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性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学策略*

2016-03-16 09:44唐杰江苏省姜堰第二中学江苏姜堰225500
化学教与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个性化发展教学策略

唐杰(江苏省姜堰第二中学 江苏姜堰 225500)



适应性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学策略*

唐杰
(江苏省姜堰第二中学江苏姜堰225500)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该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为适应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适应性教学。教学中,教师在全面了解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积极开发教学内容,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手段,重视课堂教学中的生成,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评价,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关键词:适应性教学;个性化发展;教学策略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2013年度重点课题《基于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适应性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B-b/2013/02/161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采用相同的方式、不变的教学策略来传授相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要尽力适应老师单一的教学模式;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该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教师应该尽力去适应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这就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策略——适应性教学。

一、适应性教学的内涵

适应性教学最早源于(美)加涅,他在《教学设计原理》中提出,“适应性教学这一术语通常指恒定地监控着学生的进步,并根据学生的进步情况变换教学内容的材料和管理系统”。今天,适应性教学是指让在成就动机、能力倾向、学习风格、先前经验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的众多学习者达到共同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适应性教学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个别能力以及需求特点,动态地组织和呈现适合学生学习水平的内容信息、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采用变化的教学策略等。

适应性教学强调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经验、学习动机、能力倾向等差别的基础上变换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调节教学过程,使教学成为一种动态生成的过程,使不同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的积极性。适应性教学强调教师的课堂教学要适应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要力图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尽力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力,课堂教学要为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因此,适应性教学在新课程背景下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它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有效的教学策略。

二、适应性教学的理论基础

适应性教学是在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基础和中国传统的因材施教教学原则上的进一步推进和发展。

1.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智能的结构》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描述了九种人类的智能因素: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认识自然的智能、生存的智能。他认为,“人与人的差别,主要在于人与人所具有的不同智能组合。”每个人都拥有多种智能,只是由于智能因素的组合情况不同,有些人可能在某些方面表现比较突出,而在其他方面表现得比较欠缺。由于每个人有不同的智能组合,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这就形成了个人的学习风格,因此,教育必须考虑到学生的智能差异。

智能具有很大的发展潜能,人的智能发展完全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得到开发和加强。只要提供有利于多元智能开发的条件,便能使每个人都能在他的优势智能和其他智能上达到较高程度的发展。因此,教育应该尽可能地发展学生的各种潜能。

适应性教学是在多元智能理论之上的进一步推进。适应性教学承认个体的智能差异,它主张开发学生的多种潜能。适应性教学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考虑在教学过程中扬长避短,实质上是承认学生具有不同的优势智能。可见适应性教学是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的。只是适应性教学关注课堂教学情景中教师的一些具体教学行为,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一种方法论上的指导。适应性教学是多元智能理论的具体化,对教学实践有更强的指导意义。

2.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因材施教”是孔子的一个重要教育思想,对教育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材施教首先强调教师要深入的了解学生,要掌握学生的不同特点。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要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选取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孔子把学生分为“上智”、“中人”、“下愚”不同的类型,同时,孔子根据不同的学生的兴趣、性格特征等进行不同的教育。可见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是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考虑到学生的智力水平、兴趣爱好,并在此基础上实施不同的教育。多元智能理论强调智能的多样性,无疑它给因材施教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根基。适应性教学,实质上是对因材施教的继承与发展,适应性教学倡导个性化教育,倡导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是适应性教学承认个体智能上的差别,但并不赞成能力分组。适应性教学认为将学生进行能力分组,可能会造成学生之间的成就差异,那么低成就的学生将会逐渐丧失自尊和学习的积极性。这是适应性教学与孔子的因材施教的不同之处。

三、适应性教学对当前课堂教学的诉求

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课堂教学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关注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变化。因此,新形势下的教师应该具有敏锐的感受力和洞察力,准确的判断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把握教育时机,适时地转换教学方式、方法,变换教学手段,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所以,新课程背景下适应性教学显示出了他独特的、强大的生命力,它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1.了解学生个体的差异性

学生个体具有差异性。适应性教学是以多元智能理论和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为理论基础的,因此适应性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倡导在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那么,如何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呢?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与学生进行交谈;收集学生的资料;和其他教师交流共同探讨;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等方式来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加德纳等人研制了一种“光谱项目”,为我们评估与了解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多彩光谱象征着每个孩子智能、风格、潜能所表现出的广泛的多样性,就像光通过多棱镜透射出五颜六色的光谱一样。它强调为学生提供启发不同智力的材料,使学生和材料、环境不断发生互动,在互动的过程中,每个学生就会自然表现出各自不同的智力类型。教师在这种自然的环境里,观察、记录、分析,了解学生的智能差异,从而有针对性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开发教学内容的特色性

教学内容是教师教学的重要载体。以化学教学内容为例,传统的化学教学内容大部分为化学概念、原理和知识运用过程,教师选取这样的教学内容容易使课堂教学枯燥乏味,不能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也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性。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灵活多样,比如选取一些化学史料,某些化学知识的发展背景,介绍一些化学家,特别是选取和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一些开放式的教学内容,比如:设计生活中的化学知识通过化学实验进行探究式教学,选取这样开放式的教学内容不仅能培养学生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在这一过程中能够使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层面上发展个性特长。

3.实施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方法影响教学效果。适应性教学强调不同个体间的差异,并倡导教师变换教学方式方法,来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风格、思考问题的方式都存在着差别。因此,教师的教学不应该采用千篇一律的方式方法。教师应该提供多样的教学形式,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学方法的转变可以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够以最佳的状态摄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素养。比如,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理解反应热的概念可以让学生动手摸一摸物质反应后温度的变化,感受热效应,进而再进行理论推导;把零碎、松散的化学内容转化成生动的化学故事、原理,或者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得化学初步知识;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时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实现;在化学课堂中可以通过开展化学实验,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化学……

4.重视教学过程的生成性

教学过程是动态生成的。适应性教学不仅关注学生的兴趣,而且关注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状态,教学的逻辑起点应该是学生的认知结构。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提升原有的知识,帮助学生实现由掌握学科知识到形成学科素养的过程。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在课前备课的过程中会有所考虑,教师应该有充分的准备,但是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教师应

该根据学生的实际反应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不能完全按照预设的想法进行。比如:在一节化学习题课上,老师要依据学生事前作业完成的情况,找出常见的错误,课堂上有针对性评讲;同时,还得根据课堂中生成的新问题进行探究和分析,实现问题到问题,问题到超越。也就是说,教师要处理好教学的预设性与生成性的关系,突出教学过程的生成性。

5.实现学生评价的发展性

用发展的观念评价学生。适应性教学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那么,以适应性教学为指导的课堂教学也应该改变以往的课堂评价方式。以化学学科为例,以往评价学生往往是看学生在课堂中掌握的化学知识的多少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学习中的问题,重在应试能力的考核,这种评价关注的是学生的化学概念-知识应用的逻辑智能,而忽视了学生其他智能的发展。适应性教学应承认学生的多种智能,承认人的智能是以多种方式存在的,每个人的智能组合方式不同,那么就不能用单一的尺度来评价学生。所以,化学教学对学生的评价标准不应该只是以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为依据,更不能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指标,而应该用发展的眼光,采取动态的方式,强化化学学习的过程性评价、阶段性评价,重在培养化学素养及关键能力。总之,对学生的评价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同时,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美)加涅.教学设计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皮连生,译,2004,1

[2](美)加德纳.智能的结构[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沈致隆,译,2007,4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03.015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3-0042-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猜你喜欢
个性化发展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谈体制化时代下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及对未来教育之路的见解
改善学校教育,促进青少年个性化发展
论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策略
民办高校大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