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永玺
孙中山和辛亥革命前后的工人运动
文/王永玺
工运史话栏目开办已经一年多了,自栏目开办以来,受到各地工会读者的喜爱。为满足广大读者对中国工运史的阅读需求,进一步丰富工运史话栏目的内容,系统化地介绍我国工人运动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编辑部特延请工运史专家、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授王永玺撰写系列文稿,以期对工会读者进一步了解工运史带来助益。王永玺教授的一句话很有见地,他说,工会工作需要继承和创新,如若不了解历史,谈何继承?这正应了历史学家范文澜的一句话:我们要了解中华民族的前途,我们必须了解中华民族过去的历史。本文是王教授为本刊撰写的第一篇工运史文稿,讲述孙中山与工人运动的往事。将近百年前,孙中山先生就说:“我要当工人的大总统”,足见中山先生对工人的重视程度。吴明福
颂中山
天翻辛亥废帝制
地覆约法创共和
劳资和谐主节制
扶助农工师苏俄
中国近代工人阶级诞生并成长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更确切地说,它是在1840年爆发的中英鸦片战争后,伴随着外国资本、中国早期官僚资本和中国民族资本这三种资本兴办的近代工业而产生和发展的。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由于甲午战争的失败、戊戌变法的影响尤其是辛亥革命运动的兴起,近代工人阶级的队伍不仅随着资本主义工业的初步发展而扩大,其人数据不完全统计,已由甲午战争时的约10万人发展到辛亥革命前后的百万人左右,而且更重要的是,这时期以孙中山为旗帜的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革命派,基于对广大工人群众悲惨境遇的同情和为了争取他们支持、参加革命,开始深入其间,进行宜传、鼓动和创建团体,使工人群众思想觉悟和组织程度日益提高,政治与经济斗争空前活跃,从而标志着中国工人运动已由完全受行帮会党控制的原始时期转入积极追随资产阶级的新阶段。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出身农民,青少年时求学香港,因此,他深知农工劳动人民之疾苦及封建官吏的暴虐和外国殖民主义的猖撅。后因革命需要,又经常去南洋、日本和欧美诸国,仔细观察并研究其政治、经济、文化尤其是人民生活状况,分析利弊,以供回国领导革命和将来建设的借鉴。早在甲午战争时,由于中国惨遭失败而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孙中山决心投入推翻反动腐朽的清王朝的革命伟业。当他主持制定中国资产阶级第一个革命组织兴中会和后来同盟会的纲领时,除政治上提出民族主义、民权主义的内容,即“驱逐糙虏、恢复中华”,建立美国式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外,还特别强调经济上实行以“平均地权”为内容的民生主义。这说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从革命的伊始就深切地同情和关注劳动人民。后来,随着他们不断去西方各国游历、考察,对资本主义的认识也开始比较全面、深刻。西方各国尽管经济发达,科技进步,但其劳资矛盾尖锐,贫富悬殊严重,社会局势动荡。因此,孙中山又极力主张在中国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应和社会主义革命“毕其功于一役”。他认为,如果能实行同盟会纲领中的民生主义,实行征收地价税和铁路、电气、矿山等有关影响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实行国有等,就可以在民主革命胜利后不必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这种主张尽管是充满善良愿望的空想,后来辛亥革命的失败就是证明。但是同情工农劳动人民并力图缩小贫富差别的民生主义,毕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特点,它不仅激励、鼓舞当时先进的中国仁人志士为推翻清朝、建立民国而流血牺牲和英勇奋斗,也正是以上的政治尤其经济纲领,在不同程度上调动了工农劳动人民的革命热情,而使其积极追随资产阶级。
辛亥革命前后,中国革命在更完全的意义上进入了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新阶段。这期间,中国工人运动的主要特点是工人阶级作为资产阶级追随者而投入革命的。中国工人阶级由于诞生和成长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它不仅和世界无产阶级一样受着资本的剥削,而且还要受帝国主义的民族欺侮和国内封建主义压迫,因此,这样特殊的政治、经济地位就决定了它从一开始革命就异常坚决、彻底和特别能战斗。在辛亥革命运动中它的这一突出特点已经初步显露出来,创造了光辉业绩,主要表现如下:
第一,工人积极参加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创建的革命组织。1894年,孙中山在植香山创建的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在有据可考的286名会员中,工人就有54人,约占其总人数的1/5。由此可见工人参加的踊跃及所占的地位。1905年创建的同盟会,工人仍占其中的7%。在同盟会及其下属革命组织负责联系或帮助建立的海内外秘密结社及团体中,更有大批手工业工人和城市苦力在其中,有的甚至就是早期工会组织。
第二,热烈响应孙中山号召捐献资金,支援革命,并为武装起义制造和运输武器。1911年春,孙中山筹集革命党人的经费,海外华人尤其是侨工们,纷纷慷慨解囊,甚至倾家荡产捐献。因此,在很短的时间内,捐出18. 7万元巨资,给这次起义提供了宝贵的经费。为制造、隐藏和转运武器,机械制造工人、运输和搬运工人,冒着坐牢、杀头的危险,勇敢而机智地出色完成任务。工人群众在革命党人领导下,有时扮成结婚的迎亲队伍,在礼品箱和新娘的花轿中藏着供起义时急需的炸弹和枪支,在光天化日之下,吹吹打打、喜气洋洋地在清军的眼皮底下,把武器运进了广州城。
第三,直接参加武装起义,浴血奋战,不怕牺牲。据调查,在孙中山领导的十次武装起义中,每一次都有工人参加,他们冲锋陷阵,英勇顽强,有时还担当了起义的主力。1906年,同盟会领导的萍、浏起义,当地6000名煤矿工人不仅首先发难,而且后来还成为与清军作战的主力,并为此作出最大牺牲。1911年,广州起义共牺牲86人,其中有15名工人,年龄最小的仅18岁。他们在战斗中那种一往无前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使“草木为之含悲,风云为之变色”。1911 年10月,在以武昌起义爆发为标志的辛亥革命高潮中,各地工人群众更以空前的热情和战斗姿态,投入革命洪流。京汉铁路工人、川汉的筑路工人,首先掀起支前和参军的热潮,有的还自发投入狙击南下清军的战斗。汉阳兵工厂工人昼夜加班加点生产军械和弹药,交付革命军使用。在上海的“光复”中,广大工人组织了义勇队、敢死队,奋勇向清军攻击,从而起了重要作用。武昌起义的消息传到汕头时,绍兴号轮船上的水手,首先把辫子剪掉,与码头工一起,拿着手榴弹、喊着打倒清朝皇帝的口号,冲向街头,游行示威。在工人队伍的震撼和压力下,警察和炮台都挂起白旗。1913年,在孙中山发动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前后,武汉和上海的工人也曾积极响应。汉阳兵工厂工人发动了罢工。上海工人在中华民国工党领袖徐企文率领下,毅然发动夺取制造局的战斗。但因准备不足,孤军独进,最后寡不敌众而失败。有些工人英勇牺牲,徐企文被俘后押到北京,惨遭袁世凯杀害。总之,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工人阶级在孙中山领导的推翻清王朝和反对袁世凯的斗争中,显示了高度的爱国主义和英勇战斗的革命精神,作出巨大贡献,成为社会公认的一支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
1911年10月,随着武昌起义的爆发和成功,辛亥革命迅速地进入高潮,在清王朝被推翻、封建势力遭受沉重打击的短暂时期,一方面,资产阶级共和派或一些政客,利用民主共和国的建立与《临时约法》的颁布,于是鼓动工人或假借工人的旗号,纷纷成立所谓的工人政党和工会组织;另一方面,广大工人群众由于受到革命的洗礼和鼓舞,也开始向国内外资本家发起主动进攻,开展空前频繁、激烈的经济和政治罢工,并在斗争中自发组建工会或以工人为主的群众团体。其中较有影响的组织和团体如下:
首先是中华民国工党。该组织在1912年诞生于上海。其名义领导人是资本家朱志尧,任工党正长,而实际负责人是教师出身的共和派徐企文,任工党副长。该党宣称其成立宗旨:“团结全体工界(包括资本家)发展工业”,并为工人争取平等的社会地位、人道主义的待遇和政治权利;不提倡工人罢工,主张与资本家相提携,对不义资本家之苛待工人,方用罢工手段;政治上拥护共和与议会制;经济上崇信孙中山提倡的民生主义。该党成立后,一度风靡全国,尤其在东南沿海城镇和工业区。不到一年,各地组织的支部已传布16省和南洋诸岛,党员约40万人。该党上层成员复杂,三教九流均有;其基层多是工人。如同年3月6日,杭州工党支部成立,出席大会的男女党员,“均系劳动中人,而会场上之肃静实不多见,议者咸谓近日劳动界之程度,于此可见一斑”。
其次是中国社会党。该党是资产阶级政客江亢虎,于1911年11月在上海宣布成立的。该党声称欲实现无宗教、无国家、无家庭的“社会主义”,为此他提出两大主张:一是废除遗产继承;二是所有土地税归公。其实这些主张无非是抄袭欧洲社会党和无政府主义纲领中的一些词句而欺世盗名罢了。因此,江氏当时虽扬言该党已拥有成员数十万,而实际上却远远不如中华民国工党的人数、活动及影响。但是,无论前者还是后者,它们根本不是工人阶级组织,更不是工人阶级政党,而是具有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性质却有工人群众参加的人民团体。当然,我们也应该承认,参加上述组织的工人,毕竟突破了原先行帮会党的狭隘天地和封建意识及等级条规的束缚,而到一个新的团体和领域去观察、磨炼和思考,这对启发工人阶级思想觉悟和组织程度还是有所裨益的。
再次,是创建的工会组织。这期间,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领导和帮助工人建立了一批早期工会。1912年3月,在洛阳,洛潼铁路工程师徐世远发动职工成立了铁路同仁共济会;同年6至9月,在上海,有丝商吴菊廷、敖保安等人筹备建立了缫丝女工同仁会,二人曾一度控制了该会,有留日学生俞惠民为江南制造局筹建了颇具规模的上海制造工人同盟会和维持会,并担任会长;同年4至7月,四川罗法言和湖南的李达寿、常治还分别组建了省总工会,等等。与此同时,工人阶级因受革命的影响,比较频繁地发动了罢工斗争,据不完全统计,仅1911年到1912年就有24次之多,而且出现了规模较大的同行业的同盟罢工。有些工会则是工人阶级在罢工斗争中创建的。如:1912年,在上海银楼工人为组织罢工而成立了工会;同年6月,汉口租界车夫同益会也是在规模空前的同盟罢工中诞生的。总之,在辛亥革命后至袁世凯公开镇压革命的短暂期间,工会运动确实有了一个昙花一现的高涨。正如代表帝国主义喉舌的上海《捷报》惊呼的:“这种工会精神的主义和方法,在中国工人阶级中间,是日趋显著的。”
总之,从以上内容可知,孙中山不仅是民主革命反帝反封建的旗手与先行者,而且也是近代工运的开拓前驱。更值得圈点的是,他在五四运动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启之后,更是为工会颁布制定第一个法令,与共产党合作制定扶助农工的政策并曾说:“我要当工人的大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