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兴刚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环境工程系,湖北十堰,442000)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模式研究
——以《水处理系统运营》为例
叶兴刚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环境工程系,湖北十堰,442000)
本文结合高职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发展现状,阐述了我国高职院校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水处理系统运营》课程的改革为例,对以现代学徒制为基础高职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模式从内容改革、实施创新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探究。
现代学徒制;高职教育;教学模式
随着环保产业的飞速发展,急需培养一大批服务于环保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水平的的应用型人才,而我国不少高职院校所培养出来的毕业生由于动手能力差、技能水平低等原因,不能很快地适应行业岗位的要求,进而导致很多高职毕业生毕业就面临着失业,同时加剧了我国就业市场人才供求的结构性矛盾。而以现代学徒制为基础的高职教育教学模式,在产教结合上有着自己明显的优势,可以将高职教育与我国劳动力市场有效联系起来,在培养高素质、高技能水平人才的同时,可以有效地缓解我国就业市场人才供需矛盾。因此,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教育教学模式受到国内外教育工作者的重视,2014年我国教育部工作要点中明确将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作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拟结合高职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发展现状,就现代学徒制为基础的专业教学模式进行探究。
(一)现代学徒制的内涵
现代学徒制是学校与企业合作以师带徒强化实践教学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是建立在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的基础上,通过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的联合教学、传授,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方式,通过校企合作共同育人的方式,培养出满足行业企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它作为国际上重要的职业教育模式,是开展校企合作、双园融合的有效载体及实现形式,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
现代学徒制主要是按照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进行校企联合招生、培养,共同对学生进行教学与管理,将传统意义上的学徒培训与现代化的学校教学思想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在学校时为学生,跟随老师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在企业时为学徒,跟随师傅学习相关专业实践技能。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新型教学模式实现了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三项对接,实现了“双园融合”的现代化人才培养模式。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不再仅仅包括学校课堂,还包括企业车间,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精深的专业理论知识,还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与动手能力,为培养高职院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
(二)现代学徒制在高职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教学模式为高职院校开展教学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与发展方向。就我国高职院校学生自身特点而言,他们大多数对理论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弱,比较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所以高职院校不能采取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而以现代学徒制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将学生从课堂引入到了工厂车间,从纯理论知识的学习引入到了实践技能、操作动手的学习,简单来讲,就是用亲自动手实践的方式代替了教师简单说教的方式,这样的教学模式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另外,以现代学徒制为基础的教学模式相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加重视学生动手能力及专业素养的培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人才更适合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这样就顺利实现了高职院校毕业生到企业的无缝对接,有效缓解了我国就业市场人才供需矛盾。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宽泛且特色不突出
近些年来,国家环保形势日益严峻、环保产业迅猛发展,但是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环保人才与环保企业行业的人才需求仍较大的差距,其根本原因就是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问题。就目前而言,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在忽略了自身实际条件、生源实际情况和地域差异等外界条件,盲目地将本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宽泛,如设定为环境监测、环境工程治理、环保设施制造、环保设施安装调试、环保设施运营、环境影响评价等众多方向,从而形成了庞大的课程体系、教学科目繁多、教学内容各异,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只能够学到一点皮毛,不能做到精通专业的某一个方向,不能尽快适应专业岗位的需求,从而使学生在就业市场上失去其应有的优势,办学特色也不突出。
(二)课程体系结构与行业市场的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
随着我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高职院校对于课程的改革力度也是相对较大的,尽管目前大部分高职环保类专业在构建课程体系过程中针对环保领域做了大量调研,但是大量的课程体系仍然存在专业课程体系的内容严重滞后于该领域技术更新速度,如环境监测的自动监测技术、水处理运营的市场化、水处理过程的自动监控、环保标准的不断更新等新的市场需求。这些市场因素必将迫使我们对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大的调整。这也反映了市场不完善的一面,尚不能为课程体系的搭建提供实践层面的系统支撑。现代学徒制的实施就是在实践中完成校企双方共同搭建体系的过程;否则,由于相关的职业标准、国家及国际规范、安全性等级、服务后管理、政策法规等重要内容教学活动的缺乏,导致学生缺乏其应有的职业道德、市场观念、团队协作、人文精神等。
(三)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往往是形式多于内容
环保是属于一门边缘、交叉学科,理论涉及面较广,在学生基础薄弱的情况下,需要实现工学交替方能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的过程中获得知识。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走的是校企合作之路,但是往往存在着形式多于内容的现象,由于缺乏相应的国家政策,学校、政府、企业、行业之间配合度较低。尽管很多高职院校在寻找正确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认识到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切实将校企合作落实到位还面临着诸多的困难。一方面,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并没表现出积极的合作性,校企之间也缺乏相应的机制来推动校企进行有效的合作;另一方面,学校在进行校企合作的过程中遇到的难度较大,大多数学校仅仅流于形式在表面上做文章,他们之间所谓的合作项目也仅仅是一纸协议。
(四)教育管理机制过于程式化,缺乏柔性管理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一般制订的培养方案是一届学生培养3年,人才培养方案的严肃性决定了执行的刚性,高职院校由于其固有的管理机制过于程式化而不能及时更新,导致课程实施过程中缺乏弹性。由于学校与企业都以各自的利益为主,学校已定的教学安排不能满足不断发生变化的校企合作项目,又缺乏相对柔性的管理机制对其进行协调,进而影响校企合作项目的实施与运行,最终导致校企合作项目的失败。
高职院校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所采用的以环境监测、水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控制、噪声控制、水处理设备安装与调试、深度水处理、水处理系统运营等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的任务驱动模式、以实训基地为依托所设立的情境教学模式、专业课程教学所采用的项目化或案例教学模式、现代化的多媒体网络化教学模式等在全国高职院校都得到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是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模式在我国高职院校的研究却是非常少见。高职院校现用的教学模式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与动手能力,但由于缺乏行业、企业专家的指导,使其学习的技术、技能等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严重落后于企业行业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所培养出来的人才远远不能满足企业职业岗位的需求,达不到企业对人才要求的标准,导致其不能胜任实际的工作。而基于学徒制的高职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新模式可以有效解决以上高职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满足企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一)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模式的创新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专业教学模式不管是在教学方式方法还是在实践性教学上都有了较大的创新。首先在教学方法手段上,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模式加大的直观性教学的力度,有效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及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使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最后再由教师进行讲解答疑,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其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让企业相关专业人员参与到学校专业课程设置中来,开发满足企业发展需要的项目课程,对学生实施工学交替的学习方式,加大学生技能培训课时数,采用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方式,既加强高职院校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又加强校企合作,既保证学生在校的实践教学,又能实现企业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可以通过学校老师与企业师傅双元化途径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学习,通过学校与企业双元化场所达到共同育人的目标[3]。
(二)基于的高职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模式的实施
通过与多家环境监测与治理公司进行交流沟通及共同协商,制定了以下以现代学徒制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即“1+X+1”模式,下面以学院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水处理系统运营》为例进行说明。
1、现代学徒制教学内容的改革
通过与校内外水处理技术专家充分研讨,按照水处理系统运营岗位的职业能力培养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并结合当前全国水处理发展态势、当地产业发展现状和企业从事的具有代表性的运营项目优化构建学习情境(任务)。以实际的运营项目为载体,模拟或采用实际场景,设计教学活动,以此建立工作任务与知识、技能的联系,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强化学生的从业能力。本课程选择了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营、工业废水(乳化液废水、涂装废水)处理运营、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运营等三个学习情境,以此带动学生获得水处理系统的竣工验收、水处理系统的调试(重难点在于生物的培养)、好氧水处理系统的运营(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厌氧水处理系统的运营、管道系统的运营管理、典型工业废水处理系统异常问题及其处理等知识。同时兼顾学习情境的可操作性、可持续性、可拓展性,适当加入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的相关内容。
2、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的改革
教学模式改革坚持“系企一体、教学做合一”,遵循师生认知规律,采用四步结构式的方法开发课程、传授知识。本课程坚持工学结合,以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为主,依托入系企业,通过“项目驱动、任务导向”的方式,采用提前查询资料、实地参观与操作、就地讲解、返校分组汇报、老师综合讲评等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学习、专业技能训练、专业素质的培养,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岗位,认识工作,更加明确职业能力,找准职业定位。最后依托校外实训基地,厂中有校,在企业实践专家指导下,“教学做”一体,开展顶岗实习,进行综合技能实践。组织学生参加职业工种考核,以获得中高级工资格证书,从而使学生具备较强的技能操作能力,能完成生产一线的工作任务,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该课程的教学模式可以总结为“1+X+1“的模式。其中:第一个“1”是指准备阶段,即教师针对需要完成的学习情境将基本的教学内容及相关预备理论传授给学生,学生在接收老师安排的学习任务之后,进行相关知识的前期查询并初步完成相关工作页的内容;“X”是指实地学习阶段,在该环节中是将学生带到相关企业并将学生分组,给他们找相关的技术人员作为他们的师傅,由“师傅”带领进入工作角色———演示工作过程、灌输工作习惯、讲解工作内涵、分析操作步骤、总结工作经验,并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以职业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由于该环节学生学习的知识是未知的、每位学生收获的知识是有差别的,所以我们成该阶段为“X”阶段;最后一个“1”是指学生由企业回到学校课堂对本次学习任务完成情况的总结分析阶段,主要是学生进行研讨、老师进行综合点评和知识补充的环节,是学生将自己在整个学习情境完成中的学习内容、工作经验及职业想法与其他同学分享的过程[5]。
3、现代学徒制考核方式
基于现代学徒制高职教学新模式的实施必然会带来学生考核方式的变化,考核形式不应再是单一的期末考试,而是将考核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如《水处理系统运营》考核坚持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重点突出对过程性能力的考核。其中:平时(过程性)考核成绩是指每个学习任务结束时,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操作能力、协作精神及任务完成程度与效果等进行权重评价,该成绩主要由团体分决定,小组内部人员根据实际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浮动调整,不同任务所占权重依照制订的相应明细执行;终结考试成绩是指课程完结时进行的期末统考成绩。
另外,考核的实施主体不再是单一的老师考核,笔者认为对学生应采取学校+企业的考核形式,即学校对相关理论知识内容进行考察并给出相应分数,企业对学生相关实践技能进行考察并给出相应分数,二者共同构成学生的总成绩。
现代学徒制是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模式,它将传统的学徒培训与现代学校教育思想相结合。本文结合高职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发展现状,阐述了我国高职院校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水处理系统运营》课程的改革为例,对以现代学徒制为基础高职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与探索,希望能为,环保行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提供有益的参考。
[1]王东红.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现代教育管理,2015(11):276-277.
[2]徐群英.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北京,中国美术学院,2013.
[3]靳玮.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构建[J].金田,2014(1):263.
[4]刘玲.基于现代学徒制的课程综合化教学模式探索与研究[J].职业教育,2015(5):119-120.
[5]王忆.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物联网专业教学模式研究[J].“决策论坛——基于公共管理学视角的决策研讨会”论文集(下),215(10):91.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Mode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Technology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Based on Modern Apprentice System——takingThe Operation ofWater Treatment Systemas an example
YE Xing-gang
(Department of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Hubei Industrial Polytechnic,Shiyan 442000,Hubei)
Consider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control technology major,this paper expound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control technology major in China's Vocational College.Taking the curriculum reform of The Operation of Water Treatment System as an example,the teaching model of th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control technology major is explored,based on the modern apprentice system.
modern apprentice system;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teachingmode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004(2016)04-0071-04
2016-3-1
叶兴刚(1980-),男,湖北巴东人,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环境工程系讲师,研究方向:水处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