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课堂意外”的应对

2016-03-16 09:44顾薇瑾苏州市吴中区迎春中学江苏苏州215128
化学教与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备课

顾薇瑾(苏州市吴中区迎春中学 江苏苏州 215128)



面对“课堂意外”的应对

顾薇瑾
(苏州市吴中区迎春中学江苏苏州215128)

摘要:一堂好课需要教师课前精心的准备,但课堂上的突发状况却会打乱教师事先设计好的教学思路,是不理会状况我行我素,还是根据状况临场发挥成了将课堂进行到底的两难选择。针对几种不同的“课堂意外”,只提升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是不够的,我们还可以试着将“触角”伸向其他学科,增大自己的知识面,积累教学过程中的各类教学经验,培养我们应对“意外”的能力,让“意外”为我们服务。

关键词:备课;课堂意外;灵活应对;掌控课堂

“认真备课”——教学“七认真”第一条,是教师执行教学计划、上好每一节课的前提和基础。特别是对于青年教师,有没有认真地准备好一节课是能否上好一节课的开始,于是在每节课之前,教师都会认真阅读本学科的教材、教参,对照课程标准以及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制定好自己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为自己的课堂制定完美的框架和路线。

但是,我们在教学时也往往会遇到“计划赶不上变化”的时候,课堂上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意外情况,这个时候是按部就班还是另辟蹊径呢?对于很多经验不足的青年教师,前者是首选,自己的教学进度不会被影响,但会造成课堂断层;后者想选,却又担心自己不能应对自如,从而使教学变得杂乱无章。笔者在初次进行初三化学教学的过程中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

一、“课堂意外”的几种类型

1.各门学科之间的知识交叉

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第一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要求学生掌握微粒的性质,并能利用微粒的性质解释实验现象,同时还要了解构成物质的几种微粒的特性。按照惯例,这部分内容大多是以花香、酒香为开头,引出微粒的第一个性质:在不停地运动;然后进行浓氨水挥发的实验再次验证。但是当笔者刚开了个头,就有学生提出“老师,这些内容我们物理课上都学过啦,微粒除了不停地运动,是不是相互之间还有空隙啊?”“对啊对啊,微粒还很小,我们肉眼看不到!”其他同学也争相说着。就在笔者还一愣一愣的时候,学生已经把微粒的三个性质讲完了。

2.学生反应不合老师的“心意”

笔者曾听过一节有关结晶的公开课,课上有结晶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钾溶液两个实验。老师按照学案上的要求先让学生量取10mL浓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蒸发结晶,然后要求学生再量取30mL水,加热后不断加入硝酸钾配制饱和溶液,由于事先只准备了一个量筒,所以学生听到老师要求后,迅速用刚量取过氯化钠溶液的量筒量取水,老师看到后,直接制止“不行不行,你们要先洗一下量筒,不然会有氯化钠杂质,配的硝酸钾溶液不纯”。接下来的实验可想而知,学生每做一步,就抬眼看看老师,不敢再贸然动手。

3.预作成功的实验课堂演示时失败

在进行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实验前,笔者在实验室里进行了3次实验试做,都可以顺利达到实验要求,于是便胸有成竹地走进了课堂。可是在正式上课时,实验结果却让笔者傻了眼,大概确定红磷充分燃烧后,等待集气瓶冷却,打开止水夹,水却不听话的到了导管就再也不肯进入集气瓶了。难道是红磷燃烧还是不够充分?还是冷却的温度不够呢?又或者装置漏气了?可是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好像没问题,气泡、水柱都有啊,红磷燃烧的时间也足够长了啊,难道是因为上课时间的关系,冷却的温度不够吗?带着疑问笔者再次按照实验顺序进行了实验,为了保证冷却时间,笔者把实验装置先“晾”在一边,与学生讨论实验失败的可能原因,并且要求学生阅读书本上实验操作步骤找出其中的关键词,确定冷却时间足够后,再打开止水夹,但是发现结果还是没有改变。

二、课堂教学中应对“课堂意外”的几种方法

1.针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学科交叉时,可采用知识的融会贯通

针对上文中出现的意外,笔者有一瞬间迷茫:是不管学生的回答,只当学生不知道,继续按着备好的课往下讲吗?这样会不会让学生感觉“这个老师怎么这样,都说学过了还要讲,真没意思”?可如果不按着原先的路线走下去,那又应该怎么上?在思索片刻后笔者问学生“那你们知道不同微粒运动的能力是否一样呢?虽然微粒间有空隙,那是不是所有微粒间的空隙都一样呢?”看着学生疑惑的眼神,笔者开始了浓氨水挥发的实验,要求学生思考为什么盛有浓氨水的烧杯内不变色,而盛有酚酞溶液的烧杯内却变色了?从而得出结论:微粒运动的能力是不同的;对于第二个实验“水与酒精的混合”做了相应改变,要求两位同学分别同时向15mL水中加入15mL酒精和15mL酒精中加入15mL水进行混合,并观察现象,结果会发现两种混合液的体积是不一样的,这又是为什么呢?马上又有学生提出“老师,这不科学啊!一样体积的溶液混合,虽然体积都会小于30mL,可是为什么两者还会有差异呢?”由于事先在水中加了红墨水,所以笔者再让学生回忆两种溶液按不同顺序混合时现象有什么不同,学生才发现原来还和液体的密度有关;而第三个实验笔者分别选择学生中力气最大和力气最小的两位同学进行水和空气的压缩,让学生自己小结原来物质状态不同,微粒间的空隙也是不一样的。

通过这节课,让笔者了解到要上好一节课,仅对本学科的知识掌握了解是不够的,现在,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例如我们熟知的化学与生物,在讲到有机物时就有很多内容是共通的,而通过初中化学的教学,笔者也发现初中的物理和化学同样有很多内容是相通的,这次是微粒的性质,还有接下来涉及到的物质的组成、原子的发现、能源的利用等等,作为化学老师如果只局限在熟知本学科的教学内容,就会造成学生知识点的重复学习,浪费课堂上宝贵的时间。所以我们更应该督促自己多翻阅其他学科的教材,了解其他学科涉及到的知识点,取其精华,为自己所用,既可以丰富自己的备课内容,也可以在课堂上遇到类似情况作出适当调整,努力做到同一个知识点讲出不同的味道,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内容。

2.针对学生反应不合“老师心意”时,可借题发挥,顺势引导

虽然备课时要求老师不仅要备好教材和教参,还要备好学生,但毕竟教师不是学生,只能做到“希望学生这么想这么做”,而不能做到“学生真的这么想这么做”。这个时候教师又该怎么办呢?

上过“结晶”这节课的老师都知道,这节课后半部分的教学内容就是如何提纯混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晶体以及如何提纯混有少量硝酸钾的氯化钠溶液。当时听到开课老师的制止声后,坐在笔者身边的老师就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为什么不将错就错呢?可以让学生继续这么操作,配好溶液以后再让学生思考自己刚才的操作有何不妥,会造成怎样的后果,如何解决?即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实验操作的严密性,又可以自然地过渡到接下来的教学环节。

类似的情形在其他学科中也会遇到,有的时候,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进度,为了不打乱自己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总会制止学生的提问、否定学生不合自己要求的答案,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视而不见等等,长此以往,学生就不愿再发言,不愿再思考,看似水到渠成的一节课变得无趣,到最后学生还要被老师指责不动脑筋,不配合。这个时候我们更应该想想学生为什么会如此,我们是否可以在自己设计的提问上多下点功夫,使自己的提问更有针对性,更加清晰明了,这样就能尽量使学生有的放矢;就算学生的答案还不是尽善尽美,教师要做的也应该是继续引导,使学生慢慢走向自己预设的方向,既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又保持了课堂的连贯性。而对于学生的实验操作规范,我们可以事先列出通俗易懂的实验步骤以便学生进行实验,如果还有错误,教师也不必急着纠正,我们可以“借题发挥”,这样应该比简单的书面纠错更能使学生印象深刻。

3.针对实验的失败,选择面对,带领学生一起寻找失败的原因

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在教学中会遇到各类实验,备课时虽然会反复进行实验,确保实验的成功,但还是无法保证最后一次“演出”的完美成功。所以有的教师对于实验都会采取能不做就不做,有视频就绝不亲手做的态度,但实验的魅力往往并不在于实验的成功,而在于在失败的过程中寻找原因、积累经验。

针对“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实验”的失败,笔者当时的决定是先把教学进度放下,带着学生拆解了整个实验仪器,从零开始,从集气瓶到橡皮塞再到导管,一位眼尖的学生终于发现原来是连接导管的橡胶管有一点点破损,可是短时间内气密性检查却查不出来,但由于实验中要冷却一段时间,所以小小的一个破损对于后面的实验结果却破坏力极强。于是笔者也顺势让学生知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道理。

面对实验,老师总是抱着又爱又恨的感情,爱它,因为实验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恨它,因

为实验不一定会“听”自己的话。面对课堂实验的失败,教师要做的第一是尽可能在备课时预想到尽可能多的实验结果,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不断的积累教学经验,第二,一旦遇到实验失败不能慌,不能手忙脚乱,我们可以大方地带着学生一起寻找失败的原因。失败的实验也许会让我们在得出结论前走些歪路,但同样会让学生对这个实验的分析更加全面深刻,也许就会让我们收获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课堂的魅力在于谁也无法预测下一分钟会发生什么,我们讨厌意外,总是希望45分钟都能按照自己事先设计的路线循序渐进,可是意外却总是不期而至,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对“意外”视而不见,而是迎“意外”而上。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虽然课堂上的这些意外可能会打断我们的教学思路,让我们猝不及防,但是我们更要感谢这些“课堂意外”,正是有了这些意外才促使我们不断的学习成长,学会随机应变,学会灵活应对,让我们努力做到不再对“课堂意外”说“No”,就像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不论教育者怎样地研究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我们要做的不仅要使自己拥有扎实稳定的专业理论基础,更要培养自己应对意外情况的应变能力,掌控课堂的能力,善于灵活运用现有教学工具,根据课堂实际情况随机应变,妥善处理课堂意外,并不要忘记在课后认真总结,从而使自己不断积累在课堂应变中的经验和教训,做课堂教学的有心人,做一个合格的教育实践者!

参考文献

[1]余学森.有效教学十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4:170-179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11:282-293

[3]中学化学国家课程标准研制组.化学九年级上册[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5:62-63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03.017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3-0046-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猜你喜欢
备课
怎样上好小学语文课
浅析高中阶段物理学科的特色教育
如何打造数学高效课堂
辨析判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标准应是教学质量
孩子刚入学,父母咋“备课”?
如何构建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
浅谈小学数学如何进行有效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