南闽阙里'‘理学名邦'都与朱子分不开。”[3]
(三)移风易俗
1.节民力,易风俗
朱熹在泉州担任同安主薄三年,在福建漳州一年,虽然时间都不长,但在地方治理、风俗规范方面,由于他竭力主张“节民力,易风俗”,政绩颇佳,成效显著,据隆庆版《泉州府志》记载:“同安自朱子主簿以来,礼义风行,习风淳厚,士以气节自励,其民亦守方,男力稼穑,女勤织纺”。据《晋江县志》记载:“得朱紫阳(熹)薄同(安)。往来过化,海滨邹鲁之风,南国佛国之号,由来旧矣!”。据《漳州府志》记载:“公在漳,首尾仅一期。未至之始,吏民闻风竦然,望若神明。及下车莅政,一以道德正大行之,人心肃然以定。官曹厉志节而不敢纵所欲,豪猾敛踪而不敢冒法,郡中讼谍无情者畏惮不敢复出,平时习浮屠为传经礼塔朝岳之会者一禁而尽息。良家子女入于空门者悉闭精庐归复人道,奸民多鼠窃自公至未尝有峻惩者而皆望风屏迹。民无夜警,外户不闭。”[4]这样的记载在地方志中比比皆是,足见朱熹移风易俗之佳绩。
2.厚人伦,美教化
朱熹一生热衷于教化事业中,在治理民风,改变民间陋习方面也始终贯彻着教育为先,德育为重、兴文重教的治理方针。他本着“为官兴学”“厚人伦,美教化”的原则,每到一处都“令父老教戒子弟”“劝民遣子弟入学”,他倡导“身修齐家,风俗严整,人心和平,万物顺治,隆及后世”理学观念,明令宣言教化。他还按照《周礼》《礼仪》以及唐、宋礼制,绘制礼仪、器用等图,教授学生研习。为普及教育,他先后起草发布了《更同安县学四斋名》《逾学者》《逾诸生》《逾诸事》[5]等文告,整顿县学,告之县民,要求他们重视学习,并制定章程,亲自督查,教导他们学在于“为己”“入圣贤之域”,而非于科举,应在于“语圣贤之余旨,究学问之本原”,而不在于做场屋“举子”“干禄蹈利”,目的是不使学生受制于功名利禄[6]。
3.除暴安良、惩恶扬善
朱熹作为地方官为民排忧解难、除暴安良,惩恶扬善的故事在福建盛传,特别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这些故事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几乎无一例外地将朱熹作为“神的化身”,赋予他非凡的神力,使他能够斩妖除魔,通天显灵。如最有名的《文昌鱼的传奇》,讲述朱熹在泉州同安担任主簿时,沿海有一条非常凶恶的鳄鱼,常把打渔人的船只翻到海底,还会化成白衣美女偷偷潜入县衙作恶,被朱熹识破并用硃砂笔尖刺中肚脐,仓促带伤逃跑,死后身体化作了今天的鳄鱼屿,鳄鱼屿上的脐井,是被朱熹用硃砂笔刺破的鳄鱼的肚脐,脐井的水是甜的,是因为朱熹用甘甜的井水沾笔写字,又因为朱熹手上提的硃砂笔,是文昌帝君赐予的神笔,所以鳄鱼精死后身体腐烂生虫,虫子变成了今天的文昌鱼。
经过朱熹的弟子门人的继承和和弘扬,朱子理学思想在福建扎根,并与当地民俗地域文化相融合,使福建具有了浓厚理学思想的文化氛围。
(一)尊师重教、崇儒尊儒的观念深入人心
朱熹及其弟子长期在福建德治善政、兴学教化,以理传授弟子,普及民间,使理学思想中的儒家传统思想,尤其是尊师重教、崇儒尊儒对福建民众产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影响,特别是在闽南朱熹过化之地泉州、漳州一带,这种影响尤其突出,深入人心,由于崇奉儒家圣贤,儒学及儒子被大力推崇,使得儒学及儒子在广大民众心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甚至达到被神话迷信的地步。比如最有名的“步步香”的传说。相传,朱熹为避“伪学”之祸,路过山下村小茶馆,遇见主人八、九岁的男孩“下山”,见他聪慧好学,用“替我办九种下酒菜来”的哑谜验证了他的才学后,即收为门徒,带下山去悉心教授,后来下山不负师教,高中进士,官拜两浙提点刑狱。后来为感激朱熹提携教诲之恩,下山在茶馆原地修起一座“朱子祠”,奉供朱熹牌位,乡人日夜顶礼膜拜,香火极旺。朱熹当年住过的茶馆,蚊虫也从此绝踪,相传是下山母子用艾草燃熏的结果,因艾草被朱熹步履踏过,乡民遂其称为“步步香”。
(二)提倡素食,注重修身养性,信奉“斋教”等影响深远
在福建闽北、闽南、台湾的一些地方,民间还有信奉“斋教”(源于摩尼教)的习俗,这与朱熹有一定关系。宋时,朱熹在泉州时与摩尼教有过直接联系,还曾祭奠过摩尼教著名法师呼碌碌的祠墓。朱熹本人就是一个素食主义者,提倡素食,注重修身养性。当时名门子弟信奉摩尼教成风,此教被官方定为“邪教”,屡禁不止,1197年朱熹被弹劾时,其罪状之一就是“寓以吃菜事魔之妖术”“以簧鼓后进”。“斋教”规定教徒不出家、不穿法衣、不剃头,奉行素食、以俗人身份于市井营生,被称为“食菜人”。朱熹在同安任上和知漳州时,曾对当地狂热的“好佛法”采取过“抑佛”措施,严加禁止,他认为出家上不奉父母、祖先,下不育后代,有伤“天理”,因此在民间就秘密盛行起这种可以在家带发修行的“斋教”。“斋教”在其宗教道德教育方面有其积极的一面,它引导人们不杀生、行善积德、清心寡欲、修身养性、培养高洁的品行、洁身自好等,这与朱熹针对当时人们狂热沉迷于佛法以至于违背伦理而造成的一些社会乱象,诸如男女之防不甚紧严的“引伴为妻”、寺院“以礼佛传经为名,聚集男女,昼夜混杂”(《朱子全书·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100)以及金钱意识膨胀、拜金主义泛滥等而提出以礼矫欲的“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观点是一致的,旨在强调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三)尊“朱子家礼”,行“三茶六礼”习俗在闽南多地传播
朱熹一生有大量关于礼方面的著作,最有响力的就是《家礼》,它是朱熹依据当时社会习俗参考古今家礼而制定的有关礼、冠、昏、丧、祭的礼仪制度,这一整套礼仪制度对理学诞生地福建各地产生的影响是直接而深刻的,成为人们日常行为的规范标准,从而渗透到他们日常起居生活的各个方面,《泉州府志》称,朱熹“过化”后,泉州民间婚丧喜庆悉“遵朱子家礼”。如《家礼》中婚礼中的四礼,即纳采、纳征、请期、亲迎,福建各地婚礼只省去请期,其他三礼都保留下来,比如福建漳浦的婚俗,纳征的行聘环节基本保留了古风,如备酒肉礼品环节,要备二对或四对大饼,用红绳穿连大饼,写上“二姓合婚”等字样,女方收一半,回男方一半,送回男方的一半,给新婚夫妇共享,故称“公婆饼”,女方要回赠糯米糍、鲤鱼饼、桂圆、花生等果蔬,鲤鱼饼同样用一对红绳连贯在一起称“公婆鱼”。再如漳台婚俗中的“订亲茶”这个环节,因漳台两地都讲究饮茶,男女订婚一定要送茶礼,就是“订亲茶”,这种婚俗一直保留到现在,俗称“三茶六礼”。
(四)祭拜朱子的习俗,在福建、台湾等地沿袭至今
在福建民间有祭拜朱子的习俗。因为朱熹为官清正,为百姓做了许多实事、好事,特别是重视教育,传播理学,培养了大批人才,深得民心,因此在福建各地都建有朱子祠,或建在孔子庙旁,或建在书院内,在祠内都立有朱子塑像,供奉朱文公,民众纷纷前来祭拜,表示对他的敬仰与崇拜。福建厦门的朱子祠最多,最有名的是明清时期的玉屏书院、紫阳书院、横文书院,书院每年春秋两季都要进行祭祀活动,最著名的玉屏书院祭祀时“每条用猪羊各一,祭席四筵,凡与条者,本籍皆分昨”,可见祭奠规模之隆重。除了每年春秋两季进行祭祀活动外,所有生员学童,每月皆要拜朱文公。除此之外,各地的朱子祠都有匾额和对联,以颂扬朱子尊师重教的功德,如,同安梅山寺旁的朱子祠里的一副对联“四十六日功名可知气运,一千余年著书未坠斯文”。
朱子理学思想对福建在文教民俗方面的影响是重要而深刻的,从这些与朱熹有关的民间传统习俗中所体现出的无论是尊师重教、遵从天理、行善积德,还是遵从伦理道德、修身养性、净化心灵等诸多理念,都是朱子理学思想所强调的内容,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组成部分。作为闽人应该担当起对朱子理学思想进行创造性转化的责任,以适应新的时代需要,让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儒家人文精神发扬光大。
[1]林景华.朱熹的教育思想及其在福建的教育实践:纪念朱熹诞辰八百八十周年、逝世八百一十周年[J].炎黄论坛,2010 (11):11.
[2]福建民俗概况中国国情[EB/OL].(2009-05-02)[2016-07-10].http://www.china.com.cn/guoqing/2009-05/21/content_23 764055_4.htm.
[3]马照南.朱子与《四书集注》文化经典地位的确立[EB/OL]. (2015-09-11)[2016-08-18].http://www.fj-ci.com/a/resources/ zhuzi/2015/0911/32447.html.
[4]陈镜清.略述朱熹在漳行踪、遗址[EB/OL].(2016-02-23) [2016-09-09].http://szb.zznews.cn/html/2016-02/23/content _97156.htm.
[5]朱杰人,严佐之,刘永祥.朱子全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3565-3568.
[6]一代儒学大师朱熹在漳州[EB/OL].(2015-01-23)[2016-10-28].http://www.6ccn.com/article-480770-1.shtml.
(责任编辑:冯起国)
The Dissemination and Influence of Zhu Xi Neo-confucianism Thought in Fujian
LIN Yuanchang1,2,ZHOU Hongyun3
(1.Department of United Frontier,Wuyi University,Wuyishan,Fujian 354300;2.Wuyishan United Frontier Research Base,Wuyishan,Fujian 354300;3.School of Arts,Fujian International Business&Economic College,Fuzhou,Fujian 350003)
Fujian,as the cradle of neo-confucianism thought,its influence on Fujian is direct and profound,especially in the aspect of cultural education and folk custom.Zhu Xi,born in Fujian,spared no effort to spread neo-confucianism thought with his disciples by imparting knowledge and educating people,writing books and setting theories,transforming social traditions with academy as amain place, making Fujian enjoy advanced education,strong reading atmosphere and a large number of talents in Song Dynasty.Finally,neo-confucianism became an official ruling thought in Yuan,Ming and Qing dynasties and the most influential mainstream ideology in feudal society.
Zhu Xi;neo-confucianism thought;Fujian;dissemination;influence
G02
A
1674-2109(2016)11-0005-05
2016-11-05
福建省委统战部2016年人文社会科学B类项目(TB16057s)。
林元昌(1960-),男,汉族,副教授,主要从事统战文化、统战理论与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