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今
(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工学院,辽宁铁岭,112001)
农村留守家庭大学生行为矫正的实践与思考
谷今
(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工学院,辽宁铁岭,112001)
留守家庭是城市化发展的产物,留守家庭的孩子考入大学后出现了很多的行为和心理问题,渐渐演变为影响社会发展的一种负面力量,我们应该思考如何矫正这种行为,并通过各方的力量让农村留守家庭的大学生可以健康成长,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本文通过对农村留守家庭大学生行为的产生背景及其研究范围进行界定,进而得出行为矫正的切实可行的实践办法。
农村留守家庭;大学生心理;行为矫正;实践与思考
留守家庭大学生行为问题是我国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产物,最近社会中出现的大学生杀害宿舍同学,北大清华学生投毒等事件已经严重危害到社会进步与和谐发展,也引起了社会高度重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该关注留守家庭大学生行为问题,从正面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
经过教学研究和调查发现,我国农村留守家庭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问题产生的根源主要是缺少父母陪伴,亲情相对缺失,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农村家庭条件不好,大部分的家长都外出去周边城市或外省市打工;二是我国落后的户籍管理制度,限制农村户口,使得农村留守家庭的孩子无法去城市就读,高额的借读费用父母也担负不起。
(一)农村留守大学生家庭教育缺失
由于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家庭的大学生亲情相对缺失,情感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心理健康方面在某种程度上存在阴影,在遇到心理问题时得不到父母的关怀和开导,这些都严重影响留守家庭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健康,在未来的人生路上极易形成扭曲的人格。[1]具体表现在留守家庭大学生行为习惯较差,容易出现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缺乏爱心等心理行为,这些大学生还容易发脾气、性格冲动,一旦这些农村留守大学生的心理失衡、道德失范和行为失控极易走向犯罪的道路,因此社会必须高度关注(2)。
(二)农村留守大学生心理发展现状
由于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家庭的大学生缺少家庭教育,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极容易走向极端。因此,在留守家庭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幼儿期和青春期是留守家庭大学生性格养成的关键期,在此时期,他们会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此时期如果他们没有接收到良好的教育,那么这对他们融入社会是极其不利的,因为家庭教育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留守家庭大学生身心是否健康和道德品质是否高尚。而在实际的生活中,留守家庭的大学生在处理问题时,由于父母缺失,他们不可能不与父母商量,因此我行我素,在工作中和学习中更是缺少团体意识。哲学上讲人的意识可以影响人的行为,留守家庭大学生的思想意识缺少正确的指导将会直接影响其行为,留守家庭的大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在思想道德教育上存在着缺失,导致他们在价值观认识上与正确的价值观存在偏差,极易走向极端,误入歧途。
(三)农村留守大学生道德行为失范
由于青春期缺乏父母有效的教育和监督,农村留守家庭大学生道德认识不清,他们的品德行为发展缺乏外界监督,而他们自己由于意志力薄弱,根本就无法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青春期孩子就像一张白纸,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是极易塑造的,但是,如果没有人教会他们如何分辨美丑、善恶、是非,那么他们就会被社会上的丑恶现象所诱惑,而此时又不能及时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正确指导,就很容易是非不明,走上歧途。
除此之外,大学生道德行为失范,不光表现在农村留守的大学生道德情感冷漠,缺乏同情心,还表现在很多社会人和大学生都缺乏爱心和同情心,他们对于社会上的不公和丑恶现象往往持一种漠不关心的态度。农村留守家庭大学生情感冷漠的原因主要是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以及他们的情感诉求长期得不到满足,冷漠的情感渐渐演变为一种负面的力量,这将对社会产生极其恶劣的影响,从马加爵到范跑跑的例子都足以证明这种冷漠的情感对他人和社会造成的伤害。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如果让这些情感冷漠,道德意识模糊的大学生成为我们社会的主要支撑力量,那么我们的社会将是一个什么样子?如果真是那样的话,社会的丑恶现象就不单单是腐败那么简单的词可以形容了。
农村留守家庭大学生心理和行为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出现不同的社会阶层,如工商阶层、知识阶层、农民工阶层等。我国的农民处于社会的最底层,他们为了生存和发展,青壮年农民背井离乡,进入城市务工,造成了众多的农村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缺乏父母关爱和教育,他们长大成为大学生后,行为和道德就可能存在着诸多问题,他们存在的问题甚至影响到社会发展,可能对社会的进步起到阻碍作用。但造成农村留守大学生心理和行为的问题的因素很多,有国家政策、国家教育和社会等诸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必须对这些原因进行深刻的分析和研究。
(一)国家和学校教育失范
国家学校教育失当是造成农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之一,虽然我国现在实行的是素质教育,但实质上只是培养了一批只会考试的高分机器,他们除了考试别的什么都不会,一旦进入大学就会产生诸多的心理问题,首先是自卑心理,大学中,很多学生都是城市的佼佼者,农村留守家庭的大学生本身就带着一种自卑的心理进入到大学,在农村中他们考试成绩好就会被老师和同学重视,但是进入大学后,成绩慢慢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农村留守家庭的大学生变得不知道该干什么,渐渐自卑心理越发严重。在这样的环境中更容易产生负面心理和情绪,大学中有很多负面诱因,如同学之间吃穿的攀比和沉溺于网络游戏等,如果没有正确的导向,他们极易被虚荣心和网络虚拟世界所诱惑,走向扭曲的生活,渐渐迷失自我,没钱后就去偷去抢,以至于走向犯罪的深渊。
(二)社会和家庭教育缺失
农村留守家庭的大学生很多都是单亲或者由隔代的爷爷奶奶或者姥爷姥姥抚养长大,爷爷奶奶这一代在教育方法上相对于滞后,他们过分溺爱孙子辈,一般有好吃的第一个给他们,孙子女有错不给予及时的矫正,甚至进行错误的教育,包庇孩子的错误,迁就孩子等,这样教育的结果导致这些孩子性格怪癖,容易暴躁,很难与别人相处,很难融入社会,不适合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不当是造成农村留守家庭的大学生心理和行为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
对于农村留守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矫正十分必要和重要,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如果他们心理有问题将对社会产生负面的影响,不是单纯出现几个马加爵或者范跑跑那么简单,而是整个社会都将是马加爵或者范跑跑那样的人,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家庭大学生心理问题,寻求解决办法。笔者认为,必须面向未来,从实际出发,整合全社会的资源,大家一起来解决农村留守家庭大学生心理问题。
(一)发挥学校教育作用,加强育人环节
我国现在最突出的问题不是经济发展问题,而是深刻的社会道德问题,社会道德沦丧已经极其严重,必须解决这一问题。[2]人与人的缺乏信任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老人倒地上没有人敢去扶,小孩在自家玩耍会被人下毒,这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已经恶化到这种地步,已经是触目惊心了!我们有着五千年的传统道德,我们被称为礼仪之邦,应该给国人宣扬正确的价值导向,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都应该深刻反省一下,我们畅想的社会是这样的吗?有鉴于此,笔者认为,作为学校应该发挥主导的教育作用,多给来自农村的留守家庭大学生开设心理健康辅导,如果有一天他们真的走向危害社会的地步,责任在谁?后果谁来负责?不要等到那个时候再去追究责任,学校现在应该多做一些有益的善举。
(二)发挥家庭教育和社会力量,形成道德教育合力
笔者时常思考一个问题:马加爵们的错就仅仅是自己的错吗?难道学校没错?培养他们的老师没错?社会没有错?为什么一个学生会变成杀人狂?这个答案需要全社会的人去寻找,寻找道德的突破口,学生本无错,错在谁?同理,农村留守家庭的大学生从小就没有父母的正确教育,这又是谁的错?答案是社会畸形发展的错,农村人口拼命去城市打工,为了孩子能够像城市孩子一样生活和受教育,然而毕竟城乡存在差距,农民工就算再努力也很难让孩子变得像城市孩子一样,因为社会变了,发展成为少数人的社会,农民却还是最底层的农民,农民的孩子想往上走,注定是在痛苦与挫折中前行,笔者认为农村留守大学生所呈现的问题或早或晚都会出现,只是时间的问题,我们如果还不重视,为何非要等到无法挽回采取弥补,亡羊补牢需趁早[3]。
(三)加强政府监督力度,拓展社会参与度
发挥政府的主导力量,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由于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大批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带来了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很多社会问题,尤其是经济和道德不能同步发展的问题。希望政府将这一问题列入政府工作议题,因为这不只是关系着社会的发展,更关系着我们的下一代的成长。为了子孙后代请关注农村留守家庭大学生的教育问题。除此之外,发挥社会各界的重要力量,形成道德教育的合力,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既是留守家庭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土壤,社会也是解决留守家庭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大病房。在解决留守家庭大学生教育问题方面,虽然社会上消极丑恶现象是留守家庭大学生问题产生的根源,但社会上积极的正能量却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力量。
农村留守家庭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家庭教育问题,而是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这一问题带来的危害性极大,大学生投毒、残害宿舍同学和逃避责任等个案,正在逐渐演化为一个社会的问题,全社会道德失衡、道德沦丧,青年逃避本应该承当的责任,这些问题关系到社会,关系到国家的发展,更关系到我们的社会未来,作为教育工作者要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因为这一问题的解决不只关系着当前社会,更关系着我们的子孙后代,只有将这一问题解决了,国家社会才能和谐发展。
[1]叶敬忠,潘璐.别样童年中国农村留守儿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47.
[2]王邵斌.农村留守儿童成长问题:公共管理视角下的思考[D].云南大学,2012:69-70.
[3]吴永华.服务型政府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中的责任和对策[J].魅力中国,2010(17):107-108.
On Behavior Correction of Uni Students with a Liushou Family Background From Rural Areas-Practices&Analysis
GUJin
(School ofEngineering,TielingNormal College.Tieling112001,Liaoning)
Liushou Family is a product of urbanisation.Children From Liushou families have devleloped many behavioral and phychological problems,which gradually evolved to become a negative force.We should think about how to correct these behavioral issues,and by incorporating forces ofall souces,promote students healthy growth and the harmonious devlelopment of the society.By explore links between these students'behavior and their liushou family background,the paper defined its research scope,and found practical solutions ofbehavioral correction.
liushou family;uni students phycology;behavioral correction;practices and analysis
G659.28
A
1671-5004(2016)04-0100-03
2016-5-2
辽宁省社科联2015年度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家庭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5lslktzdian--27)研究成果。
谷今(1973-),男,辽宁铁岭人,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工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