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路径研究

2016-03-16 11:08宋立娟河北政法职业学院河北石家庄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6年15期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产教融合高职院校

□文/宋立娟 梅 媛(河北政法职业学院 河北·石家庄)



河北省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路径研究

□文/宋立娟梅媛
(河北政法职业学院河北·石家庄)

[提要]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下,河北省高职教育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视角,分析产教融合的内涵,阐释河北省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探究存在的问题,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下河北省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路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京津冀协同发展

本文系2016年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自筹资金项目:“河北省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路径研究”(课题编号:SZ16090)研究成果

收录日期:2016年6月3日

一、“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提出丰富了产教融合的内涵

(一)“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提出,使河北省面临产业结构调整。2013年8月,习近平在北戴河主持研究河北发展问题时,提出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2014年2月,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正式成为重大国家战略;2015年4月《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出台,标志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完成了顶层设计。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指京津冀三地打破地域限制,融合政府、企业、社会多方资源,推动资本、人才、项目等要素的优化配置,推动产业转移升级,加快一体化进程,使三地企业取得更大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三地的功能定位。河北省的功能定位是“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产业结构调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最为核心的问题。2016年河北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着力促协同,确保政策措施落地见效”,“着力调结构,全面提升产业层次水平”。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河北省政府在过去一年坚决化解过剩产能,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六大高耗能行业比重持续下降,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增速明显提高。河北省着力促协同,着力调结构,不仅需要国家政策支持,更需要人才的支持。符合产业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离不开高职院校的培养。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摇篮,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核心是做足做好产教融合这门功课。抓好产教融合,河北省高职教育才能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河北省经济发展服务。

(二)京津冀协同发展下,赋予河北省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新的含义。有的学者指出,产教融合是指企业和高等院校双方基于自身发展需要出发,双向发力、互动整合而融为一体。有的学者指出,产教融合就是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合作,是职业院校为提高其人才培养质量而与行业企业开展的深度合作。学者们关于产教融合的内涵的阐释,揭示了产教融合的本质是产业与教育的深度合作,水乳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中,河北省高职院校必须转变办学机制,走产教融合之路。产教融合,不仅促进河北省高职教育发展,而且还将有利于推动河北省产业转型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产教融合有了新的内涵。笔者认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产教融合是指京津冀产业与教育的深度合作,融为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利共赢。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赋予产教融合新的含义。京津冀产业与教育深化合作,相互融合,共同深化对“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参与,共同强化对“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支撑作用,共同服务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

二、京津冀协同发展下河北省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一)京津冀协同发展下河北省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紧迫性。“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提出使河北省高职院校面临机遇与挑战。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河北省高职院校提出了崭新的要求。“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实施,河北省的角色为积极承接首都产业功能转移和京津科技成果转化,更加理顺了产业发展链条,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河北省高职院校必须要适应京津冀协同发展下河北省产业转型升级的趋势。河北省高职院校只有深化产教融合,才能促进自身发展,才能服务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高职院校需要抓住机遇,创新办学体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产教融合是河北省高职院校提高办学质量,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服务,助力河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河北省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程度不同,有的院校产教融合已经形成自身特色,如校办企业、强化实训基地建设等;有的院校产教融合仅仅做表面文章,流于形式。河北省高职院校各自产教融合的广度也不尽相同。有的院校建立起了多维度、全方位的产教融合模式;有的院校产教融合的模式有限,还在逐步开拓中。因此,河北省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具有紧迫性。

(二)京津冀协同发展下,河北省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必要性。高职教育本质是职业教育,这是高职院校与普通高等学校的区别之一。发展职业教育,必须重视实践教学。高职教育的基础在于产业发展,产业发展促进高职教育。产业结构决定高职教育的内容,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必须符合产业发展。高职教育应当服务于产业,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成为高职教育发展方向的指挥棒。符合产业需求的高职教育,才能为产业提供符合要求的高素质应用型、高技能人才,解决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产教深度融合有利于促进高职教育和产业的合作,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促进产业升级转型,更好地服务产业发展,促进就业。河北省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尚不深入,因此出现了各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同质化、特色不突出的问题;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的问题;专业设置体系不完善的问题;等等。因此,必须把推进产教深度融合作为河北省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方向。河北省高职院校必须结合河北省的产业结构布局,找准自身定位,形成各自办学特色,突出优势专业,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服务于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促进河北省经济发展。

三、京津冀协同发展下河北省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河北省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存在深度不够、范围有限、动力不足等问题,不适应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目前,河北省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总的来说还停留在产教融合的较低层次。

(一)河北省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深度不够。虽然河北省高职院校都在力主实行工学结合,但往往停留在工是工、学是学的程度,不能真正实现工学深度融合。即使学生去与专业相关的企业实习,也会发现以前在学校学习的理论内容和工作实际严重脱离。出现这种困局的症结在哪里呢?原因可以归结为两点:一是河北省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上并不能做到完全符合产业需求。传统的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依然处于强势地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互脱节。陈旧的理论无法指导实践;二是企业从自身经济效益考虑,不愿在产教融合上进行过多的前期投入。企业对于和高职院校进行产教融合的热情不高。企业对高职院校教学过程并不关心,投入精力极其有限,只希望通过接纳学生实习,使学生成为企业廉价的劳动力,解决企业自身用人成本问题。基于以上原因,河北省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深度不够。

(二)河北省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范围有限。河北省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主要体现在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这些往往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很多也仅仅流于形式。比如有的订单班,企业虽然收学费,参与教学,但最后仍然不能解决学生在本企业的就业问题。因而,订单班成为了噱头,名不副实。顶岗实习期间,企业由于自身经济利润的考虑,对于实习的学生疏于指导,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学不到真本领。有的实训基地只是挂牌单位,实际利用率很低。高职院校需要企业共同培养人才,才能培养出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高技能、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也是高职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所在。因此,高职院校需要与企业在产教融合的范围上不断拓展,形成由初级范围到高级范围的融合。

(三)河北省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动力不足。高职院校的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因此从高职院校自身来讲,不论是领导还是普通教师或多或少会在产教融合面前存在畏难情绪,存在得过且过思想,缺乏开拓进取的意识,固守以往的理论教学模式。企业动力不足体现在,企业作为经济实体,追逐利润是企业的根本。企业进行利弊权衡,对企业有利的,积极参与;对企业无利益的,避而远之。从目前看,产教融合还未能使企业从中尝到甜头。只有高职院校和企业从最初的产教融合中就能获得各自的实际利益,尝到甜头,才能使二者乐于推动产教融合。高职院校和企业通过产教融合最终获益,形成互惠互利,合作双赢的局面,才能始终推动产教融合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四、京津冀协同发展下构建河北省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路径

(一)河北省高职院校的产教融合需要各级政府主导和有序推进。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稳步推进,政府应当逐步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规范产教融合的相关政策法规。三地省市政府要协同制定应对三地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总体思路。通过政府的立法层面约束高职院校、行业、企业的产教融合。河北省各级政府还要针对本省实际情况,制定各项具体政策和规章。通过制度设计,规范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中高职院校、行业、企业的行为,完善高职院校、行业、企业合作的运行机制,推进河北省高职院校的产教融合。河北省各级政府应当充分抓好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机遇,通过政策引导一批京津冀的大中型企业积极参与到产教融合中来。

(二)河北省高职院校的产教融合需要企业积极投身其中。河北省高职院校要利用好三地优势,千方百计与三地间的企业开展各种形式的产教融合。但是,如何调动企业积极投身高职教育是产教融合中面临的棘手问题。在产教融合实践中,往往剃头挑子一头热,高职院校热情高涨,而企业热情并不高。原因还是企业在产教融合的过程中,没有得到多少实惠,回报率不高。有的企业担心作为实训基地,对实习学生进行培训,不仅耽误了企业的正常生产活动,而且企业还要额外付出各种培训费用。即使采用订单式培养,有的学生获得了实践经验,甚至能够独当一面,最后由于各种原因,未必能够为企业所用。如何才能使高职院校和企业都能够积极投入到产教融合的事业中来呢?这离不开各级政府的支持,大到中央政府的支持,国家能够从政策层面,到法制层面,再到资金层面,全方位的加大扶植力度。小到区级政府,采取具体的扶植措施,加大对产教融合的支持力度。政府支持不仅体现在对企业的宏观调控,而且在微观层面,每年给不同企业下达配合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任务。通过每年固定的任务量,强制企业遵守。政府要给遵守并完成实践教学任务的企业一定的费用补偿和物质奖励,给不能完成任务的企业一定的惩罚。通过政府的政策引导、法律规范和资金支持,企业对自身在产教融合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企业从产教融合中获得利益,才能够主动与高职院校加强产教融合。

(三)河北省高职院校的产教融合需要行业积极推动。河北省高职院校要紧密联系行业协会,包括全国以及京津冀的行业协会,实现互联互通。行业协会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行业协会是政府和企业的纽带,也是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互联互通的桥梁。“行业协会作为行业自治组织,在凝聚行业共识、引导行业发展、协调行业行为等方面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2011年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文件强调了职业教育行业指导的重要性。行业协会应当成为产教融合的积极推动者;行业协会制定行业人才需求标准,成为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目标的设置标准;行业协会组织各种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通过职业技能大赛,加强产教融合。高职院校组织、鼓励全部学生参加由行业协会组织的各种技能比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高职院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大赛职业技能和职业标准要求为导向,以实践教学为核心,精心设置课程,选取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行业协会通过组织协会内部专家和企业专家参与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等,为高职院校发展出谋划策。

(四)河北省高职院校的产教融合需要高职院校积极主动和产业对接。办好高职教育的突破口,必须产教融合。高职院校和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深化产教融合,才能促进共同发展。通过产教融合,高职院校进一步提高了办学质量,有利于招生,促进了就业。通过产教融合,企业获得了优质人才,解决了企业的人才短缺困境,提高了企业利润,促进了长远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河北省的产业结构面临升级和转型。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对河北省的功能定位是“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全国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全国新型城镇化和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要和企业需求对接,学生专业学习和就业对接,实现零距离,学生毕业即就业。然而,事实上河北省高职院校存在专业设置不合理现象。有的院校在专业设置上一哄而上,使得本来办学资质欠缺的学校也设置了相关专业,专业特色不明显,浪费了资源。河北省高职院校要跟紧河北省产业调整的步伐,不失时机地调整高职院校自身的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改造老专业,增设新专业,对接河北省产业调整对人才的需求。

河北省高职院校要跳出地域圈子,紧密联系京津冀三地企业。(1)让企业参与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以及来学院参与教学过程,使企业充分参与高职教育教学的过程;(2)让高职院校的教师到企业中顶岗实习,改善高职院校教师实践能力不强的短板;(3)让学生每学期都有专门的时间到企业实习的机会,增强其实践能力;(4)对学生考核环节,企业和高职院校共同制定考核标准,由企业师傅和高职院校教师分别进行考核,考核成绩占一定百分比,最后计入总成绩;(5)通过最终成绩,决定哪些学生可以进入企业成为企业员工。总之,只有深化产教融合,才能促进河北省经济发展,服务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局。

主要参考文献:

[1]黄帅,商明蕊.“产教融合”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机制及其构建[J].高教学刊,2016.6.

[2]陈年友,周常青,吴祝平.产教融合的内涵与实现途径[J].中国高校科技,2014.8.

[3]陈晨,田倩,韦彩霞.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转移产业承接力评价研究[J].河北企业,2016.4.

中图分类号:G 64

文献标识码:A

猜你喜欢
京津冀协同发展产教融合高职院校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