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美感与作家生活经验之关系

2016-03-16 12:03李昭明
文化学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迟子建现实生活美感

李昭明

(长春大学人文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2)



【文学评论】

小说美感与作家生活经验之关系

李昭明

(长春大学人文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2)

文学作品的最大魅力所在便是美感,同时也是检验文学作品价值的重要标尺。如果把美感从文学作品中抽离,那么文学作品便失去了生长的根基。本文从作家现实生活背景和作家个人性格与体验两方面入手,讨论小说美感与作家生活经验的关系。

美感;小说美感;作家;生活经验;迟子建

“美是人类追求自由的一个重要侧翼。真、善、美互通互补,共同指向自由的终极目标。求真,于是发展了科学;求善,于是发展了社会伦理;求美,于是发展了艺术,发展了文学。”所以,文学创作,从根源上讲是源于“美”的。笔者认为,美感是一种超脱功利、逾越有目的性的思想活动在欣赏或创作文学作品时生成的一种意识,但这种意识绝不是荣格所提出的“无意识自发活动”的产物。小说美感的形成绝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它与作家的生活经验有直接联系,虽超越现实功利,但一定扎根于真实的生活。本文以作家迟子建为例,从“现实生活背景”和“个人性格与体验”两方面探讨小说美感与作家生活经验的关系。

一、作家现实生活背景与美感的关系

“现实美”是存在于作家生活中让作家产生直观感受的客观现实中所存在的美感。东北辽阔的大地、四季分明的气候、独特的民俗与民情给予迟子建不一样的人生阅历,在提供给她创作题材的同时,东北大地所蕴含的独特美感也浸透她的作品,使她的小说拥有深深的地域烙印。东北大地的美感在那个贫穷的年代无疑具有悲怆与豪放的双重底色,这在她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和《群山之巅》中都有生动的体现。迟子建通过对东北历史与民俗的细致刻画让她的作品带有浓郁的“风俗史”特色,中国极北之地独特的美感也在其中自然流露:

那时额尔古纳河右岸的森林不仅有遮天蔽日的大树,而且河流遍布……在水中行进时看岸上的树个个都仿佛长了腿,在节节后退。好像河流是勇士,树木是溃败的士兵。月亮周围没有一丝云,明净极了,让人担心没遮没拦的它会突然掉到地上。[1]

对额尔古纳河右岸森林及头顶月亮的灵动描写,让人很快就体悟到了那种质朴、澄澈的氛围,这是现实的北方山林本身所蕴藏的独特美感,经由迟子建刻画书写,无需刻意加工修饰,天然的美感便跃然纸上。这是作家对现实生活的回望,也是把现实生活经验揉进创作的表现。

除了自然的湖光山色,东北的民俗风情也蕴藏着宝贵的创作资源。迟子建对鄂温克民族的游牧生活及东北的萨满文化的刻画,也是在传达这片土地特有的美感:

妮浩一旦跳起神来,她就不是她自己了。她的柔弱之气不见了,看上去是那么的充满激情……她看上去就像一支彩色的蜡烛,而那束天光就是火苗,将她点燃了。[2]

神性之光环绕这片土地,迟子建对萨满文化精细生动的描写让笔下的一切自然景物在散发着独有美感的同时又沾染了宗教的色彩和气韵,这有些贴合希腊哲学家普罗提诺的观点:神的理性是艺术之美的源泉,艺术是在分享神性。这些对当地民俗和萨满文化的美感传达也增添了小说整体美感的神圣性。[3]

这些蕴藏于迟子建生命轨迹中的生活经验,裹挟着特有的美感走进她的创作中,所创作出的作品自然也拥有丰富的美感资源。“艺术都是主观的,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但是它一定要经过几分客观化……富于艺术材料的生活何以不能产生艺术呢?”这些丰富的生活材料成为迟子建丰富的创作源泉,成为她不断的灵感与美感源泉,也成就了她的创作——“假如没有童年,就不会有成熟丰满的今天。”[4]这是她在《北极村童话》开篇的感悟,也充分印证了她独有的成长阅历和现实生活背景对她写作的重要意义。

二、作家个人性格与体验之于美感的关系

美感属于美学实质上是属于应用心理学的,因此小说美感不仅与作家现实生活背景,即客观事物的审美性质有关,更与审美心理与作家个体性格有关。笔者认为,作家的审美心理是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方面受到源自遗传的内在隐性的思维模式的驱动,类似于弗洛伊德的“本我”观念,用一种作家无法察觉的方式完成心理表达;另一方面,又与其生活感悟、体验、经历密不可分。前者是原石,在后者的打造下完成审美心理的褪变,成为属于作家个体本身的独有形式。那么,迟子建小说独特的美感与她的性格及体验的关系便值得探视。

迟子建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被问及爱人去世对她的生活是否有消极的影响,她很坚定地给予否定的答案,并表示自己天性是乐观的人。乐观的心态无疑让人与美靠近,也能处处发现生活的细节,并从中挖掘美感。除了文学创作,迟子建也作画,她总是耐心把眼前或心中的美用另一种艺术载体表现出来,这是一种美感意象的旁通。她还表示,自己从小生活在农村,每晚听乡亲们讲各种各样的传奇故事,对她的创作影响很大。她就读的大兴安岭师专也坐落在群山、小溪与草滩中,被美丽奇异的东北风景环绕。即便是现在,迟子建每年也有大量时间回到家乡北极村生活,东北生活让她了解完整的东北文化,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审美心理,于是,她的小说总是在那种东北独特的苍凉底色上带有几笔温暖的美感。

三、结语

对小说美感的研讨一直是文学评论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从作家的生活经验探视小说美感的生成与走向是一条不可或缺的研究方向,它不仅归属于文学评论领域,还体现着浓厚的中西方哲学美学的积淀,笔者也希望其他学者能给予关注,继续研讨、指正。

[1]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73.

[2]迟子建.每个故事都有回忆,见《群山之巅·后记》[J].收获,2015,(1):32-36.

[3]何平.重提作为“风俗史”的小说——对迟子建小说的抽样分析[J].当代作家评论,2009,(4):91-101.

[4]张世英.美感的神圣性[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192-194.

【责任编辑:刘亚男】

I206.6

A

1673-7725(2016)01-0074-02

2015-10-15

李昭明(1994-),男,吉林白城人,主要从事美学研究。

猜你喜欢
迟子建现实生活美感
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兼具力度与美感 Bowers & Wilkins 702 S2/707 S2/HTM71 S2/ASW10CM S2
关于书法美感问题的几点思考
大桥下面:我喜欢被遗忘的美感
试论迟子建新作《群山之巅》的诗性呼唤
迟子建:为何能长期保持高水准的创作?
谦卑一笑
悲剧意识在迟子建文学作品中的展现
让语文充满生机充满美感
假期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