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实践教学 突显应用型人才培养
——以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表演专业为例

2016-03-16 10:31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应用型课程体系职业

汤 洁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

强化实践教学 突显应用型人才培养
——以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表演专业为例

汤 洁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

在当前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本文对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思考,提出了以应用为主导的培养目标、构建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式和评价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方面问题,从而探究出一条地方高校应用性人才培养的可行性道路。

实践教学;应用型人才培养

我国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发展规划下,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成为地方高校义不容辞的使命。要培养应用型人才,我们就要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大胆改革。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其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更有效的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出产业转型升级和公共服务发展需要的'全面发展型、综合型、创新型'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以推动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1]。这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高校自身生存发展壮大的需要。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2014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提出:“中国高等教育将发生革命性调整,我们要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探索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的发展道路……”。在当前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通过怎样的改革与实践,才能为经济发展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应用型人才,是我们当前的紧迫任务。

在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如何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模式以及评估制度,实施人才教育过程,培养出能够突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此过程可分为四个方面:第一,确定目标;第二,构建课程体系;第三,与之相匹配的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第四,为实现这一过程的管理和评估制度。即:目标+方式(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为了注重应用性人才培养的实证性研究,把对应用性人才培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我校(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表演专业的实际案例,探究出一条地方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应用性人才培养的可行性道路。

一、确定“应用”为主导的培养目标

应用型人才培养,即以“应用”为主导,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导向,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实践性、应用性和技术性,培养现代技术的应用者、实施者和实现者[2]。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即人才培养目标是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育模式,在培养过程中更加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更加强调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并将此作为学生贯通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重要教学活动。因此,我校音乐表演专业将“应用型”培养目标落到实处,坚持“实践育人”的指导思想,并将此贯穿于专业培养目标、教学目标、课程目标等各个环节,真正体现“应用为本”的理念,不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强调创新能力、就业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明白自己学成后要做什么,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以适应经济社会多元化、多样性的要求。根据市场调研和音乐表演专业职业岗位能力分析,我校将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德艺双馨、专业知识扎实、综合素质良好,能够在各级各类艺术演出团体、文化传播和演艺公司及社会文化培训机构,从事音乐表演、文艺活动组织与策划、艺术辅导与社会培训、文化传承与保护等工作,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音乐表演专业人才。

二、构建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

美国芝加哥大学泰勒教授曾经指出:“课程选择取决于目标设定”。人才培养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结点,而课程设置则是培养目标的全面体现。在知识结构上,应用型人才培养注重专业素质、实践能力的培养,把以学科为导向的学术逻辑体系转变为以专业为导向的技术逻辑体系,强调服务生产一线、管理生产一线的能力,既要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性,尽快适应岗位需求,也要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我们构建了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音乐表演专业课程体系。

(一)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比例

实践教学要贯穿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各个教育环节,围绕对应用型人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要求,强调以能力培养为中心。国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强调了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要性,充分肯定了实践教学环节在实践育人工作中的重要位置。为了全面落实高校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我校音乐表演专业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在构建课程体系中,加强了音乐表演专业的实践教学比例,使实践总课时占教学总课时的比例达到73%。

(二)构建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

根据所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按照音乐表演专业“以音乐审美为统领、艺术实践为手段、舞台表演为目的”的专业特点,我校音乐表演专业提出了“一根主线、两个强调、三个突破、四个加强”的音乐表演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方案,采取模块组合法的方式,构建了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一根主线:即课程体系的构建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实践教学环节;两个强调:即强调职业性和特色性。职业性主要是贯彻多证书制度,特色性主要体现在与地方经济结合,开设地方特色课程;三个突破:即突破“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课程观;突破“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传统教育观;突破理论知识课程与实践课程相互分割的教学观;四个加强:即加强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层次性和创新性。

从构建出的音乐表演专业课程体系框架图得出:无论是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还是课程体系的构建,其起点都是从职业岗位开始:市场→职业岗位→能力→课程→实践→职业资格证书→实习,沿着这条线,最终把学生推向市场。显而易见,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在能力开发的基础上进行的,而能力的开发又是在职业岗位的定位上进行的。由此,我们把课程体系与职业能力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突出了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职业教育指导思想。整个课程体系突出了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兼顾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成功构建出一个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体,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培养为两翼,素质教育、职业道德贯穿全过程,知识、能力与素质协调发展,具有鲜明特色的音乐表演专业课程体系。

三、改革创新教学模式,突显应用型人才培养

为了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培养出表演行业岗位群和用人单位所期望的“实践能力强、实现零距离上岗”的毕业生,我校音乐表演专业大胆改革创新教学模式,以突显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一)改革课程教学模式

音乐表演专业的课程教学,不仅需要重视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同时也需要有大量的舞台表演实践经验。因此,我们根据音乐表演专业“围绕舞台、造就人才”的专业特色,大胆改革课程教学模式,突破了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形式,创建了以舞台表演为中心、“课堂+舞台”的教学形式,形成了“课堂教学→舞台演出→课堂教学”的人才培养特色。在音乐表演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安排阶段性的教学汇报,打造“早登台、多登台、全过程实践”的课程教学模式,以锻炼学生的艺术实践表演能力。

(二)构建实践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

我校音乐表演专业紧密围绕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对职业领域现状与发展需要的深入调研,切实把握社会对音乐表演人才培养在知识、技能、能力等方面的实际要求,按照音乐表演专业特点,坚持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突出专业特色的原则,成功构建了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践课程体系。我校音乐表演专业实践课程体系主要包括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两个方面。实践课程体系紧紧围绕全面发展型、综合型、创新型原则和基础性、专业性、职业性的原则,将专业技能训练与职业能力培养作为实践教学的两条主线,并使其有机相互渗透,互相融合,突出职业性,注重专业性,强调融合性,贯穿连续性,体现立体型的综合实践教学体系[3]。

(三)以“校企结合”为切入点,构建开放性教学模式

我校音乐表演专业构建并实施开放性教学模式,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教学不再囿于传统课堂,延伸到校外实训,把“校企结合”作为教学改革的切入点,深化院团结合、校企合作,企业参与实践教学,使学院和艺术团体等企业互动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出表演行业岗位群和用人单位所期望的“实践能力强、实现零距离上岗”的毕业生。通过“实习(实训)进企业”、“表演艺术家进课堂”等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将教学过程同行业企业的运营过程和规程相对接。一方面聘请艺术团的优秀演员参与本专业的教学活动,另一方面把部分优秀学生放在社会演艺机构参加社会实践,在保证基础理论、文化知识课程学习的同时,允许学生参加演艺机构的创作与演出、组织与策划等实践活动。这种“请进来、走出去、早登台、交叉实践”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在综合表演能力、创编能力及组织策划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大提高。

四、规范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发挥评价导向功能

良好的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具有重要的激励作用,我们要以评价为助推器,推动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为了使人才培养模式能与社会、市场的需求(变化)同步,我校音乐表演专业建立了一套适合本专业自身实际、科学合理、公正透明、便于运作的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并使之规范化、制度化、长期化。通过随时收集实施情况、分析反馈信息等手段,对构建方案作出及时修改与调整,使之达到更加完善的地步。同时,音乐表演专业实施第三方评价,建立了毕业生就业单位就业信息反馈,学生及其家长教学质量及就业信息反馈,行业协会就业信息分析,委托研究机构调研分析等多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并对毕业生毕业后至少五年的发展轨迹进行持续追踪。同时通过对教育教学活动和学生职业发展的信息化管理,分析学生、教师、管理人员等有关学习、教学、工作等方面的信息,为教学质量管理、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调整创新、制度设计等提供科学依据。

人才培养模式是某种人才培养思想或理论的应用化、具体化、操作化。人才培养模式不是唯一的,建立人才培养模式的人才培养思想或理论不同,人才培养模式就会不一样。“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体现在以“应用”为本的理念,实践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环节[4]。我校音乐表演专业在课程体系构建方面充分考虑“学以致用”的特点,开设了面向职业生涯的、以“应用为本”的课程;在形成相对比较完整的由课程内实践教学环节、课程外实践教学环节和校外实践教学环节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基础上,强化实践教学,切实解决了“校企结合”的问题,突显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满足了受教育者成长和发展的不同需要,同时也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高素质的应用型音乐表演专业人才,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就业创业竞争力。为了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优秀人才,我们还需开展更加深入扎实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与改革试验,在国家和学校政策、资源强有力的支持下,培养和造就一支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师队伍,通过开展多种形式、不同层次的教育教学改革试验,使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得到逐步的提高。

[1]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意见(豫政[2014]75号).2014.09.

[2]王青林.关于创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若干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3(6).

[3]王景.音乐教师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研究与实践.[J]中国音乐教育,2013(10).

[4]关仲和.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0(8).

2016-10-10

[资金项目] 本文系“2015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资助项目(2015GGJS-285);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以演促学、以赛促能”视域下音乐表演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阶段性研究成果。

汤洁(1976-),女,硕士,河南省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学院音乐学院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猜你喜欢
应用型课程体系职业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职业写作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我爱的职业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