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静电现象》一课的教学设计与剖析

2016-03-16 02:10
物理之友 2016年2期

沈 英

(江苏省苏州市振华中学校,江苏 苏州 215000)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静电现象》一课的教学设计与剖析

沈英

(江苏省苏州市振华中学校,江苏苏州215000)

摘要:笔者在《静电现象》一课的教学中,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理念渗透在教学设计中,不仅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关键词:静电现象;生活与物理;物理与社会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提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基本理念,使学生关心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和新思想,了解自然界事物的相互联系,逐步树立科学世界观.物理教学与生活、科技和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在日常的物理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笔者在《静电现象》一课的教学中,将这一理念渗透在整个教学设计中.

1从生活走向物理

物理知识的形成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和生产实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只是让学生死记硬背物理知识和规律,这种教学方式必然是枯燥乏味的,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之,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妙地运用学生在生活中的感知,将所要学习的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生产中丰富多彩的物理现象联系起来,这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帮助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1 在丰富的生活体验中引入课题

在《静电现象》的课题引入中,笔者从众多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中选择了两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了静电现象.

教学片段:让学生用塑料梳子快速梳理头发,观察到什么现象?学生发现头发被梳子吸引.让学生展开一次性桌布,观察到什么现象?学生发现一次性桌布总是粘在手上,甩也甩不掉.教师:刚才同学们体验的头发被梳子吸引的现象,还有一次性桌布被手吸引的现象,其实这就是今天要认识的静电现象.

这两个静电现象的体验都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很多同学在生活中早就有这样的感受,他们也曾为此而困惑过,只是从未深究.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再一次体验,既有利于学生认识静电现象,为下面的摩擦起电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让学生们认识到生活中处处都有物理的影子,还能唤起学生原有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2 利用生活物品体验摩擦起电

通过刚才的两个体验,学生知道了什么是静电现象,还认识到带电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特征,在此基础上,笔者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师:梳子梳理头发,头发被梳子吸引;手打开一次性桌布,桌布被手吸引;通过这两个现象你知道怎样使物体带电吗?

生: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

师:摩擦真的可以使物体带电吗?老师提供气球、塑料尺、吸管、纸巾、塑料泡沫、塑料梳子、小纸屑;请你根据以上物品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

生:用头发摩擦后的塑料尺,可以吸引纸屑;

生:用纸巾摩擦后的吸管,可以吸引泡沫塑料;

生:用头发摩擦后的气球,可以吸引头发……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讲得再怎么生动、形象,也比不上让学生自己去看一看、做一做的体验来得印象深刻.虽然学生在经历了两个生活体验后意识到摩擦可以起电,但是笔者继续为学生创造条件,提供多种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不仅让学生亲身体验了摩擦起电,还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品也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物理、学习物理.

1.3 让学生在熟悉的物理生活情境中探究电荷的相互作用

在教学中,只要能合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就可以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物理教学中,将物理知识与我们的生活建立紧密的联系,这为学生的知识建构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在《静电现象》探究电荷的相互作用的教学中,笔者创设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从而引起了学生的探知欲望.

师: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没有照片中这位女子的困惑呢(如图1)?早上起床,梳头发后,好多头发都向外张开,这是怎么回事呢?

图1

生:这是静电现象.

师:头发带电后,为什么会向外张开呢?

生:可能带电的头发间存在着相互的排斥力.

师:现在请同学们利用桌上的毛皮、丝绸、玻璃棒、橡胶棒、铁架台来探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

创设梳头发时头发会张开的物理生活情景,这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的求知欲,唤起学生的潜能,从而激励学生自主进行探索.

2从物理走向社会

我们学习物理的最终目的是让物理运用于社会、服务于社会,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科技更发达,使物理真正走向社会.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物理知识和方法应用于实际,这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同时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体验到物理的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的物理知识、解决新问题的强烈欲望.笔者在讲授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后,设计了如下两个教学环节.

2.1 物理小制作——简易验电器

师:请同学们用泡沫塑料做底座,用金属回形针做支架,用极薄的铝箔做箔片,制作出一个如图2所示的物理装置.将用毛皮摩擦的塑料尺与金属支架接触,观察铝箔有什么变化?

生:观察到铝箔被塑料尺吸了起来,观察到两张铝箔片分开了.

师:为什么铝箔片会被塑料尺吸了起来?为什么两张铝箔片会分开呢?

生:塑料尺摩擦后带电,能够吸引轻小物体,所以铝箔片会被塑料尺吸了起来.两张铝箔片与带电的塑料尺接触后,带了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两张铝箔片会分开.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个装置在生活中有什么用途呢?

生:可以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师:其实这个装置就是一个简易的验电器

图2

利用常见的生活用品为实验器材,让学生制作简易验电器,使学生对物理产生亲切感和认同感,让物理学习延伸到课外,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动脑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意识到我们所学的物理知识不是纸上谈兵,它可以帮助我们发明创造,为我们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难题.

2.2 生活中静电现象的应用和防护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已经了解了静电现象,那么静电现象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

生:静电复印.

生:静电喷涂.

生:静电值绒……

教师利用视频、图片等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介绍生活中静电现象的各种应用.教师播放一段视频:一女子由于静电现象导致头发着火.

师:静电现象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可有时它也会带给我们很多的麻烦.视频中的女子就是由于静电而引起了头发着火.同学们知道静电还可能会造成哪些危害吗?

生:雷电会导致人畜死亡,能摧毁房屋.

生:静电产生的火花会引起煤矿瓦斯爆炸.

生:混纺衣服上常出现不易拍掉的灰尘……

师:通过我们对静电的了解和认识,我们怎样有效地避免静电带来的危害呢?

生:屋顶上建造避雷针可以避免雷电对建筑物的破坏.

学生:油罐车尾部有一根金属链条与地面接触,可以防止由于静电引起的爆炸……

通过生活中静电现象的应用和防护的学习后,不仅加深巩固了学生所学的物理知识,还让学生意识到我们学习物理不是无用的,物理是与人类生产和生活最为密切的科学,我们可以利用物理知识来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把生活、物理、社会三者有机地联系起来,并渗透在我们的物理教学过程中,体现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理念.这样的教学方式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又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使学生不再认为学习物理枯燥乏味,能够有效地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生活体验和探索来掌握物理知识和方法,并将其应用于生活实践中.